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中大方面论文例文 与《鲁滨逊漂流记》中大海意象分析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主题:中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3

《鲁滨逊漂流记》中大海意象分析,本文是中大有关论文范文集和大海和《鲁滨逊漂流记》和大海意象分析有关论文范本.

中大论文参考文献:

中大论文参考文献 齐鲁医学杂志齐鲁护理杂志

摘 要:《鲁滨逊漂流记》作为第一部写实风格的海洋文学作品,将现实性与象征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大海在小说中具有十分丰富的意象.本文在探索大海这一自然物在作品中所具有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小说内容提出大海在《鲁滨逊漂流记》中象征着冒险、自由、自我突破、牢笼与征服.当然,还有其他需要不断探索与开发的意义有待我们共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大海;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107-02

在生命与大海的关系中,大海一直占据着主动.由古至今,以大海为题材的经典作品耳熟能详,不少学者将其称之为海洋文学.可见,大海在文人心里意象颇广且深.《鲁滨逊漂流记》是第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海洋文学作品,在小说中,现实性与象征性通过笛福的文笔得到完美的结合,而其中“大海”所代表的一系列意象为其小说中人物的塑造以及社会现实的侧面描写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探索大海这一自然物在小说中所具有的意义,通过与小说内容的结合,系统分析大海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所代表的意象,以期能够为促进海洋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

一、“大海”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发挥的意义和作用

大海意象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所具有的明显的意义需要结合作品内容进行更为详尽的分析,然而除了这一主要的作用外,大海在作品中还有其他几个方面的功能,通过对这些功能的分析,才能对大海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所代表的意象进行很好的探究和理解.

首先是基础作用.大海是贯穿整个作品的一条主线,没有海洋这一大的自然环境,小说也就无法展开.小说开始就提到了出身中产阶级家庭的鲁滨逊,虽然家庭安逸,但他不甘于生活的平静,一直希望能够航海.作者通过对他几次不同的航海经历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坚毅又果敢的人物形象,从而完成了一部令人折服的海洋小说.主人公的经历都是和海洋有关的,这几次越来越起伏的跌宕经历都是在大海上展开的,故事的主人公在和海洋的历练中收获了自己别样的人生.通过作品分析可见,海洋是整个作品的大环境,对故事的展开起了基础作用,少了海洋,也就没有这一优秀的文学作品了.

其次是美学作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能缺乏对环境的渲染,即少不了给读者美学上的享受.只有通过对一定自然环境的描写才能让整个作品“活起来”,形象起来,然后再结合一系列背景的塑造让人们感觉到作品别样的美,最终使这一作品取得成功.《鲁滨逊漂流记》以海洋这一大的自然环境为背景,那么海洋就应具有一些美学作用.笛福在其作品中,将大海的一动一静描写的极像一幅生动的写意画,不论是第一次航海中对风浪的描写,还是磨难过后对平静海面的刻画,都十分的有画面感,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作品时自发的进行情感上的感知和体验,从而不断的引起读者共鸣.当然,这少不了笛福熟练的文字功底,但更重要的是海洋本身具有的亦动亦静的美感,能够让读者在作者的描写下,如身临其境一般.可见,这种平静与壮美给予人们以美学上的享受.

最后是现实作用.既然探究的是海洋在《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意象,那么必然有其意象的对象,而现实社会就是海洋的意象对象.作者通过对海洋环境适时的刻画,对主人公四次航海的描写,写出了航海背后的现实原因,写出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虽然没有仔细的说明,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作品,在每一次“大海”的象征作用出现时联系到当时的社会现实,可以说海洋具有明显的意象作用,但在意象的背后映射的是社会现实以及现实的人,所以说大海在《鲁滨逊漂流记》中还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二、解读《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大海”

本文第一部分已经就海洋在《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整体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而大海在作品中最重要的是其意象或者说是象征作用,作者笔下的大海在主人公航海的不同阶段遇到的不同状况下都有着不同的意象.另外,一部能够引起反响的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反映了小说创作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阶级的利益以及当时人们的心理述求,《鲁滨逊漂流记》正是如此.因此,分析作品中的大海意象还要与笛福进行创作时的文化和现实背景相联系.

1.大海的冒险意涵.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各阶层对未知世界都充满了好奇,但同时也充满了恐惧,不仅有对大海那一头的陆地的敬畏与遐想,还有对大海本身的恐惧.进入18世纪后,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了解大大的提高,在大海与人的关系中,人的主观意志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然而毕竟还是处于初期阶段,笛福写作《鲁滨逊漂流记》时,人们对大海依然保持着好奇心和探险心.对人们来说,大海意味着困难,意味着安逸将被打破,而航海代表着放弃和谐又平静的大陆生活.但是在18世纪的欧洲社会,由于利益的驱使,人们将冒险精神看作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品质,所以鲁滨逊并不向往父亲口中所说的中产阶级的生活,并将父亲警告的航海中的各种困难看作一种有意义探险,他为之兴奋,并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航海,即使后来遇到了可怕的风浪,他一度放弃航行返回家中,但骨子里那种爱冒险的精神驱使他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己,再次踏上海洋之旅,进行他的探险之旅.

