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现代学徒制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的难点与突破策略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主题:现代学徒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3

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的难点与突破策略,本文是现代学徒制论文写作资料范文跟本土化和突破策略和学徒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现代学徒制论文参考文献:

现代学徒制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实践和杂志经贸实践杂志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摘 要:人才培养应该基于产业驱动,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发展水平,要求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与推进同样需要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态势,实现本土化发展.当前,现代学徒制的施行遇到了一些难点问题,成为继续推进现代学徒制教育改革的瓶颈.突破这些难点问题,需要各方优先联系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在创新理论实践、构建制度体系、选定现代师徒、开发企业课程、实施多元评价和提供平台服务等具体环节上集体行动,以增强现代学徒制施行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推动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发展.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本土化;难点;突破

基金项目:第三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现代学徒制本土化的实践研究——以江苏省通州中专机电与建筑专业为例”(项目编号:ZCZ10)

作者简介:姜汉荣,男,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讲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8-0005-05

近年来,从国家层面我国全面启动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找准现代学徒制推行过程中的难点和突出问题,寻求突破难点的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作为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在现代学徒制试点方面展开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因此,结合本校的实践和思考,就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的难点及突破策略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现代学徒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学校本位教育和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的一种育人模式,它源自德国.近年来,我国也启动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由于起步较晚,加之东西方经济发展形态与水平的差异,我国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校企冷热不均

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推行,一直存在着职业院校热情较高、企业却缺乏参与积极性而被动应对的现象.一方面,促进学生发展是教育的最主要目标,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国家的实践表明,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从而得到了我国职业院校的普遍认可,参与热情较高;另一方面,则是企业习惯了由来已久的人才培养与使用体制,缺乏社会责任担当,尽管已经出台了相关意见、方案,但都是指导性质的,还有待细化和完善,在国家没有制定进一步政策措施、企业培养人才的权责不甚明了的情况下,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力度和深度都明显不足,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与使用上的脱节,导致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陷入了集体行动困境,而这一“集体行动困境”就“源自于‘搭便车’所引发的合作秩序无法形成”.[1]

(二)标准衔接冲突

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职业院校最不适应的还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标准衔接冲突.在生产教学的时间或阶段安排上,职业院校教学计划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有其自身要求,这与企业服从于市场需求的生产安排有着明显的差异.比如,学校有双休日、寒暑假,企业生产则会出现淡季、旺季,生产与学习时间安排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在生产教学标准上,职业院校教学和企业生产在学生专业理论与职业岗位能力的习得要求上也存在着区别,企业更注重实际操作技能,讲究职业标准,职业院校却不得不兼顾更多适切的理论教学,以夯实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更为宽泛的基础.在生产教学过程上,职业院校固有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或工艺流程也有着对接上的难度,这主要是由一部分企业生产活动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这些冲突如果不加以解决,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就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三)制度建设缺失

许多职业院校之所以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举步维艰,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制于体制机制.企业利用自有生产设施设备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必定会产生企业正常生产活动以外的人、财、物的消耗,企业的投入与付出能否得到对等的利益补偿?如果是引企入校,企业在职业院校内使用土地、旧有建筑和设施设备建设教学工厂,又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如果有,如何防范?还有师傅薪酬待遇的问题,在现有财政体制下如何坚持“多劳多得”、兑现劳动报酬也需要突破制度上的瓶颈.显然,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制度体系还仅停留在职业院校的操作层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教育机构等各个层面所构建的制度体系亟需在科学的顶层设计中加以解决.

(四)师资培养薄弱

现代学徒制一般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学生在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与传统教学相比,现代学徒制教学需要指导者、帮助者既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素养,又要熟悉企业岗位生产标准和职业素养.对于企业师傅而言,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能,能够开展必要的教学和育人活动,但问题就在于企业师傅在怎样的情况下愿意接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呢?目前,企业师傅的教育学、心理学培训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而多年来倡导实行的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活动也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开展职业体验,直接影响了教师对于岗位生产标准与职业素养的认同.当教师和师傅二者不能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中协调地互补或叠加的时候,学生成长目标的达成无疑会受到损害.

