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旅游发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和古村落旅游模式以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仙村为例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旅游发展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9

古村落旅游模式以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仙村为例,本文是有关旅游发展硕士学位论文范文和陇田镇和古村落和旅游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旅游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杂志生态旅游论文旅游期刊杂志旅游电子商务论文

中国古村落蕴藏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合理开发与村庄发展之间的矛盾,导致部分地区古村落文化景观由于开发不当而受到破坏,合理开发与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以广东省汕头市陇田镇东仙村为例,通过对古村落现有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劣势的分析及基于“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试图提出多元主体参与分区规划建设的发展模式及相应对策,促进古村落旅游开发与当地村民生活和谐发展,促使古村落旅游行稳致远,同时为我国古村落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引言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笔者以为,古村落旅游是振兴乡村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以访古探幽为主要目的的古村落旅游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而逐渐兴起与发展.我国古村落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历史文化价值高,古朴的民俗民风与美丽如画的乡村田园风光交织在一起,表现出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从旅游的角度来看,古村落的景观是一种不可多得、内涵丰富、能较好满足当代都市人景观需求的人文旅游资源.古村落是反映当地传统文化、建筑艺术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潜在的旅游资源.随着古村落旅游的兴起与发展,古村落居民开始将发展旅游作为其谋求村庄发展的重要途径,即利用现有的古村落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从而通过旅游带动发展.其中,对于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由于部分古村落村民对于古村落旅游开发缺乏相应的认识,并且常为短期利益而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导致部分古村落旅游开发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部署的实施,城镇化步骤加快.在城镇化过程中,一部分地区出现了城镇化进程与古村落保护相冲突,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古村落文化景观受到严重威胁.如何解决古村落旅游合理开发与当地村庄发展间的矛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古村落旅游合理开发与村落村庄发展共进的模式,以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的东仙村为例,初步探究古村落旅游发展规划的相关问题,探寻古村落旅游发展可行的模式.

一、理论与文献综述

我国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为旅游研究的主题.21世纪初,古村落旅游研究全面展开.据此可将整个古村落旅游研究历程分为3个不同阶段.

初始阶段(1990——1996年):古村落的旅游资源价值已得到肯定,但没有成为旅游研究主题.古村落只是作为区域旅游资源之一,文献以区域旅游开发、乡村旅游开发等形式出现.

起步阶段(1997——2001年):古村落旅游开始成为旅游研究的主题,但是研究方向分化较少,主要是古村落旅游开发,且文献数量也较少.

发展阶段(2002——2007年):古村落旅游研究全面展开,文献数量也大大增加.目前,古村落旅游研究方向主要有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旅游影响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经营管理等.

截至目前,古村落的定义仍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与观点对古村落的概念进行定义,其定义的内涵与选择标准也有所不同.在我国,古村落的概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同济大学朱晓明认为古村落是建于民国以前,保留有较好的历史沿革,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风民俗且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即古村落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和社会价值,政府和社会应予以保护的乡村.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数千年来,拥有众多的形态各异、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而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从学术角度对古村落进行定义:认为所谓的古村落是指那些已经有五六百年以上历史的村寨,大多由一个庞大的家庭组成,由祖训的家训族规和家族兴盛衰败的记载,这些村寨在选址布局上遵循堪舆学的理论,讲究“择吉而居”,按照“天人合一”为基本思路,以山河作为自然屏障,便于生存发展、繁衍生息,因此风景也都比较好.古村落一般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古村落建村时间一般都比较长,最少百年以上,多的有上千年历史.有的是通过经营村落特有自然资源(如矿产、竹木、粮茶等)或工艺(如纺织等)积累资本后发展形成,有的是一定的商业经济发展后形成的特殊农村社会,有的是经济基础殷实的官员、富商返乡后主导进行的村落建设.现存的古村落多为明清时期遗留下来,主要分布在近代以来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山区.比如,广东省汕头市陇田镇东仙村内部的大多数古建筑都为明清时期所建,为潮汕地区潮商富甲所建,且保留较为完好.除了房屋建筑以外,非物质形态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家训族谱和诗词歌赋等都是古村落所保留的丰富历史信息.

第二,由地缘与血缘关系连接.古村落以小农经济为依托,其发展与壮大离不开两种群体关系:以亲情和婚姻连接而成血缘群体和左邻右舍守望相助形成的地缘群体关系.这种关系限制了村民的活动范围,将村落中人口流动率降到最小,同时由于环境较为封闭,使得村民的传统观念较为根深蒂固.另外,这也避免了古村落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保留本村落特有的地域性文化特征.