2.大海的自由意蕴.其实在18世纪,冒险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海洋对于人们来说意味着更广袤的生存空间,占有更大的世界,海洋那边的世界是一个让人们或许能更多的享受生命的地方.海洋象征着自由,《鲁滨逊漂流记》中很浓厚的体现了这一点.年轻的鲁滨逊觉得自己生活在大陆上做不出什么事情,在这里他没有展示自己的空间,终于对大海和自由的向往超越了一切,在18岁那年,鲁滨逊不顾及父亲的劝告与反对,开始了他追求海洋与自由的生涯.然而,鲁滨逊乘坐的船刚驶出港口没多远,就遇到了可怕的风浪,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惨象,当置身于狂暴的风浪中,他才真切的理解了父亲口中陆地上生活是多么的平静,多么的幸福.可以说只有在这个时候,当自由与生命发生了碰撞时,鲁滨逊才真正感受到生命是自由的前提,没有了生命什么就都没有了,这时候他想到了放弃,然而只有他知道这并不是不再追寻自由,所以当返回陆地,对海上遭难的记忆渐渐淡化后,自由或者说海洋又成了他的向往.“一种超乎寻常的神秘力量,它驱使我们争先恐后的自我毁灭”,这种力量就是人们对自由的呐喊与渴望.于是,为了寻找自由,鲁滨逊再一次踏上一条去非洲的船,去航行,去探险,去寻找自由.

3.大海的“自我突破”的意蕴.对海的幻想表明了鲁滨逊突破自己身份的渴望,鲁滨逊父亲是一名典型的中产阶级代表,具有中产阶级的狭隘思想.在当时,英国的中产阶级是拥有一定财产、受过良好教育、从事非体力劳动的群体,他们认为自己是最好的阶层.但在鲁滨逊看来,中产阶级的生活缺乏、创新与活力,一点冒险的精神都没有.他讨厌这种生活,认为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人们思想过于狭窄,生活过于单调,没有一点自我价值实现与自我突破的机会.因此,只有航海,打破中产阶级为自己圈定的生活范围和设定的生活基调,他才能够展现自我,实现人生价值,于是鲁滨逊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航海,几次历练实现了自己别样的人生.因此可以说,航海对于鲁滨逊来说是对自己固有身份的背叛,对自身价值的展现.突破海洋给予的历练,就是不断的实现自我成长.

4.随着小说的发展,海洋对于主人公来说又多了许多不一样的意蕴.在最后一次航海时,鲁滨逊又不幸的遇上一次较大的海难,并且困居荒岛,浑身湿透,可以说他的命运一片暗淡,之前对于他来说象征着自由的海洋如今却是一座牢笼,将他困在了这一小岛上.所以可以说,海洋又象征着牢笼,象征着自由的失去.不过,这并不是小说的结局,而正是的开始,身处绝境的鲁滨逊利用沉船上的生活用品,结合自己掌握的一点现代技术,开始同海洋进行抗争,从大自然手中夺回最积极的生命权利.他改造了荒岛上的生活条件,在岛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而这时,可以说海洋又意味着征服,鲁滨逊征服了海洋,没有被海洋所设下的牢笼彻底的困住,虽然在岛上生活了28年,但是他过出了自己的人生.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作为一部影响力巨大的海洋和荒岛求生小说,海洋具有许多典型的身份.当然,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不同的人的理解下,又有着不同的解读方法,因此《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大海意象,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究和挖掘.

参考文献:

[1]张荆欣.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海洋与自由的意涵[J].借鉴与比较,2012,(04):83-84.

[2]刘建军,刘雪峰.《鲁滨逊漂流记》艺术世界的象征意义[J].北华大学学报,2001,(04).

[3]李智,李艾译.鲁滨逊漂流记[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

该文结论:该文是关于中大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海和《鲁滨逊漂流记》和大海意象分析相关中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庄子齐物论》言和道关系梳论
内容摘要道家哲学中“道”、“言”关系是历代释老庄与道家哲学者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 语言由于自身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完全的表达“道”.

《谈治国理政》认识中国的一扇窗口
有一本书,被秘鲁总统库琴斯基、印度(马)总书记西塔拉姆·亚秋里……政要摆在案头,也被脸书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视为必读书目 这本书,坦桑尼亚的执政党和政府高级官员人手一册,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

当代艺术跨界现象以电影《爱乐之城》为例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和新媒介的推陈出新,当代艺术出现越来越多的“跨界”现象,体现在艺术作品的表现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平面、文字、音频、视频……形式,而是出现两种或多种表现形式相.

每个中国人生命中都有一本《唐诗三百首》
很多中国人的文化生命,都和这本薄薄小书缘分匪浅 于我,读唐诗最美妙的情境,既不是黄卷青灯,也不是杨柳回廊,而是两条静静卧在小镇边缘的铁轨 从中学时始,每逢暑假,清晨即起,带着唐诗三百首,沿铁轨漫步踯躅.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