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大众文化类有关论文怎么写 跟思想政治教育大众文化境遇的实证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大众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17

思想政治教育大众文化境遇的实证,本文是有关大众文化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跟大众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证研究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大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大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期刊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摘 要: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日益多元而复杂的文化境遇.大众文化作为其中一种文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由于大众文化自身的良莠不齐及其消极影响,它的兴起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文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文化境遇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大众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做出总结.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0-0078-05

从文化视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建构,在这一建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样而复杂的文化境遇.在这样的文化境遇中,大众文化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大众文化的层次又是良莠不齐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环境.基于此,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文化境遇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一方面,借鉴前人的研究数据成果和网络权威数据;另一方面,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16所高校的3000名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多元化境遇》的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2936份,有效问卷2910份,有效率为97%.在此基础上,分析大众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做出总结.

一、大众文化内涵界定

大众文化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在20世纪30年始兴盛,到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广泛的世界性潮流.西方社会对大众文化的定义大体上有两种取向.一种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为代表,在他们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强大的文化工业并对人们实施了强大的社会控制,这种控制以商品化和标准化方式消除了人们的创造性和个性,因此它是一种消极的文化.另一种以英国著名的文化理论家雷蒙·威廉斯为代表,他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为普通民众所拥有的文化、是民众在生活中为它们实际制作的文化.因为大众具有文化选择和批判能力,所以大众对大众文化是有能动作用的.同时,大众文化是与大众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大众文化具有促进沟通和交流的作用.

大众文化是建立在大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它按照商品经济市场规律进行生产,并以普通大众为受众,进而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传播,旨在使普通大众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的日常文化样态.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大众文化市场种类繁多,包括网络文化、影视文化、流行歌曲、广告文化等内容.同时,有两点需要澄清,从而为后面的分析做铺垫.一方面,随着我国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大众文化市场局势复杂,总的来说,主要包括我国本土的大众文化和外国的大众文化两部分.我国本土的大众文化是“从大众日常生活中来、直接面向社会大众、由大众参与作品的创造和意义的生成”[1],因此它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人民性质的.国外的大众文化从性质上来看,它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但是它通过各种途径涌入我国大众文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在大众文化中,大众文化传媒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手段,对我国大众各个层面都带来极大的影响.这样的大众文化境遇,势必会给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二、大众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大众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载体

大众文化虽然不像精英文化那样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它“作为市场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自觉不自觉地传播政治、市场经济隐含的一些现代社会理念”[2],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蕴含着极大的教育价值.比如许多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如何努力奋斗与市场经济接轨,从而树立现代化观念的过程,这对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具有极大的思想启蒙作用.同时,大众文化由于其人民性、通俗性、流行性、日常性等特点,它所表达和传递的是能够为多数大众认可与接受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因此把大众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很大程度上能够达到对大众“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具体而言,大众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流行音乐、商业娱乐性的影视、流行小说等大众文化形态丰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从《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电影故事片厂从1978年的12个增加到2013年的31个.国有电影制片厂在2013年有38个.广播节目套数从2010年的2552套发展到2013年的2644套,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从2010年96.78%上涨到2013年的97.79%.电视节目套数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别是3350套、3353套和3338套.电视剧播出数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别是24.92万部、24.23万部和24.10万部.从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中国流行音乐点击率来看,其点击人次都高达几十万.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其覆盖面和影响力十分之大.对这些大众文化进行积极引导,都可以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的文化载体.

