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媒介融合类论文范文例文 与从《经典咏流传》看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化类节目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主题:媒介融合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5

从《经典咏流传》看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化类节目,该文是媒介融合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和媒介融合和《经典咏流传》和文化类类论文范文集.

媒介融合论文参考文献:

媒介融合论文参考文献 媒介经营和管理论文经典论文国学经典论文企业文化的论文

摘 要 在数字技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量媒介技术产品涌现,媒介融合趋势不可小觑;媒介融合现象对于传统传媒行业形成了“全媒体融合”的驱动力,以电视文化类节目为例,如何在媒介融合大环境下争取一席之地是值得思考的问题.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的“中国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创造性地将中国经典古诗词、近现代诗词与现代流行乐相结合,便是在顺应了媒介融合潮流下进行了高质量的文化类节目创新;同时这档节目在内容、形式、宣传等方面所做出的种种创新举措对于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 媒介融合;经典咏流传;电视文化类节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4-0084-03

进入信息时代,伴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形态媒介产品不断出现并持续更新换代;与此同时出现了多种媒介形式融合的现象,传统传媒行业也进入了媒介融合的新时代.媒介融合的出现推动了新时代信息化媒体构建的发展,丰富了传播内容,实现资源互通、资源共享;同时媒介资源多样化发展,传播模式走向了多平台、多手段、多媒体的方向;除此之外,受众群体扩大,并从传统的信息接收者形象逐渐转变为信息发布的参与者甚至推动者.

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的推动下,不少传统媒介为适应市场及社会需求,纷纷选择走向“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媒介终端融合”的媒介融合目标,推出多媒体融合的产品,电视台2018年春节期间推出的节目《经典咏流传》便是如此.

作为央视推出的“中国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创造性地将中国经典古诗词、近现代诗词与现代流行乐相结合,邀请明星和*嘉宾进行诗词传唱,同时邀请文学界、音乐界导师嘉宾对诗词歌曲进行解读和点评,内容新颖且形式独到.在节目内容本身和后期宣传中都充分利用了媒介融合带来的改变和创造,推进了节目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这档新形态文化节目也获得了观众、业界乃至社会的好评.

不仅如此,《经典咏流传》的成功也且值得电视文化节目针对如何顺应媒介融合趋势进行发展进行思考,它具有的价值示范,有助于推动电视文化节目创作进入新时代.

1 文化融合,传播内容形式多样

1.1 在节目内容选择时充分使用新媒体素材

《经典咏流传》是将中国经典古诗词、近现代诗词等文学作品通过现代流行乐的形式进行传唱,而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上,节目组不仅仅从诗词在大众中的熟知程度、故事性等自身角度进行考量,也将目光转向了大众所关注的、受到广泛传播的热点事件,将新媒体素材充分运用到节目内容中.

例如在第11期,经典传唱人华语歌手组合凤凰传奇演唱的一首《将进酒》,其音乐创作灵感便是来自于2011年在网络上被大量转发的中科院博士生导师自弹自唱《将进酒》的视频,被称为中科院“摇滚博导”的陈涌海为李白的这首诗谱曲,抱起吉他自弹自唱,嗓音苍凉潇洒,收获了众多网友的喜爱与支持.

在第7期,经典传唱人华语歌手王铮亮的一曲《长恨歌》,是通过“隔世对唱”的形式进行演出的,而与王铮亮对唱的人,是已经过世的王之炀老人,2015年,与肝癌晚期战斗的86岁老人王之炀,在病床上写下了《长恨歌》的简谱,他的孙女将老人吟诵自己最爱的古诗词的视频发到微博,一时间感动千万网友,也引发了众多民众加入到不同风格翻唱《长恨歌》的活动中来;经典传唱人王铮亮为王之炀老人的故事动容,对歌曲进行再创作,同时节目现场也请来祖国东西南北的传唱人,相继加入到3年前的翻唱活动中来,造就了一场关于经典、以爱为媒的传承盛宴.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从新媒体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普及,在新媒体平台也涌现了越来越多的热点话题和事件;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介与新媒体融合产出信息,则会有效吸引受众,扩大影响力;《经典咏流传》节目内容中充分运用新媒体素材,将网络热点与传统媒介相融合,媒介融合推动了文化融合,产出高质量的节目作品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自发传播.

