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政治理论课论文范文检索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亲和力的构建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主题:政治理论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2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亲和力的构建,本文是关于政治理论课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跟亲和力和思想政治和话语类论文范文检索.

政治理论课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理论课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期刊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思想政治工作杂志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摘 要:话语体系的构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有着直接影响,在心理、情感等方面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有着积极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表达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亲和力的原则、构建途径,并从思维转向的角度提出构建重点,在此基础上阐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亲和力;构建

作者简介:王浩,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李宽松,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广州510300)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 年度项目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批准号:MYZX201742) 和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批准号:17JDSZK059) 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0-0012-04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所使用的话语,具有特定的词汇语法特征、结构形式、专业术语等,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对话,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建构,反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取向与表达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及其知识的影响力、影响方式和学生对课堂教育活动的看法.在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构建中,由于缺乏对时代精神的敏感性,自说自话的学术惯性使得其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落后于教育实践,加剧了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关于亲和力原指物质形成化合物时的相互作用力,但在社会科学中还没有统一的含义,常用于表示由于兴趣、魅力和气质而使人与人之间亲近、接纳和包容,从而产生被彼此感知、认可的力量,愿意与对方进行互动和关注.关于“亲和力”最早的研究见于梅拉比安1971 年出版的著作《无声的信息》.梅拉比安首次明确提出“亲和力准则”,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倾向于接近自身喜爱的事物,而尽量回避受到坏评的事物.当遇到吸引人的言论时,人们会接近;但言论无趣时则会保持沉默或回避.人们感觉亲和的事物会对其投入正面情感乃至行为.由此可见,话语体系的构建对亲和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学中话语体系表达必然成为关注的要素,将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亲和力的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亲和力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所传递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同,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亲和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心理和情感两方面.从心理层面来说,亲和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正面的作用在于教师在课堂通过赞扬、认同、欣赏等方式达到激励的作用,使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问题的同时,更应该用富有亲和力的话语,从积极心理层面引导学生接受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从而回归到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反面的作用在于亲和力能够有效消解由于理论教学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而导致的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抵触心理,从而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从情感层面来讲,亲和力能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相长的同时建立情感交流渠道,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认同,进而达到心理上的相融,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回应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从创新话语体系、设置开放性问题、教师与学生共享知识才能为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创造条件,从而协调推进和谐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建设.

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亲和力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亲和力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产生相应的课堂效益.恰当地运用话语亲和力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主动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亲和力从某种程度上还能重塑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因此,要着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亲和力,一般包含以下三个原则:

1.去权威化.改造与被改造通常被认为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师生关系的一种写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话语权方面具有绝对权力,扮演着“知识化身”的角色.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取生冷、绝对、权威的话语形态阐释理论或知识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丧失亲和力.其表现为一方面拒绝学生的对话、提问、质疑,另一方面拒绝与受众进行互动与交流.由于信息渠道的多元与便利,加剧了话语权分散化的趋势,在互联网络和新媒介所构筑的虚拟空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权威性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侵蚀和颠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和垄断者,其课堂话语权受到空前的挑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被拉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要改变教师独白、学生沉默的状态,提倡师生的公平对话,教师在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同时应尽快转变传统角色,以适应当代大学生新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2.构建社会语境.社会语境是一种在社会现象下的态度、舆论氛围、环境,它代表一种社会倾向,影响特定人群对某些语言、行为的理解和判断.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新的矛盾,新的矛盾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进行新的变革.变革作为一种过程,总是伴随着旧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诞生.这种新旧更替的动因需要我们在事物赖以存在的社会中去寻找.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变革来源于社会其他系统的变化带来的新的需求,这实质上预设的一个前提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该服务于社会变革,这种变革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构建新的语境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社会语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使用同一种教材或相关的专题,教学内容呈现高度同质化,缺乏教材知识的再生产过程,掩盖了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点的认知和情感,呈现出单一、线性、固态的特征,话语的亲和力难以呈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在理解教材要点的基础上进行重构编码,采取与学生接受能力相匹配的话语体系,完成教学内容再创作.

3.吸引情感投入.由于人们情感的多样化以及人们情感体验的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很容易产生“情感纠葛”,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话语体系的亲和力来预防和解决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纠葛”,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投入获得支持.情感认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价值基础,也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交换信任”,构建情感话语是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到话语的以情动人,才有可能把价值观内涵深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从而真正实现情感认同到价值认同的升华.因此,必须从课程内容的情感设计、教学方式的情感激发、教学艺术的情感渲染等方面进行巧妙构思,关照学生的思想现状、内心情感,给学生以表达情感、平等对话的权利,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感染力和教学效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亲和力的构建途径列宁认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由此可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亲和力必须解决理论的通俗化问题,“经院式”的思辨是难以被学生接受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通过一定形式的话语重构,用通俗的语言、大众的方式解说出来,才能增强理论的亲和力和说服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话语的亲和力.