第三,环境优美.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聚落空间,受东方哲学关于“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在村落选址的布局上比较讲究风水,遵循古代堪舆学理论.一般所选地址大多具有自然屏障,依山傍水,与自然紧密地融为一体,环境优美,整个空间充满生机.比如,潮汕地区的古村落对于住宅的风水问题多有讲究.

第四,具有脆弱性.受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模式影响,古村落的形成对自然禀赋和社会遗赠依赖很强,任何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破坏都会对当地的旅游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古村落旅游在旅游开发与发展过程中易出现开发过度、建筑破坏、文物受损等问题.这不仅是旅游景区开发不当的原因,游客对其造成的环境污染、现代化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等都会成为造成对古村落的破坏.

随着旅游目的地的多元化和旅游主体文化心理需求的提高,以“原汁原味”“古色古香”为特色取胜的古村落旅游成为热门时尚的旅游活动形式.本着“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把古村落开发成旅游景点,把透着厚重历史气息的原生态的古屋老房塑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给当地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观念上的变革,开始了新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的视角下,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有多个不同的组合.从开发主体上看,有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主经营模式,企业开发经营模式.从区位来看,有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的开发模式、以风景名胜区为依托的开发模式和以品牌旅游线路为依托的开发模式等类型.笔者以为,采取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模式,都必须把价值和特色、保护和开发、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起来,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二、汕头东仙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汕头东仙村旅游发展优势

东仙村位于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属练江平原,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农林渔业发达.同时,东仙村历史悠久,古韵深蕴,其祖先可追溯到唐末五代时期.拥有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古村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其内部最具特色的三个村寨为东里古寨、新东里古寨、横巷祖寨.其中,东里古寨作为东仙古村落的核心,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寨内横街纵巷,四通八达,形成四街八巷之方型格局.寨中建筑荟萃了木雕、石雕、嵌瓷、灰塑等潮汕民间工艺,并于2012年申请为省级文化保护遗产.东仙村旅游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1.东仙村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东仙村位于陇田镇往潮南区方向的门户位置,区位价值明显.237省道自东南方向至西北方向,从东仙村中部穿越而过.优越的交通条件,带动了237省道两侧村镇空间的发展.

2.建筑风格独特

东仙村历史悠久,古韵深蕴.村内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古村落,构成了鳞次栉比的村落基本格局,风貌保存良好.东仙古村落以对称、方正、威严的寨形为特征,布满排列整齐、鳞次栉比的“府第式”民居,拥有下山虎、三座落屋室数座,气势非凡,是典型的潮汕方寨.部分村寨的格局,除了传统的岭南村落的直巷格局外,暗藏有连贯多个院落的“横巷”,从而构成了在岭南村落中独具魅力的“十字街巷”的空间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东里古寨、祖寨以及新东里古寨.

3.特色小吃繁多

潮汕美食是中国美食文化中分布范围最广、影响面最大的一个分支.东仙村位于沙陇地区,在潮汕地区素有“吃在沙陇”的口碑流传.其拥有的潮汕小食,品种繁多,香味可口,菜式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可作为东仙村发展旅游的一大招牌.

4.田园资源丰富

东仙村水系发达、农林地众多,蕴含丰富的乡村田园风景.其农田被237省道分成西北和西南两大块,整体上保持生态开放空间的格局.其山地面积、耕地面积广阔,蔬果品种丰富,田园风景优美,农林渔业发达,有利于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开发和利用.

5.侨胞乡情浓厚

东仙村是著名的侨乡,自明清时代起,大批东仙人伴随着潮汕人下南洋的时代潮流,走向了世界.发展至今,以泰国华侨人数最为众多,其中包括侨胞名人郑午楼.目前,许多华侨心系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汕头东仙村旅游发展劣势

1.旅游配套设施不足

由于东仙村尚未完全开发为旅游村落,内部旅游观光路线仍未确立.旅游基础设施与游客接待体系尚未建立,内部卫生状况仍需整治.古村落内部建筑的修缮、居民的搬迁也成为旅游景区建设的重要问题.

2.旅游特色单一

东仙村旅游资源特色单一.其最大的旅游亮点即为古村落文化,其中最突出的则为东里古寨.其他的旅游资源如田园资源、美食资源较之稍有逊色,易使游客产生旅游视觉疲劳,产生旅游资源单一的感觉.

