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价值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与家国和治乱阿甘本内战学的核心价值和当下意义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主题:价值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2

家国和治乱阿甘本内战学的核心价值和当下意义,该文是关于价值在职开题报告范文跟阿甘和家国和核心价值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家国情怀论文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专升本论文答辩绘本教学论文

 《论语·泰伯》中引《尚书·太誓》中武王所言:“予有乱臣十人.”这句话前面则提到: “舜有五人而天下治.”[1]孔子由此评论周朝人才鼎盛,才有后世“三分天下有其二” 这段名言.而我们所关心的,并非孔子的评论,而是这段话所蕴含的“治” “乱” 二词的含义.《说文》曰:“乱,治也.从乙,乙,治之也;从”.从本意来看, “乱”就是“治”的意思,因此, 我们发现, 在古汉语中,“乱”融相反含义于一词之中,颇有德国辩证法“扬弃(Aufheben)”这一概念背后所蕴含的相反相成之义.钱锺书曾认为: “黑格尔尝鄙薄吾国语文,以为不宜思辨;又自夸德语能冥契道妙,举‘奥伏赫变’ (Aufheben) 为例,以相反两意融会于一字,拉丁文中亦无意蕴深富尔许者.其不知汉语,不必责也;无知而掉以轻心,发为高论,又老师巨子之常态惯技,无足怪也;然后遂使东西海之名理同者如南北海之马牛风,则不得不为承学之士惜之,” 为了反驳,他举出了“易”字来反驳黑格尔的论断[2].其实,相对于一词三名的“易”, “乱”字更得辩证法相反相成之义,且更为形象地揭示了中国政治治理史的“治乱循环相因”的宿命循环.在国人心目中,西方社会似乎逃脱了“一治一乱”的宿命,走上了“”的康庄大道,不过,最近在西方思想界大红大紫,专治政治哲学,却懒于介入政治事变的思想家阿甘本(GiorgioAgamben),却对此“西方主义” 式的幻妄浇了一盆冷水.在2015 年的著作《一治一乱》(犛狋犪狊犻狊:犆犻狏犻犾犠犪狉犪狊犪犘狅犾犻狋犻犮犪犾犘犪狉犪犱犻犵犿) 中,阿甘本却认为“治乱循环” 也是西方社会的常态,更是西方现代政治体制的根本性痼疾.

《一治一乱》并非一本大书,短短80页不到的文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用来解释书名“Stasis” 的含义, 第二部分却是借对霍布斯政治思想中“利维坦”和“毕西摩” 两个形象的解释,来分析现代西方社会克服“一治一乱”的手段,却导致了巨大文化政治困境.全书仍然以维特根斯坦式的小品文分节,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先说阿甘本对“Stasis”这个词的分析, 他所根据的主要观点来源于法国古希腊思想和文学研究专家罗洛(NicoleLoraux).罗洛的名著《分裂之城:论古代雅典的记忆和遗忘》(犜犺犲犇犻狏犻犱犲犱犆犻狋狔:犗狀狋犺犲犉狅狉犵犲狋狋犻狀犵犪狀犱犕犲犿狅狉狔狅犳犃狀犮犻犲狀狋犃狋犺犲狀狊)也已于2001年被译成了英文.在此之前,熟悉法国古希腊—罗马研究状况的阿甘本就注意到了这本书.他之所以觉得此书重要,是因为罗洛利用了Stasis这一概念,论述了西方政治思想史最大的一个思考盲点:政治哲学家会论述革命,会论述战争,却很少论述内战问题.阿甘本认为, 在“二战” 以后,卡尔·施米特的《游击队理论》和阿伦特的《论革命》确实处理了内战问题.但是前者诉诸“战争/和平” 的二分逻辑,无法解释“内战”介乎两者之间的非区分状态,还导致人们将恐怖袭击和因意见对立所产生的治安事件看作“不算内战的内斗(UncivilWar)”,并将后者看作对改变政治进程毫无作用,只会造成失序的非政治争斗.[3]阿伦特的革命学说看似强调对旧秩序的颠覆,却将现代社会之前任何推翻既定政治秩序的行为, 摒除其革命学说之外.因此,对于西方“内战学” 的思想史源头,从罗洛的这本书开始, 才得到了清理.[4]