其次,以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丰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传统的落地生活方式转变为虚实结合的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深入发展,网民的数量也急剧增加.2015年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高达6.68亿,半年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94亿,比2014年底增加3679万人.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达到1.86亿,占全部网民的27.9%,比2014年底增加800万人.从上网时长来看,2015年上半年中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5.6小时,上网目的从高往低排列前十依次为:即时通信(90.8%)、网络新闻(83.1%)、搜索引擎(80.3%)、网络音乐(72.0%)、博客/个人空间(71.1%)、网络视频(69.1%)、网络游戏(56.9%)、网络购物(56.0%)、网上支付(53.7%)、网上银行(46.0%).本人在对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不到1小时”的只占13.2%,有41.6%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在“1—2个小时”,有26.2%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在“2—3个小时”,19%的大学生上网时长在“3个小时以上”.当问及“您上网的目的是什么”时,从高往低排列依次为“获取资料,分享各类信息”(76.3%)、“结交朋友、关注好友动态”(59.2%)、“参加社会活动和班级活动”(39.4%)、“发表日志,休闲娱乐”(39%)、“无聊,打发时间”(28.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和活动载体,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就意味着网络载体如果利用好,就可以成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大众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大众文化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众文化的快速兴起和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等级制度,从而使得独断性文化状态向平等性文化状态转向.这种转向表现在大众文化属于大众自己的文化,“目的是使大众获得自己所需的精神消费,满足个人的价值需求,大众可以随意地进入消费,获取自己的文化趣味,同时大众可以参与大众文化的生产和制作,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个人的见解”.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达到了宣泄压力、调节情绪、丰富生活和平衡心态的作用.正如本人对一位资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的访谈中,谈到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时,他认为:“大众文化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之所以能够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众的一种心理需求和文化需要.也正是在参与大众文化的创作和消费过程中,大众心中的不满、孤独等情绪宣泄了出来,从这一角度来讲,大众文化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同时,本人在对大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平时参加文化活动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上网,看影视节目”(87.2%)、“看报纸、杂志、书籍”(65.4%)、“进行美术、音乐、书法等艺术创作”(19%)、“唱歌、跳舞”(16.5%)、“其他”(11.1%).仅有35.1%的大学生每天参加文化活动的时间“不到1小时”,高达64.9%的大学生每天参加文化活动的时间在1小时以上.这组数据表明,大学生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地参与到大众文化的消费和创作中.当问及“您认为参加文化活动的好处是什么?”时,仅有5%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好处”,剩余的大学生认为参加文化活动可以“愉悦身心,有益健康”(78.8%)、“净化心灵,思想提升”(68.9%)、“结交朋友,增进友谊”(65%).当问及“您参加文化活动后,是否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时,“满足不多”和“不满足”的比例分别仅占11.5%和1.2%,而“非常满足”和“基本满足”的比例分别占到25%和62.3%.这组数据说明,大学生通过对大众文化的消费和创作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思想上的提升和精神上的满足.总而言之,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大众文化的特点和功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加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三)大众传播媒介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效果

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地位平等性,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效果.在此,我们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例加以说明.易鹏、李荣华、徐晓黎的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表示非常满意,21.5%的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表示满意,49.2%的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表示基本满意,仅有21.8%的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表示不满意[3].大学生之所以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此感兴趣,是因为它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具体而言,在真实的世界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相关部门领导、辅导员和教师等教育者一般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权威,支配着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学生则是受动对象,被动地接受着来自教育者的说教和灌输,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压制.同时,“在现实场景中,思想政治主客体之间的交往行为和后果总是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一定社会的风俗习惯、法律、道德、规章制度等,这些必然对思想政治主客体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由此他们的行动也就具有一定的标准与具体的参照系”[4].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师要有教师的样子,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教育者和学生地位的不平等.在网络世界中,由于网络本身是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系统,这就决定了在现实社会中教育者的权威在网络社会中力不从心,权力去中心化成为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重大区别之一.同时,在网络社会里,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言语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现实社会中的统一参照系,这就跨越了文化、身份、地位以及继成偏见的界限,使主客体之间可以在网络社会里畅所欲言、自由自在的展示自我,平等地就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行探讨;“可以在这里自由探讨人生、吸取经验、领悟生活中的哲理;可以缓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现实中所遭遇的各种社会压抑,从而突破物质表现的障碍,自由而充满创造性地表述自己的另一面”[5].同时,正如任祥、杨国良等人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方便快捷(49.7%)、覆盖面更大(48%)、形式更活泼,从而更易被接受(33.1)、更具时代感(52.3%)[6].这就意味着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通过图像和声音等真实地展现表情和情绪,而且这种表象系统和文字系统在合作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即刻进行视觉和听觉报道的优势和潜力,使人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顿时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效果.

