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民族方面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跟民族舆情监测:北部湾新型智库建设的重点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主题:民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6

民族舆情监测:北部湾新型智库建设的重点,本文是民族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智库和民族舆情监测和北部湾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世界民族杂志民族文学杂志民族论文发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摘 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北部湾新型智库为了保证能够做到科学决策,便成为其前提.基于广西位于民族地区的背景,民族舆情监测成为北部湾新型智库的底气.在探讨北部湾新型智库与新媒体合作模式时,将民族舆情监测业务提升为北部湾“网络”智库服务便成为其中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对广西地区民族舆情在新媒体时代这一大背景下的表达渠道以及方式研究,发掘出广西民族舆情呈现出新的特征,以此佐证民族舆情监测已成为北部湾“网络”智库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 民族舆情监测 北部湾新型智库 新媒体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 年1 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 年年底,广西网民数2033 万人,网站数36876 个,域名376388 个,互联网普及率42.8%,居全国第23 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网民规模增速为11.9%,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互联网舆情已引起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那么对于民族舆情监测业务是否能提升为北部湾“网络智库”服务?要解答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必然首先要明白新媒体背景下的广西民族舆情的表达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杨波在《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引导研究》中少数民族舆情的概念,它把少数民族舆情看作是一定范围内的少数民族群体对*性社会事项所持有的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意见建议等的综合表现.[1]

一、次生性舆情成为民族舆情主流次生性民族舆情指的是,一些热点事件一开始不具有民族性,其事件本身的核心诱发要素也与民族因素无关,而是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其涉事人群的身份或相关的民族文化、政策的倾向的特殊性引发讨论与解读,从而次生出民族舆情.

在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下,民族地区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各项事务也在良好的展开,很难形成直观的真正的民族问题与民族矛盾.原生性的民族舆件偶发且罕见.次生性民族舆情已然成为民族舆情的主流.一方面次生出的民族舆情大都遮蔽了事件本身,极有可能扭曲事件的性质,影响相关事件的解决.次生性的民族舆情所裹挟的情绪与偏见,在新媒体中放大传播,使得讨论议程发生转向,这个转向造成了新加入舆论讨论的人注意力的转移,模糊了事件的焦点同时又区分了讨论的阵营,增加了事件引导与解决的难度,当事件讨论主体从问题- 解决方法变成我们与他者时,畅通有效的传递帮助事情解决的讯息便成了一件难事.

另一方面次生出的舆情表现出了新媒体社群多元共存与发展的趋势,刺激了民族信息的,从一个侧面加深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民族政策的发展.如格雷姆·特纳所言,“媒体在一定规模上开放自身,力邀我们将其视为一种政治自主权的新形式,然而我们并不能妄下结论,认为媒介进路的扩大必然会带来一种的政治”.[2] 北部湾新型智库搭建“网络”智库平台就是要将这些问题通过次生事件的舆论讨论表达出来,可以在解决事件主体问题的同时为这些在平日生活中无处安放的疑问与焦虑提供表达空间,挖掘民族和谐多元发展的新思路,倾听来自网络的声音,让新媒体中的舆论讨论不仅仅作为情绪释放的阀门更成为民众智慧与灵感迸发的源泉,促进我们国家多民族在新媒体社群与现实这两个空间中自由、平等、繁荣、和谐的发展.

二、双重隐蔽性

开放多元是新媒体发展的主流,但部分新媒体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隐蔽性.主观上,一些新媒体平台在构建之初就包涵一些排他性社交组群,这些新型社交应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隐蔽与私密性.客观上,部分新媒体在应用中可以通过一定加密手段增加其隐蔽性,例如微信群、 群和论坛,这些社交组群只要通过验证码或者其他的限制因素就可以对其进行隐蔽,在用户使用中,一些特殊的、个人化的、群体化的信息也更青睐这样很多私密化信息人们都会选择这样一中相对封闭的平台发布,但这样的平台并不能保证信息完全保密,经由部分参与者泄露出的缺失语境的信息上传至公众的新媒体平台造成语意的曲解与变形.

