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提要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跟读《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札记*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提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05

读《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札记*,该文是关于提要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札记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提要论文参考文献:

提要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思修论文大一思修论文2000字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读写算杂志

何灿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8)

[摘 要]民国时期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所纂修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文献解题目录.但因时局所限,由各方面专家学者撰写的提要未经统一删削,存在讹舛疏漏之处.现就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考辨.

[关键词]《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辨札记

[分类号]G257.2

民国时期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所纂修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共著录古籍三万馀种,是继《四库全书总目》之后的又一部大型提要式古籍文献目录,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文献解题目录.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一九九六年齐鲁书社将该书稿本影印出版为《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三十七册.由于时局所限,由当时各方面专家学者撰写的提要未经统一删削,难免存在讹舛疏漏之处,现就查阅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考辨如下.

1.第1 册352 页:《?阳纪事》十二卷,原刻本,清凌泰交撰.提要云:“泰交字谦斋,江苏江都人.官贵州镇远府知府.”

又第32册553页:《种橡养蚕说》,光绪乙巳刊本,清凌泰交撰.提要云:“泰交字棣生,淮南人.道光元年知镇远府事.是编即泰交《?阳纪事》中之一卷.”

按:上述两书撰者皆为“凌泰交”,然两条提要所云籍贯和表字不同,但根据官职和两书之间的关系可知两书撰者实为同一人.凌泰交之籍贯,上述两条提要一作“江都人”,一作“淮南人”,实际都不正确.民国《贵州通志·艺文志十》著录《?阳纪事》十二卷,按语云“泰交字谦斋,淮南人.嘉庆进士.道光元年仕镇远府知府”[1].并录其弟凌泰封所作序文.考《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清朝进士题名录》,泰交、泰封兄弟二人分别于嘉庆十年和嘉庆二十二年中进士,二人籍贯均署“安徽定远”.则“淮南”“江都”之说均有误.唐置淮南道,宋置淮南路,辖湖北、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治扬州,即江都县治.“江都人”或因“淮南人”生误.《江苏艺文志·扬州卷》亦误将凌泰交作江都人收入.而凌泰交之字,当以“谦斋”为是,其弟凌泰封有《东园诗钞》十二卷,内有多首与“谦斋兄”唱和之作.

2.第1 册754 页:《四书字诂》七十八卷,提要云:“黔阳段廷谔撰.”

按:此书作者应为“段谔廷”而非“段廷谔”.原书卷端署“湖南黔阳县岁贡生段谔廷讱庵原稿、本县教谕宁乡黄本骥虎痴编订”.《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书目》《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著录该书.段谔廷另著有《群经字诂》《续提要》第1册第197页著录,名字不误.而据《续提要》第1册“提要撰者表”可知这两篇提要皆为江瀚所作,《四书字诂》提要盖偶误.

3.第4 册第618 页:《辟疆园遗集》六卷,乾隆乙卯刻本,清顾敏恒撰.提要云:“敏恒字立方,号笠舫,无锡人.乾隆丁未进士,官苏州府学教授.杨熙之《顾立方传》,称其著有《笠舫诗稿》、《古文骈体》等集,传本颇希.此为杨揆合其骈体文诗词,于乾隆乙卯裒刻印行.其时敏恒已没有年矣.”

按:《辟疆园遗集》是清杨芳灿所辑顾敏恒兄弟4人的诗集合刻,而并非如提要所云为顾敏恒之别集.另《辟疆园遗集》共十卷,亦非提要所云“六卷”.内收顾敏恒《笠舫诗稿》六卷、顾斆愉《霭云草》一卷、顾敬恂《筠溪诗草》二卷、顾敭宪《幽兰草》一卷,《中国丛书综录》著录.杨芳灿为《辟疆园遗集》所作序称:“《辟疆园遗集》者,余外兄弟顾立方昆季之所著也.惜其禀命不融,相继夭没,清词丽句,蕴而莫传.爰偕两弟辑其诗歌,都为一集.”[2]杨英灿序云:“甲寅之秋,仲兄观察巴西,余奉板舆自朔方赴蜀,与伯兄别.伯兄谓余曰,《辟疆园遗集》搜罗散失及曩时寄赠诸作,已得十卷,此间剞劂不易,弟可携至蜀中,与仲兄校阅,梓以问世.”[3]“伯兄”即杨芳灿,“仲兄”即提要中所提到的杨揆.杨揆为顾氏四兄弟各作诗集小传.《续提要》误将《辟疆园遗集》与其子目书名、卷数相混.

