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电大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寻找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寻找瑶里骨子里的那春天类论文范例

主题:寻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0

寻找瑶里骨子里的那春天,该文是关于寻找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与瑶里骨子里和寻找和瑶里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寻找论文参考文献:

寻找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里的参考文献怎么标注麦田里的守望者论文

黄家双

梦中的我,总是沿着瑶河慢慢行走,听着码头船夫的吆喝,闻着清幽的茶香,在天青色的烟雨里寻找着什么.

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里洗尽了千年的铅华却仍拥有如此的从容,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里恪守着一种传统却也这样包容.

于是,我在寻找,寻找瑶里骨子里的那份神韵和情愁.

瑶里古名窑里,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东与婺源县比邻,北与安徽省接壤,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之称.瑶里是景德镇陶瓷的发祥地,自唐朝中期以来便有“家家窑火,户户陶埏”之说,是一处瓷业贸易繁华的集镇.直到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明清以来,由于高岭土应用在制瓷上,景德镇成为瓷业中心,瑶里的制瓷业衰落,茶叶便慢慢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

瑶河每一个清晨都是从瑶河边那“砰砰砰”的棒槌声开始的.如盖的樟树下,清亮的麻石上,浣衣的村妇们捋起衣袖,露出洁白的手臂,她们一只手翻动着衣服,一只手拿着棒槌有节奏地敲打着.“砰砰砰”的声音富有韵律地在瑶河边回响,在清晨的山里显得格外动听.

古老的徽派民居倒映在河水里,淡淡的阳光从云雾中洒下一缕在河面上,河里的水草左右摇曳,瑶河的晨景就如一幅疏密有致的工笔画.

当然,这幅工笔画中还会有河上的一张竹筏和一个撑筏的人.在瑶河上,这个单从外表很难辨别出年龄的人,正是最醒目的一道风景.每天早晨,当瑶河边的棒槌声响起的时候,他都会解开岸边的竹筏,从瑶河的上游往下游划去.他站在竹筏上,挺直腰板,眼睛尽可能敏锐地扫视着河面,寻找他的目标——那些漂浮在河上的杂物.他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竹竿端头有一个网兜,这是他用来捞杂物的工具.他一手撑筏,一手持竹竿,到了垃圾前,网兜伸过去,兜住垃圾,再一反手,垃圾就到了竹筏上的垃圾筐里,手再一转,网兜又转到河里去了.他的动作干净利落,甚至是有着相当高的水准.偶尔,竹筏到了河边,他也会把河岸上能兜起的垃圾带走.

他在河上捞垃圾已经有好几年了,下雨天也不例外.每当站在竹筏上的时候,他的神情就变得极为专注,似乎河两边的一切都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他的世界只有这条河.而这时,他还会用一种喜悦和满足的心情去看一下水底大群大群红的、青的鱼,大的肥硕,小的灵巧,却一律地悠闲、不怕人.鱼儿在竹筏下钻来钻去,绕着网兜打转,追逐着河里的菜叶和饭粒,围着那些洗衣服的女人们嬉戏,偶尔还会有那么一尾小鱼在那些衣服下穿梭而过.

瑶河是不许捕鱼的.这些年,鱼儿就像人们的老朋友一样,在人们祖祖辈辈生长的瑶河边悠闲地游着.瑶河禁渔的历史也许最晚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后期.当地的博物馆里,有一块立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碑,碑上刻着“养生”两个字.有意思的是碑上说的是禁渔,却又不直接刻上“禁渔”二字,而是直接点出了“禁渔”的目的是“养生”,还明确规定,如果有人违反了,“依禁约处罚,决不徇情”.碑上的文字很简单,简单到甚至路人会忽略它的存在,但这些简单的文字后面其实是瑶里人遵循的习俗,这个习俗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

瑶里有着上千年的点火烧窑史.过度采矿伐木、烧窑制陶,导致地陷山塌,水土流失,曾给瑶里带来几乎是毁灭性的灾难.早在七百年前,这里就立下了“伐树杀头”的禁约.今天瑶里数十亩的汪胡原始森林,据说有六百多种木本植物,其中受保护的珍贵植物如红豆杉、香榧、楠木、银杏有二十几种,这就是最好的明证.

古代的瑶里人用他们的方式在追寻着“天人合一”的境界,重视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今,他们的后代很好地将这种想法继承了下来.瑶里的路边也立有现代气息的标识牌,有的写着“保护生态,爱我家园,禁渔禁猎”,有的写着“为了河水清洁和环境美化,根据民意,立牌禁渔.”一种习俗之所以能被人们奉行了至少百年,是因为它能规划出一种良好的秩序,让人们的生活处于较为舒服的状态,因而被人们理解和认可.

当瑶河边的棒槌声响起的时候,瑶河边的一条青石巷里,清新的茶香慢慢舒展开来,萦绕,久久不散.我沿着木头台阶一步一步向南山瀑布进发.这台阶一面是沿山坡依地势而建,一面是在悬崖峭壁上用很粗的竹子搭起一些支架,就像是做房子搭的那些脚手架,走在上面直晃悠的.经过一番艰苦跋涉之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幅平静、悠闲、开阔的农家画面:用青石砌成的农家小院、刚刚收割完稻谷的稻田、远处薄雾笼罩的青山和路旁盛开的茶花.

