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综合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和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角度谈《逃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主题:综合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8

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角度谈《逃离》,本文是综合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跟斯德哥尔摩和《逃离》和综合症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综合论文参考文献:

综合论文参考文献 俄狄浦斯王论文小福尔摩斯杂志堂吉诃德论文

摘 要:加拿大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以小城女性的生活为蓝本创造了很多优秀的小说,《逃离》便是其中之一,关于逃离中女性角色和女性心态,学术界已经有很多分析,关于女主人公为什么出走,为什么复归,看法和角度不尽相同.笔者这次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角度,分析女主人公的复归,以及探讨女性如何能摆脱情感控制.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逃离

1931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休伦县的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是一位极具才情的女性小说家,作为一位拿奖无数的写作人,所获奖项中有包含诺贝尔文学奖,两次加拿大吉勒文学奖,英联邦作家奖,欧·亨利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以及三次加拿大总督奖在内的各种殊荣.凭借其1部长篇小说,13部短篇小说集的生花妙笔,门罗被称为“当代契诃夫”“加拿大短篇小说女王”.门罗的许多作品的设置背景都与她自己的出生生活背景相仿,并善于通过描写乡间小镇生活以及乡间邻里关系来聚焦女性的生存状态以及人与人间纠结的社会情感关系.2004年出版的《逃离》就是这样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该小说集出版后,好评如潮,获得了当年的吉勒文学奖.评委们给予的评价是:“故事令人难忘,语言精确而有独到之处,朴实而优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小说集同名短篇小说《逃离》(Runaway)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逃家少女卡拉和丈夫与他们的宠物山羊一起住在乡下,给观光客人提供马匹以及*饲养马匹赚取生活.她的丈夫脾气乖戾,时常与人发生冲突,且对她渐渐漫不经心.与此同时,卡拉与女邻居、大学教师塞尔维亚关系也非比寻常:她对后者的生活既羡慕又嫉妒.当契机来临,卡拉在塞尔维亚的帮助下出逃.然而,卡拉乘坐的公共汽车还没有驶出三个城镇,她就打电话央求丈夫接她回家.当两人的生活复位之后,卡拉与塞尔维亚再也没有见面,而她们失而复得的小山羊弗洛拉又一次无影无踪.

国内对于《逃离》的研究和讨论,一直都有不同的侧重点.陈凤所写《无法逃离的人生境遇——艾丽斯·门罗〈逃离〉中女性命运探析》,对于文本理解比较全面准确,但是因为该文探讨了门罗的几部作品,因而关于小说中卡拉第二次逃离到底是为什么,没有详细的论述.于艳平的《〈逃离〉的背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成长》阐述了女性要实现主体意识,必须具备经济独立和思想独立两个条件.此外,黄芙蓉分析门罗小说中女性在父权制度下女性意识以及自我追寻过程,是研究其作品的最新文章.丁冬则在同一期《当代外国文学》上综述了门罗的生平、获奖、写作特色之后,提出“门罗总是能从本土中管窥到人类共同的主题”.[1]结合各个《逃离》研究者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女性意识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大家讨论本文的永恒角度与主题.然而,对于笔者来说,除了这个角度,我更认为卡拉的逃离又复归,是个人情感上的一次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现象.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种“受害者对压迫者或施虐者的依恋”,其中存在着“不平等权力关系下的认同体验”.有研究者认为,卡拉的两次逃离都与有关,一次为了与的爱情,一次为了离开他.笔者倒认为,小说中卡拉的每一次逃离,都是为了在没有亮光的生活中找寻一个自己依然值得被重视的理由与可能.事实上,经历第一次逃家后,卡拉与来到乡下生活,面对的冷暴力和简单粗暴的生活态度,卡拉的精神状态并不会比与母亲继父一起生活时轻松,她的个人际遇,爱情挫折都使她想通过再次逃离打破枯燥无爱的生活状态.

卡拉的逃离又复归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与的感情变淡,痛苦远大于快乐,而当有了结束这一切的可能性后,她却放弃了重新开始生活的可能性.对此,研究者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成因有这样的总结:首先,心理研究表明,面对挫折人的心理会有自动保护机制起作用,将不良刺激转换为良性刺激,借此度过难关.其次,人都存在一定的本能反应,即面对威胁,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服从.[2]卡拉的复归就经历这样心态的变化.不论是对未来的恐惧,还是对于多年情感打压的服从,她都选择了复归,这正是情感上的斯德哥尔摩现象.

在笔者看来,卡拉的复归中止了她寻找自我的可能性,在生活中,他人不可能成为自我的光亮与救赎,只有自我成长,才能在琐碎,黯淡的人生中突出重围.也许卡拉和卡拉们并不会停止逃离和寻找,也许她们会一次又一次的屈从,再次成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罹患者.事实上,突破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控制很难,无所畏惧的独立自主也很难,但是只有成为独立坚定的个体,成为独立的灵魂,才能突破控制与被控制的桎梏.这是不需在逃离和复归中摆荡,不需要受制于人,达成自我成就的唯一可能.

参考文献:

[1]马丽莉,刘丽丽.成长中的无所适从:门罗小说《逃离》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1).

[2]李玲.浅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J].科教文汇,2007(12).

[3]王晓莹.温和暴政下的隐秘内心[J].现代语文,2012(2).

[4]陈怡.“封锁”下爱情的构建与破灭[J].理论界,2013(1).

作者简介:白洁(1986-),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方向:翻译、英语教学研究.

综上所述,此文为一篇适合斯德哥尔摩和《逃离》和综合症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综合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综合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魔幻现实主义视域下姜文和库斯图里卡对比分析基于《太阳照常升起》和《地下》
摘要姜文和库斯图里卡的电影作品都以极强个性风格闻名于世,二人成长经历和艺术感悟不尽相同 但在多种艺术流派的影响下,他们的某些作品具有很强的荒诞情节和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意蕴,都特别注意影像的表现力和叙事.

文化翻译的困境《北罗德西亚巴洛特兹地区的司法程序》和《堤夫人的正义和审判》之争
一、马克思·格拉克曼与詹姆斯·博安南马克思·格拉克曼(以下简称“格拉克曼”)1911年出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1975年卒于以色列,是著.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以李斯特改编舒伯特的《小夜曲》为例
【摘 要】改编曲在西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整个西方音乐艺术的成就达到最顶峰的浪漫主义时期,改编曲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 本文以李斯特改编舒伯特的钢琴小品—&mdas.

经典的演绎以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为例
【摘 要】本文将与现代的成功案例进行对比,从音乐、舞蹈、剧本三个方面探讨天鹅湖再次改编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途径,即满足人民对广泛、多元、高质、跨界的文化产品的需要,并分析现代经典创造的客.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