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如何看待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看待《宣言》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主题:如何看待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9

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看待《宣言》,本文是如何看待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跟《*宣言》和恩格斯和马克思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如何看待论文参考文献:

如何看待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马克思哲学论文

  

  摘 要:2018年是《宣言》发表170周年.这一光辉文献自发表以来,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如何看待《宣言》?从1872年到1893年他们为各种版本的《宣言》撰写了7篇序言,详细谈了他们对《宣言》的看法和再认识,尤其是恩格斯在此后撰写的多篇文章中引用和谈到《宣言》.我们从《宣言》的名称由来;“一般原理的正确性”;消灭私有制;原理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等方面研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宣言》的评价和再认识.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宣言;评价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10-0038-03

  1847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当时一个秘密的国际工人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起草了《宣言》,1848年2月以小册子的形式在伦敦出版了德文版,此后法文版、英文版等全世界主要语言都翻译出版了单行本,正如后来恩格斯所说:“自那时起,它已经传遍全世界,差不多译成了所有各种文字,并且直到今天还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1].从那时起至今170年来,《宣言》在全世界被用110多种文字出版了1 000多次,成为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公认的行动纲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辉煌文献,是资本主义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校准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南针,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伟大的文化遗产.写作《宣言》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很年轻,马克思当时只有30岁,恩格斯当时只有28岁,《宣言》属于他们博大精深思想宝库中的早期作品,在此后的40多年里,他们自己是如何看待《宣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从1872年到1893年他们为各种版本的《宣言》撰写了7篇序言,详细谈了他们对《宣言》的看法和再认识,尤其是恩格斯在此后撰写的多篇文章中引用和谈到《宣言》.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看待《宣言》的.

  一、《宣言》的名称由来

  《宣言》在1848年出版的时候并没有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只是作为当时一个秘密的国际工人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而发表,《宣言》一问世便被译成欧洲多种文字的版本.1850年伦敦的《红色人》杂志第一次刊登了海伦·麦克法林女士翻译的英译本,编辑乔·哈尼在序言中第一次指出了《宣言》的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1883年、1890年出版的德文版将书名改为《共产主义宣言》,因此,我们在读恩格斯的文章中提到《宣言》时绝大部分是用《共产主义宣言》这个名称.对于这个书名,恩格斯在后来的其他版本序言中做了全面而深刻的解析.如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解释了《宣言》为什么不能叫作社会主义宣言——“当我们写这个《宣言》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即英国的欧文派和法国的傅立叶派,这两个流派都已经降到纯粹宗派的地位,并在逐渐走向灭亡;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他们凭着各种各样的补缀办法,自称要消灭一切社会弊病而毫不危及资本和利润.这两种人都是站立在工人阶级运动以外,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2].这说明当时自称为社会主义者,与马克思与恩格斯所倡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不相符合,因此不能用“社会主义”这个名词.可见,社会主义这个词在今天所代表的立场和主张与《宣言》发表时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用社会主义这个名词,这不代表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不是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主张.在《宣言》发表40年后,恩格斯来说明《宣言》名称的由来,目的是进一步强调《宣言》所阐述的基本思想和“一般原理”的正确性,实质上就是指导今天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

  至于“社会主义”这个名词,随着工人阶级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的主张逐渐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后,恩格斯后来也就用起了这个词,如在《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说“《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2]在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中也指出社会主义运动与《宣言》的广泛传播密切相关.可见,恩格斯在后期已经将社会主义运动等同于共产主义运动了.

  二、一般原理的正确性

  在《宣言》发表25年后的1872年,德文版再版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了一个序言,时隔25年,工人阶级运动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回过头来再看《宣言》所宣扬的革命理论和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时,他们做出了如下的反思:“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2]《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是什么?就是《宣言》所阐述的阶级斗争学说、阶级压迫的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工人阶级翻身得解放的条件,这一切社会发展规律都是正确的,因此就得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些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原理”不仅在时隔25年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是完全正确的,就是时过170年后的今天,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已经与马克思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了,但今天的我们重读这些“一般原理”,仍然深深地被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这些“一般原理”所折服,它不仅完全正确,而且这些“一般原理”闪耀的思想光芒,仍然是我们人类前行的灯塔.

  对于“阶级斗争学说”,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的1883年6月28日为《宣言》第二个德文版撰写序言时又重新解释了这一原理:“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2]这是恩格斯继承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进一步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在不断地检验着这一“一般原理”.在阶级斗争的历史中,只不过有的时期斗争有所“缓和”,有的时期斗争非常“激烈”,“激烈”的结果就是“缓和”,而阶级斗争的本质在历史长河中没有改变.恩格斯在这个序言中还强调:“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对于这个思想的伟大之处,恩格斯在1890年《宣言》第3个德文版的序言中再一次解释说:“在我看来这一思想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像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那样的作用.”[2]可见,恩格斯对他和马克思所共同创立的通过阶级斗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远景是多么的笃信和坚定.后来,恩格斯在友人的信中说:“将近40年来,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3]由此可见,恩格斯对《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的正确性”是多么坚定.

  三、《宣言》所揭示的原理是与时俱进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重审了《宣言》所揭示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斗争学说,它不是一个教条学说,而是一个与时俱进地随着时展而发展的学说,“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尤其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开展革命斗争的具体措施,在遵循基本原理——“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条件随时做出相应的革命措施的调整.比如在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未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如何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对这些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为《宣言》撰写序言时做了精辟的论述.