但是,为什么阿甘本这本书的英文标题,没有直接用“内战(CivilWar)”一词,而是使用了Stasis,即古希腊语στσι的拉丁字母转写呢?原因仍然在于阿甘本对“内战” 这一概念的理解.在古希腊语中,στσι 这个词的原意就是“站立” 或“树立”,后引申为多种含义:有时候,στσι 这个词被解释为“姿态、姿势”,又有些时候,这个词被翻译为“承担、承受”,例如“承担雇人的工资”.但是,στσι这个词更多的用法则体现在古希腊社会的政治生活中,通常, 这个词被翻译为“立场”.值得注意之处在于,与现代政治生活中我们所谓的“政治立场”不同,这个词的语气更强,不简单指某个人的政治态度,而且暗示,在这个态度的引导下,对立两方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5]中国革命史中的常用词:“站队”,倒颇为形象地将这个词在古希腊政治语境中的作用呈现了出来.在古希腊社会中,一旦城邦的统治者有所质疑,或是对重大施政方向产生争执,参政的家族成员就会分成对立的两部分,互相争吵,甚至诉诸武力.[6]罗洛认为,无论是赫西俄德、梭伦,还是后来的修昔底德,都把“一治一乱”中的“乱”看作城邦动荡的征兆.可是,罗洛同时指出,在雅典制时代, “一治一乱” 却是城邦制度得以重建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站队”, 城邦里因为不同意见而“站队”的人分成两派,而在特定的时刻,当他们意识到城邦分裂的危害时,两派人会重新通过缔结条约,承认双方在城邦中的公民权利,并重新交换兄弟盟誓,将分裂的城邦重新统一起来.[7]值得注意之处在于,此处的城邦,也就是古希腊人所说的“国”,不再完全等同于“家”,而是政治意见不同和政治目标不一的个体和全体,在认识到自己属于一个城邦之后, 重新建立的共同体,这就使“一治一乱”中的“治”成为可能.因此,我们无法把“一治一乱”简单翻译成“内战”,因为,阿甘本《一治一乱》这本书的标题中, “στσι”这个词只是理解内战的一种范式(Paradigm)而已.而实际上,在这本书中,阿甘本名义上讲了内战学的一种范式,实际上讲了两种理解内战的范式,后一种范式体现在霍布斯的内战学说之中.但是,如果用“站立”“站队”,抑或是“立场”或“姿态” 等词,往往只能表达στσι的某一层意思,却没有办法照应作为一种政治思想范式的στσι在应用过程中所体现的某种内在规律.而在中国古代对政治史演变中“治乱循环”的理解模式, 倒与στ σι 有着暗合之处.这也是以“一治一乱”翻译这本书的标题所依赖的理据.按照罗洛的看法,古希腊人之所以用“一治一乱”的方式来看待内战问题,与他们对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城邦和作为血缘共同体的家庭之间的纠葛,有着独特的看法.罗洛指出,从传说中的荷马时代,到古希腊城邦社会的早期,古希腊的政治共同体往往由王室家族所掌控.因此,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城邦,即“国(polis)”, 基本等同于“家(okios)”;国家内部的矛盾和纷争,往往体现为家族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殊死争斗.[8]这种争斗充分体现在古希腊悲剧之中:例如,埃斯库罗斯的《奥列斯特斯》(犗狉犲狊狋犲狊),就描写了王室继承者奥列斯特斯杀死谋杀亲夫的母亲及其情夫,重新获得国家统治权的故事,而索福克勒斯的“忒拜”系列,更是描述了家族成员大乱斗的数场人伦悲剧.因此,为争夺城邦政治控制权而产生的“内战(Polemos/CivilWar)”,成为早期古希腊政治生活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值得指出之处在于, “内战” 并非单纯的暴力冲突,更多的时候,它体现为围绕双方是否具备获得统治权的正当性,或者统治决策的正确与否,进行言辞上的殊死争执,直到最后,才会诉诸武力争斗.