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发展现状类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广西金秀瑶族黄泥鼓舞现状和传承有关论文例文

主题:发展现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1

广西金秀瑶族黄泥鼓舞现状和传承,该文是发展现状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跟瑶族和传承思考和金秀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发展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发展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现状论文现状怎么写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

【摘 要】本文介绍黄泥鼓演奏特点及黄泥鼓舞的由来,分析黄泥鼓舞的文化意蕴,并针对黄泥鼓舞的发展现状,思考黄泥鼓舞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金秀瑶族 黄泥鼓舞 发展现状 传承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69-0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形成了较稳定的思维、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其中瑶族是一个很有自己文化个性的民族.瑶族有多个支系,各分布在我国西南各省区,广西中部偏东大瑶山区内的金秀瑶族自治县是我国瑶族主要的聚居县之一.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古陈村一带居住着瑶族支系之一的坳瑶,坳瑶本地所用瑶语叫“勉语”,“勉语”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苗瑶语支之一.古陈村一带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因而原生态的坳瑶黄泥鼓舞得以保留下来.

一、黄泥鼓演奏特点及黄泥鼓舞的由来

(一)黄泥鼓的制作及演奏.黄泥鼓分公鼓和母鼓,公鼓鼓身长170cm,中间细小、两端粗大,像两个喇叭倒接;母鼓鼓身长100cm,两端呈圆筒形.演奏时,打公鼓的鼓手将鼓挂到胸前,用左手抓住鼓腰,以右手掌心托鼓并拍打鼓底;打母鼓的鼓手将鼓横挂在腹部,左手拿竹板敲击左边的鼓面,右手徒手拍打右边的鼓面.母鼓的鼓手由德高望重之人担任,而他的徒弟则担任公鼓的鼓手,鼓手都是男性.演奏时,公鼓围绕着母鼓而舞.鼓手们一边击打着黄泥鼓一边跳着黄泥鼓舞.

黄泥鼓舞是为祭祖而跳的,用以祈求神灵保佑与人畜兴旺.每年到“盘王节”,就由师公选定地点,请来宾客,晚上祭祀活动开始时,先由四人抬一尊盘王木雕塑像走在前并放到供桌上,后面一帮坳瑶男女敲锣打鼓跟随着.供桌上还放着“土地公”、“雷神”、“雨神”、“白娘娘”等各路神灵的木壳面具.祭祀开始,锣、鼓、镲等齐鸣,母鼓率领四公鼓穿过“尘世”向“圣地”而来,环绕供桌几圈后,公鼓随着母鼓跳起了持重而古拙的长鼓舞.四公鼓同时不断往返穿插,表演各种令人目眩神迷的舞步动作.这时师公戴着面具、手摇摇铃加入其中,并边跳边唱,唱腔苍凉悲壮,怀古叹今.接着众人齐舞,将祭祀场面推向.

(二)黄泥鼓舞的由来.黄泥鼓舞是当地坳瑶举行祭祀祖先盘王的一种重要仪式.在瑶族世代传颂的《过山榜》中记载:盘王是瑶族的祖先,曾救民族于危难.盘王与国王的三公主结婚后生育了六个儿子,后盘王带六个儿子上山打猎,在与一只大山羊搏斗时不幸落崖牺牲.公主守着盘王的尸体,叫儿子将一根泡桐树砍下锯成七段,制成一个母鼓和六个公鼓的鼓架,用剥下的那只山羊的皮做鼓面,母子边敲打山羊皮边跳着舞悼念盘王,用以发泄心中的悲痛.母鼓造好之后,正巧当晚下了一场大雨,雨水把屋顶的黄泥浆冲到鼓皮上,雨过天晴,鼓面上厚厚的黄泥被太阳晒得干裂剥落,工匠剥去鼓面干黄泥再一敲,鼓声洪亮震耳.从那以后,坳瑶人民在打鼓之前,就用涂抹稀黄泥的方法来绷紧“母鼓”的鼓皮.

在古书记载中,证实了瑶族黄泥鼓舞久已流传.如宋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记载:“瑶本盘匏之后……有乐器名‘长篌’,长三尺余,刳梓木为之,皮冒两端,涂泥而后击.”明代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记载:“衡人赛盘古……以木为腰鼓……绕身而舞.”所说的都是指瑶族黄泥鼓舞.

