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人物形象方面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聚焦人物形象彰显核心价值《诺贝尔》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人物形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6

聚焦人物形象彰显核心价值《诺贝尔》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本文是人物形象方面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跟《诺贝尔》和核心价值和教学设计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人物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人物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人物形象论文人物形象分析论文提纲人物论文价值工程期刊

[摘 要]《诺贝尔》一文,将诺贝尔的生平进行了浓缩,介绍了他生前为研制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死后带给世界科学界的贡献与影响,体现了他的科学情怀与伟大人格.教学设计紧扣“伟大”一词,引导体感知、合作学习、品读探究和拓展深化,体味诺贝尔伟大的人格与献身科学的精神.

[关键词]人物形象;核心价值;文本解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22-0010-03

一、教材解读:聚焦“伟大”

在世界科学史上,“诺贝尔”这三个字无疑是掷地有声的.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课文《诺贝尔》将诺贝尔的生平浓缩,介绍了他生前为研制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死后带给科学界的贡献与影响.读着文本,“伟大”一词不时涌上心头.因此,我们把视角聚焦于“伟大”一词.

(一)伟大:崇高的国际地位

每年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文题是《诺贝尔》,但课文开篇却以倒叙的形式,先介绍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交代了举办的时间、地点以及举办的频率,似乎并无特别之处.继续读下去,就知道第一自然段所起的铺垫作用了.

第二自然段连用两个设问句,分别针对第一自然段“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的举办地点“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和举办时间“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质疑,并做出解答.自问自答的表达方式看似啰唆拖沓,其实是为了强调“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无论是举办时间还是地点,都与诺贝尔有关.时至今日,“诺贝尔奖”举世闻名、万众瞩目,获奖的成果代表了人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是对一个人为人类进步做出的杰出贡献的一种至高无上的认可.可见,诺贝尔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丰碑一般的存在,具有崇高的国际地位.“伟大”之于他,实在是实至名归.

(二)伟大:闪耀的人格魅力

阅读课文,如同走进一段伟大的历程,处处着闪耀着诺贝尔的人格魅力.

1.伟大是一种悲悯

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就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工人们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这是诺贝尔幼年时期的所见所感.正是怀着一份悲悯之心,从此以后,他“就把兴趣放在的发明上”.

第七自然段提到,随着和的问世,“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可是,这安全且爆炸威力强大的却是来之不易的.正如课文最后一段所说:“为了发明,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看看今天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在今昔对照中,更显诺贝尔的伟大.

2.伟大是一种执着

最先,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药.这种威力十分强大,很快风行全世界.人们把它称为“诺贝尔爆炸油”.

然而,药在运输中非常容易爆炸.怎样使能够安全运输呢?诺贝尔开始了新的研究.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这种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

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

诺贝尔研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种漫长有极大程度是源于诺贝尔骨子里的执着与较真.在发明的道路上,诺贝尔直面着一重又一重的挫折.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他的执着化成了一个词:“毫不气馁.”屡屡发生安全事故,在政府和民众的指责下,他毫不气馁;实验室化为灰烬,弟弟惨死、父亲重伤,他毫不气馁;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他毫不气馁……一时的坚持与执着不难,难的是为了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地探索与追求,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向更高更强挑战.这真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3.伟大是一种忘我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课文对诺贝尔的研究几乎都以叙述的形式表现,只有课文的这两段(八、九自然段)以细节描写的方式刻画了大威力且安全的实验成功的过程.其实,在诺贝尔研制的几十年里,这样的场景恐怕经常出现.因为,他研究领域的特殊性,直接导致了研究的过程带有极大危险性.可以这么说,他的研究是与死神相伴的,他的生命时时都有可能在下一秒结束,一如他的弟弟一样.但是,为了实验的成功,他几乎进入了忘我的状态,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在点燃导火线的短暂时间里,注意那些描写诺贝尔神态、心理的词句,气氛极度紧张,但这不是诺贝尔内心担忧生命安全的紧张,而是压抑着对实验成功的极大期盼的紧张.实验成功,冲出浓烟的诺贝尔再次陷入忘我的境地.也许他压根没发现自己此刻满身鲜血,也许他早已忘记自己人到中年的矜持,高举双手的呼喊是一种压抑的宣泄,更是一种成功的荣耀.