1.2 文学与音乐交融,文化生产体现文化融合

《经典咏流传》之所以受到广泛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创造出了“新经典原创模式”的节目形式与特色,即在继承传统文化类节目特征同时,寻找到新的、易于大众所接受和认可的、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的元素融入其中,内化成节目自身的独有特征.作为一档大型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的核心要素是传统文学与音乐,文学与音乐以不同形式、不同方式的交织是节目组对于高质量、有特色的文化生产的追求,而这样的文化生产也恰恰是文化融合的体现.

首先,诗歌与音乐的共通性使它们融合顺畅且自然,无论是内容或是节奏韵律都相辅相成,诗化的音乐生命力更加旺盛,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久弥新,而融入音乐的诗歌则能够更加广泛的流传.这档节目抓住这一关键,再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诗词歌曲,例如由华语歌手谭维维传唱的《墨梅》,歌曲融合和声走向、戏歌唱法和流行唱法等多种演唱技法,让这首诗再一次在大众的视野中火热起来的同时,也让歌手与歌曲本身收获了认可.

其次,流行与经典的融合也是节目不可忽视的亮点.流行与经典看似一组相对的词语,实际上《经典咏流传》巧妙地从中国传统文学中汲取精华,用以滋润流行音乐的成长发展,最终歌曲作品又反哺文学,推动传承.例如经典传唱人赵照编曲演唱的《声律启蒙》,就是将古时学堂诵读经典与当代流行饶舌艺术(Hip-Hop)相结合,《声律启蒙》文字语言中的平仄、韵脚、对仗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学的代表,而这种韵律感极强的文字正是说唱艺术所追求的,同时亦能传达阐释中国天地人和的价值观,二者相融可谓妙不可言.

除上文中所提到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洋声乐的融合在节目中也颇为常见.节目采取多种形式将文学与音乐交织相融,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而这些优质文化生产正是源于媒介融合所带来的文化融合,而最终它们反过来也将继续推动媒介融合进一步发展,文化的融合将会更加丰富

多彩.

以上无论是新媒体素材在传统媒介的使用,还是文化生产体现文化融合,都充分反映了媒介融合趋势下随之而来的信息传播特点,即传播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经典咏流传》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并且推动文化生产的高质量融合,对文化类节目进行创新和发展,使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更好地生存发展,迸发出新时代的电视节目活力.

2 多屏结合,媒介资源多样化

2.1 节目环节设置与微信结合

在新媒体的发展冲击下,电视主流媒体也在思考如何改进与受众互动的方式,从而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和喜爱,而与新媒体结合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经典咏流传》在节目环节设置上引入了微信“摇一摇”的场外互动方式:当节目现场传唱经典曲目之时,电视机前的观众可以打开微信进行“摇一摇”,就可以立即转发分享这首歌曲,这样现场外的观众也能够及时、迅速地参与到节目中来,分享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大大增强.

2.2 二次传播时充分利用社交媒介引发话题,推动多次传播

《经典咏流传》没有忽视节目播出之后二次传播的重要环节,碎片化时代下,当前受众获取信息渠道和要求多通过社交媒体实现,这档节目同样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引发话题,从而引发受众自发的多次传播.

2018年大年初一,许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而刷屏,这便是《经典咏流传》第1期中由经典传唱人、乡村教师梁俊演唱的《苔》.节目播出后,节目组就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表推文《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进行二次传播,超过30个极具影响力的主流公众号转载,原文阅读量突破十万.同时引发了微博、知乎、豆瓣等社交媒体和平台的反响,大量关于《苔》的热门微博、热门提问和话题涌现在电脑、手机等终端屏幕前,引发了属于《经典咏流传》的热潮.许多人在未曾看过节目之前,就被这首小诗、这首由乡村教师和山村孩子合唱的歌曲所吸引和打动,纷纷选择回到电视屏幕或移动终端前收看节目,成功转化为节目粉丝.

除此之外,节目组十分重视对于微信公众号、微博*的运用和价值挖掘,在节目播出后会第一时间在微博、微信平台同步更新节目相关内容,将电视上的视频节目转化为文字和图片的媒体形式在移动终端放送.在第2期播出后,节目组又将节目中的诗词和绘画结合,制作出精美且意境非凡的海报,投放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其精心和优质的设计制作立刻收获了众多网友的喜爱,自发进行转发分享.节目组对于宣传平台的高度重视,最终加强了节目与小屏受众的互动和交流,为电视节目本身赢取了更多关注度和好感.