4.第10 册第186 页:《孟晋斋文集》五卷《周列士传》一卷,同治刊本.提要云:“清顾寿桢撰.寿桢字祖香,会稽人.咸丰戊午举人.”

又第15册542页:《周列士传》一卷,同治五年丙寅刊本.提要云:“会稽顾寿桢撰.寿桢字祖香,同治进士.”

按:前一篇提要称顾寿桢为咸丰戊午举人,然《两浙猷轩续录》卷四十五云:“顾寿桢,初名以文,字祖香,山阴人.咸丰己未顺天举人.著《孟晋斋诗文集》.”[4]咸丰戊午为咸丰八年,己未为九年,二者不合.后一篇提要称顾氏为“同治进士”,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清朝进士题名录》皆未见顾寿桢之名.检《孟晋斋文集》所附顾寿桢弟顾家相所作《孟晋斋年谱》,知顾寿桢生于道光十六年,卒于同治三年.咸丰九年赴京兆应试,中举人.未提到中进士.故提要中两处科第描述皆有误.另外两篇提要皆以祖香为寿桢字,实则为其号.《孟晋斋年谱》称:“先生顾氏讳寿桢,初名家栋,字寿昌.更名家桢.最后改今名.字伯苍,号祖香,后自号曰伯子.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先世居上虞县之西华村,明季始避乱移居郡城,遂著会稽.会稽与山阴并为附郭,童试向可互考,城居尤迁徙靡常.惟吾家素以会稽籍应试.是集毛先生序误称山阴,而潘氏《两浙猷轩续录》遂亦沿误.”[5]

5.第10 册第203 页:《忍无邪室遗集》六卷,道光刻本,清顾莼撰.

按:顾莼此集应作《思无邪室遗集》,《江苏艺文志·苏州卷》《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均见著录.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著录《思无邪室诗集》六卷,稿本,现藏上海图书馆[].提要撰写者当是因形近而误“思”为“忍”.《清史稿艺文志补编》著录此书,亦作《忍无邪室遗集》,乃是编者沿袭《续提要》之误.

6.第14 册第502 页:《何氏学》二卷,嘉庆刊本,闽县何治运撰.提要云:“治运字【支阝】海,福建闽县人,乾隆丙子举人.”

按:提要所云科第有误.乾隆丙子为乾隆二十一年,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何治运生于乾隆四十年,卒于道光元年,则“乾隆丙子举人”显然有误.《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二陈寿祺传附何治运传,云何氏为嘉庆十二年举人.清陈寿祺《左海文集》卷九有《乡贡士【支阝】海何君墓志铭》,提到何治运“由闽县学生充嘉庆三年解福,十二年举于乡”[7].据此提要应改为“嘉庆十二年举人”.

7.第14 册第734 页:《郭中丞行述》一卷,提要云:“清郭梦星字文与,山东潍县人.道光癸未进士.由直知县洊升至山西布政使,旋署山西巡抚.……是篇为其子襄之等撰.……襄之道光甲辰举人,官平朔府知府.其三子绥之,有诗名.”

按:“郭中丞”应为郭梦龄而非郭梦星.提要中所述皆为郭梦龄事迹.郭梦星为梦龄弟,号西垣.道光二十六年举人.授广西知县,改内阁中书.未授职即旋里家居,奉母不复出.著有《尚书小札》《午窗随笔》等.民国《山东通志》有二人传.

8.第17 册第418 页:《东南水利略》六卷,蘂珠仙馆刻本,清凌介禧撰.提要云:“光绪癸未春夏间,霪霖为灾,介禧与王凤生溯源讨委,遍阅杭嘉湖水道,斟酌事宜而辑成此书.”

