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参考文献>材料浏览

关于教育思想类论文范文素材 和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教育思想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6

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本文是教育思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和教育思想和深刻理解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教育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新时代教育杂志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新时代新青年论文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核心素养就是要构建一个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三方面的认知系统.它关注的是生活,唤醒的是生命,旨在强化个体的生命意识,挖掘其生命潜能,彰显其生命价值.

——如何让学生成为“完整的人”?诚如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毛亚庆教授所言,要旨在强化人对生命与生活的心向往之.反映在具体的实施层面,要通过加强学生对社会情感学习的关注,开发学生获取社会情感能力所必须的态度、知识和技能,从而构建起人与社会、人与生命的完整认知系统.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古往今来,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感为民族的繁衍和国家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对青少年进行责任教育的优秀文化资源.因此,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教育应该立足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教育元素.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范国睿指出,实施公民责任教育,不妨借鉴我国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于“以德配天”思想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社会责任观,“天人合一”自然责任观等等,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仍然有重要价值.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7年第12期《论“未来学校”》一文指出,所谓“未来学校”是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学校,“未来学校”让教育走向人性化、创新化和国际化;“未来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发展“21世纪素养”,培养健全人格.与此同时,“未来学校”也需要基于信息时代学生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对课程、教学、评价、管理诸方面的教育实践进行重建.作为一线教师,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要坚持学习,要坚持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学习与实践,要用“信息文明学校”的理念培养今日课堂的学生,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江苏省连云港市黄海路小学吴凌艳

坐落彭城“五省通衢”处,风光旖旎古黄河畔的江苏省徐州市路小学创建于1955年,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

在路小学的历史上有着许多第一:徐州市第一所实验小学,徐州市第一所江苏省重点小学,徐州市第一个江苏省学制改革试点校,徐州市第一位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的孙秀英老师,徐州市教育系统的第一位江苏省劳动模范王树堂老师……

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出了“教育”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中,以尊重为理念,以平等为基石,通过沟通、对话展开教育,努力将“教育”从一种思想变成学校发展目标和实践行为,生成独特的学校文化.学校从丰厚的教师文化底蕴做起,在全市率先成立“名师工作室”,坚持十多年开设教师“博雅读书社”,学校先后培养出六名省特级教师.学校着眼于“培养具有精神的公民”这一办学目标,努力构建生本、多元、整合的“树”课程体系,开发了除国家课程之外的学科延展性课程、德性养成性课程、兴趣拓展性课程和实践体验性课程.在三至五年级开设的兴趣拓展性课程中,开发出播音小主持、创意手工、陶艺、摄影、软式垒球等课程,学生打破原有班级界限走班上课,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校还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构建充满生命自由的课堂,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顺利结题,同时被评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7年学校立项省教学改革前瞻性实验项目“指向儿童学科素养的课程群开发与实施”.

作为江苏省第一批实验小学,路小学一直引领基础教育改革风气之先河,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试验区课改实验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和首批江苏省三星级实验小学等荣誉称号.路小学将继续秉承“教育”的办学理念,构建出充满尊重、充满关怀、充满情趣、充满自由的课堂.

·策划人语·

本期独家策划,我们聚焦的主题是“新时代与江苏教育现代化”.

这是一种时代应答.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与之相应的,教育既要主动融入“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中,自觉思考“新时代”给予教育的挑战和机遇,系统谋划“新时代”背景下江苏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定位和建设蓝图;也要努力创造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新时代”,聚焦“人”的全面发展,步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水区”,突破“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瓶颈与体制机制障碍.

这也是一种未来前瞻.“教育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动态的过程,而新的时代又引发我们新的思考,呼唤我们新的作为.江苏作为教育强省,在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中,必须重新定义“现代化”的内涵,重新定位“现代化”的品质,重新追求“现代化”的境界,重新寻找“现代化”的抓手,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驱动,理性思考教育现代化的不均衡、不充分发展的“点位”,扬长补短,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制定出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江苏方案”,创造出“教育强省”的“现代气象”.

本期独家策划,我们邀请了教育专家、市县局长和学校校长对此进行讨论.他们对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价值、愿景目标、发展样态、关键环节、主要举措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格局和新的方向.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相信大家都能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生长方式,创造出自己的“新时代”.

