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留守儿童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初中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对问题行为的影响基于自尊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作用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留守儿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6

初中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对问题行为的影响基于自尊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作用,本文是留守儿童类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和留守儿童和知觉和链式*作用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留守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论文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消费者行为学论文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动,这种大规模人口流动使得农村家庭结构和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发生剧烈变动,形成了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群体.然而,由于能够将子女带到城市共同生活的农民工还是少数,更多的人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从而形成留守子女群体.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未成年孩子[1].据教育部网站上发布的《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人数达到2075.42万,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的15.4%[2].

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复杂,传统的双亲教养模式发生了转变,从而影响了他们身心发展.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大量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易出现诸多问题行为,有关研究显示,30%左右的中学留守儿童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3].他们比父母均在家的儿童更易出现打架、违纪等不良行为,少数留守儿童甚至受社会不良团伙的影响,出现偷盗 、勒索等犯罪现象[4].与正常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群体中普遍存在着社会适应不良的状况[5].有研究从外因考查了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如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父母外出时间、外出距离、回家频率、代养人类别及教养方式、留守儿童性别及年级等[6].大多数对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研究集中在“外因”,即家庭、社会、学校的因素,没有考虑“内因”的作用,比如儿童对自身所处环境因素的知觉.

Fishbein(1966)[7]认为,歧视包含了针对特定群体的一系列有害的行为,如从轻度的无视到严重的物理伤害.尽管对于歧视的定义很简单,但是歧视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在实际中往往是隐秘的、间接的[8].因此,研究者难以直接研究歧视行为,于是越来越多的研究从歧视知觉——即被歧视者的角度研究歧视.歧视知觉主要是相对于客观歧视而言的主观体验,指个体知觉到由于自己所属的群体成员资格而受到的不公正的消极性或者伤害性对待.这种不公正的对待,可以表现为实际的行为动作,也可以表现为拒绝性的态度或者某些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等[9].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遭遇了更多的歧视经历,这种歧视来源于学校的管理者、教师以及生活在留守儿童身边的人们[10].歧视知觉是直接与群体成员资格有关的主观体验,虽然目前无法证实歧视知觉是否真正反映了客观歧视,但正如Dion(1996)[11]等所强调的,与客观歧视相比,正是歧视知觉这一心理现实作为实际的变量影响着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因而,本研究更关注于留守儿童自身感知到的歧视.

然而仅仅以留守儿童已有的“问题”——感知到的歧视和问题行为为出发点去认识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并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发展,反而易使之限于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刻板印象中.众所周知,儿童能获得的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有紧密关系,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减少问题行为.对于那些处于不利环境条件下的儿童,社会支持是一个重要的应对资源,既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评价水平,增强其应对不良环境的心理能力,也可以直接缓冲外在压力事件的消极影响,对心理和行为适应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12].

此外,还有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将留守儿童看作一个拥有自我成长能力的群体,对他们自身的某些积极心理品质进行挖掘与培养,如郝振等人[5]探讨了内部保护性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的影响,发现自尊和心理控制源这两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作为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子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发挥着作用,高自尊和内控归因风格对留守困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具有良好的缓冲效果和保护性作用,特别是自尊对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有很好的预测力.在应激环境下,高自尊被假定能保护个体免受环境中的刺激[13],自尊水平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采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的应对方式[14].由此可见,自尊的高低与个体对不利环境的应对方式有关,留守儿童处于不利的家庭结构以及随之带来的系列影响之中,自尊水平不同的儿童应对这种环境的方式也不同,良性的应对是争取更多的支持.因此,自尊很可能通过社会支持从而影响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正是由于留守儿童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和内隐性,歧视知觉可能通过第三个变量或者第三个变量组合对问题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试图探究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对问题行为的直接影响及自尊和社会支持这两个变量在歧视知觉与问题行为间的*效应.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在云南省三所初中选取八年级共7个班的200名留守儿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回收率为91%.其中男生94人,女生88人,年龄均值为14.30岁,标准差为0.86.被试留守类型和留守时间如表1所示.

2.2研究程序和工具

本研究采用量表法,对留守儿童进行施测,量表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被试的基本信息,包括

表1 被试留守类型和留守时间

性别、年龄、留守时间、留守类型、照料者等.第二部分为歧视知觉问卷.第三部分为积极因素,包括自尊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第四部分为青少年行为问题问卷.