  如在1882年《宣言》俄文版的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回答了如何在落后的俄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在此前的1881年2月18日前后,马克思收到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活动家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她代表俄国社会主义者向马克思请教俄国社会发展前景,特别是问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的见解,实质上是在问:在俄国这样一个还残留着封建农奴制的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能否实现社会主义?马克思对这个问题回答非常慎重,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情况,是1848年撰写《宣言》时不曾有过的新情况.面对新情况,马克思没有教条地硬套《宣言》的原理,而是认真研究分析新情况,做出了科学而准确的判断.前后草拟了四个复信草稿,于1881年3月8日,将最后一个草稿作为正式书信回复了查苏利奇.在这个复信中马克思是这样答复的:“我根据自己找到的原始材料对此进行的专门研究使我深信:这种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3]又过了大半年,1882年1月21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俄文版的序言中对这个问题又做了明确回答:“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行性,俄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于西欧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革命有不走西欧之路,而开创新路的可能性.这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赞同社会主义革命并非西欧一条道路.又过了十多年,1894年1月,恩格斯在撰写《<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一文中,明确回答了落后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的俄国是完全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那些刚刚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而仍然保全了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残余的国家,可以利用公有制的残余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民风尚作为强大的手段,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并避免我们在西欧开辟道路时所不得不经历的大部分苦难和斗争.”[1]同时,他还指出比俄国更落后的一些国家(还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也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缩短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恩格斯针对东方落后地区的社会发展指出:“这些落后的国家才能开始这种缩短的发展过程.然而那时它们的成功也是有保证的.这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阶段的一切国家.”[1]这一论述对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20世纪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革命浪潮远远突破了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是检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四、消灭私有制

  人们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质疑,大多是对“消灭私有制”的质疑.如我国自古就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谚语,人们从自己内心认识出发,认为消灭私有制是有难度的,从而就质疑起社会主义革命.这主要是人们对“消灭私有制”这一理论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从字面上理解得多,从理论上探讨得少.《宣言》对消灭私有制主要是从私人占有与剥削的关系建立方面进行论述,指出:“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针对人们对“消灭私有制”这一理论认识上的偏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专门就这个问题做了解释:“消灭私有制”就是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而是要把资本变为公共的,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样实质上就是消灭那些通过私人占有支配别人的劳动的那些私有财产.他们明确指出“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2]由此可见,马克思所强调的消灭私有制主要是指消灭资本主义社会那种私人占有的所有制,而不包括“供直接生命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的个人占有”,通俗地讲就是我们个人生活、生产、发展的必需品的私人占有是不在消灭范围之内的.对于消灭私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后来的研究中做了非常科学的判断,他们在《资本论》第1卷第24章《所谓原始积累》结尾时指出消灭私有制“自然是一个长久得多、艰苦得多、困难得多的过程.前者是少数掠夺者剥夺人民群众,后者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4]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也认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通过一两次革命运动就能实现的.不管道路如何曲折,时间如何漫长,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计的人类未来美好远景一定会实现.

  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宣言》,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成这样:“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这句话实质上就是强调要真正实现人人自由平等,在这个联合体里没有特殊阶层.其中有两层意义,一是人的自由发展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单一的,也就是说人的自由发展,包括了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里那种表面的、名义上的、虚伪的政治上的自由,而没有经济上的自由发展.二是全部人的自由发展,而不是一部分人、特殊阶层的自由发展.只要有人还处在被压迫状态,那么这个社会的其他人就不是“自由发展”,因为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极有可能压迫者也转变为被压迫者,成为不能自由发展者.要实现这样一个远景目标,就要进行“阶级斗争”,将被压迫者解放出来,才能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恩格斯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里做了进一步阐述:“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2]这就表明无产阶级如果不能使整个社会摆脱剥削和压迫,要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就不可能.

  《宣言》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远景论述的正确性,恩格斯的认识是坚定不移的.在《宣言》发表46年后的1894年,意大利的社会党人朱泽培·卡内帕请求恩格斯为1894年3月起在日内瓦出版的周刊《新纪元》题词,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有别于但丁曾对过去的人类社会的概括——“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恩格斯做了如下的答复:“我认为除了《共产主义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由此可见,恩格斯最认可、最笃信的是他和马克思通过《宣言》所描绘的未来共产主义的社会远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点评,本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宣言》和恩格斯和马克思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如何看待本科毕业论文如何看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恩格斯写的《马克思和新莱茵报》
叶俊马克思逝世一周年之际,恩格斯撰写了马克思和一文 文章写于1884年2月中至3月初,发表于1884年3月13日在瑞士出版的德国社会党人报第Il号,全文约7000字 该文收入于1965年版.

引发世界翻天覆地变革的伟大经典纪念《宣言》发表170周年
1848 年2 月21 日,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宣言在英国伦敦发表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宣言》和中国人初心的契合点
浅析宣言与中国人“初心”的契合点郭秦帅(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摘 要中国是在宣言孕育下诞生的,她涵养着中国人,奠定了中国人的初心 中国人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

从《宣言》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 1848年2月,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 170年后,新的思想开启新的时代 作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