3.教育与培训欠缺

东仙村多数年轻人于外地谋求生计,故当地村民以老人、小孩以及家庭妇女居多,受教育程度有限.并且东仙村历史文化传承存在文化缺失的问题,大部分村民对于当地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较为不足,专业技能不够,对于外地游客的服务意识也有待提高,且外部智力资源的引入仍然不够.

4.产业培育与运营管理机制未确立

东仙村旅游产业的培育与孵化较为不足,缺乏行业带头人、创业示范点,旅游人才的培育机制、旅游产业的产业配套机制仍未建立,亟需政府政策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东仙村旅游景区的运作主体尚未明确,利益分配机制、市场机制、景区内部运营管理机制仍未建立,致使旅游大环境仍未营造.

三、汕头东仙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思考

(一)旅游发展定位与目标

1.发展定位

东仙村的古村落特色为其主打特色,古村落蕴含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名人价值、旅游价值和教育价值是其主要消费点,也是区别于其他旅游地的主要优势,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同时,东仙村的自然田园风光、侨乡故里的特色也是其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将东仙村的旅游总体定位为潮汕旅游古村寨,可以用“四方古寨,八方侨里”八字来概括.四方古寨可进一步解释为:东里古寨,美哉四方.东仙村现留存的三个典型古村寨,具有潮汕地区古村寨鲜明的共性,同时又各具特色.通过整合东里古寨、新东里古寨、祖寨这三大资源,主打潮汕古村寨文化主题,可形成具有特色鲜明,声名远扬的文化旅游景区.八方侨里进一步解释是:东仙侨里,客迎八方.挖掘东仙村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东仙村客迎八方的市场好客形象,主打侨乡故里主题.以村庄丰富的农地资源、乡村物业资源为依托,将资源利用与旅游观光活动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公园.以村庄丰富的商贸服务业资源为依托,打造陇田镇往潮南区方向的旅游接待服务次中心.总之,东仙村旅游规划通过深度挖掘东仙村古村落的价值,将之与其蕴含的丰富田园资源相结合,共同打造东仙旅游古村落.

2.发展目标

古村落旅游发展应根据目前发展现状,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使得发展具有前瞻性.近期即3~5年内,启动东仙村东里古寨景区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将东里古寨创建为国家3A旅游景区,完善景区内部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村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游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和游览步道.启动东仙村农业休闲公园,完成启动区项目的建设.中期即5-10年内,进一步完善东仙村旅游配套服务.通过物业资源的整合,盘活新东里古寨和祖寨,扩大东里古寨文化景区的范围.完善景区内的配套设施,引入相关旅游产品的如美食、节事活动、民宿等旅游业态,并开始着手将东里古寨文化景区和东仙农业休闲公园捆绑申报为国家4旅游景区.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价值,发展休闲农业,建立乡村旅游与景区和谐发展的机制,如合作模式、利益分配机制等,启动乡村旅游品牌的打造.远期即10~20年内,应建成东仙村4旅游景区,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打响“旅游东仙”的口号.进一步规范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机制,实现旅游和社区发展的共赢,游客和村民的共享,以及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发展原则

汕头东仙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应高度注重乡村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挖掘,并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进行项目包装和开发.通过深度挖掘已有与潜在的旅游价值,将之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创造出特色化、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并运用活化与表现的方式展示出蕴含其中的故事或文化.在开发过程中,应以价值导向为原则,抓住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坚持市场思维原则,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资源的投入,应按照市场规矩办事.根据市场需求,提供相应的且符合村落村情的旅游产品与服务.不片面追求旅游项目的高大上,不对自身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而应追求与市场定位相符合的旅游发展方式.寻找和发现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或服务,以创意的方式,通过五感体验与互动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将蕴含于旅游产品内的故事与文化内涵用鲜明生动、简单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以古寨村落背后的名人故事、历史背景、民俗风情等文化内涵为依托,通过创意的手段植入与旅游相关的服务功能,赋予新的使用价值.乡村的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空间载体,乡村的资源吸引力决定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前途.单个乡村发展旅游,力量有限无法形成市场合力.从区域的层面上,理顺乡村旅游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实现区域内的村落在旅游发展上各有分工,走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发展道路.其次,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言,在开发过程中应建立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管理机制、农田保护与利用管理机制,村庄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与利用协调机制.

