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油画艺术方面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和新世纪中国油画艺术中的史诗性作品评周小愚《人民的耀邦系列油画》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油画艺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5

新世纪中国油画艺术中的史诗性作品评周小愚《人民的耀邦系列油画》,本文是油画艺术方面论文范文文献和周小愚和《人民的耀邦系列油画》和新世纪中国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油画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油画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新世纪周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艺术期刊

文/季水河

油画作为空间艺术之一,同整个空间艺术一样长于造型而短于叙事.这一特点决定了油画艺术很难表现一个连续性的故事,更难表现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在中外绘画艺术史上,很难见到表现一个完整故事情节的多幅油画作品,更难见到表现一个人一生经历的数十幅油画作品.周小愚《人民的耀邦·系列油画》突破了油画艺术的这一局限,用近50幅油画作品,表现了光辉的一生,称得上新世纪中国油画艺术中的史诗性作品.

匠心独运的题材选择

就一般绘画而言,画什么并不难,难的是怎样画.但对《人民的耀邦·系列油画》来说,画什么就很难.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其革命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在半个多世纪中,他所亲身经历的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他身上所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的,即使使用最长于叙事的文学作品,也难以全景式地再现的一生,而用最短于叙事的油画艺术,则几乎成为不可能.因此,如何选材,是画家所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周小愚以高超的题材驾驭能力,匠心独运地了这一难题.具体而言,他在题材选择中坚持了三条原则.

一是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即选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作为题材.这类题材或是对的一生最具影响性的事件,或是一生中对中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事件.通过这类题材浓缩了的崇高人格或特殊品质.这类题材中的代表性作品有:《约稿》、《隆中三策》、《丹心耀日》、《信任·重任》、《真理标准的思考》、《特区特办》等.

二是人民性原则.人民性原则即选择一生中与人民大众联系最紧密的事件作为题材.人民性既是一生中始终如一的宝贵品质,也是周小愚绘画题材选择的重要标准.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领袖人物中,是体现人民性最充分的代表之一.在《人民的耀邦·系列油画》中,人民性表现为关注情系人民,与人民心连心,多选择深入人民大众,生活在人民之中的事件.这类题材中的代表性作品有《村口拉家常》、《西域馕香》、《老少边穷》、《村头》、《情怀》等.

三是个性化原则.个性化原则即选择最能表现耀邦性格特征的事件作为题材.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领袖人物中,是个性特征比较鲜明的一位.他性格率真,待人坦诚;观点鲜明,敢爱敢恨;多谋善思,处变不惊.这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有《天天向上》、《南海风》、《人心为上》、《友谊·典范》、《要过硬》、《我不下油锅谁下》、《铁面耀邦》、《手足情》、《反对伪科学》等.在这些作品中,或满面春风,笑容灿烂;或紧锁双眉,神情凝重;或金刚怒目,恨形于色……从而立体地展现了的性格特征.

富于动感的艺术表现

时间的停滞性与空间的固定性,既是油画艺术的重要特点,又是油画艺术的明显局限.这一特点和局限决定了油画艺术不太适合表现活动中的人物与运动中的事物.周小愚作为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画家,并不甘心于被这种局限所束缚,他总是千方百计地突破这种局限,化停滞为流动,化固定为运动,使油画这种具有时间停滞性和空间固定性的艺术获得了动感效果.

一是善于抓住人物活动“最富于包孕性的瞬间”,使停滞的时间流动起来,固定的空间活动起来.在《人民的耀邦·系列油画》中,《村头》、《情怀》、《西域馕香》等,就很好地抓住了人物连续性动作过程中“最富包孕性的瞬间”,表现了连续性动作过程中接近的阶段,使停滞的时间具有了流动感,固定的空间具有了活动性.在《村头》中,和一位老农正迈步前行,面向左前方,既像在远望,又似在聆听,还似在交谈;在《情怀》中,和一群少数民族群众围坐于火堆旁,右手伸出两个指头,正在兴致勃勃地讲述着什么,他的话在群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画面活跃,极富动感.

二是善于抓住人物表情最富有生动性的“顷刻”,使人物的内心动起来,人物形象活起来.在《人民的耀邦·系列油画》中,周小愚善于抓住表情最生动的“顷刻”,来展现的内心世界,刻画的艺术形象.其中,《真理标准的思考》、《人心为上》、《友谊·典范》、《手足情》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真理标准的思考》表现的是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中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同志是那场讨论的发起者、支持者、推动者.《真理标准的思考》,描绘了聚精会神地阅读真理标准讨论的文章,专心致志地思考真理标准时表情最生动的那一“顷刻”,表现了理论家的强烈敏感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人心为上》描绘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与同志亲切交谈时表情最丰富的那一“顷刻”:两人兴致盎然,淡兴正浓,笑容可掬,满面春风.

