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区域文化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跟深耕本土重融合,做强区域文化场《诸暨日报》本土文化战略的实践和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区域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9

深耕本土重融合,做强区域文化场《诸暨日报》本土文化战略的实践和,该文是区域文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与《诸暨日报》和深耕和战略有关论文范文集.

区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区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改重论文查重修改技巧小论文查重论文改重技巧

“县市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依托.办好县市报,对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05年,《诸暨日报》创刊50周年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专门对《诸暨日报》作出长篇批示.在这一重要批示中,“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被放在办好县市报作用的优先位置.

县市报作为区域性传媒,不仅仅具有新闻属性,更是一个集区域政治场、新闻场、经济场、社会场、文化场等于一体的综合场.县市报作为区域综合场,其文化属性比较特殊.显然,文化并非县市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支柱,但是,文化又是构成县市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它使县市报各要素相互关联,最终形成特色的县市报竞合优势,这种优势是县市报的生存之本.

《诸暨日报》是中国县市报研究会会长单位,创刊于1956年,复刊于1980年,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复刊的县市报之一.悠久的办报历史,使《诸暨日报》与诸暨这座城市相互影响、相互熏陶,也使《诸暨日报》具备了不一样的文化特质.《诸暨日报》长期坚持和创新文化优势,收获了丰厚的两个效益:《诸暨日报》作为区域第一传媒的影响力日趋稳固,年经营总额6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诸暨日报报业大楼已成为中国县市报的地标性建筑.笔者通过梳理《诸暨日报》的一些具体做法,以期为中国县市报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建设文化阵地,凝聚文化力量

《诸暨日报》创办之初,就重视“文化场”建设,取材于西施文化的《浣纱》副刊,开办至今,几十年如一日,陪伴广大读者成长.2007年,《诸暨日报》创办对开四版、每周一期的《文化周刊》,内容涵盖文化新闻、历史钩沉、文艺作品和重磅文化特稿,以打造更大的文化平台,加大参与文化诸暨建设的力度.《文化周刊》推出的《诸暨,堪称中国哲学之乡》《梅岭课子图走出深闺放异彩》等新闻报道,发掘了传统文化、弘扬了爱国主义、推动了先进文化.2015年,《文化周刊》面向全国推出“大美诸暨”大型征文活动,并举办“大美诸暨”高端论坛,邀请赵柏田、黑陶等文化名人参与论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策划文化活动,深耕本土文化

《诸暨日报》长期以来重视本土文化深耕,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策划重大文化活动.早在1995年,《诸暨日报》推出了大型采访活动“浦阳江之行”.浦阳江是诸暨的母亲河,“浦阳江之行”采访组全程骑自行车沿江采风,历时40多天,共发表散文式新闻观察笔记37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吸引了诸暨各界对本土文化的探寻热潮.“浦阳江之行”也是中国县市报中最早尝试大型报道的一次成功实践.此后,《诸暨日报》又先后推出了以探寻西施文化为重点的“西施行”,沿西施由越入吴路线行程千里,寻访吴越大地的过往历史与现实发展;以探寻珍珠产业发展为重点的“珍珠赋”,范围更广大,采访足迹遍及浙江、江苏、广西、广东、海南等,这些大型文化采访活动围绕诸暨母亲河、重要历史人物西施、重要地方名物珍珠等展开,对诸暨地方文化的拓展和提升起到了独特的推动作用.

《诸暨日报》策划的另一种大型文化活动,则注重全民性、互动性.2000年,《诸暨日报》推出一个叫“世纪沧桑——100个诸暨人的20世纪”大型活动,在百万诸暨人中选择100位从1岁到100岁的人物,通过这些人物小故事折射历史大事件,反映从1900年到1999年整个20世纪的沧桑巨变,感受20世纪中国血与火、黑暗与辉煌、明确与困惑交织的历史进程.这一创意与当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新著《我的世纪》殊途同归.这是一项重大的报道,从清朝末年的奶妈、辛亥革命的士兵,到振奋国人的排球女将、包产到户第一人,记者与读者,作者与历史见证者,同频共振,共同回望沧桑岁月,共同体验时代变迁.《诸暨日报》与诸暨市文联联合策划的“村庄,留住乡愁”系列,创意源于总书记那句“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系列着墨于诸暨的一个个村庄,历史流变与现实图景交相呼应,展现了一幅幅美丽、别致的乡村画卷.“村庄”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村庄介绍,而是对村庄历史文化的一次深度发掘,它与此前《诸暨日报》推出的“镇乡新编”一起,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文史资料,成为诸暨乡村之魂.此外,《诸暨日报》策划的多届征联活动、全国DV大赛都曾广泛深入影响县域群众文化的蝶变.

《诸暨日报》策划组织的这些大型活动,或与地方政府的大型活动相结合,或自主策划相关配套活动,聚集群众参与性、关注度,成为县域范围重大的文化事件,有效提升了活动的边际效应和长远影响.