瑶里的茶叶历史悠久.瑶里接黄山之灵气,常年雾雨弥漫,气候也适合茶叶生长.据说早在唐朝的时候当地的茶叶便有了名气,白居易的名诗《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里的“浮梁”指的便是瑶里一带.宋朝和明朝的时候,瑶里的茶叶还被列为皇家贡品.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瑶里的茶叶、景德镇的瓷器在徽商的马铃声中销往全国各地.镇上的人,不少祖祖辈辈都是茶农.解放前,这里的红茶曾在皖南赣北一带都小有名气,据说当时祁门、休宁和屯溪等地的茶叶贩子每年都会来这里开秤收茶叶,一些大户人家还有自己的茶叶加工厂,雇了二三十个工人.

解放后,茶山和土地大都收归国有.到了1982年,瑶里实行分包到户,很多人又成为了茶叶专业户.瑶里出品一种叫“崖玉”的茶叶,这种茶当地人还称为“得雨活茶”,据说1998年和1999年的时候,“崖玉”还被人民大会堂用来接待宾客.“崖玉”是雨前茶,每年的三月份采茶时节,茶农都要请几位女工帮忙采茶.那时候,云雾缭绕的茶山上,青翠欲滴的茶树间,采茶女的手指灵巧地游走在嫩嫩的茶叶上,一片片“崖玉”被诗意般采摘回来.周末时,附近的一些学生也会来帮忙.活泼好动的学生们背着采茶的竹篓,奔走在茶山上,感受着课堂外的自由和新奇,大声说笑,高声唱歌,漫山遍野都是生机.

茶叶采回来后,要经过杀青、揉和烘干三道程序.待茶叶烘干后,就可以拿来卖了.由于是纯手工茶,没打过农药施过化肥,茶树的肥料就是茶山上的杂草.这样的茶游客们喝过一次就记住了,总是会忍不住回头寻找.茶农们也不用开店,上门的客户大多是回头客,甚至还有团购.瑶里的农户多数是靠茶为生.即使有了新的茶山可以种植茶树,也不是一两年便能采到新茶,因为新茶树种下去,基本上要七八年以后才能开采,而这七八年的时间对茶农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一种信念之所以能让人自豪、自信,那是因为它曾经、也至今都承载着一种荣誉.

很古老很沧桑的徽州民居,很沧桑很古老的徽饶古道,很老很绿的山,还有一条很绿很老的瑶河.踩在光滑清洁的鹅卵石上,我想象着百年以来,各种各样的人,或轻松悠然,或步履匆匆,或思乡归家,或奔走谋生,倒也充满了人生百味.而古道旁的百年老街,一水儿的两层砖木结构,门口挂着红灯笼,古色古香的店铺,虽然开门做生意,却无招徕的喧闹,透着一股清静自在.最吸引我的,还是那清清河水中的石板桥.

我脱下鞋子,踏上石板桥,在美丽恬静的风景中闭上双眼,情侣们手牵手欢快地走在石板桥上的画面浮现在我脑海,河水静静流淌……

瑶里就像一本线装书,瑶河如同它的书脊,瑶河边的每一寸土地是它的书页,住在这里的瑶里人在写着它的篇章,有些人在绘制着插图,有些人在书写着文字.在这本书里的每一页中,有着一代又一代瑶里人的喜怒哀乐,也有着一代又一代瑶里人的荣辱与沉浮,还有着一代又一代瑶里人的信仰与信念.

而那些来来往往的人则在读着这本书.有些人在细细品读,聆听到那回荡在时空中的悠长瓷音,回味着弥漫在青石巷里的如缕茶香,行走在历史的风尘中、自然的深邃里.有些人却只是匆匆翻阅,在石桥上、古宅里、小巷中穿梭而过,也许是看到了一堆堆照片,却遗忘了瑶里本想赠送给他的那份心境.

本文汇总:此文为一篇关于经典寻找专业范文可作为瑶里骨子里和寻找和瑶里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寻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寻找角色里的世界饰演话剧《枫树林》中的小角色有感
一只蚂蚁,走啊走,两只蚂蚁,拉拉手,三只蚂蚁,碰碰头,搬回一只大蜗牛……四年过去了,我依然无法忘怀枫树林的一幕幕 2013 年,由省演艺集团话剧院、南京市话剧团演出的原创话.

瑶里芒种:晴雨浮梁间
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位于景德镇市东部51 公里,为江西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古镇中心区明清建筑群保存完整,自然生态区山高林密,峡谷纵横,古代窑址星罗棋布,徽州古道蜿蜒逶迤 初夏.

瑶里的静谧时光
浮梁瑶里,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个地方,是在景德镇汽车站的巨幅宣传栏上,宁静的山和水,绚丽的光和影,还有瑶里的前世今生 瑶里,古名“窑里”,有着几千年的烧窑史,用瑶里高岭土烧制出来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