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翻译研究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和信原则指导下《红楼梦》人名地名翻译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主题:翻译研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1

信原则指导下《红楼梦》人名地名翻译,本文是翻译研究类有关论文例文和《红楼梦》和地名和人名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翻译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翻译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论文论文指导记录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1.引言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翻译一直是学界关注焦点.小说中人名地名翻译则是难点之一.小说的人名和地名往往暗示人物性格命运,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本文以严复所提的“信达雅”中的“信”为理论指导,讨论研究《红楼梦》中人名地名翻译.

2.文献综述

2.1 前人有关《红楼梦》人名地名翻译研究

2.1.1《红楼梦》人名地名翻译研究现状

前人的相关研究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从双关语角度讨论人名地名翻译,如王金波和王燕(2004)指出人名地名翻译体现译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杨宪益译本表现出强烈的异化倾向,霍克斯译本则兼顾归化与异化;游洁(2010)指出霍克斯在翻译人名地名时充分发挥了他英语母语的优势.第二类是从隐喻角度讨论人名地名翻译,如肖家燕和庞继贤(2007)指出音译法的局限;景杰(2011)指出这类翻译要力求还原源文本中体现出的美感.

2.1.2《红楼梦》人名地名的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前人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存在两个问题:一、前人研究多从双关语或隐喻角度展开讨论,过于注重人名地名本身的修辞特征,忽略了翻译译作还需兼顾到原作者的立意和读者的阅读体验,缺乏整体性和框架性.二、前人研究多选取单个译本为参照,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本文依照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中“信”原则,结合《红楼梦》的两个译本相互对照,整合梳理小说人名地名翻译,依据原文语境和目的语读者阅读体验深入探讨小说人名地名翻译,研究视角更为广阔,讨论分析更为深入.

2.2 “信”原则及其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1898 年严复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首提“译事三难:信、达、雅”.他所提的“信”包含两点内容;一、“求其信己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二、“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林璋(2000)解读严复的“信”时指出“由于译者所处‘居中’这个特殊的位置, 因而‘信’也就拥有两个方向:‘求其信己大难矣!’应该是对原文而言的,意为翻译要忠实于原文作者,求其忠实度已经是困难重重了;而‘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是对译文读者而言的.如果只顾及对原文的“信”而做不到对读者的“达”, 那么译文读者就可能看不懂,结果会造成对译文读者的不‘信’.因此“信”原则既是针对原语作者,也是针对目的语读者.“信”原则揭示出翻译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翻译活动中,我们不能仅仅拘泥于字面意思的再现,更需要兼顾到原作者和目的语读者的语境.

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原则在文学翻译界一直备受关注,杨自俭指出“从我国译界实际情况看,‘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 在短时期内还没有什么标准可以取代它.”很多学者也一直提倡对原著和目的语读者的忠实,如林语堂的“忠顺美”,刘重德的“信达切”,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刘海涛和方昱(2016)指出“译本越忠实于原文,其接受度也越高”.“信”原则在当今仍然适用并将继续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发挥其显著作用.

3. 从“信”原则看《红楼梦》人名地名英译处理

3.1《红楼梦》中人名地名的重要性

《红楼梦》中的人名地名贯穿全文,对小说主题、情节发展及推动等起着重要作用,可归纳为四点:一、隐喻小说主题和背景,小说开篇出场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名字含“真事隐去,假语存焉”之意,暗指所叙故事亦真亦假.小说开篇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等地说起.大荒、无稽暗寓“荒诞、无稽”,青埂峰谐音为“情根峰”,既交代了小说背景又表明小说主题,即作者以荒唐之言,无稽之谈,抒发其堕落为情根之痛.二、暗示情节开端和发展,小说中甄家家奴霍启谐音为“祸起”,为后续情节中他丢失甄家小姐作了铺垫.甄士隐住在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谐音“势利街”、“人情巷”、“糊涂( 宋元俗语中葫芦提即指糊涂)”,暗示甄家的生活环境, 为其悲剧结尾埋下伏笔.三、折射人物遭遇和命运,贾家四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名字首字相连谐音“原应叹息”,暗示四姐妹的悲惨遭遇和命运.宝玉所住的怡红院谐音为“遗红怨”,暗示宝玉最终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四、表达作者感情和态度,作者借人名地名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如贾府上的清客取名为卜世人、单聘仁、詹光、卜固修,谐音为“不是人”、“善骗人”、“沾光”、“不顾羞”,字里行间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