三、大众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大众文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变得

更为复杂

由于大众文化是以营利为目标的商业文化,它是按照商品经济的规律来运行的.而商品经济具有进化论所持有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特点.在这一规律和特点的支配下,大众文化的种类之多和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是人们难以想象的.这势必造成不同的大众文化形态如各种流行音乐、流行小说、肥皂剧、各种商业性广告和电影存在于市场之中,当人们还没有完全了解、适应和接收这一波,下一波大众文化产品就又流通于市场之中,使人们面临着头脑风暴.在此,我们以广播电视剧、综艺节目和广告为例进行说明.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广播剧制作时间由2005年的75,456小时增加到2013年的178,163小时,综艺广播节目制作时间从2005年开始一直保持在190万小时以上,2013年的综艺广播节目为1,976,162小时,广播广告节目由2005年的671,071小时增加到2013年的785,278小时.从2013年的广播节目制作时间来看,广播剧、综艺广播节目和广播广告的制作时间占广播节目制作时间的39.4%.同时,我国影视剧制作时间由2005年的193,771小时增加到2013年的201,117小时,综艺电视节目由2005年的382,350小时增加到2013年的464,977小时,电视广告由2005年的524,892小时增加到2013年的542,823小时.从2013年的电视节目制作时间来看,影视剧、综艺电视节目和电视广告的制作时间占电视节目制作时间的35.6%.从我国2013年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时间来看,广播播出时间在2013年为13,795,461小时,其中广播剧节目、综艺益智类节目、广告类节目分别播出770,085小时、3,732,369小时、1,259,629小时,占广播播出时间的41.8%.电视播出时间为17,057,212小时,其中影视剧类节目、综艺益智类节目、广告类节目分别播出7,366,010小时、1,419,911小时、1,951,125小时,占电视播出时间的62.9%.不论是从纵向的时间发展来看,还是从横向所占比例来看,都可以看出以电视剧、综艺节目和广告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以十分迅猛的态势占据着大众文化的市场.同时,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一些没有良知和底线的人为了占领大众文化市场,利用网络兜售一些低俗的、启迪性小的大众文化产品,从而迎合了一些人的低层次文化需要.正如葛超对南京地区15所高校1500名学生使用微博情况进行调查后显示,大学生通过微博“曾经收到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占82%;表示微博信息中有低俗的思想文化和消极反动的价值观念的占57%;曾经收到过存在的、暴力的音频、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占34%”[7].这样的局面,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文化环境越来越复杂多样,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

(二)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从深层的文化意义来讲,大众文化是具有意识形态性的.因为大众文化作为文化形态的一种表现,是对一定政治经济观念形态的反映,不会完全跟社会政治割裂开来,因此会受到特定的政治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最终包含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价值理念.大众文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国外大众文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在介绍大众文化的定义时,我们知道大众文化本身是属于西方的一种文化现象,现在成为一种全球文化现象.这就意味着西方大众文化依靠自己的资金和技术的强势对我国大众文化市场进行渗透.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着自己的“电影、电视为整个美国创造了‘品牌形象’,这种形象既出口了美国的价值观念,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电影中的行为总则、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是个疑问,但是发达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努力,而且在这方面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8].以电视节目为例,《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和《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对国外电视节目进口量呈现上升趋势,即从2012年全年电视节目进口量的13,089小时上升为2013年全年电视节目进口量的18,943小时.在2013年,对欧洲和美洲的电视节目进口量分别为6657小时和4863小时,其总额占全年电视节目进口量的60.8%;其中,对美国的电视节目进口量为4603小时,占全年电视节目进口量的24.3%.这组数据说明,国外电视节目,尤其是欧美电视节目在我国文化市场上占据着一定的比重,它们势必会以此为载体对我国大众进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正如笔者在对一位资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进行访谈时,当谈到美国电影时,他指出:“美国电影是在传播美国的意识形态观念,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美国电影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让人身临其境时有一种超级的感官震撼和视听快感,这就会让人迅速进入规定的情境并处于迷醉状态,因此人们很难对所包含的西方价值观念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判断,美国电影的意识形态灌输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本人对大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及“您西方影视作品看得多,还是中国影视作品看得多”时,只有4%的大学生“不看影视作品”,有44.9%的大学生是“中国影视作品看得多”,有27.2%的大学生是“西方影视作品看的多”,有23.9%的大学生中西方影视作品看的“一样多”.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西方影视作品还是很受一大批大学生的喜欢和青睐.当问及“您如何看待西方影视文化在中国市场的传播”时,67.8%的大学生认为是“有利于拓展我们的文化视野”,有7%的大学生“没什么看法”,仅有25.2%的大学生认为“是一种西方文化价值观渗透的策略”.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意识到了西方影视作品的积极的一面,这是我们不能否定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西方影视的意识形态渗透处于无意识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西方影视意识形态渗透的隐秘性.总而言之,国外大众文化正在以十分巧妙的手段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威胁和挑战,这是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觉的.