独特的民族文化也造成了民族舆情的隐蔽,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民族语言,与简体汉字的发音与书写方式差异较大.

对于在新媒体中利用少数民族语言展开的舆论讨论,很难理解与引导.更难对其内容进行审查与评估,难以确保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获得正确客观的信息.在浩瀚如海的用少数民族语言表述的信息中,我们更难梳理事件的起因经过,在隐蔽性与次生化的双重作用影响下,许多民族舆件难以找到解决的途径.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北部湾新型智库要致力于打造能抓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网络”智库,以此获取双重隐蔽性的民族舆情.

三、被动性与集体失语

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智能化水平极大的得到了提高,智能化技术重构着人与信息的关系.互联网技术的力量、计算机算法的红利、提升你我互动交流的效率,也让我们有了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思考.[3] 但这也使得处于信息技术洼地的民族地区在相关信息的发布、引导、监管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与失语的状态.

这种被动通常表现为对于新媒体平台控制力的缺失、对于新媒体信息编辑权利的缺失、对于新媒体舆论引导与影响能力的缺失.算法盛行的今天,在新媒体平台中充斥着大量标题骇人、内容高度同质、娱乐化碎片化的信息,算法通过计算勾勒出你我的兴趣点,推送着相似的新闻,刺激着我们点击与阅览,这样的行为看似满足了我们求知的需求,实际上却挤占了我们的事件,遮蔽了真正值得传播的信息.

在现行算法的控制下,互联网不仅难以有效地传播优秀民族文化,也很难正确地反映民族群众心声.一方面作为传播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算法传播缺乏主导权,只能在原有的传播逻辑下发布信息并且无法主导对于自身信息的阐释与解读.另一方面,现行算法大多依赖于原有的认识基模,很难突破原有的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文化、政策的刻板印象,并且通过信息的复制还会加深这种认识,更有甚者会消解原本丰富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使得少数民族在新媒体平台“集体失语”.

其实这种“集体失语”在当下的新媒体平台中已有初步显现,集中表现为在少数民族相关的信息总量较少,新媒体中民族形象板结固化,民族新媒体平台关注量、互动量较低等方面.

总而言之,智库和新媒体,两者都有助于政策决定与实施,都是政府部门与大众进行政治沟通的主要工具.两者之间的合作发展是必然趋势,但在融合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可跨越的鸿沟.

四、小结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与民意表达网络化特征日益显著的今天,广西这个拥有庞大的民族人口族群和独特的民族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地区,其舆情无疑都具有着深重的民族烙印.笔者认为在建设北部湾新型智库时必须充分地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网络”智库服务平台,更好的为区域发展建言献策.

参 考 文 献

[1] 杨波.损益性少数民族舆情引导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7):29-54.

[2] 王冰雪. 调侃·狂欢·抵抗——网络空间中民众化转向的另类表达与实践[J]. 新闻大学, 2014(5):138-142.

[3] 人民日报评论部.《信息时代算法盛行下更需要总编辑》[N/OL]. 人民日报,[2016-12-23].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1223/c1003-28970666.html, 2016 年12 月23 日.

总而言之,这是一篇关于智库和民族舆情监测和北部湾方面的民族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民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探析
编者按2013年4月,总书记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做了重要批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智库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

积极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健康
2017年,中国智库的前进步伐越发稳健,独特作用愈加彰显 这一年,依托不断改进的决策咨询体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中国智库整体行动起来,一面谋求自身成长强健筋骨,一面聚焦发展命题孜孜精研 虽然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新型智库对外传播的高质量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智库建设取得飞跃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对我国的智库建设和人才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专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着力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发展 我.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新型智库建设
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所作的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站高谋远,博大精深,气势恢宏,亮点纷呈,是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是走向伟大复兴的顶层设计,每学习一次就受.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