发挥媒体优势,参与文化建设

县市报在县域范围内,显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新闻机构,其常常被赋予文化色彩;而县市报的人才结构,注定其不具备较强文化专业性.这似乎使县市报处于文化建设的尴尬位置,但换个角度看,这正是县市报优势之所在.县域文化扎根田野,面向农民,更多是一种群众文化,对文化专业性要求不高,而传媒作为最接地气的文化机构,与群众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所以,要利用好县市报的文化属性,不仅有利于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对区域文化建设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诸暨日报》是县市报中较早与镇乡、部门建立战略协作关系的媒体之一.早期主要是通过联办版面的形式,先后与20多个镇乡、部门联办版面.后来,升级为联办专刊,从最初的《教育专刊》,到后来的《文化周刊》《暨阳党建》《诸暨人》《诸暨慈善》《城店口》等,构建了《诸暨日报》著名的1+N报系格局.这一格局的意义在于,它使《诸暨日报》的影响向更广大的基层、更深入的领域拓展,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创造了社会价值.比如,《教育专刊》最高时期发行量达8万多份,发行利润1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大批《诸暨日报》的读者,扎实推动了诸暨教育事业发展.

农村文化礼堂是浙江省委推动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这一工程的核心价值是将广大农村的精神地标由传统祠堂向现代礼堂转变,使改造后的文化礼堂注入更多文明乡风,时代精神,从而提升乡风文明.《诸暨日报》抓住这一历史契机,依托自身优势,组建专门班子,积极参与农村文化礼堂策划、建设.目前,已先后通过招投标参与15个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总标金额达500多万元.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诸暨日报》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方式也日渐新颖、多元.这几年,《诸暨日报》一方面重点参与诸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举办五泄观瀑节、全市篮球联赛等大型文化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一些镇乡的形象策划和整体推广,比如,文旅涅浦项目,通过报纸上开版面、微信上发信息、客户端开专栏,形成全媒体运作宣传推广格局.同时,依托自身资源,协助策划全国性诗画大赛,设计制作宣传手册、LOGO等,全方位参与涅浦镇的文化建设.目前,《诸暨日报》已与多个镇乡建立不同程度的战略合作.

县市报地处熟人社会的县市区域,它缺乏可供整合的足够资源,文化优势有助于其扬长避短,找到生存与发展的发力点.《诸暨日报》借力文化发展壮大的实践表明,依托传媒优势,利用好文化场,对县市报服务社会、开拓报业、布局未来意义重大.一是要立土,深耕本土.县市报的影响力主要局限于所在县市区域,受众群也以县市区域为主.县市报做高大上的域外文化,既无法很好把握,也无法引起读者兴趣.相反,本土文化具有取之不竭的资源,可供我们不断挖掘、整合、开发.从新闻角度看,这种带着泥土气息的报道,也更有传播价值.

二要拓展视野,注重创新.文化是一个涵盖广泛的范畴,拓展视野,树立大文化理念,有利于我们整合更多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文化又是一门创意艺术,围绕文化进行的新闻发掘、产业拓展,要特别加强策划,注重创新.策划与创新,会让文化如虎添翼,展现出更多的色彩与活力.三要全媒体融合,以文养文.

这是一个媒体融合的时代,文化的传播需要不断调整姿态,推陈出新,把最新的传播理念、方式引入其中.文化代代传承,变化在于呈现方式不断更新、出彩.县市报融合,还要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效益上探索新路,以文养文,在文化产业化方面进行模式创新,做好榜样.

作者系《诸暨日报》副总编辑

评论,上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诸暨日报》和深耕和战略方面的区域文化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区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全媒体融合趋势下重塑科技传播力《科技日报》全媒体联动的实践
摘 要 新闻舆论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科技日报作为党和国家在科技领域的重要舆论前沿,以及中国科技界面向社会、连接世界的明亮窗口,坚持主流媒体的党性和政治家办报原则,忠.

扎根本土新闻,创造报业新空间以《广州日报》《身边新闻纸》为例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深刻地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与习惯,传统报业的经营空间日益被侵占 只有实现有效的形态创新,报业才可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身边新闻纸是广州日报根据本地化定位的需求.

媒介融合背景下党报的价值提升《开封日报》两微一端
【摘要】本文以开封日报的媒介融合转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开封日报在新浪微博、腾讯微信公众号以及客户端三个平台上发布文章的阅读数、转发数以及评论分享……数据,评估它们在移动化平台上的发展状况、传播效.

时间就是功夫,回头已是往事分析《一代宗师》
摘要一代宗师延续了王家卫电影母题创作的一贯风格,时间和记忆仍然是他表达的主要内容 在武侠片类型的沿袭与置换中,电影作者不仅成功地建构了诗意功夫美学,而且在聚焦民国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完成了其对武术的文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