罗洛随后发现,在实行了制的古希腊城邦雅典中,这种内战仍然得以延续,不同之处在于,内战的双方不再是有着血缘之亲的家族成员,而是雅典城邦中意见不同的公民所组成的对立派别.罗洛指出,与现代西欧和美国制度不同,古代雅典的直接制,并不体现为对立派别的博弈和妥协,而是体现为一方对另一方意见的全面胜利和压制.古希腊词“”本来就是由意为“人民(Demos)” 和“统治(Kratie)”两个词组合而成,这就意味着,并非一派对于另一派意见的妥协,而是作为人民代言人的一派,对另一派意见的彻底胜利和压制.[9]不仅如此,根据罗洛的考察,雅典政治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作为人民的组成部分,成年雅典男性公民受制于一个出身神话的意识形态限制:即他们的祖辈都是伊力特诺伊斯(Erithnoius)的子孙,因此,在参与政治生活过程中,他们都以兄弟的身份来对待彼此.[10]因此,按照罗洛的看法,雅典制中公民的政治分歧,在转化为政治斗争,甚至诉诸暴力战争时,必然成为“内战”———公民之间对立派别的争斗,不仅是政治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争斗,而且和悲剧主人公所处的情境一样,是作为“家” 的“国”所产生的分裂和混乱.尽管城邦的成员将自己看成“一家人”,但是,这种“家庭关系” 不再是出于真实的血缘关系,而是依赖于“出身神话”所产生的政治意识形态而建构出的团结想象.罗洛的研究迫使阿甘本对其政治哲学的研究路径进行了修正, 在较早出版,并在华语学界产生较大影响的《神圣人:主权权力与生命》中,阿甘本利用了阿伦特《人的境况》(犎狌犿犪狀犆狅狀犱犻狋犻狅狀)中的相关论点, 作为自己生命政治学说在政治思想史上的立论基础.阿伦特也认为,在古希腊社会中,存在着两种共同体,一种是“家”,另一种是“国”.“家”是人们为了生命的维持和生产所组成的共同体, 它依赖“家长(Desposte)”作为整个共同体的号令者和管理者,后者让整个家族共同体得以有效运行; “国” 则是一部分摆脱了维持生存必然性需求的人,以平等的身份组建的共同体,他们平等交换意见,共同做出政治决定,维持共同体的运行,由此来塑造每一个公民更为自律而优越的生活方式.阿伦特的这一看法,为阿甘本划分“单纯生命(Zoe)”和具有政治形式的“善好生命(EuZen)”,提供了论证的基础.[11]但是,罗洛的研究显然动摇了阿伦特的论述:在阿伦特看来, “家” 是“国” 这个共同体的基础形式,也是在价值论上略低于“国”的共同体形式;但是,罗洛的研究指出, “国”不过是体量更大,牵涉人群范围更大的“家”,而在古希腊早期城邦社会中,“国”与“家”本来一体,浑然不可分离.这让阿甘本不得不对自己早先的论点进行修正.此时,他又从罗洛的论述中得到启发,看到“一治一乱”(Stasis)这个概念的理论价值.在阿甘本看来,这样一种洞见,最终导致了“一治一乱”不仅成为古希腊人理解和实践内战的一种重要模式,而且成为古代社会政治共同体之中,介于“国”和“家”之间的一种共同体状态.在“一治一乱”的状态中,原本被看作“家”的古希腊城邦,由于城邦统治者政治意见的差别, 而产生了分裂和争斗,这就让原来只关注全体成员生命再生产的“家” 从一个“经济(家政)”共同体转化为具有政治斗争色彩的两个共同体;可是,不断的斗争泯灭了对于整个城邦的政治命运产生有益决议的可能,于是,相互对立的两派最终会承认一方的胜利和另一方在城邦中的有限权利,从而让城邦成为充满了商议、斗争和兄弟契约的政治共同体,也就是真正的“国”.反向的过程也有可能存在:一个不断陷入纷争的“国”,就会转向到“一治一乱”的状态,而公民们厌倦争斗,渴望恒定统一的政治秩序,进而又会让“国”重新变成“家”.