(三)发展模式:多元主体参与分区规划建设的发展模式

多元主体参与的管理模式是指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政府、企业、社区主体参与旅游开发规划、经营管理以及旅游利益分配.以社会经济和文化结合而成的社区,是古村落旅游的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主体,其参与古村落旅游发展的规划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协调开发中的问题,避免旅游开发中的社会问题,对于建设和谐社区、促进农民增收、古村落旅游健康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东仙村的旅游资源与分布、交通线路、开发现状等特点,依托现有基础设施、地方文化以及乡村建设的成果,我们提出了基于空间布局的分区建设模式,构建“一核一廊三区”的乡村旅游空间格局.以东里古寨为核心,打造潮乡古寨风情核,以237省道为廊道,串联三大旅游区,即旅游接待服务区、东仙古寨文化旅游景区、东仙农业休闲公园.通过以上的“一核一廊三区”带动东仙村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其中,以潮乡古寨风情核与东仙古寨文化旅游景区为发展的重要板块,通过挖掘东仙村的古村落特色,构建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组合,全力打造东仙村特色的古村落旅游.

1.潮乡古寨风情核

发展思路是依托东里古寨现有的资源,进行古建筑修缮的前期保护修复工作;完成村民移居;完善景区内外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建立村庄的卫生服务体系、导游服务体系;对村民进行旅游服务意识教育和培训;通过与当地旅行社、知名媒体、慈善机构、赞助商家等合作,对市场进行潮汕古民居群落的品牌宣传.在产品策划思路上,要利用东里古寨所蕴含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名人价值、文化价值,可于东里古寨内部新建郑氏家族历史展览馆、郑午楼博物馆、潮人茶馆、潮特产街、潮汕文化馆和潮人论坛等,并结合当地的乡村民俗体验,于古寨内部融入潮乐、曲艺、节庆、村居和美食等民俗元素,打造东里古寨文化旅游景点,带动周边住宿业、餐饮业、娱乐业的兴起.

2.潮乡景观廊

在发展思路上,以237省道沿线的农田、建筑为景观基本元素,重点突出农田景观的生态特色,建筑景观的潮汕文化特色.实施237省道重要路口的基础设施修缮以及景观恢复,沿线做好旅游配套服务工作,建立自行车绿道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增加艺术化的景观小品和雕塑,打造具有鲜明特色潮乡景观廊.产品策划上要做好沿途绿道观光系统、自行车漫游系统、休息驿站及其他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重点建设道路保护与景观提升工程.

3.旅游接待服务区

发展思路是坚持以237省道中后段沿线的商业街以及内部的街坊为空间载体,整合商业街以及内部街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重点解决“吃、住、行、游、购、娱”活动.承担信息服务、交通集散、商贸购物、娱乐休闲等服务功能,树立东仙村古村落旅游的形象窗口.在产品策划上,主要是建立东仙村旅游服务中心,并以其为核心,建立酒店、民宿、餐厅、购物商场和娱乐休闲场所等能满足游客旅游基本需求,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的配套场所,修建停车场、游客集散广场等旅游配套设施.

4.东仙古寨文化旅游景区

发展思路是以东里古寨、新东里古寨、横巷祖寨三个古寨为核心,整合周边的池塘和水系,构成打造成为集观光、寻根访祖、文化传承、艺术观赏、青少年教育、特色购物、美食品尝和娱乐休闲等功能与一体的古村文化旅游区,并打造两条相辅相成的水上与陆上旅游观光路线.产品策划以潮汕古民居文化为主题,紧抓古寨背后蕴含的价值,打造成为集观光、寻根访祖、文化传承、艺术观赏和青少年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潮汕古寨古民居博物馆;活化古寨传统生活的场景,通过挖掘府邸人家这一主线,将潮汕地区历史上曾经的大户人家背后的故事传达给游客;以横巷古寨特色的“十字街巷”村落布局为空间肌理,以潮汕古民居相关的金漆、砖雕、木雕等传统工艺美术为主题,打造成为集观光、文化传承、艺术观赏、青少年教育、特色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潮艺二十四院.

5.东仙农业休闲公园

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结合旅游观光休闲活动,发展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即“三生一体”的休闲农业.以立体农业、景观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为发展理念,划分为若干个特色种植区,塘为水系、花草为植被、菜稻为灌木、果为乔木,构造立体的、生态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结合设施农业的艺术化设计,以及机耕道与游览步道系统结合,打造成为集农业生产、农业休闲、观光、运动和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农业休闲公园.近期主要包括村域内的农地资源,远期可于周边村落的农地资源整合发展.在产品策划上,利用东仙村农业资源具有的生态价值、观光休闲价值、教育价值,在当地农业种植情况的基础上,打造不同的特色种植区;引进适当的新的农业物种或将区域内最具特色的吉祥寓意或者最具地域特色的形态,通过不同色彩的作物种植进行展示,通过创意化设计打造大地种植景观;利用科研设施为景点,以高新农业技术为教材,向农业工作者和中、小学生进农业技术教育;以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舒适的服务为依托,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等旅游活动.

