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立德树人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现实路径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立德树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现实路径,本文是立德树人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现实路径和树人有关论文范文.

立德树人论文参考文献:

立德树人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综合实践小论文综合实践论文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宋 丽

( 石家庄市青少年社会综合实践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超越传统知识体系束缚, 突破学科框架限制, 集主体性、 实践性、 探究性、 整合性为一体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真实开放的情境中, 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促进知行合一; 以多样化的体验方式为手段, 强调学以致用; 以新型师生关系为纽带, 激励共同发展. 积极探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价值, 探索其落实 “立德树人” 的现实路径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德育价值; 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0X (2018) 27-0010-04

党的十九大报告赋予了教育新的使命, 教育被列为民生之首,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十九大报告强调, “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 “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的标准, 要培养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必须将德育放在首位.中小学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因此, 重视中小学德育建设, 积极探寻德育的新路径成为了必然要求.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对活动育人、 实践育人进行了概述, 强调 “要精心设计、 组织开展主题明确、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 , 并特别指出 “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 . 《教育部 2018 年工作要点》 中强调“建设中小学德育综合示范区, 统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影视教育及研学旅行等” , 并且指出 “推进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基地建设”.因此, 积极寻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的融合是探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 “立德树人” 任务的现实路径.

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价值

(一) 实现道德外化的重要方法

目前,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地位已由 “首位”转变为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其在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方面应发挥重要的角色定位和功能作用.从目前中小学德育实践方面来看,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如德育目标强调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 片面强调学生的遵从性; 德育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真实生活,德育方式过多注重讲授、 灌输; 日常生活实践德育和德育渗透较少, 德育工作出现了 “假” “大”“空” 的局面. 与其他学科课程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突破知识体系的束缚,弥合了学科课程和现实生活的间隙, 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 意识和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是综合性的, 学生到校园外开展考察探究、 进行实践活动时, 这种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愿进行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社会服务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为核心,更强调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 学生参加社会服务, 是道德外化的重要表现. 设计制作作为问题解决的过程, 更为考察学生的解决和应对能力.借助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能在具体活动过程中, 审视自己在学科课堂中习得的道德知识,进而不断内化为道德情感. 同时, 通过实践体验, 学生经历交往、 合作、 操作、 模拟、 角色扮演等环节, 经受思维和价值的碰撞, 实现自我规范与自我矫正, 促进自身道德的外化.因此,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 学生的道德实践成为了全时性、全域性的道德实践, 拓展了道德外化的空间.

(二) 突破 “实践育人” 异化的重要途径

关于 “实践育人” 的概念, 许多专家都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论述.实践育人是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 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统一.实践育人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习得道德知识,内化道德情感, 形成道德习惯, 转化道德行为.

目前, 中小学开展 “实践育人” 的举措丰富多彩, 但是, 大部分学校的组织形式存在表演色彩、 功利色彩、 表面色彩的倾向.中小学开展的实践活动, 多数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育计划, 学生参与活动往往以 “表演者” 的角色 “登场” , 缺乏自主性, 更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在活动进行中, 学生将自我真实的情感进行掩饰, 进而按照学校(教师)规定的道德规范进行各个环节的“任务” .中小学实践育人的举措往往追求表面的 “热闹” , 而忽视了学生在此过程中的道德习惯养成和道德情感的洗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实践育人.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 《指导纲要》 ) , 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即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更加凸显了其实践育人的核心价值” .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考察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意识能力两个方面. 具体到学段目标, 分别从价值体认、 责任担当、 问题解决、 创意物化四个维度分层次进行表述和规定. 例如, 责任担当, 在纲要中对各阶段责任担当表述为: 小学阶段主要是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对生活的态度, 有服务社会的简单意愿; 初中阶段是做好家庭、 学校和社区服务, 初步具有社会公德和法制意识;高中阶段是学生逐步养成服务意识和能力, 并将这种意识延续, 强化社会责任的意识, 将家庭服务、 学校服务、 社区服务提升到社会服务.责任担当考察的是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强调了学生道德行为的践行能力.责任担当维度的三个层次目标,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自我接受能力, 符合学生 “学习” 最近发展区, 有助于学生道德行为的践行. 其次,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程内容与方式上的育人功能.综合实践活动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学生现实的生活情境发现问题, 通过探究、 体验、制作等方式, 实现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最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育人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张多元化评价和综合考察.教师的评价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鼓励学生之间的互评. 学生作为评价环节的实施主体, 在对他人的评价中,也能实现自我反思和改进自我认知, 从而对自我外在行为进行有效监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更加注重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引领和价值引导.