按:此书版本《续提要》只云“蘂珠仙馆刻本”,未明年代.查《北京图书馆藏普通古籍目录·地志门》、《贩书偶记》、《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等书目,均作“道光十三年蕊珠仙馆刻本”.又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凌介禧卒于同治元年,则提要所云“光绪癸未春夏间”显然有误.检原书前道光四年帅承瀛序有“去岁癸未春夏间霪霖虐甚”[8]语,可知该“癸未”应为道光三年癸未.《续提要》误将“道光”写作“光绪”.

9.第21 册第62 页:《鸿雪廔初集》四卷,道光十六年丙申刊本,《鸿雪词》一卷,《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本,清沈善宝撰.

按:此条标举书名作《鸿雪词》,而提要中则云“近人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有《鸣雪廔词》一卷,计词五十馀阕,卷末题丁酉中秋后四日苹香姊吴藻拜读偕撰”.两处书名不一致.检《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原书,沈善宝之词集名为《鸿雪廔词》,署“钱塘沈善宝湘佩撰”.《续提要》两次提及均不确,前者脱一“廔”字,后者因形近而误“鸿”为“鸣”.另“吴藻拜读偕撰”应为“吴藻拜读偕选”.

10.第21 册第792 页:《簠斋尺牍》,涵芬楼影印本,陈介祺撰.提要云:“致退楼之书,起同治壬申三月,迄光绪庚寅二月.”

按:“光绪庚寅”为光绪十六年,而陈介祺卒于光绪十年,此处显然有误.退楼为归安吴云之号.吴云,字少青,一作少甫,号平斋,晚号退楼,又号愉庭.清代金石学家.查检《簠斋尺牍》原书,陈介祺致吴云之书,起自同治十一年壬申三月十三日,迄于光绪四年戊寅二月十七日.初称“平斋尊兄”“平斋仁兄”,继称“退楼仁兄”,最后称“愉庭老兄”“愉庭仁兄”.提要中“庚寅”乃“戊寅”之误.

11.第24 册第634 页:《富顺县志》五卷,清乾隆二十四年丁酉刻本,光绪八年壬午重刊.

按:乾隆二十四年为己卯,四十二年为丁酉,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是志初刻本应为乾隆四十二年丁酉所刻,乃时任富顺知县段玉裁所纂修.提要撰者误将“四十二” 写作“二十四”.又提要首句“《富顺县》五卷”,“县”下脱一“志”字.

12.第28 册第295 页:《退斋诗稿》五卷,仪征方鼎锐撰.

按:此篇提要为刘启瑞撰,未列出版本,盖偶疏.据《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可知,该书有宣统元年从吾书屋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等多个图书馆都有*.可据补.

13.第32 册第78 页:《磨盾集》一卷,光绪丙寅刻本,清方炳奎撰.

按:光绪时无“丙寅”纪年.《中国丛书综录》收录有方炳奎所撰《中隐堂杂著》5种,内有《磨盾集》二卷,为同治六年刻本.同治六年为丁卯,五年为丙寅,则《续提要》所云“光绪丙寅”疑为“同治丙寅”之误,而卷数作“一卷”亦疑为“二卷”之误.

14.第32 册486 页:《养拙轩笔记》一卷,咸丰时钞本.提要云:“妇人沈梓著.沈浙江人,其家世不可详考.……作者虽系妇人,而识见卓绝,所记均各书所无,其文史才实有足多.”

又第32册第494页:《避寇日记》一卷,咸丰时原钞本.提要云:“妇人沈梓撰.沈氏经历不可详考.据书中所记,氏系浙江土著,目睹太平军之乱,因避兵转徙,备尝艰苦,将见所闻,撰成纪事.共著二种,皆记太平军占据浙江事,一名《养拙轩笔记》,一即此书.氏虽妇人而记事详确,文字清丽,盖旧时之才女欤.”