二、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的现实诉求

现代学徒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学徒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与社会生产发展相契合的产物.在以个体手工业为主要经济形态的传统社会中,师傅与雇主的身份往往是统一或同一的,师傅招收学徒的目的就是招收雇工,以增加自己的业务量,这也是师傅招收学徒的内在动力,形成了师傅向徒弟传授技能的客观事实.工厂的出现并普遍存在,改变了过往的生产状态,师傅与雇主的身份更多的时候不再统一,原有招收学徒的内在动力消失,企业而非师傅招收学徒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完成企业的用工需要,师傅本身也是雇工,其传授技能的意愿消极而无所作为,学徒制因而式微.但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在职业教育中又开始兴起学徒制,认为学徒制是沟通学校与工作世界的有效手段,可以使年青人在接受技术与专业训练的同时,获得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率.今天,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高端制造业得到世界各国重视,加之人们对于产品和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精湛技艺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各国开始大力培养现代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也正是在这样的经济形态发展背景下从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学徒制”脱胎换骨、发扬光大.

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应该基于产业驱动、服务本地产业发展,这是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的根本诉求.产业发展驱动社会变革,决定着人才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的演进形成了新的就业结构,企业岗位的技术结构和技能要求也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并推动人才需求层次不断地上移,催生了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2]而人才结构和发展水平又反过来影响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二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现代学徒制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将影响人才结构和发展水平.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本地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及职业教育水平相匹配,只有基于产业驱动的现代职业教育,才有可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地产业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和发展也不例外.

产业驱动下的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加强对地方产业发展的研究,坚持本土化发展理应成为现代学徒制施行的重要价值取向.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时,优先推进符合本地产业体系发展的项目,以培养本地骨干、支柱产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当然,现代学徒制的本土化除了现代学徒制与本地产业发展的高度契合外,还应包括借鉴西方现代学徒制施行与运作的体制机制及创新实践适合本地生产习惯、技艺传承与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

三、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的难点解析与实践突破

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是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应然要求,也是现代学徒制取得成功的必然选择,其中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亟需从具体环节上加以.

(一)创新理论实践,突破本质偏误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现代学徒制教学理论日渐成熟,其作用也得到职业教育领域的充分肯定.但在本土化过程中,人们对现代学徒制本质的认识却出现了偏误.本地职业院校在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与推进过程中,始终纠缠于校企合作,总认为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而只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企业,才可以推行现代学徒制.实际上,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所界定的仍然是学徒身份的“现代性”,实质属于师徒关系的时代性变迁.“现代学徒制的深度推进最好有校企合作平台,但校企合作并非现代学徒制建立的必备条件.”[3]换言之,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和重点还应该是基于“现代”历史条件下的“师徒关系”的确定,而不是非要把“校企合作”这一现代学徒制的可能平台作为现代学徒制施行的必究之事.平台可以丰富多样,核心只能是唯一的.基于这一认识施行现代学徒制,部分职业院校就可以避免寻求合作企业的难题,顺理成章地降低了现代学徒制实践的难度.因为施行现代学徒制的平台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只要是能够构建起稳固的现代师徒关系,就同样是现代学徒制.比如,职业院校自身拥有先进的、配套的设施设备,那就只要找到合适的师傅而非企业就可以了.难道可以否认,在职业院校里的具备真正师徒特征的教学模式就不是现代学徒制吗?

(二)构建制度体系,突破机制瓶颈

目前,无章可循依然是困扰职业院校施行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羁绊.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现代学徒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的保障.通过制度构建,“兼顾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调节,由市场决定哪些企业、行业和职业岗位更适合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才.”[4]从而有效协调社会教育资源,解决各方利益关切,促进人才培养.构建制度体系要突破以下三个方面的机制瓶颈.