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 “立德树人” 任务的现实路径

(一) 构建多元融合的实践课程体系, 实现系统育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并提升自我的意识和能力.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建构应当考察自我、社会与自然三个方面的维度.综合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在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接触中发展出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内在德性. 例如, 就自然维度的开发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 培养对于自然的丰富感受性, 加深自然与人类之关联的理解,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提升自身保护自然的实践能力.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要求与德育是相契合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开发要遵循自主性、 实践性、 开放性、 整合性、 连续性的原则, 积极整合学校、 社区和当地特色的教育资源, 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注重活动内容的递进性. 例如,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和素材, 因此, 打造以传统文化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以促进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在实践中体验, 在探究中传承.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设置环节,学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例如, “小学低年级学生侧重对基础性的具体活动的体验与认知;小学中年级学生能够亲身了解真实生活,能够进行一定的假设和推理;小学高年级活动课程面向每一个或每一组学生的个性发展, 具有开放性, 这些课程可以通过演绎得出相关推论,从而使认知指向未来”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在多元、综合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中, 注重传统文化中德育的渗透和自然融合, 让学生在自我探究、 自我体验的基础上, 探究传统文化的价值, 通过道德澄清, 获得 “积极意义” 的体验, 内化道德认知, 最终达到道德引领. 因此,要积极构建系统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价值,实现系统育德.

(二) 丰富实践活动方式, 实现自主育德

《纲要》 中对照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和需要,从丰富的实践活动形式中提炼出考察探究、 社会服务、 设计制作、 职业体验四种方式,并对四种方式的内涵及关键要素做出具体分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框架.综合实践活动的四种方式各有侧重, “但都是以实践方式为主,蕴含着古老的知行合一思想, 强调以用促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论选取何种形式,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 爱好, 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创造条件. 《纲要》 中指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要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题要直面学生的生活和具体的生活情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自身遇到的问题为基础进行开发和实施. 同时, 要善于捕捉和发现课程实施中有价值和有意义的问题生成,推进学生活动主题的深化.如, 《少儿拖把的设计思路》 这一选题, 是学生基于自身在清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产生的系列课题. 这一主题, 培养了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信息搜集和甄别能力,培养了其合作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情境出发选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问题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课程内容紧密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需要, 促进知行合一. 正式的体验是青少年形成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现实土壤,通过主题的、 松散结构型的活动, 给青少年提供活动、合作、 共处的机会, 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面临冲突、 碰撞、 犯错、 和解、 妥协、 理解, 而不是在他人指令下懵懂地 “正确” 行事, 以培养他们面临真实情境时的思考、 分析和判断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将德育的内容和知识与学生主动实践体验相结合, 实现了学生自主育德.

(三) 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实现参与育德

《纲要》 中指出,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实践和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从生活情境出发, 探究和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综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表达不是通过“告诉” , 而是通过真实的实践体验和真切可信的情感体认不断生成和内化. 脱离了学科课程, 教师的角色定位亦发生了相应转变, 首先, 教师是学生的倾听者. 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中,要善于倾听学生真实的想法和诉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 相互表达,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激发内心灵感, 放飞自我.其次,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有效组织者.综合实践活动打破时间、 空间的限制,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组织者,应当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等合理划分“活动小组” , 充分做到 “物尽其用, 人尽其能” .再次, 教师是学生 “参与育德” 的引导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题和实施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诉求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 它打破了常规德育活动 “走过场” 的限制.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善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隐性德育的功能, 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 亲身经历, 躬身实践, 发挥实践育人的实效.例如, 《风雨同行》 课程的实施, 教师作为引导者, 设置了分享和交流环节, 并且对提出的参考问题仔细斟酌. 观看完“残疾老哥俩的种树人生” 视频后, 教师的引导问题从 “学到了什么” , 逐步上升到 “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 从学习坚强的意志品质、 爱心奉献, 到珍惜自我、 珍爱生命, 内心的情感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升华,引发反思, 学生由此经历情感引领和价值指导, 从而内化道德知识.

(四) 创新合理评价机制, 实现过程育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充分“把握过程与结构的平衡、 明确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定位,促进外在评价与内在评价的共生,弥合认知评价与人格发展评价的断裂” .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要做好写实记录, 记录学生的活动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重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收获,要充分考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德育表现, 如合作能力、 沟通交流能力、 参与程度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在给予学生引导和鼓励, 注重对学生的正向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标准答案,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和最真切的感受就是标准. 所以,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 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 突出发展导向,杜绝功利性的打分和排名;要善于做好写实记录和档案袋, 杜绝 “重量不重质” .例如 《变色小魔伞》 综合实践活动, 在评价环节, 坚持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组内评价与组间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按照小组活动方案表, 及时记录活动中的表现, 建立档案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和科研中不断完善和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是让学生各自精彩,只有各自精彩才能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势, 强化实践育人, 契合德育目标和要求,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上文总结,这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现实路径和树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立德树人本科毕业论文立德树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谈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谈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陈 亮(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 广东 广州 510000)【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

信息技术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设计
背景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 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2 0行动计划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启了新的一轮征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跨学科学习和综合学科学习的重要课程,主题学习尤为重要 要.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开发和实施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开发与实施的课程 本文结合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开发与实施中的探索与思考,分别从领导重视,常态推进;发掘资源,构建.

教育部:从小学到高中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据中新社10月30日电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纲要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小学1至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