1.距离上的亲近.主要指心理距离的亲近,心理上的亲近能够带来情感的更加紧密.一是要使用中国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激活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符号、中国元素、中国表达,构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使用艺术性的语言,做到理性思考与情感活动有机融合;二是要融入人民情感的因素.要以学生的视角、百姓的语言,讲清楚涉及“五位一体”等各方面都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出发点,从而让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同;三是要使用具有文化内涵底蕴的网络语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幽默风趣的网络流行语更能体现时代特点,符合青年学生的乐观心态和对自由的向往,用富有文化底蕴的网络语言表达方式分析社会动向和热点问题,更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

2.话语表达上的平等.哈贝马斯的“交往合作理论”认为,交往双方的思想情感、意见与观点以“双向理解”为基础在交往中互相传递.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建立一种对话性的“师生共同体”,从而消除话语环境的霸权性,保证每一个话语主体都享有平等、自由的话语权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避免剥夺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权力、使用教训的口吻,因为迫于教师的权威和当时的情境学生往往会屈服,但是自我防御机制会迅速筑起拒绝的藩篱,引发抗拒心理.教师自说自话的传统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直接表达多元化意见的要求,而平等话语总是更容易打动人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扫清心理认同的障碍.

3.生活上的亲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体系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同,关键在于能否解读生活.教师的语言应该来源于生活,现实的生活和教材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语言表达基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与认可受到学生现实生活体验的影响,应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大主题与微观议题紧密结合起来,改变以往教学设计脱离学生生活的表达方式,在转换话语叙述方式中让学生感觉可信、可亲.要以生活具体可感的案例作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加强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喜爱的方式或风格进行话语表达会使学生更有身边感和认同感,教师授课的亲和力可以通过学生熟知、喜欢或亲近的方式或风格在表达中慢慢形成.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亲和力构建的重点:思维转向

新媒体技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开拓了新的渠道,引发了学生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的改变.相应地,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顺应这种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从静态到动态、从线性到网状、从二元到开放的思维转向,具体变现为三个方面:

1.建立差异化的思维模式.从内容上来讲,差异化的思维模式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选择差别普及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的对象是所有在校生,而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区别对待,在选择内容的时候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差异化的思维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统编教材为准绳、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的前提下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观点固化的问题,重塑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形象.

2.建立多向型的思维模式.马克思说,“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当前学生通过各种新媒体对国内国际问题的分析接触到的信息量非常大,对问题的思考更加趋向于多向性.为适应网络空间的交流与叙述,教师需要具备发散性的多向型思维,注重事物的多因多果,考察关联事物的双向或多向联系.多向型思维要求教师能从不同侧面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现象及本质进行解读,找到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的传播价值,从知识、情感等多维度,表述事实、概念与原理.

3.建立动态型的思维模式.人的思维根据环境和思维客体的变化状况,不断改变主体的话语表达方式.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客观环境的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态性意味着互动性,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创新并不是否定原有的话语体系,而是以动态思维审视话语体系的互补与融通,实现差异基础上的对话融合,最终目的是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为此,教师把新的网络流行的“微表达”和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进而进一步转化为教师的话语体系,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创造师生互动的机会,形成新的分析问题视角和空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稳中求变.

五、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基础,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

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用性、接近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说服人、塑造人的工作.关注人的自身发展、解读人的存在意义、建构人的精神家园,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归宿就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教学理念,才能产生影响力和亲和力,提升教学效果.

2.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信度.可信是亲和力的基础.教师对现象和问题的分析要注重客观性,在分析积极面的同时也应该辩证思考负面的东西.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开始用新的途径和视角去审视、观察、评判各种现象和问题,如果教师传达的信息与学生获得的信息不对称,势必会引起学生的怀疑,破坏思想政治理论亲和力的基础.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话语体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思想价值观念的承载体,是教师在课堂上确立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教师就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话语体系,而不是徜徉在教材的话语体系中.尤其是互联网时代,面对越来越年轻、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社会群体,能够运用更加易于被接受的形式与风格表述,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尤为必要.运用更加潜移默化、更加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其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度和接受程度才会更加广泛而持久.

当下,教材内容不仅具有理论的高度抽象,而且具有典型的规范性和“化”、体系化、理论化特征,大量采用政策性话语和文件话语,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语.这种理论性、规范性的表述虽然有利于理论阐释的系统性和严谨性,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学会将教材话语转化为容易为受教育者接受的教学话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语言是其情感、立场态度的质料和维度,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和展现的方式,学生听课的过程就是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反对或认同语言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掌握学生、说服学生,就必须建立学生愿意听、听得懂、信得过的话语体系来传递.

参考文献:

[1] 王习胜.当代中国社会语境中“以人为本”观念史考察[J].吉思想教育研究,2017,(6):46-51.

[2] 吴岳军.德育过程中师生平等对话关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53-55.

[3] 葛辉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建构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2):95-97.

[4] 曹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3):41-47.

[5] 徐柏才.话语亲和力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1):63-68.

[6] 任志芬.情感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11):52-55.

[7] 金紫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话语亲和力[J].新闻战线,2018,(1).

[8] 马忠,张鹏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话语创新上下功夫[EB/OL].中国社科网,2017-2-28.

该文评论,本文是一篇关于经典政治理论课专业范文可作为亲和力和思想政治和话语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政治理论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模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院G641 文献标识码院A DOI院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1 020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教育方法和丰富资源对于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的构建和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教学是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德育教育为辅的育人模式 而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延伸,也是实现高校育人的有效平台 因此,我们应该从育人的内容、方法及效果为切入点努力探.

转型期独立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途径
当前,独立院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基层、技能过硬、愿意扎根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还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服务的重要职能;我国从传统的道德社会推向了.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途径探析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高……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途径研究,分别是高……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方法创新途径探析;高……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内容创新途径探析;高……院校.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