按:提要云该书撰者沈梓为“妇人”“经历不可详考”,然沈梓并非“妇人”.《文澜学报》第二卷之“浙江省文献展览会专号”著录此二书:(1)《避寇日记》二册,手稿本,清秀水沈梓著,沈访磻藏.梓号北山,同治拔贡,授内阁中书.光绪中举孝廉方正,不赴.居家敦行读书,以圣贤自励.(2)《养拙轩笔记》一册,稿本,清秀水沈梓著,沈访磻藏.此亦北山手稿,排日记事,与《避寇日记》同时作.[9]又检《避寇日记》原书内容,咸丰十年二月廿三记有“回濮,安顿老母及妻姊妹”[10]语,可知沈梓确非“妇人”.不知提要撰者“妇人”“才女”之语因何而来.15.第37 册第219 页:《建昌府志》三十二卷,官刻本,清邵子彝修.

按:此条卷数著录有误,版本亦不明晰.同治间邵子彝所修《建昌府志》应为十卷首一卷,有同治十一年刻本、同治十一年刻光绪五年印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地志门》等著录.《续提要》第8册第579页另有一篇该书提要,作《同治建昌府志》十卷,清同治十一年刊本.两篇提要相比,后者较为详实准确.

16.第37 册第784 页:《诒穀老人手订年谱》一卷,清同治间刊本.提要云:“清钱琮达撰.琮达字铁宝,吴县人,生于苏州葑门砖桥上塘状元第.……嘉庆乙未成进士,擢福建学政,官至工部尚书.”

按:此条提要中撰者、籍贯、科第均有误.《诒穀老人手订年谱》的作者应为彭蕴章而非钱琮达.《诒穀老人手订年谱》一名《彭文敬公自订年谱》、《诒穀老人自订年谱》,《中国历代年谱总录》、《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传记门》等著录.《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云:“谱主彭蕴章,原名琮达,小字铁宝;九岁时,伯父为改名蕴章,号咏莪,而以原名为字,晚号诒穀老人.江苏长洲人.”[11]另外彭蕴章为道光十五年乙未进士,提要中误将道光写作“嘉庆”.而彭蕴章的籍贯应署“长洲”而不是“吴县”,其诗文集《松风阁诗钞》《归朴龛丛稿》均署“长洲彭蕴章咏莪”撰.

参考文献:

[1] 刘显世,任可澄(. 民国)贵州通志[M].1948年铅印本.

[2] (清)顾敏恒等撰,(清)杨芳灿辑.辟疆园遗集[M],光绪十八年(1892年)排印本.

[3] (清)顾敏恒等撰,(清)杨芳灿辑.辟疆园遗集[M],光绪十八年(1892年)排印本.

[4] (清)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M],光绪十七年(1891年)浙江书局刻本.

[5] (清)顾家相.孟晋斋年谱//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3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57.

[6]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60.

[7] (清)陈寿祺.左海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99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05.

[8] (清)凌介禧.东南水利略[M].道光十三年(1833年)蕊珠仙馆刻本.

[9] 文澜学报[M].第二卷第三、四期合刊,1937:41-42.

[10] (清)沈梓.避寇日记//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3:3.

[11] 来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75.

何灿1984年生,文学博士,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7-03-13;责编:王天泥.)

汇总,本文是关于提要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札记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相关提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镌刻在时光里的生命印记读《珍物:中国文艺百人物语》
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肯定都有过自己最珍爱的物件 这种珍物也许并不贵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总能够或多或少地唤起我们对旧时光的感念,想起曾经发生的或温馨、或苍凉、或感动的故事 谭盾的指挥棒、钱理群的鲁迅全.

做一个聪慧的班主任读《把班级还给学生》有感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会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心甘情愿地充当助手的角色 这样一来,不仅学生走上了前台,班主任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思考,更好地提.

教育不能简单迎合读《两个老师的战争》有感
教育不能简单迎合——读两个老师的战争有感□ 彭建生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首先是育人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理想,追求理.

关羽为什么偏偏爱读《春秋》?
关羽喜欢读春秋这件事,三国志·关羽传里没提 但裴松之的注释里,已经引用江表传说“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江表传是西晋的作品,写成的年代,比三国志也晚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