二、黄泥鼓舞的文化意蕴

(一)自然崇拜.瑶族先民相信万物有灵,他们奉行多神崇拜,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自然崇拜的对象又包括天体神和动植物神:天体神有日、月、风、雨、雷、电等,动植物神有树、草、谷物、牛等.在坳瑶先民还不具备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能力,却又不能对生命及各种自然现象置之不理的情况下,跳黄泥鼓舞成为他们表达对盘王和众位自然神的崇敬和恐惧的最好形式.

(二)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随着鬼魂崇拜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瑶族先民认定盘王为本民族的祖先,认为生命是依托灵魂才得以存在的,便将祖先的灵魂寄托在鼓上.黄泥鼓是作为纪念瑶族祖先“盘王”的乐器而存在.自古以后,当地瑶族每逢盘王节都会跳起黄泥鼓舞.

(三)母性崇拜.黄泥鼓舞是一种祭祀先祖的仪式,但从中我们可以挖掘出瑶族最原始的包括民族心理性格、民族习俗等文化内涵.黄泥鼓舞在演奏过程中,始终是以四公鼓围绕着一个母鼓而舞,或伴舞,或分舞,但母鼓始终处于中心位置,公鼓是作为辅助作用而存在.这种形式体现了母性崇拜的心理,体现了瑶族人民祈求团结、繁衍兴旺的心理内涵.

(四)娱乐功能.黄泥鼓舞原本是在盘王祭祀仪式上的一种神圣的娱乐,它是为纪念盘王之死而出现的.在黄泥鼓舞中,舞者们敲打着黄泥鼓,随着节奏通过舞蹈动作直接表达对盘王的纪念,祭祀中有了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师公的加入,使得黄泥鼓舞中的“人神共娱”成分更加浓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致使黄泥鼓舞陷入低潮期.改革开放后,黄泥鼓舞又重新回到了瑶族的生活当中.但经过现代社会文明的熏陶,传统的黄泥鼓舞的宗教色彩慢慢减弱,舞蹈中的“神”的成分也慢慢削弱,娱乐的成分逐渐增多.祭祀舞蹈中的娱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祭祀成员亲自奏乐舞蹈,从中得到自我娱乐:一种是请外来人员表演,从中得到欣赏的娱乐.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的黄泥鼓舞是祭祀与娱乐合一的文化载体.

三、黄泥鼓舞的发展现状

(一)黄泥鼓舞在现代生活中边缘化.现代社会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由于外面世界的诱惑和生存的压力,很多瑶族青年人离家外出打工挣钱,留下的也不愿学习跳黄泥鼓舞,因为学跳黄泥鼓舞既不时兴又不能来钱.现下,因为发展旅游的需要,景区组织当地人为游客跳黄泥鼓舞,并给予一定的报酬,但来参与的年轻人大多数也只是为钱而来,并没有对黄泥鼓舞产生兴趣或主动学习,只有在上面要求参演时才临时应付.有些年轻人甚至担心黄泥鼓舞跳得好会被作为师公的传人来培养而有意与之保留一定距离.据调查,在当地青年人群体中,占大多数认为跳黄泥鼓舞没啥用,甚至有人不懂得什么叫黄泥鼓舞.

(二)保护单一导致商业化.由于当地民众的认识局限,再加上缺乏主动有效的保护,瑶族传统黄泥鼓舞的原生态性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其明显表现就是保护流于形式或单一化,甚至目的在于商业利益.比如因为利益的驱使,金秀瑶族自治县古陈村成立了一支专门为演出而跳黄泥鼓舞的队伍,只要给钱,就可以为客人表演,传统的黄泥鼓舞被烙上商业的印子.有利而来无利而往,这对黄泥鼓舞的传承极其不利,黄泥鼓舞的未来生存堪忧.

四、对黄泥鼓舞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一)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传统的黄泥鼓舞慢慢被人们所熟知,也作为了一个旅游观赏项目进行了开发,在让旅游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应该同时注重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问题,不能一味地存在利益心理.