三是抓住最富有典型性的人物和事件,表现一段历史和一种观念,使历史变得鲜活感人,观念获得生动形象.周小愚《人民的耀邦·系列油画》中的部分作品,就是对某一历史过程和某种思想观念的形象化表现和艺术化表达.《浏阳有这两个人》、《尊重知识》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浏阳有这两个人》以谭嗣同、两个艺术形象,浓缩了浏阳近现代的革命历史,反映了浏阳近现代的英雄群体.在中国近现代,浏阳是一个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地方,涌现出了许多举足轻重、影响巨大的英雄人物.在这个英雄群体中,谭嗣同、无疑是最杰出的代表.在《浏阳有这两个人》中,周小愚塑造了变法先驱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而昆仑”的以身殉法的英雄形象,表现了其如莽莽昆仑的浩然之气;描绘了心忧天下,情系人民的广阔胸怀,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有人说“浏阳有这两个人就够了”,其意在于这两个人能反映浏阳近现代的光荣历史和代表浏阳近现代的英雄群体.

兼容并包的创新追求

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都有自己所主攻的方向和所擅长的领域,但他们又不把自己的艺术眼光局限在某一特定方向和某个单一领域.他们能够突破方向和领域的限制,以一种兼容并包的开放态度博采众长,以完善自己的艺术修养,丰富自己的艺术手法,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新.周小愚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的主攻方向是油画艺术,他所擅长的领域是油画,但他总是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向不同艺术领域,兼容并包多种艺术手法和多学科领域资源,从而走向综合创新.《人民的耀邦·系列油画》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兼容并包的创新追求.

一是将文学的叙事艺术与描写方法融入了自己的绘画之中,使其作品兼具了文学品格.周小愚的创新精神表现在他突破了绘画与文学的界限,从文学中吸取营养,将文学的技巧与方法,融入了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使自己的绘画作品具有了文学性.如《约稿》、《村口拉家常》、《解放石家庄》等,从命题上说,它们都是属于叙事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中心是故事.周小愚在这些作品中,吸收了文学的叙事技巧和典型化手法,使其具有了鲜明的叙事特点和突出的文学品格.《约稿》将时间空间化,将故事人物化,作者在画面中将创办《思想战线》时向约稿之事表现为与面对面交流的情景,在空间中蕴含了时间,在形象中完成了叙事;《村口拉家常》将时间和空间做了压缩性处理,使二者达到了融合.任主席和总书记的7年中,有600多个县留下了他的足迹,投下了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身影.作者将这漫长的时间和广阔和空间浓缩到了某一村庄村口这一特定时空,将调查研究这一过程表现为拉家常的场面,在时空一体化中表现了与老百姓的亲密和融洽.

二是将中国画的构图方法与表现技巧整合到自己的绘画之中,使其作品的艺术语言得到了丰富.周小愚作为一位在中国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很善于从中国画中借鉴构图方法与表现技巧,在《人民的耀邦·系列油画》中,许多作品都借鉴了中国画的“虚实相生”构图法则和“计白当黑”表现技巧.在《一颗中国心》中,画面中的形象是实写:居于画面中心,对其面部表情,服装色彩与样式都做了清晰的描绘;画面中的其他部分是虚写:身前的地图似有若无,身后的长城和远山若隐若现.在这幅画面中,实者逼真,虚者空灵,虚实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蕴含丰富的审美空间.

周小愚《人民的耀邦·系列油画》,作为新世纪油画艺术中的史诗性作品,在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中必将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其题材选择的匠心,艺术表达的精湛,兼容并包的精神,都能给人以启发.但这并非说《人民的耀邦·系列油画》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如每幅作品的命名并不都很精当;个别作品背景似乎还可略做调整,使背景与人物形象更具有内在统一性.周小愚被誉为湖南美术界的“不老松”,所谓不老者,主要指他创新精神长在,艺术生命之树常青,我们期待他创造出更多的好作品.

本文结束语:本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周小愚和《人民的耀邦系列油画》和新世纪中国方面的油画艺术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油画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艺术价值的重构和再认识新世纪戏剧文学刍议
摘要新世纪以来的戏剧创作中,剧本日益难以根据文学的自律性进行生产,呈现出和从前的戏剧文学传统不一样的面貌 本文通过从当下戏剧文学的式微现状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呈现的状态和存在的方式,认为在艺术消费多样化.

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史的关键词回眸
【摘要】本文通过对20世纪中国油画进行简要的历史梳理,从历史性的视角,概括出中国油画在20世纪的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并对其中的关键环节予以必要分析,以求用较短的篇幅,描述出20世纪中国油画发展的全貌 .

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
【摘 要】电影是使用蒙太奇镜头拼接手法达到叙事目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可以看到好莱坞的大片越来越得到中国市场的追棒 在大呼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民众所喜闻乐见的.

新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动向以《中国现代文学论丛》为主的考察
一、“十九世纪创作方法”与文学经典化的主导标准  新世纪以来,文学经典化问题的讨论是一个持续性的文学景观 顾彬的“垃圾说”是引发这一讨论的导火线之一 顾.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