1. 要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现代学徒制的构建不一定要以校企合作为条件,但校企合作在现代学徒制的系统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师徒关系的构建还涉及激发企业积极性的制度支持问题,这一直是个难题.”[3]目前,我国企业主要是通过外部劳动力市场直接获得劳动者,而不是由企业通过自身承担成本的内部培训来获得劳动者,这种固有的“先招生、后招工”经济社会环境直接造成了现代学徒制的不兼容性,企业并没有产生通过参与现代学徒制来培养人才的意愿.这一集体行动的困境,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干预,在制度上保障参与企业的利益.一方面,行业可以进一步完善准入制度,形成“谁使用谁承担”的人才培养成本分摊机制,通过市场转移成本、获得收益;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制订出台职业教育促进办法和现代学徒制推进奖补政策等“非市场”治理举措,提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信心和积极性,避免人才培养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搭便车”现象.

2. 要建立起完备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既需要规范好政府、行业企业、教育机构及职业院校等施行主体的行为,也要明确各自职责,做到责、权、利清晰公正.并且,要有相关的课程与资源开发、经费投入与使用、教学服务平台建设与使用等保障性制度机制与之配套,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3. 要均衡多方利益.既要兼顾好学徒权益保障的质量,在学徒学习资源的获取、生产劳动的合理报酬等方面予以落实;也要给予行业充分的话语权,强化行业企业育人的社会责任,在现代学徒制课程内容制定、师资考核和质量保障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解决“行业失语”的问题,有效降低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成本.

(三)选定现代师徒,突破身份模糊

稳定的师徒关系是现代学徒制的本质特征,因此,师徒的选定,尤其是师傅的遴选就显得尤为重要.选定现代师徒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1. 师傅的遴选.就教师而言,职业院校应该着力培养一支“现代师傅”型的师资队伍.成为“现代师傅”型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全面的技术技能,就是一个教师可以掌握某项技术活动的整个流程,以适应学徒岗位轮换所需学习支持.(2)岗位从业资质,就是要具备一种及以上从业资格证书或者执业资格证书.(3)实际生产岗位工作经历,拥有企业岗位的直接工作经验,可以提升学徒在岗工作技能.就企业师傅而言,其任职资格的必备条件是具备中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熟悉企业生产管理,并要通过由行业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学、心理学测试.这些条件可以保证企业师傅较高的专业技术、较强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

2. 学徒的选定.由于现代学徒制是以传授精湛技艺、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在我国属于起步阶段,受制于教学规模,在学徒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其文化素养水平,尤其是参与现代学徒制学习的意愿,包括家长的认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合作方可以在招收学徒时开展职业倾向性测试,最大限度地保证学徒学习的稳定性和多方协议的有效性.

3. 企业的遴选.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教育部门与企业所在行业应该加大对合作企业的审核力度.企业审核与遴选的标准主要从企业的规模与影响力、企业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的理念、机制等方面来制定,同一地区应该有一个指导性的、相对统一的标准和条件.企业规模和影响力决定着现代学徒制的吸引力,企业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的理念、机制则决定着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匹配度.

(四)开发企业课程,突破课程缺失

课程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职业院校的育人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在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建设中,开发“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的专业课程融合体系应该成为优先选项,而对企业课程开发的突破则是现代学徒制施行的重点内容.

所谓企业课程,就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以生产为依据,基于岗位人才需求而开发实施的实践性课程.其特征主要体现为依赖性,就是企业课程是以必要的专业理论学习为基础,有赖于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并与之紧密衔接;实践性,就是学生在企业课程实施中以“做”为主,以生产为辅,实现“做学教合一”;专门性,就是指企业课程的开发是指向明确的工作岗位及其技术技能要求,服务于专门岗位的人才需求.