2.2.1留守儿童歧视知觉问卷

采用自编的留守儿童歧视知觉问卷[15],以奥尔波特提出的歧视属性作为问卷编制的理论基础,设计了四个维度:攻击、回避、言语歧视和行为歧视.其中攻击有5个题项,行为歧视有7个题项,回避有6个题项,言语歧视有2个题项,共20题.采用四点等级计分方法,从1“没有”到4“经常”,得分越高表示体验到的被歧视程度越明显.本研究中Cronbachα系数为0.78.

2.2.2自尊量表

自尊量表选自《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中的M.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用于测量单一维度的整体自尊水平,采用四点等级计分方法,从1“很不符合”到4“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其中六个条目为正向表述,四个条目为负向表述,第3、5、9、10题为反向记分题.该量表在国内运用较广,具有很好的信效度[5,16].本研究中Cronbach α系数为0.79.

2.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

该量表用于测量被试的社会支持状况,共分为三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该量表经过了长期的使用,题目简洁,设计结构清晰,题项之间没有模糊之处,易于初中生理解.本研究采用的是王玉兵等[17](2002)修订后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并且对量表中的某些文字项目进行了修订.修订后量表的主要结构仍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第2、6、7题为客观支持题,第1、3、4、5题为主观支持题,第8、9、10题为支持利用度,各维度得分越高,表示被试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越好.本研究中,Cronbach ɑ系数为0.69.

2.2.4青少年行为问题问卷

采用崔丽霞[18](2005)编制的青少年行为自评问卷,包括学习适应不良、违纪行为、攻击行为、神经质、考试焦虑、退缩六个维度,其中学习适应不良9题、违纪行为14题、攻击行为9题、神经质10题、考试焦虑5题、退缩13题,共60题.采用四点等级计分方法,从1“没有”到4“经常”,得分越高说明出现的问题行为越多.以往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9],本研究中Cronbach ɑ系数为0.93.

2.3数据分析

采用SPSS18.0、Amos21.0和Mplus6.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初步统计分析和模型检验两部分.初步统计分析对各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进行描述,并分析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模型检验是探讨自尊和社会支持在自变量歧视知觉和因变量问题行为之间的作用.

3. 结果与分析

3.1初中留守儿童歧视知觉、问题行为、社会支持、自尊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歧视知觉问卷包括攻击、回避、言语歧视和行为歧视四个维度,计算四个维度的总分作为潜变量歧视知觉的四个观测变量.自尊问卷中将各题目加总得到自尊总分.社会支持问卷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计算三个维度的总分作为社会支持的观测变量.问题行为包括学习适应不良、违纪行为、攻击行为、神经质、考试焦虑、退缩六个维度,计算各维度总分作为问题行为的六个观测变量.采用SPSS18.0、AMOS21.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各研究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

表 2 初中学生歧视知觉、社会支持、自尊、问题行为变量间相关、均值和标准差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3.2共同方法偏差效应检验

采用自我报告法收集的数据可能导致共同方法偏差效应,在数据收集之后研究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28个,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5.39%,小于40%的临界标准[20],说明共同方法偏差不明显.

3.3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并行*作用模型

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在歧视知觉和问题行为之间起*作用[19],由于留守儿童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和内隐性,歧视知觉可能通过多个变量影响问题行为,研究一假设歧视知觉通过自尊和社会支持共同影响问题行为,即自尊和社会支持在歧视知觉和问题行为中起并行*作用.根据*效应检验程序[21],采用AMOS21.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常采用X2、X2/df、CFI、TLI、RMSEA作为模型拟合指数,其中X2越小越好,X2/df在2~5之间模型可以接受,但是由于两者易受样本量的影响,还需要参考其他指标,CFI、TLI越接近1越好, RMSEA越小越好,Steiger(1990)[22]认为RMSEA低于0.1是好的拟合.

结果显示,X2等于179.648,df等于68,P<0.001,X2/df等于2.642,CFI等于0.837,TLI等于0.748,RMSEA等于0.095,路径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研究一发现歧视知觉不直接影响问题行为,而是通过社会支持和自尊的完全*作用影响问题行为.

