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互联网金融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与互联网金融对央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与政策建议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主题:互联网金融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8

互联网金融对央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与政策建议,本文是关于互联网金融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跟央行货币政策和互联网金融和政策建议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互联网金融论文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论文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论文互联网金融论文题目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论文金融博览杂志

摘 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拓宽信贷供给路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但同时也对货币政策效果和金融系统稳定带来影响.本文从疏通货币传导渠道、货币调控模式和货币政策效果几个角度出发,分析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央行货币政策传导,并基于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双支柱”调控

一、前言

2017 年9 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停止ICO 交易.2018 年2 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出警告称,各国央行需防止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依附于“主流”机构,影响金融稳定,再次引发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反思.

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脱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开始进入下行阶段.为维护整体经济的稳定,一方面,央行发行非金融债务多元化企业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监管当局对银行理财产品等业务保持的宽容态度加速了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加之在多年金融利率管制下“利率寻租”的驱动和IT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得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业态野蛮生长,倒逼当局加速市场化的改革脚步[1].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增加了金融配置效率、加速金融创新、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金融行业.不仅如此,由于资金在金融系统中运转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对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框架及货币政策效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疏通货币传导渠道、货币调控模式和货币政策效果几个角度出发,剖析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央行货币政策,并基于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要分析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首先要对两者有清晰的概念性认知.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可划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互联网金融指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业务形态,包括第三方支付、网络投融资和网络货币,而广义的互联网金融还包含传统金融的业务互联网化[4].

图1 总结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央行为某一政策目标,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对特定的目标进行操作(一般是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使这一影响从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的短端传导到中长端,影响银行贷款利率,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展已十分完善,拥有成熟的基准利率体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每一环节敏感性和联动性都较高,货币政策传导较为顺畅.相较而言,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受到较大的政策性和体制性约束.首先,对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拨备覆盖率等管制较为严格;其次,债券市场存在人为发行准入限制和流动性不足;再次,存在企业预算软约束和刚性兑付问题;最后,现有市场中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创新较少[2].这些制约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较为滞后.

三、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对货币流通和货币政策效果都有显著影响.本文将从货币结构需求结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传导渠道和波动性等四个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提升货币流通速度、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高金融产品的交易速度和便利性.同时,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和先进IT 技术,有效提高交易效率和清算能力.电子支付、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减少了货币需求.基于电商平台的互联网贷款等便捷信贷很好地扩大了客户群体,缩短了信贷审批时间,简化了信贷流程,影响货币流通速度.还有,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提升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完备性和有效性,降低了资产转换和资产组合成本,减少系统中的交易摩擦,促进货币政策传导的畅通[3].

(二)互联网金融促使货币政策调控向型转变.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存在政策传导和信息反馈机制的时滞,货币政策对最终目标的政策效果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因此,为了能迅速对货币政策进行修正,增加货币政策的效率,央行在制定了政策目标(如充分就业下的物价稳定)后,会选择一组对货币政策工具反应灵敏的操作目标(存款准备金等),以及能较好反映政策效果的*目标(货币供应量或市场利率).我国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通过数量型为主的货币政策间接调控框架取得了较好的调控效果.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银行表外业务等的飞速发展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原有的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等货币数量型指标已不能全面反映货币需求和融资状况,故而难以再满足充当货币政策有效目标的必要条件,*目标需要向型转变.

(三)互联网金融加剧了货币政策波动性.尽管互联网金融拓宽了融资渠道,但自身不能吸收存款,终归到底这些资金的源头都是来自银行,其高杠杆率就使得抗冲击能力和融资稳定性都十分脆弱.特别是当银行部门流动性受冲击时,这一影响就会突出显现.一旦央行对基准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极易遭受来自银行部门的挤提,放大货币政策效果和波动性.2013 年“钱荒”和2016 年“债荒”的出现,究其原因都是银行同业挤提的结果.

此外,互联网金融还拉长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链条.央行对于银行信贷可进行直接调控,而互联网金融等管制外的金融产品和机构的调节只能依靠市场进行,加大了央行对整体信贷规模的管控难度[5].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果.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推动货币政策调控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加剧政策波动性、加大了央行的政策制定和监管难度,影响货币政策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积极推进货币政策调控向型转变.我们在上文中已提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原有数量型调控的缺陷开始凸显.2015 年10 月,央行宣布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从形式上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然而,我国货币市场基础建设尚未成熟,型利率调控机制还处于构建阶段,尚无良好的利率市场化配套机制.一旦货币体系遭受冲击,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和力度极易被削弱.因此,央行需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利率走廊模式,还需加强Shibor 作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在以SLF、MLF 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同时,通过短期利率走廊和中期指导稳定和引导预期,逐步推动货币政策调控向型的转变.

第二,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导致了新型金融业态与当前监管滞后间矛盾不断锐化.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是技术改革倒逼金融改革.先是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企业的不断壮大,再有移动支付、P2P 借贷的蓬勃发展,监管当局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初出于对维护科技发展活力的美好愿景,没有对互联网金融实施十分严格的监管.不少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的民间借贷趁着这股浪潮进入互联网金融业,吸纳存款发放贷款.但由于监管模糊与监管缺失,泛亚、e 租宝等恶性事件滋生,P2P 等金融领域风险不断.因此,监管机构应积极调整监管模式和监管框架.在大数据和先进科技的基础支持上,加强功能监管特别是行为监管,弥补交叉监管的缺失,以适应迅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和混业经营模式.

第三,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性.金融系统风险主要是来自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及跨市场风险传染.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容易使得繁荣时期信贷扩张加剧,放大金融顺周期效应.而跨市场联动性的提高也致使风险传染速度加快,金融系统愈趋脆弱.仅靠货币政策已难以稳定蕴藏如此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体系.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将“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宏观审慎政策可有效弥补货币政策在维稳金融体系上的不足,更好地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因此,建立“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银行宏观政策体系是当前的政策要务.

综上所述:这是一篇大学硕士与互联网金融本科互联网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央行货币政策和互联网金融和政策建议方面论文范文.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特征与政策效果
王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中图分类号 F832 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9923(2017)01编者按目前中国农村正处于金融抑制的状态,广大农民获得信贷和金融服务的权利.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

社群传播和互联网金融
信息通信技术对人类社会最大的改变就是社交方式,人与人之间的通讯频率和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有着共同职业、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播 在现代社会传播体系下,.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的挑战
摘 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正遇到了许多的挑战,货币政策被给予了太多的压力,大家都希望央行能够运用某一项政策来帮助多项问题的解决 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情况之下,我们应当.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