企业课程的开发路径,在纵向上,一般是先调研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然后产生学徒的工作岗位,通过岗位能力分析制订课程标准,再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寻找合适的工作项目(学习和生产任务),最后确定企业课程内容.在横向上,某些专业还要构建基于学徒岗位轮换的企业课程体系,不同岗位的课程要进行衔接,有的还要讲究次序,以使课程内容符合职业技能的习得规律.同时,同一行业的学徒训练课程标准应该具有公共性,这有利于训练质量的考评,也有利于行业人才的使用与流动.

(五)实施多元评价,突破评价片面

评价,通常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评价的实施,既可以是对某项活动结果的检验,也可以是基于活动目标的达成而实施的过程检查与督促.在现代学徒制施行中,评价的导向性不容忽视.其中,指向学生的主要就是作为学徒在企业生产岗位上的胜任力.实施多元评价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企业的考核评价.考核学徒的岗位胜任力,企业最有发言权,所以应该由企业师傅和产品质量管理部门出具评价报告,明确评定学徒的岗位胜任等级,包括工作态度、技能水平、劳动纪律及品质追求等,以供学徒毕业资格审定和行业企业用人选聘.

2. 学徒的阶段性考核.一方面,学徒的成长有其自身规律,分阶段的过程性考核可以清晰地展示学徒发展轨迹,根据生产任务完成的难易程度,由低到高的渐进式评价更适合培养学徒成长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学业测试、企业的生产考核,以及行业的职业等级鉴定,应该形成有效的衔接,相辅相成,而不应该在考核过程中出现颠倒现象,也就是难在前、易在后,或者考核内容重复.

3. 评价结果的使用.在实践中,虽然强调了学徒评价的主体多元,但由于各方评价标准的不对接,在结果的使用上存在着“谁评价,谁使用”的现象,评价的片面性与不兼容性导致了学徒使用的偏颇.这就要求学徒评价标准的制订要协调统一,可以有侧重,但要兼顾学徒职业发展能力的评价,在使用中培养,以实现学徒的可持续发展.

(六)提供平台服务,突破支撑匮乏

这里的平台是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推行而构建的专门机构和融信息、资源于一体的网络交流平台.提供平台服务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协同建立现代学徒制管理与科研机构.就是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与行业共同建立专门的地区性管理机构,面向职业院校和企业,指导、协调现代学徒制的推进、实施与展示、推广,并对区域内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进行评估、考核,实现质量控制.同时,建立现代学徒制科研与发展中心,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开展现代学徒制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负责对行业负责人、企业雇主、职业院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定期解读现代学徒制的参与说明,提高学徒培养的成功率.

2. 合作建立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这一平台至少要具备三个功能:(1)行业资讯的发布,就是及时提供本地区重点、支柱产业发展最新动态、行业技术进步、用人需求等信息,引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2)展示与交流,就是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施行现代学徒制典型做法和经验的推介、交流,引导本地区现代学徒制发展.(3)资源共享,即多方合作建成现代学徒制施行的保障性资源库,如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课程开发资源,学徒的评价、考核与使用资源等.

该文结束语:此文为一篇适合本土化和突破策略和学徒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现代学徒制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现代学徒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城市公交车驾驶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训练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 以重庆市公共交通客车驾驶学校(重庆市公共交通技工学校)为例,对汽车驾驶专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城市公交车驾驶技能人才.

现代学徒制如何本土化
文 李玉兰太原钢铁(集团)日前宣布,成功研发出了“笔尖钢”,百亿支圆珠笔有望安上“中国笔头” 人们在称赞之余不禁感慨中国制造要实现美丽“蝶变.

现代学徒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西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西方“现代学徒制”的产生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于解决职业教育领域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问题 “现代学.

现代学徒制在烹饪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不断加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对专业人才提出了高要求 为有效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应不断改善人才的培养模式 在此基础上,重视现代学徒制的合理实施,在烹饪类专业教学中充分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