【摘 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深刻,它有两个重要的“基于”:一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判断,二是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时代育人目标的设定.在这两个“基于”之上,由“魂”“根”“体”“本”等构成了中国教育的生命体.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强国;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2-0007-05

【作者简介】成尚荣,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13)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教材审查委员.

“当代中国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指明了教育强国的路线、途径、方法.我们必须从民族复兴的高度来深刻理解,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自觉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当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针.同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世界教育的反思、调整、发展提供了一个“中国方案”.这一“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体现了中国对全球教育发展的责任担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深刻,它有两个重要的“基于”:一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判断,二是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时代育人目标的设定.在这两个“基于”之上,由“魂”“根”“体”“本”等构成了中国教育的生命体.所以,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一、深刻理解“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的思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伟大梦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一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而“建设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在诸多的伟大工程中,有些工程是基础性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非常明确,“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扎扎实实地把这基础工程建设好.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是总书记的一贯思想.2013年,他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贺词,向世界倡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继承文明和知识、培育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习总书记的战略思想中,“教育第一”.同年,总书记在向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的贺信中又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战胜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努力,教育应该顺此大势,建设教育的命运共同体.”2015年,总书记在察看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办学情况时指出:“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从根本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关于教育的一系列的重要论述,都是把教育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地位,作为基础工程来安排的.党的十九大,又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工程、基础工程”,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一贯主张,并予以新的提升与发展.

为了建设教育强国,加强这一基础工程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优先位置,即在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格局上,教育要走在前面,在一定意义上应具有“前提性”,而且,视作孩子们“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起跑线.

这就给教育发展定了位,并在制度上予以设计和安排;而对于教育本身,也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会.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地把握好“优先发展”这一机遇,成为这一伟大工程的参与者、创造者.

建设教育强国,还必须加强改革,加强教育自身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紧接着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并从教育的根本任务、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部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其根本目标和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应当坚定这样的认识和信心: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首先要深刻理解、领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一核心思想,并用“伟大的努力”去践行它、实现它.

二、深刻理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一新的表述告诉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指向教育目标,指向人的发展,并将此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我认为,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更高的角度阐明了培养目标,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使命.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使命,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聚焦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一下子聚焦于“时代新人”上,聚焦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上.这一关于培养目标的表述方向更鲜明,目标更高远,要求更坚定;历史的纵深感、厚重感,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都凝聚在一起,民族的召唤,人民的期盼,以及新时代的鼓舞都凝结成一个着眼点了.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是脚下的步伐也更有力量了.

对这一培养目标的表述,我们应当有更深刻的理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这一伟大梦想,是建立在一代代中国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奋斗实践历程中的,也是寄予未来青少年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期望之上的.伟大的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上一代的,也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少年一代的.有了一代代的时代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就有了源源不断、永不衰竭的少年志向和青春力量的支撑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这一时代命题与教育的目标、使命紧紧联系在一起,与着眼点紧紧联系在一起,与青少年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教育就站到了民族复兴这一高度,而且如此鲜明,如此坚定,又如此鼓舞人心.我们常说,今天我们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固然重要,而给世界留下一批什么样的孩子更重要.给未来世界留下的孩子,要靠今天的教育去培养,因此,今天的教育又尤为重要和关键.也许,可以将今天的教育看成是孩子们未来发展的一条新起跑线,是民族复兴的一个新起点.所以,教育的责任如此重大,如此令人期盼,又如此让我们深思.

前一段时间我们热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课题组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重要成果.我们坚信,核心素养这一命题是正确的,具有重大意义,也符合世界教育改革走向,我们应坚持下去.但是,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着眼点相对照,还有一定的距离,价值高度还不够,核心聚焦还不够,“民族复兴大任”体现也不充分,力度当然还应加大.我们建议,有必要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再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理解和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三、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之“魂”、之“根”、之“体”与之“本”