3.4自尊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作用模型

然而有研究进一步发现自尊对社会支持具有积极作用,自尊水平不同的儿童应对不利环境的方式也不同,对自尊高的留守儿童而言,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他们从社会支持中寻求鼓励、安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在高程度的社会支持中提高了自身的交流能力、社会技巧和改善自己的行为[23],最终表现出较少的问题行为.即自尊可能通过社会支持从而影响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因此,为探究歧视知觉对问题行为的积极内在机制,我们假设歧视知觉通过自尊影响社会支持从而影响问题行为,构建模型二.因此,在研究一的基础上,研究二增加了自尊对社会支持的影响,探究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和自尊影响问题行为的内在机制,并运用bootstrap法进行*效应检验,计算95%置信区间,运用AMOS21.0和MPLUS6.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显示X2等于163.093,df等于68,P<0.001,X2/df等于2.398,CFI等于0.861,TLI等于0.786,RMSEA等于0.088,歧视知觉-社会支持-问题行为95%置信区间为0.032~0.891,该区间不包含0,表明*效应显著;歧视知觉-自尊-社会支持-问题行为95%置信区间为0.005~0.430,该区间不包含0,*效应显著;歧视知觉-自尊-问题行为95%置信区间为-0.112~0.194,该区间包含0,*效应不显著[24].路径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研究发现自尊没有直接影响问题行为,而是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问题行为.歧视知觉对问题行为的影响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第一,歧视知觉通过社会支持影响问题行为,*效应值为0.16;第二,歧视知觉通过自尊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作用影响问题行为,*效应值为0.06.因此,歧视知觉对问题行为的总效应为0.22.

图1 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并行*作用模型

图2 自尊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作用模型

4.讨论

在本研究中模型一与模型二是递进关系,两个模型主要区别在于,歧视知觉是通过自尊影响问题行为,还是通过自尊影响社会支持进而影响问题行为.正因为前人研究发现自尊水平高低对与个体所获的社会支持有所不同[25],自尊水平不同的儿童应对不利环境的方式也不同[23],高自尊的儿童通过多种应对方式最终减少问题行为.即自尊可通过社会支持从而影响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由此为理论依据的模型二的数据拟合优于模型一,模型二中反映歧视知觉可通过社会支持、自尊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作用影响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因此,接下来进一步分析为何会出现以上两条路径.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期,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成长.而处于留守状态下的学生,更容易感知到歧视,出现问题行为.本研究对于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到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发现歧视知觉通过社会支持的*作用影响问题行为.社会支持具体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等组织所给予个体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26].留守儿童处于家庭结构变化,家长作为照料者角色缺失的情况下,来自外界的支持越多,越能减少其问题行为的发生.社会支持不仅仅是获得物质的帮助,它同时是个体的一种心理资源,可以满足个体的需求,减少个体的压力,或增加个体对外界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利于提升个体的身心健康及幸福感[26],从而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由此可见,社会支持可以减少留守儿童的压力体验,留守儿童所处环境中感知的歧视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受到某些支持资源的抵消或者平衡,从而减少问题行为.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歧视知觉通过自尊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作用影响问题行为.自尊是自我的核心成分,是人格特征中关于自我价值感的核心概念,是指个体对自我的情感性评价,它会影响个体对外界的应对方式[27].Bastian(2003)[28]也发现自尊作为一个起*作用的人格变量,它对个体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适应性行为等均有一定的作用及广泛的影响.当歧视知觉增强时,留守儿童对自己价值的评价较低,其自尊也相对较弱,且对社会的态度和情感相对比较封闭,不愿从社会中寻求支持,因而低自尊留守儿童减少了对外界社会支持的寻求,这造成了他们从社会支持中得到被爱和自我价值感减少和降低,进而对问题行为产生影响;自尊高的留守儿童其对社会的态度、情感更趋于开放,在面对问题时,他们更愿意从社会环境中寻找支持.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29],自尊水平越高,社会支持的程度越高[30].对自尊高的留守儿童而言,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他们从社会支持中寻求鼓励、安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在高程度的社会支持中提高了自身的交流能力、社会技巧和改善自己的行为[23],从而表现出较少的问题行为.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歧视知觉和问题行为之间的保护因素进行了深入地探究,不仅证实了社会支持和自尊在减少问题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还进一步考察了自尊和社会支持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歧视知觉通过自尊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作用影响问题行为.当考虑到自尊和社会支持的相互作用时,自尊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而是通过影响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来减少问题行为.这一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歧视知觉影响问题行为的内在机制研究,同时,本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为初中阶段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降低提供了建议,对其而言,自尊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支持的加强是关键途径.