媒介资源多样化是媒介融合的另一个重要特点;《经典咏流传》节目组立足于自身传统电视媒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介的优势并与之较好的融合,无论是节目环节设置还是后期全媒体宣传方面,都创新地发展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方式,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沟通,更进一步推动节目走向成功.

3 互动增强,受众范围扩大且身份融合

前文中提到,在新媒体时代下,《经典咏流传》跨屏互动的传播方式成功打破传统媒介受众与新媒体受众之间的阻隔,吸引了大量移动终端受众关注这档电视节目,同时获得了较好的用户体验和交流互动感.而在受众范围扩大的同时,不同的受众身份之间的也在进行融合.电视媒体和互联网都拥有庞大的受众人群,这些人群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进行分流、回流的运动,而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受众的融合.《经典咏流传》电视节目的放送中,通过引入微信“摇一摇”功能将一部分观众引向互联网,进行自发宣传和传播;而同时节目组及时在微信、微博等移动端*上进行节目更新和二次传播又能够吸引许多源自网络的“陌生面孔”,他们通过对于新媒体平台上投放节目相关的视频、文字、图像对于节目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自主的判断,其中就会有一部分受众受到节目吸引而实现分流,选择转向电视媒介进行观看,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得到增强;最终两方受众都会再次回流至原渠道进行收看或信息收集.而在这个分流与回流的过程中,无论是电视观众或是新媒体受众,其身份都从单一受众逐渐转变为了多角色受众,最终实现了受众身份的融合.

媒介融合趋势下,受众范围的扩大、角色的融合表现显著.《经典咏流传》节目组通传播媒介的融合性使用,使分散在不同平台的受众能够通过较为一致的信息内容得到逻辑链接,针对节目本身形成了独立且颇具特色的认知和广泛的受众群体,增强节目的互动感和参与性,达到更好的节目传播

效果.

4 结束语

《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以中国传统文学与现代流行音乐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于节目形式、内容、宣传等多角度创新发展,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到的感染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发展效果不可小觑,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其示范意义不言而喻.不仅如此,《经典咏流传》作为一档电视节目更是顺应了当前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通过丰富传播内容形式、推动文化融合,广泛利用不同媒介资源达到多屏互动的效果,扩大受众群体并加速身份融合等方式,成功地使一档传统电视节目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获得新生,不仅仅扩大了一档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更加渗透.作为电视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在媒介融合时代下对于文化类节目创新的探索和挖掘,是当代电视节目值得参考的风向标与价值典范,值得每一个文化类节目创作者和团队思考.

参考文献

[1]黄圆琦.从《经典咏流传》看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策略[J].视听,2018(5):62-63.

[2]孙宜君,张国涛.诗词融新乐 文化世代传——《经典咏流传》的艺术创新魅力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4):114-117.

[3]李灿.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受众流变及融合研究[J].出版与印刷,2018(1):57-61.

[4]李博琦.从《经典咏流传》看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8,9(4):3-4.

作者简介:王姝颖,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广告学.

此文总结:此文为适合媒介融合和《经典咏流传》和文化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媒介融合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媒介融合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广播节目的编排技术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逐渐推进,互联网……应用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信息的共享,提高了相应的传播速度,加快了其传播面积 这为新闻广播节目的工作建设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如何在这.

文化类综艺的表达和价值传播以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为例
【摘要】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热播已经成为我国电视内容生产格局的重要景观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的大型诗词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更标志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档“和诗以歌&r.

媒介融合背景下党报的价值提升《开封日报》两微一端
【摘要】本文以开封日报的媒介融合转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开封日报在新浪微博、腾讯微信公众号以及客户端三个平台上发布文章的阅读数、转发数以及评论分享……数据,评估它们在移动化平台上的发展状况、传播效.

艺术普与活动中语言传播策略以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为例
摘要笔者作为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活动经典艺术讲堂的专职主持人,2年主持200多场,与各个表演艺术领域的艺术家近距离的基础交流和合作 本文将以经典艺术讲堂为例,主要探讨艺术普及活动中语言传播策略 本文将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