3.2 从“信”原则看《红楼梦》人名地名翻译

3.2.1《红楼梦》中人名地名翻译及“信”内涵的双角度阐释

施莱尔马赫(1813)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 读者去接近作者;而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本文据此将“信”原则内涵分为两个角度阐释.

3.2.1.1 偏向于作者原作之“信”

译者忠实于原文,维护原作,在翻译中译者力求全面准确阐明原作含义,不随意增加或删除原作内容,保持原作风格.直译法和音译法往往是这种“信”原则的体现.杨宪益(1998)总结翻译原则时提出“对原作的内容,不许增减.”译者应尊重并尽可能忠实传达原作者思想感情和作品原创性.

在翻译《红楼梦》人名时,杨宪益多采用了音译结合脚注及意译的方式.对于小说主要人物人名翻译,杨宪益选取威妥玛拼音,该拼音系统在西方普遍用于拼写中国人名和地名,易于西方读者接受和拼读,比如“惜春”依据汉语拼音方案发音为“Xi Chun”,而在英语中以“X”开头的单词较为少见,杨宪益采用的威妥玛拼音“Hsi chun”更方便西方读者拼读.此外,杨宪益将金钏译为“Chin chuan”应该也是类似的考虑.然而威妥玛拼音难以体现人名的双关语内涵, 杨宪益(2012)提出文学翻译中的意象是不可译的,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联想是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不可避免,译者需运用一切方法解决这一困难,比如,加脚注或文内解释.因此,杨宪益在音译基础上对于部分具有双关语内涵的人名添加了脚注表达意象,既忠实原文,也兼顾读者阅读体验.如他在翻译甄士隐和贾雨村时,音译为“Zhen Shiyin”和“Chia Yucun”,又以脚注“true factsconcealed”和“fiction in rustic language”解释其“真事隐去,假语存焉”内涵;翻译贾府清客卜世人时使用音译,又用脚注解释其义“not a human being”;贾化音译为“ChiaHua”,辅以脚注“false talk”;王仁音译为“Wang Ren”,辅以脚注“forgetting humanity”.

对于地名翻译,杨宪益多采取直译法.比如小说开篇提到的“大荒山、无稽崖”, 杨宪益直译为“Great WasteMountain,Baseless Cliff”;又如“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直译为“Ten-Li Street”,“Renqing Lane”和“GourdTemple”, 再如黛玉住处*馆,*二字既指竹,又引用了舜的*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对此,杨宪益取“*”竹之意,将其直译为“Bamboo Lodge”,借竹来赞扬林黛玉的高尚节操、对爱情的忠贞和忍受“风刀霜剑”的坚韧意志.霍克斯采用意译法,选取了娥皇女英的典故,将*馆译为“The Naiad’s House”,意指希腊神话中水泉女神的住所.他选择西方读者熟悉的意象,但丧失了中国文化特有内涵,难以凸显林黛玉的性格和节操.因此,此处杨宪益的“BambooLodge”更胜一筹. 杨宪益将 “青埂峰”译为“Blue RidgePeak”而霍克斯则将其译成了“Greensickness”,但在西方文化中,绿色有嫉妒的含义,容易令人误解,因此,杨宪益的“blue”更为贴切.

