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移动网络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手机移动网络对大学生虚拟自我异化形态探析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主题:移动网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6

手机移动网络对大学生虚拟自我异化形态探析,该文是有关移动网络论文如何怎么撰写跟异化和手机移动网络和形态探析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移动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移动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论文大学生网络安全论文大学生认识自我论文大学生手机成瘾论文

摘 要:手机移动网络出现之前,已经存在网络虚拟自我异化形态,手机出现后,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率不断增加,大学生的虚拟自我异化朝着自由化、随意化的方向发展.手机移动网络技术作为超越地理限制、时间限制、使用规制的日常化工具,逐渐将虚拟社会与现实世界的距离拉近,大学生虚拟自我得以更自由地在现实和虚拟空间切换,但却可能导致虚拟自我异化问题更加严重,表现形态也日趋多样化.

关键词:手机;大学生;异化

1手机依赖症中的大学生虚拟自我

当前,大部分大学生像携带钥匙一样随身携带手机,对手机使用的过度依赖,正逐渐改变着他们的虚拟自我.手机的便携性使得大学生习惯于时时掏出手机来填充短时间内空白的虚拟自我,甚至于在课堂上随机使用手机,这种行为正逐渐成为大学生的潜意识活动,这种现象是作为新工具的手机所带来的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冲击.随着手机移动网络所承载的大量信息的不断更新,大学生虚拟自我也在手机移动网络中进行快速的信息处理和反馈.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虚拟自我不断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改造手机带来的虚拟环境,能够带给虚拟自我关注度和满足感的迅速提升,而精神层面的享受和自我价值的满足是现实社会无法轻易给予的,这就导致虚拟自我沉溺于这种身份体验而无法自拔.

手机依赖由大学生外在的行为依赖,到精神性依赖,不仅带来了个体生理上的改变,更导致人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的变化.虚拟自我失去自主性,成为只会简单重复的工具,而手机成为目的控制着虚拟自我,进而导致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分化,大学生对手机在日常生活中乃至于课堂中愈加依赖.

2同质化的大学生虚拟自我

大学生在塑造虚拟自我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手机移动网络所提供的渠道和方式,来达到自身的目的,这使得作为工具的手机移动网络,对虚拟自我产生了同一化、一致化、模式化的影响.

对于手机移动网络,无论是手机本身硬件设施的生产,还是以手机为基础的应用软件,都基于某个团队的研发设计和批量生产,这些技术工具在产生之初就被定义了设计者、制造者甚至管理者的理念和价值观,这些观念被物化到手机上,被批量化生产.而虚拟自我必须承担和使用同质化技术,在同质化技术引导之下,手机使用者的虚拟自我被当作生产对象,自我个性化、多样化被解构和削弱,理性思维被侵蚀,大学生在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却因手机网络的不断侵蚀使其虚拟自我失去了创造性和独立思维能力,同质化的虚拟自我大量产生.以微信朋友圈为例,朋友圈是以若干文字,1至9张图,一个简易视频或网页链接所构成的信息内容来表现主体的虚拟自我,这种形式体现了所有人的共同需求,但朋友圈的共同模式就成为了淹没虚拟自我个性化发展的文化共性,所以如今很多人觉得“朋友圈越刷越没意思”.正如福柯所说:人的自我是被发明出来的,而不是被发现的.[1]手机移动网络同质化生产模式下所“生产”出的虚拟自我,也必然逐渐趋向同质化,最终沦为工具理性支配下的平面人.

3大学生虚拟自我碎片化

手机移动网络的传播方式更加便捷、快速,社交网络更广、受众群体更多,这种手机网络特征刚好契合了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大学生个体利用被分割的碎片化时间用手机进行虚拟自我的构建,随时随地表达自我、呈现自我,简单地实现了虚拟自我的体验满足感.而在这种碎片化传播、接收的方式中,任何信息都被重新切割和重组,并且是非逻辑性和非确定性的,这使得虚拟自我在庞杂无序的信息中无法辨认事情的真伪,也没有任何虚拟自我愿意花时间将信息整理成完整的事件.[2]虚拟自我在手机移动网络碎片化信息传播下分散、孤立、彼此分离,逐渐演化为仅能阅读短小文字,无完整逻辑思维能力的异化的虚拟自我.

除此之外,手机移动网络为了迎合虚拟自我的娱乐性、关注度、自我性等需求,大学生处在思维并不完善的时期,正需要娱乐性和关注度,并随着网络时代去中心化和平民化的逐渐增强,大学生通过各种手机网络渠道,无论在微博、微信的自媒体,还是央视影音、优酷传媒的大众传媒都可以看到一些毫无意义、缺少理性的情绪化信息.大学生虚拟自我在碎片化时间中接受这样的信息,会逐渐失去辨别能力,仅愿意接受搏人眼球的刺激事件,或者情绪化严重的发泄言论.虚拟自我在移动网络洪流中逐渐变成了处理信息的机器,丧失了作为主体所应该具有的深入思考能力,长此以往,虚拟自我将逐渐抗拒深层思考,进而形成表层化理解和琐碎化认知.

4多重人格的虚拟自我

网络为当代大学生虚拟自我打开了一个独立生存空间,他们的自我摆脱了传统现实空间的束缚和单一化、确定性,可以在其中随意构建内心所想的虚拟自我——创造性人格越来越多地被呈现出来,表现出与大学生主体现实人格完全不同的内部多样性.

社会批判理论代表人物弗洛姆认为,对想象、幻想事物和境界的需要,实际表达的是对现实事物和环境的失望.[3]手机移动网络作为虚拟自我构建的主要手段,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大学生个体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虚拟自我塑造成不同的个性和特征,甚至与不同人交流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自我.大学生虚拟自我通过手机利用碎片时间任意穿梭于不同应用软件,与不同的虚拟自我交流,将自我分为多重身份,体验和完成不同的心理感受,而这种感受是现实中无法轻易体验的.这种状态下,虚拟自我被塑造成不同性格,当多重性格无法相互认同时,个体就不能确定统一的行为模式进而出现对现实的消极态度,以及自我同一性消解所带来的人格分裂.

可见在手机网络出现之后,大学生对手机网络的依赖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在此问题之下产生的虚拟自我在网络世界的异化,也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参考文献:

[1]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0:308.

[2]徐琳琳.网络中的虚拟自我新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90—94.

[3][德]弗洛姆.寻找自我[M].陈学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4:51—62.

作者简介:

牛梦芸(1993—),山西晋城人,科学技术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现为南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汇总: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移动网络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异化和手机移动网络和形态探析相关移动网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
覃 艳(重庆三峡医药高……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手机媒体的广泛运用和普及,手机媒体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

应用型大学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虚拟平台部署
摘 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课程的比例 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大量的实践,然而设备的台套数和设备的类型一直制约着实践课程的开展 通过在eNSP中的实.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变化的探析
张昕怡(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76)摘要在当今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带来的影响不断冲击着传统大学秩序,也影响和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以学校图书馆、课堂学习、教师授课为三要素的学习方式 高.

基于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影响力不断的扩大,而功能也在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这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 而当前社会转型期间,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