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大学生感恩类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态度改变模型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应用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大学生感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5

态度改变模型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应用,该文是大学生感恩专科开题报告范文跟态度改变模型和感恩和大学生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大学生感恩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感恩论文参考文献 感恩教育论文大学生廉洁教育论文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论文

杨灵珍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人与人相处的良好“黏合剂”,也是和谐社会之“圭臬”.本文以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模型为研究视角,探讨如何从态度主体、态度客体、态度改变介体、态度改变环体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植感恩意识,塑造完美人格、促进学校发展,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态度改变模型 大学生 感恩教育

一、态度改变模型的内涵及意义

态度改变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一个已经形成的态度,在接受某一信息或意见的影响后,所引起的相应的变化.[1] 在众多态度改变理论中,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德(Hovland)于1959 年提出的态度改变模型影响较为深远.在模型中,他把态度看作是信息交流的过程,说服者、说服信息以及说服情景三部分构成了态度改变的外部刺激,外部刺激与说服对象则构成态度改变的两大内外部要素.模型揭示了在外部要素刺激以及影响下,说服对象的态度可能出现的结果.模型简化如下图:

态度改变模型对大学生感恩教育具有适用性,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态度改变模型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角色适用性

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模型有四个基本要素,即说服者、说服对象、说服信息、说服情境,大学生感恩教育过程因素也有四个,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支撑条件.态度改变模型对大学生感恩教育具有角色适用性.

(二)态度改变模型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过程适用性

通过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模型可以看出,态度转变过程是“传达者——沟通信息——态度主体——周围情景”四部分组成的过程.高校中的感恩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和受教育者个人感恩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感恩品德的过程.态度改变的过程与感恩教育的过程具有类似性和相互联系.

(三)态度改变模型的结果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预警性

在态度改变的作用过程中,被说服者首先要学习信息的内容,在学习的基础上发生情感转移,把对一个实物的感情转移到与该事物有关的其他事物之上.当接收到的信息与原有的态度不一致时,便会产生心理上的紧张,一致性机制便开始起作用.青年大学生生活成长环境不一,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存在“刻板印象”,同时,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多元,有可能受有限或不正确信息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正确对待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偏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准确可靠信息,并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消除这个不良心理及偏见.

二、当前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2] 这“情”其中之一就是恩情,“恩情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接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3]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中华优秀感恩文化传统需要由他们来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然而,当前大学生感恩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个体对感恩意识的认知不够

感恩是一种简单的实践行动,却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当代大学生所接触和感受到的多是市场经济社会下个人的存在价值,利己主义显化;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意识渗透,使得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享乐主义;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使得父母可能更多地关注了孩子的物质生活;中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感恩教育被忽视……这些都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从而导致道德缺失.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感恩作为道德的重要部分,对于个人及社会都有着基础性意义.因此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提高其认知水平,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校园氛围营造不够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互相支持,在细节上求和谐、在目标上求发展的氛围.[4]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然后,大学生仍然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对和谐校园建设构成负面作用,以毕业生文明离校为例,各高校每一年都很重视,但不文明现象仍层出不穷:在宿舍墙上乱涂乱画、破坏学校公物、临近离校喝酒唱歌、扰乱学校环境等.因此,通过学校文化的熏陶和感恩教育,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情,在做到文明离校的同时,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积淀,构建和谐校园,势不可挡.

(三)大学生感恩教育主体的力量仍显单薄

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力量主体主要集中于学工部、团委系统,具体到职务,主要以一线辅导员为主要群体.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与学生关系最近、联系最密切,由辅导员为主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理所当然,但是如果单纯靠这一个群体的话,略显单薄,甚至容易出现“千教万教却被专业教师一句话所推翻”、“千学万学却被社会一件事所改变”等现象.此外,辅导员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承担其他学生事务与日常管理工作,任务琐碎且繁重,很容易弱化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职责.基于上述原因,十分需要建立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合力机制.

(四)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仍很不够

2014 年,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青年学生“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5] 大学生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和中流砥柱,他的素质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建设.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有一颗懂得感恩、善于感恩的心.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了马加爵残忍杀害4 名同学、复旦投毒案等震惊全国的极端事件,引发人们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思考.因此,在高校继续加强感恩教育,激发大学生感恩情感,克服极端个人主义,为形成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和谐社会做贡献,势不可遏.

三、态度改变模型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应用

态度改变模型的着眼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二是弱化说服对象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在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中,借鉴态度改变方法,增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效果可以从态度主体、态度客体、态度改变介体、态度改变环体等四个方面着手:

(一)态度主体:感恩教育实施的推动者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6]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高校辅导员,一是要认识到感恩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将感恩教育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专题思想教育的内容;二是对于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正负面事件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定期开展或择机开展教育活动;三是自身做好榜样,以身作则,提升个人在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的威信.同时,虽然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力量,但在具体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有“合力育人”意识,积极推进大学生感恩教育合力机制的建立,主动将专业教师、班主任、行政教辅等教职工都吸纳进来,发挥他们的优势,为学生感恩教育添力.在合力育人机制的建立上,可通过支持并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中来,并对表现突出的教育给予表彰和奖励,增强教师对学生工作的参与度、关注度;也可通过对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使班主任队伍在班级工作中开展感恩教育的能力得以提高,方法得以增多.