诚如上文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由“魂”“根”“体”“本”所构成的教育生命体,那么,我们学习时就应深刻理解构成生命体的几大要素及要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并“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要求“强化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教育在“强化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面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重任,发挥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所谓“价值”,是“事实中的理想”,讨论价值、追求价值就是在理想的照耀下,对理想召唤作出积极的回应.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用它来凝神聚气、强基固本、塑造人的灵魂.总书记一再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落实好这一任务.不难理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任务”.当下,我们努力统编好三科教材,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让教材从学科性质和特点出发,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谱,并将核心价值观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这样,教材、教学有了“魂”,学生的核心素养才有方向和准绳;学生的身心结构中有了“魂”,培养时代新人也就有了“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社会主义教育也就迈向了新阶段、新层次、新境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牢记我们从哪里来的,是中华民族之根.在世界多元文化的激荡中,我们要站稳自己的脚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最突出的优势和最大的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土壤中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教育是文化的存在,承担着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任,理所当然要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重任,把教育改革发展,把现代化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国教育有了根,课程、教学改革才有根,学生、教师发展才有根.不过,弘扬文化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两创”才是深层次上的传承和发展,“两新”让根扎得更深、立得更稳、长得更好.当前,教育中的“两创”的空间还很大,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精心设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之“体”:课程、教材、教学.需要说明的是,“体”是本体的意思.所谓“本体”,是最后的存在和根本.因此,洪晓楠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之“体”定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样的理解是深刻的.不过,换个角度来讨论,教育思想总得有个落脚的地方,即要有载体.从载体意义看,课程、教材、教学应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之“体”.在这一层面,课程、教学应当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照耀下,成为时代新人成长的机会、过程和根本,用这些载体去撬动学习活动的展开,在“体”上得以跃升.不过,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对“体”的理解,还应当超越作为载体的工具价值,走向理性价值,走向教育哲学.中国文化哲学、教育哲学是关乎“人”的,追求“道”的,是探索育人之道的.道,不只是规律,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创造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之“体”,我们还是要站在中国哲学上看待载体、对待载体,形成中国教育的哲学立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之“本”:做中国好教师.总书记非常关注、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对“好教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并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这样的主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这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思想的又一体现.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教师的使命提升到一个高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生要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做新时代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有意识、有能力、有智慧,做新时代的好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才可能有什么样的学生;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教师,才会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学生.以教师为“本”,应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之“本”.因此,时代使命感从心底里升腾起来,这样的理解才是深刻的,这样的行动才会是自觉的.

“魂”“根”“体”“本”,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四大要素和要义.它们是一个整体,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构成了新时代的教育生命体.

四、深刻理解“发展素质教育”的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发展素质教育”.“发展”不是一个词语的变化,它既与以往实施素质教育相联接,又意味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其内涵比以往所实施的素质教育更丰富、更深刻,目标更鲜明,要求也更高、更具体.

我们首先对以往实施素质教育作一简单回顾与梳理.

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接轨”.从那时开始到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素质教育主要处于孕育及区域性探索阶段,而江苏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提出了“素质教育”.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明确了“素质教育”这一核心概念,并决定在全国全面实施和推进.这一阶段,素质教育呈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进一步提出要“扎实推进素质教育”.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首次把“素质教育”写进了法律,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作出了法律规定,“素质教育”由一种政府倡导的行为转变成了国家意志和法治行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又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

以上简要的回顾和梳理告诉我们,素质教育从孕育到提出再到实施,脉络是一贯的、一致的、清晰的,这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在坚持中实施,在实施中坚持.但这一过程还将继续深化.假若止步不前,素质教育将会后退.

提出“发展素质教育”,是基于总书记对教育的一个重要判断: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2016年9月9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八一学校与教师、学生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这是一个战略性判断,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定了位;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南针,将指引着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学校管理改革的深入.如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素质教育”,正是基于这一核心的.对此,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把握教育的核心,遵循教育的规律,在“发展”上作出新的部署和决策,力求在素质教育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方面有新的突破.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要发展素质教育,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信心满怀,让党的十九大精神燃起来、活起来、实起来,在校园里长起来.

此文结论,本文是关于对写作*和教育思想和深刻理解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育思想本科毕业论文教育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
十九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转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科学的论断不仅标志着.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教育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以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中国人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实践.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经济
文 韩保江刚刚闭幕的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并将其确立为我们党领导未来经济工作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