现在很多的景区民族文化表演,慢慢被商业化,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内里,在表演的时候也多是敷衍了事甚至仅为博得游客的笑声.传统的黄泥鼓舞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那在保护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无价值的应付演出,应注重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入介绍,使更多的人了解、体验与接受,这将有利于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二)加强传承人保护,促进传承工作的开展.面对了解与学习黄泥鼓舞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的情况,应对黄泥鼓舞的传承人进行保护,并促进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黄泥鼓舞.比如古陈村盘志强是值得保护的传承人之一,他是上任师公盘日新的徒弟,17岁便开始学习跳黄泥鼓舞,30岁出师.他也是当地*黄泥鼓最多的人,是为数不多的制作黄泥鼓水平较高的人之一.1996年,盘志强曾带队赴日本跳黄泥鼓舞,将这一坳瑶传统文化带出了国门.现在他收了盘志坚和盘振松两个徒弟.盘志强老人一直关心黄泥鼓舞的传承问题,他对后辈们说:“你们不学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迟早是会后悔的.”他的徒弟盘振松现在正在记录黄泥鼓舞,因为黄泥鼓舞是代代相传,完全属于口传身教,要记录下来确实困难.这些传承工作都需要政府门的重视与积极推动.

(三)政府采取切实措保护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坳瑶的黄泥鼓乐舞列入其中,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展现了瑶族文化魅力.黄泥鼓舞的传承人盘振松受邀参加了“民族艺人团”演出,盘振松与下古陈村的另外两位黄泥鼓舞的表演者一同乘坐飞机去了日本的柏崎市、神户两地演出,观看表演的人多为学者,对黄泥鼓舞非常感兴趣,演出后,甚至有人想买下黄泥鼓.从这些事件中不仅让我们看到瑶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保护这些非物质遗产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当地县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调拨资金,组织人员开展调查、宣传及整理抢救工作,促使这一原生态的民族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

(四)通过学校教育促进黄泥鼓舞的传承工作.具体可从如下方面展开:

1.在学校教育中融入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理念,让学生主动去参与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工作.金秀瑶族自治县义务教育阶段应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黄泥鼓舞的内容融入课程建设之中,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开设本地课程以及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从小就对黄泥鼓舞有所了解、体验,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据了解,金秀当地已有些中小学开始尝试在艺术教育中加入黄泥鼓舞的内容,并请黄泥鼓舞传承人到校进行指导,有些学校还组织学生以黄泥鼓舞参加当地的文艺汇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促进了学生对黄泥鼓舞的了解、体验和爱好.

2.通过高校推动黄泥鼓舞的开发与传承.高校文化、艺术教育应注重民族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传承工作,特别是在一些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丰富的地区,保护和传承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就应该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形成调研—开发—专业建设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例如,广西一些高校开设了广西民间舞这一课程,课程内容所学习的便是壮族、瑶族、苗族等民族的舞蹈,其中也包括了瑶族的黄泥鼓舞,课上所学的也是老师亲自进行田野调查得到的,没有较多的修改,保持了舞蹈的原生态,让学生学到了原生态的舞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即了解到了这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同时也用行动去体现了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李春生.中国少数民族风情录[K].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

[2]李运生.走进大瑶山[K].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3]刘佳家.坳瑶传统黄泥鼓舞蹈文化研究[J].民族艺术,2005(4)

[4]孙亮.广西瑶族长鼓舞的起源与发展[J].大众文艺,2009(4)

【作者简介】李海革(1969— ),女,壮族,广西上林人,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和民族民间舞.

(责编 刘健华)

点评:本文是一篇适合瑶族和传承思考和金秀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发展现状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发展现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广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
【摘要】本文综合文献资料,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数据统计……科研方法,全面调查分析当前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制、经费、课程、活动、条件……发展问题,探寻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及行为问题发生的规律,建议.

临高人偶戏 现状和传承
张逢博(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历史与文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摘要临高人偶戏是流传于海南省临高县及其附近一带的稀有剧种 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舞台表演独具特色,为民众塑造了一系列艺术形象,深.

广西贺州市钟山瑶羊角长鼓舞的现状调查和
金 珺(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摘 要本文以广西贺州市钟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羊角长鼓舞”为研究对象,对它的现状进行田野调查,对相关艺术工作者进行采访 从而展开现.

南康卖鸡调传承现状探究
南康卖鸡调起源于20世纪初的北海市南康镇,现主要流传于南康镇、合浦县常乐镇、石康镇、山口镇……北海市的白话方言区,是经过长期历史演变的南康当地居民的汉族民歌之一 目前,南康卖鸡调主要借助于南康当地的曲.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