(二)态度客体:把握感恩教育对象规律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在开展相关思想教育工作时,如果仍然以前几年“说教”教育方式为主的话,显然很难有说服力,教育效果亦无法得到保证.大学生作为高校感恩教育的对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分析、研究并掌握当代大学生个人特点及环境特点,如主体意识强,更加关注社会生活,更加注重个体的自我感受,接收到的信息量大,思想变化较快等等,针对这些特点,需要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做到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在把握感恩教育对象的规律上,一方面要通过调查、访谈等途径,把握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特征,牢牢把握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并学会优化各要素;另一方面要运用态度改变理论中的“二步式渐进”策略,充分利用大学生年轻气盛、自尊心强等心理,不断给予学生激励与赞赏,善于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特长,进而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三)态度改变介体:建设感恩教育的“填充剂”

在准确掌握感恩教育客体的思想、行为规律,并建立起完善的教育主体后,在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具体的合适的教育方式、实施途径、教育平台等,这些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填充剂”.

第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让感恩教育走进课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可以将感恩教育纳入“两课”体系,也可以在素质拓展课程中开设感恩课堂,让感恩教育融于学生日常学习之中.笔者所在学校近期积极探索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计划,选拔几位一线辅导员主讲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一部分,这一举措既创新了思政理论课,更是唱响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新载体、新平台.此外,该校设有完善的素质拓展学分体系,开设有爱心教育、孝文化、感恩教育、公民道德素养等课程,这对学生感恩情怀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努力搭建平台,畅通交流渠道.高校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需要关怀或情感的激励.“如果仅仅以道德规范、原则的传授,以认知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而没有学生相应的道德情感参与其中的话,则此种道德教育注定是要失败的.”[7] 高校感恩教育必定要有师生双方的参与,必须是师生双方的良好互动.学生与老师交深情,学生爱老师,所以爱母校,虽然这种现象不具有共性,但是在学生中比较普遍.高校老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把感恩的品质体现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

第三,化情感为点滴行动,引导学生感恩实践.笔者所在学院,建立有多个志愿服务基地,例如新光小学,武汉空军上马庄干休所等,学生定期去小学支教,为农村孩子带去丰富多彩的素质课程;定期去干休所陪老人聊天、下棋、做饭,送节日贺卡,减少老人的孤独和寂寞.此外,长期开展报纸、衣服义卖,废旧物品回收,教师节送祝福,东湖环保之行,校园义工等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锻炼自己,服务他人”的快乐,同时使学生建立责任感、使命感,学会感恩、谦卑、自强和珍惜.

(四)态度改变环体:建立感恩教育的“空气层”

在大学生感恩教育过程中,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这是一种隐型教育方式,可有效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教育效果更加持久.同时,高校要注重感恩教育的延续性.

第一,大力宣扬校友先进事迹,让校友成为在校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声的语言,学校众多校友在社会获得成功以后,不忘母校的培育之恩,尽己所能反馈母校.例如,笔者所在院系设立有“韩晓利奖学金”,便是校友韩晓利先生在母校百年校庆时捐资设立的,奖学金现已颁发十一届,获奖学生人次达到171 人.这个奖学金作为学院最高荣誉,深受学院师生重视,专门成立评审委员会,且每年举办隆重的表彰大会,向低年级学生宣传获奖学生先进事迹.

第二,大力实施“榜样力量在身边”行动.笔者所在学校、学院十分注重感恩氛围的营造,例如,冯圣兵老师在学期间自立自强,并在母校创办“圣兵爱心社”,不仅帮助了母校,而且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巨大反响;生科院积极开展“榜样学子”评选活动,树立“跨国捐献”爱心女孩闫瑞等多个学生典型.身边的先进、鲜活的例子,既加强学生的自豪感,更提高学生的感恩认知.

第三,建立纪念意义品牌,打造感恩实体.感恩教育并非随着学生毕业而终止,而是另一个开始.作为校方,要积极为学生打造感恩实体,建立一些富有纪念意义的品牌,让学生想起它就能想起母校,意识到感恩.例如,笔者所在学院在毕业生毕业之际,号召学生在校内领养树木,开辟“城环林”,让毕业生在毕业前为学校、院系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爱校情、爱院情及班级、年级的集体团结.

参考文献:

[1] 申荷永. 社会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11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1:196.

[3]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 第46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1:196.

[4] 许金招. 以党建促高职和谐校园建设[J]. 中国高等教育,2009(10):39~40.

[5] 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4:172.[6]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Z].

[7] 张洪高. 关怀学派道德教育思想述评[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1:38.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中师范大学2016 年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思政专项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灵珍(1985-),女,汉族,浙江衢州人,研究生,思政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汇总:上述文章是关于大学生感恩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态度改变模型和感恩和大学生相关大学生感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究
罗 昕(徐州医科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0)摘 要 与上代人相比,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活动更加复杂多变, 这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特点与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特点有对象的平……性、感情的共鸣性、操作的实践性和体系的层次性,根据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特点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大学生感恩教育大学生感恩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探究
一、大学生感恩现状调查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对他们给予很高的期望,他们的感恩观影响着他们对人生、对他人、对社会的看法,以及他们处世的方式 对大学生的感恩观进行调查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他们.

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感恩教育之我见
近些年,有关在校大学生犯罪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云南大学生马加爵因与同学发生纠纷,用极端残忍的手段陆续杀害4名同学,被处死刑;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罗卡娜因琐事与该校女生发生争执,持水果刀将女同学刺死,被判.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