本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由于本次调查的地区、时间和成本的限制,被试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稳定性.第二,本研究选取了初中阶段八年级的留守儿童为被试,并未考察其他年龄阶段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和问题行为之间的影响,而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在后续研究中,可扩大被试量进一步对不同阶段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行研究.

5.结论

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探讨留守儿童自尊和社会支持在歧视知觉对问题行为影响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歧视知觉对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如模型二所示,存在以下两条路径:

(1)歧视知觉通过社会支持的*作用影响问题行为;

(2)歧视知觉通过自尊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作用影响问题行为.

参考文献:

[1]

赵景欣,刘霞,申继亮.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 36-42.

[2] 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7-30][2016-05-11].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508/t20150811_

  199589.html.

[3]

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521-522.

[4]

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18(5):351-352 .

[5]

郝振,崔丽娟.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5):1199-1201.

[6]

陈旭,谢玉兰.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调查及家庭影响因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1):29-33.

[7] Fishbein M..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eliefs, Attitudes, and Behior - Cognitive Consistency[M]//Feldman S.(Ed.). Cognitive consistencey:

  Motivational antecedents and behioral consequent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66:32.

[8]

Allport W. G.. Prejudice: The Nature of Personality: Selected Papers[M]. Cambridge: Addison-Wesley Press,1950:43.

[9]

刘霞,赵景欣,师保国.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 216-223 .

[10] 苏志强,张大均,邵景进.社会经济地位与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 歧视知觉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2):212-219.

[11] Dion K. L., Kaw akami K.. Ethnicity and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in Toron to:another look at the personal/ group discrimination discrepancy[J].

  Canadian Journal of Behioral Science, 1996,28( 3): 203 -213.

[12] Najman J.M., Aird R., Bor W., O’Callaghan M., Williams G.M., Shuttlewood G.J.. The generational tranission of socioeconomic inequalities in

  chil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heath[J]. Soc Sci Med ,2004,58:1147-1158.

[13] 乔纳森?布朗.自我: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M].陈浩莺,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67-202.

[14] 汪向东,王希林.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J].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15-120.

[15] 傅王倩,张磊,王达.初中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及其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6(1):42-47.

[16] 李晓敏,罗静,高文斌,等.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及人际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 

  17(5):620-622.

[17] 王玉兵,栾焕俊,王黎,等.贫困高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6):31-33.

[18] 崔丽霞,郑日昌.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问卷编制和聚类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5):313-315.

[19] 史方方.初中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及其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0] 刘霞,赵景欣,申继亮.歧视知觉对城市流动儿童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及归属需要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13,45(5):568-584.

[21]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22] Steiger J. H.. Structural model evaluation and modification: An interval estimation approach[J]. Multivariatie Behioral Research, 1990,25:173-180.

[23] Morteza Tarkhan, Mahnaz Alimoradi, Maryam Moradgoliei. Self-esteem and Social Support on Happiness Adolesc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sic Sciences & Applied Research, 2014,3 (SP):185-190.

[24] 方杰,张敏强,李晓鹏. *效应的三类区间估计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5):765-774.

[25] 黎亚军,高燕.初中生学习倦怠特点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407-409.

[26] 胡芳芳.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2.

[27] Kernis M H..Toward a conceptualization of optimal self-esteem[J].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3, 14(1): 1-26.

[28] Bastian C.. Raising real people: Creating a resilient family[J]. Australian Social Work, 2003, 56(3): 280-282.

[29] Anahita Khodaabakhshi-Koolaee, Zakieh Nasiri. Compare Self-Esteem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Ageing[J]. Zaheda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edical Sciences, 2012,14(9): 101-103 .

[30] 何桂香,韩铁光,朱敏贞,等. 深圳市校外青少年自尊和社会支持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2(12):145-147.

上文总结:本文是关于留守儿童和知觉和链式*作用方面的留守儿童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留守儿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影响因素和*
【摘 要】歧视知觉是个体知觉到由于自己所属的群体成员资格(如种族、户口身份……)而受到了有区别的或不公平的对待 儿童歧视知觉发展模型,从认知变量、情景变量和个体变量三方面分析了影响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影.

凉州区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与转化策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打工经济,让中国城乡数亿家庭处于离散状况 父母亲外出打工,子女留守在家,形成近年来深受关注的“留守儿童”,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期一个特殊人群;留守儿童的成.

五部门:社会工作者要与时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受虐行为
据中新社8月21日电据民政部网站消息,近日,民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要及时发现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状况比较探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12 066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创新时代新局面“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