其次,我国大众文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我国大众文化的积极功能不能忽视,同时,我国大众文化也没有构成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激烈冲突,这是首先需要澄清的.但是,大众文化的商品性、世俗性等特点,势必使大众文化隐含着另外一种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趣味导向,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消散理想、消解崇高、弱化信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具体而言,大众文化的商品性,容易滋生人们的消费主义倾向.大众文化作为现代工业的产物,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生产出来就是为了供大众消费的.但是,随着我国大众文化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甚至到达了一种“要快乐就必须消费”的状态,这就导致消费主义倾向在人们心中不同程度地出现.在消费主义的趋势下,消费“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的满足”[9].当人们沉浸在无限制的消费中的时候,就可能导致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勤俭节约、奉献服务背道而驰,而是一味沉浸在个人的消费和享受中.正如赵孟营在他的著作《跨入现代之门: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观报告》中所做的一个访谈,在该个案访谈中,一个高中女生曾经沉浸在对大众文化产品无限制的消费中,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甚至被别人包养[10].虽然她最终走出来了,而且这种现象在社会上也不是主流,但还是值得我们十分警惕.同时,大众文化的世俗化,容易淡化人们的崇高理想和信念.

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尊重人们多样性的生活状态,也不强迫人们做什么伟大的壮举.但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高度提倡人们以崇高的精神追求为价值指向的.然而,大众文化倡导的是让人们直面现存的生活境遇,关注当下的自己,这就很容易淡化人们对崇高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比如,以英雄人物为例.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尊重人们做自己生活和生命中的英雄,更倡导人们做国家和社会的英雄.但是现代大众文化作品中的一些英雄人物,只是因为一些人当下的个人义愤和个人恩怨、不足以使人称为英雄的事件而成为英雄.这就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英雄人物不需要什么理想感召和信念支撑,只要想成为英雄,随时都可以.这样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大众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英雄人物如雷锋产生怀疑和不屑一顾,从而不利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再比如,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许多真人秀选秀节目可谓琳琅满目.这一方面有利于人们休闲娱乐,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人们把人生的成功看成是当明星,从而淡化了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年在其他方面更为崇高的理想信念.正如孙伟平关于人的职业理想的调查显示,有15%的人将文体明星当成自己的职业理想,这一比例排8个选项的第3名,而将雷锋等道德楷模当作是偶像和自己职业理想的只占8%,这一比例排8个选项的第6名[11].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受大众文化的影响而淡化了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

四、结论

对思想政治教育大众文化境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大众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载体、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大众文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消极影响.由此得出两方面启示:为强化大众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大对大众文化的内容、形式和载体等的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为应对大众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其引领良莠不齐的大众文化,并以此为标准对大众文化进行扬弃.

参考文献:

[1]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4:174.

[2]刘永志,王媚.大众文化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

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3]易鹏,李荣华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求调查研究

[J].思想教育研究,2012,(1).

[4][5]饶宁华,赖雪梅.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的基本形

态及其功能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6]任祥,杨国良等.云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合调

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7]冯刚,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3[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4:469.

[8]车美萍.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形态[M].济南:山东大学

出版社,2009:163.

[9]杨魁.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化特征与大众传播[J].兰州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10]赵孟营.跨入现代之门: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观报告[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1.

[11]孙伟平.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13:101.

归纳上述,此文是一篇关于经典大众文化专业范文可作为大众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证研究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大众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大众传媒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经济的腾飞,我国大众传媒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于大众传媒的应用,高校学生是主流群体,因此,大众传媒的发展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

基于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联系越发密切,政治、经济交流带动了各个国家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渗透 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之中,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避免学生被腐朽.

校园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由.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多元文化是不同文化或多样文化的并存 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应对这些问题所进行的教育创新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图分类号G71.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