诺贝尔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科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才能实现科研的突破与成功.为了发明,为了发明更安全、爆炸威力更强的,诺贝尔真的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4.伟大是一种奉献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从1886年到1896年的10年间,诺贝尔的跨国公司已遍及21个国家,拥有90余座工厂.他的跨国公司成为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诺贝尔已成为工业巨富.

这样富可敌国的人却始终默默无闻,因为他总是避免抛头露面.他曾说:“我认为我不配成名,而且我也不爱成名……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他活着,努力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却从不挥霍自己的财富;他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将自己的财富继续用到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去.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一百多年来,诺贝尔那闪耀的人格魅力依然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也正因此,他才拥有了前无古人的崇高的国际地位.

二、教学设计:体悟“伟大”

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感知诺贝尔“伟大”的形象,我从以下两个方面确定学习的目标.

1.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以及拓展的相关背景资料,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锲而不舍,直到成功的伟大精神.

2.了解诺贝尔生前死后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伟大人格.

具体的教学过程可按以下四个板块依次进行.

(一)整体感知,形成印象

1.通过预习课文,大家对诺贝尔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让你在他的名字前加一个词来赞美他,你会用哪个词?(让学生上黑板板书)

2.其中有一个词表达的含义可以把其他词语的意思都概括进去,看出来了吗?(教师圈出“伟大”)

(二)合作学习,寻觅“伟大”

出示: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轮读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

2.自主学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诺贝尔的“伟大”?画出相关语句并做简要批注,为组内交流做好准备.

3.小组交流:组长组织组员一一发言,互相补充.

(三)品读探究,体悟“伟大”

预设一:崇高地位.

1.(播放视频:2017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看了这则新闻,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要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个盛会呢?

3.为什么要在12月10日下午4点半颁奖呢?

4.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是啊,后人用诺贝尔出生的地点作为颁奖仪式的地点,用诺贝尔逝世的时间作为颁奖仪式的时间,可见,诺贝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板书:崇高地位)

预设二:生之伟大.

1.关心民生的疾苦.

(1)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发明呢?

(2)对“艰苦的劳动”展开想象.

(3)正因为对人民艰苦劳动的深切同情才使得诺贝尔立志要发明.

(4)多年后——

出示:“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今天,更是被广泛地运用到了社会的发展中.(播放视频配合叙述)随着一声声巨响,转眼间,隧道被打通了,大桥被炸毁了.三峡围堰土崩瓦解,废旧场馆分崩离析,高楼大厦轰然倒塌……全世界到处都响着诺贝尔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看到这一幕幕,你们心里一定有话想说吧?

(5)是啊,诺贝尔敢想敢做,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他真是太伟大了.(板书:关心民生)

2.毫不气馁的研究.

出示1:“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这时的诺贝尔其实已研制出了风行全世界的“诺贝尔爆炸油”,为什么还要继续做实验呢?

(2)出示三条新闻.

1865年12月,一名商人带着10磅,住进纽约一家旅馆,突然的爆炸造成屋毁人亡,连地基也炸出一米多的深坑.

一次,美国旧金山一辆运送药的火车,在途中受到震动,整个列车被炸得粉碎.

1866年4月,满载药的巨轮“欧罗巴号”,因风浪颠簸引起爆炸,沉没在大西洋中.

……

诺贝尔的引发了这么多严重的事故,人们会做何反应?诺贝尔会怎么想?

(3)为了能研制出可以安全运输的,他默默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坚定信念,开始了新的研究.可就在1864年6月3日的清晨,却发生了悲剧.在那一瞬间,他失去了什么?