6.产品体系与游线

通过上述的轴线、分区等项目的建设,配套发展旅游餐饮、住宿、商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可发展如下的旅游产品与旅游路线.旅游产品可策划潮汕文化旅游、郑氏家族旅游、侨乡旅游、古村落旅游、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渔家乐”和乡村购物游等主题旅游,旅游路线可筹划如名人祖居游、文化探秘、东仙古村游,品潮汕美食等主题的团队游线,且可于区域外部村庄共同合作.自驾游、自助游线可筹划如古村一日游,四季采摘游、潮汕美食游,农业体验游等.

(四)旅游发展具体措施

1.建设旅游配套设施

古村落旅游发展要做到政府搭台,市场唱戏.应从“美丽乡村”和“创文”等建设抓起,由政府牵头完成出初步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旅游路线、游客接待设施、旅游环卫设施、标识体系等几方面.同时,编制乡村旅游规划,规划旅游项目,以市场运作机制,向社会招商.由旅游项目的市场运作主体,可参考PP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对旅游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和提升.政府设定一个产业发展的扶持基金,对项目运作的初期进行扶持.

2.整合乡村资源

古村落开发可通过一个“乡村旅游发展协会+三个资源平台”的搭建方式,整合乡村资源.由镇牵头,成立由政府、社会组织、市场运作主体、社区和村民代表组成的乡村旅游发展协会.村级成立农业旅游发展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农地资源利用的规范和管理;成立乡村物业租赁管理服务公司,负责对乡村闲置物业资源的规范和管理;建立乡村人才库或乡村人才市场网络平台,实现旅游发展人才资源的共享.

3.村域旅游发展协作

扬长避短、村域协作、差异发展是乡村发展旅游的三大基本策略.东仙村旅游资源中最突出的即为古村落文化,应重点突出其古村落特色,打造古村落旅游景区.并且其他村落也应寻找自身旅游发展优势,发扬自身旅游特色,通过村域协作的方式,使每个村落得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

4.谋求产业共同发展

东仙村的旅游开发应将旅游与村落的文化创意产业、农业、商贸服务业相结合,制订产业孵化机制,通过政府政策的制订支持产业共同发展.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应以潮汕文化为精神内涵,以文化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打造为实现路径,促进潮汕古民居旅游品牌的建立.着力发展“三生一体”的休闲农业,打造休闲农业公园发展品牌,有利于促进东仙村美丽乡村的建设.

四、结语

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好的古村落旅游发展模式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建设美丽乡村,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条件.通过广东汕头东仙村的案例研究可知,古村落旅游的发展应该深度挖掘自身拥有的旅游价值.古村落除了主打特色外,还可挖寻如美食、田园、民俗等潜在特色,作为旅游开发的基础.遵循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通过建立古村落旅游景区、农业休闲公园等方式带动当地村民积极就业,以旅游带动乡村其他产业,如文化创意业、农业、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村民谋求多样化的就业方式,促进村民的生活发展.汕头市东仙村古村落旅游发展模式是对古村落发展方式的积极探索,仍处于初步的研究阶段,我们将继续进行跟踪和深入细致的研究,为当地政府部门制定规划方案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本文评论:这是大学硕士与旅游发展本科旅游发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陇田镇和古村落和旅游方面论文范文.

河北省县域全域旅游模式构建分析
一、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概述(一)县域旅游发展现状1 人民安居幸福是宗旨县域旅游的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宗旨是一致的,都是了农民的幸福安居乐业,一切依靠农民,一切为了农民,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解决现有的经济发展.

闽台乡村旅游模式
福建乡村旅游的起步和台湾乡村旅游现今的稳步发展,源于两地间不同背景和经济实力,导致发展模式不同,刚起步的福建乡村旅游拥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发展模式以自然景观模式为主,经验不足基础薄弱,资源虽丰富使用.

以莫干山洋家乐为例乡村旅游模式
摘要乡村旅游在世界旅游组织的地方旅游规划指南中被定义为旅游者在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 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其中有以美国为代表的以体验和娱乐为主的观光、休闲、.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旅游模式探析
梁 芳摘 要 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使得城市建设与位于城市中或城市近郊的大遗址的保护产生了尖锐矛盾 这个问题不仅在山西地区,在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存在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