3.2.1.2 偏向于目的语之“信”

译者为目的语读者考虑,准确传达原文内容,不拘泥于原文形式.意译法体现这一“信”原则.霍克斯结合音译与意译翻译小说人名.对于小说配角名字翻译,霍克斯多选择意译法.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小说中配角相对于主角来讲性格较为单一,可用关键词语概括其特质,如小说中贾母心腹丫鬟鸳鸯译为“Faithful”点明她对主人的忠诚,且中国传统文化中鸳鸯常和忠贞不渝的爱情相联系,霍克斯的翻译兼顾了原文内涵和读者的理解,处理得恰到好处;王熙凤的陪嫁丫鬟平儿译为“Patience”则暗示了她坚忍、耐心,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人生态度;多姑娘名字中的“多”暗指她水性杨花,放浪不堪,霍译本将其译为the Mattress(床垫),隐晦表明其性格特征.二、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丫环、侍女、奶妈等社会下层人物大多以珍禽、花草闺阁珍玩、器皿以及自然景观等命名的,翻译时选择意译法更为直截了当,如贾府四千金身边四大丫鬟抱琴(Lutany)、司棋(Chess)、侍书(Scribe)、入画(Picture) 分别对应“琴棋书画”四艺,体现古代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素质要求.霍克斯将贾府清客卜世人译成了“Mr Hardleigh Hewmann”,恰恰迎合其谐音反映的内涵,着实精妙!对于《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名字翻译,霍克斯依旧采取音译法,且选用“汉语拼音方案”.例如,主要人物如贾政(jia zhen)、宝玉(bao-yu)、黛玉(dai-yu)、熙凤(xi-feng)等.西方读者可借助名字翻译上的区别识别小说人物主人或仆人的地位.

霍克斯将小说中的“ 大荒山” 译为“Great FableMountains”,“Fable”意为“无稽之谈”较于杨译本的中“Waste”意为“荒凉”更能让译文读者理解其原文作者想表达的荒诞含义;甄士隐居住于“仁清巷”(谐音为“人情巷”),暗讽小说中街坊邻居对甄家失火视而不见、冷漠无情.霍克斯将其译为“Carnal Lane(世俗小巷)”揭示讽刺意味,杨宪益则直接译出“仁”的含义“humanity and Purity”,但又考虑到其暗讽世俗无情之意,在第120 回中又将其译为“Renqing Lane”.“十里街”暗含“势力”之意,霍译本中将其译成“Worldly Way”,意为“世俗之道”.

4.结论

本文用严复的“信达雅”中的“信”原则为参照研究《红楼梦》地名、人名的翻译 , 从中窥视译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总体上,杨译和霍译各有千秋,杨译尽可能以原语文化为导向, 尽可能忠实于原作者,让读者靠近原作者,即偏向于原语的“信”;霍译则以译语文化为导向,主要忠实于译文读者,即偏向于目的语的“信”.

该文总结:该文是一篇适合《红楼梦》和地名和人名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翻译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翻译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62版越剧电影《红楼梦》对原著宝黛爱情的剪碎和凑成
【摘要】“62版”越剧电影红楼梦较为成功,影响很大 其对小说红楼梦的改编,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线,改编小说中故事情节,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束缚和摧残;影片对原著宝黛爱情发展的结构布局.

《红楼梦》人物感叹话语的三个维度
摘要感叹是人们内心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红楼梦人物感叹性话语特色鲜明,值得玩味 具体说来,作者曹雪芹为了生动刻画各色人物形象,采用了形态各异、语义丰富和效果奇佳的感叹句来描摹不同人物因复杂多样的强烈.

物欲《红楼梦》:贾府一年吃多少
民谚云“当家人,恶水缸 ”“当家三年狗也嫌!”意思不外是说,大家族中的“当家人”是最不讨好的,族中人多嘴杂、各怀心思 有一点私利.

新版《红楼梦》署名:为何是曹雪芹著、无名氏续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之一,自诞生后经历了曲折的版本流传 出版“四大名著”至今已有60 多年历史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前推出“四大名著珍藏版”,其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