(4)雪上加霜的是,实验室的爆炸吓坏了周围的邻居,他们愤怒不已,认为诺贝尔一家都疯了.市政厅发布命令禁止他在城里搞实验,否则将驱逐诺贝尔一家.还来不及痛悼亲人的离世,又遭到了人们无情的驱逐.诺贝尔会怎么想呢?

出示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

(1)哪些词语打动了你?

(2)抓住“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终于”交流体会.

(3)你看到了怎样的诺贝尔?能用四字词语概括吗?(抓词“毫不气馁”)

(4)诺贝尔坚强地挺过失去亲人的痛苦,在实验中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在一次次失败中磨砺,在一次次失败中得到升华.他真是一个伟大的人.(板书:毫不气馁)

3.忘我的工作热忱.

已发明出固体的诺贝尔仍不满足,想发明爆炸力更大的.在这段话里,哪些文字感动了你?

出示1:“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1)此时此刻,诺贝尔的心情如何?

抓住“紧盯”“近了!近了!”“怦怦直跳”“仍然盯着”等词语体会他复杂的心情.

(2)他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3)在漫长的实验过程中,诺贝尔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生死考验.为了实验的成功,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出示2:“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1)冲出浓烟的是谁?为什么把“他,就是诺贝尔”放在了句子末尾?

(2)你能体会他此刻的心情吗?

抓住“冲出”“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体会诺贝尔成功后无比激动的心情.

(3)是的,他再一次进入了忘我的境地,他忘了什么?

(4)多年努力终于有了成果,他忘记了年龄,忘记了满身鲜血、衣衫褴褛,完全沉浸在成功的狂喜之中.(板书:忘我工作)

预设三:死亦伟大.

1.出示:“为了发明,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让我们将这“整个生命”具体化,我们可以说:(出示)

为了发明,诺贝尔.

诺贝尔仅仅是为了发明吗?(出示)

为了,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2.为了研究,诺贝尔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长期紧张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3.诺贝尔还在遗嘱中特别指出,对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只要成就最突出,就应该获得奖金.因此,从1901年颁发首届诺贝尔奖迄今,全球已有600多位专家、学者和著名人士获得了诺贝尔奖奖金.

4.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

(四)拓展深化,赞叹“伟大”

1.伟大的诺贝尔离开了人世,你认为纪念他的墓碑会是什么样?

2.出示图片,补充资料.其实那是一座普通的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碑上只刻有诺贝尔的名字和生卒年月.没有肖像,没有雕饰,没有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每一个知道诺贝尔的人,站在他的墓前,都会感到一种震撼心灵的朴素.此刻,你心中有什么话想说吗?

3.为了研制,诺贝尔经过了成百上千次实验,历尽重重艰险,却百折不挠,死后又将自己的全部财产奉献给人类,难怪人们对他无比怀念与敬重.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伟人!

4.(出示诺贝尔名言)全体起立,让我们齐读诺贝尔的名言,结束今天的学习.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

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5.牢记伟人的话语,希望有一天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能看到你们的身影.

(责编韦雄)

此文汇总,该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诺贝尔》和核心价值和教学设计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人物形象本科毕业论文人物形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从主人公五龙的形象看苏童《米》的新历史主义特质
摘要大约从1987年到1992年,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发展到了全盛时期 这一阶段的作品,历史纵向的流程被碎片化、空间化,显现出“超越历史”“寓言化”的特征.

《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应用
项目来源浙江外国语学院,精品开放课程——翻转课堂项目,项目编号080510012015,项目名称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一、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课程简介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是浙江外.

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朱自清《春》为例
中图分类号G633 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45摘要近几年来,人们对阅读教学逐渐重视 但在目前的初中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没有达到应掌握的.

时间、剧情、人物的融合分析电影《芳华》
【摘 要】本文以冯小刚的青春题材电影芳华为研究对象 旨在以影片中故事的内在联系为研究视角 通过对影片中多个构成元素的分析,研究认为,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时间、剧情、人物的融合 【关键词】时间;剧情;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