阿甘本由此指出:“‘一治一乱’并非来源于家这一共同体之中, 它不是‘兄弟阋墙之争(warwithinthefamily)’,而是像例外状态一样,部分地构成了一种政治手段.就像在例外状态之中,作为自然生命的Zoe,以被排除的方式进入了法律-政治秩序之中,家也通过一治一乱式的分崩离析,得以被政治化, 从而成了‘国’ 的一部分.”[12]而通过某种反向运动, “国” 也必须通过“一治一乱” 的方式,被“经济化”为“家”.由此,阿甘本以“一治一乱”为*,构造了西方政治共同体背后最为核心的运作图式.这个图式非常接近中国民众朴素的“一治一乱” 循环的政治观,反而与西方知识界和当代中国知识界的许多人对政体的普世信仰颇有龃龉之处.好在阿甘本只是用来描述古希腊的西方制度,是不是随后他在描述西方现代自由主义奠基人霍布斯的政治理论时,可以找到化解这一偏见的办法呢?事情却并不那么“套路”:阿甘本认为,至少从霍布斯的理念看来,现代政体虽然引入了犹太基督教的终末论(Eschatology)传统,却在解决“一治一乱”问题上,没有什么长进.

阿甘本通过解释《利维坦》这部霍布斯的代表作,来切入对霍布斯思想的解释.但是,他这番解释并不仅仅为了澄清霍布斯政治哲学思想的诸多问题,而是为了针对20 世纪另一位霍布斯思想的解释者, “臭名昭著” 又大红大紫的纳粹桂冠法学家———卡尔·施米特(CarlSchmitt).施米特从解读《利维坦》的封面来分析霍布斯写作的性质:他认为,封面上那个在海平面冉冉上升的人形图像,就是利维坦的象征,而隐而不显,居住在城市中的另一头怪兽,则是必希摩(Behemoth).利维坦依托无尽大海, 获得宗教和世俗的最高权柄,象征着秩序和稳定,而必希摩却隐遁于大地和城市之中,不断地想要推翻利维坦的秩序.[13]

但是,阿甘本却对施米特的这一解释产生了质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利维坦是一个人形的统治者,他为什么不把身体的任何一部分驻放在城市之中呢?这就进一步涉及了有关利维坦这头怪兽的本质的另一个问题,一个城市中不存在的人,为什么不以中世纪基督教和犹太教寓言故事中的怪兽形象,出现在画面之中,而是呈现为一个人的形象呢?

运用自己熟练的艺术史和文献学知识,阿甘本提出了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他发现,按照莱因哈特·布朗特(ReinhardtBrandt)的研究,设计师在1651年设计的《利维坦》封面草图中,利维坦是一个严格按照人体黄金比例设计的人形图像,这一黄金比例首先由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斯提出,又被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看作理想人体的完美比例.在这一草图中,利维坦位于整个封面插图的正中位置,左手持有象征世俗最高权力的宝剑,右手则握有象征最高精神权力的教会权杖.[14]但是,他的双脚并未被设计师画出,如果按照人体黄金比例原则自行延伸,就会发现, 这一双脚不仅“不落在城市之中,也不落在城市所建立的土地上,而是落在‘无人之地’, 即茫茫大海之中.”因此,阿甘本认为, 霍布斯的利维坦首先体现为一个理想的人的形象,但这个人形生物却并不是某个具体地生活在城邦中的人.那么这样一个人形图像,究竟具有何种寓意呢?通过霍布斯的论文: 《论折射》(1640) 和《光学》(第一稿)(1646),阿甘本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学术界对霍布斯的利维坦形象的解释主要来源于《利维坦》的前言,在这一前言中,霍布斯将国家看作人通过技术造就的“人造人”,将国家的每一部分看作人体的每一部分功能.因而,许多学者根据霍布斯的自然哲学原则,将利维坦看成一个“机械人”,一个像机器一样人为组装起来的“人造人” (Automaton).但是,通过对上述两篇论文的阅读,阿甘本对霍布斯将利维坦设定为“人造人”的论断,产生了一个全新的见解.这是因为,在这两篇论文中,霍布斯对一种光学仪器十分感兴趣,我相信,您目睹过一种奇观, 通过一管长镜,您可以看到一幅由多种人像组合而成的人像,但这个人像却不是上述人像中的任何一幅,而是由上述人像中部分组合而成,通过对镜面的切割,这些人像的组成部分传递到眼中,成就一个全新的人像.[15]

阿甘本由此指出, 霍布斯所谓的“人造人”利维坦,并非如其他学者所想是个机械造物,而是一个视觉骗局.通过用一个完美的人形生物,来代表城邦中生活着的芸芸众生.这样一种代表,既掩盖了人类个体之间因利益冲突而产生的杂多性,又将这些杂多的部分整合为一个群体.由此,他进一步将霍布斯在《论公民》中对“诸众(multitudo)”和“人民(populus)” 之间的关系与他对利维坦的解释结合在一起.在他看来,诸众是处于现实情境中的城邦居民,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冲突不休、争吵不断,最终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战争”,而“人民”则是一个虚构出来的形象.这个形象并不能呈现(present) 诸众中的每一个体,却又是个体将自身的一部分投射于其中而拼凑出来的完美的人的形象, 从而再现/代表(represent)了诸众中每一个冲突和对立的个体.因此,人民是权力为弥合政治共同体内部的差异和争斗,被政治权力虚构出来的产物,而诸众则既是政治共同体内部充满裂隙、意见纷纭的现实,也是破坏“人民”形象,导致政治共同体分裂和解体的乱源.这时候,霍布斯笔下的怪兽“利维坦”和“必希摩”的真身终于被阿甘本所点明: “利维坦” 是现代政治共同体成立的虚幻基础——— “人民”,而“必希摩” 则是消解“人民”这一虚构形象而导致的国家解体的动力,它最终导致了“人民”重新变为意见更为多元的“诸众”.

在此基础上,阿甘本指出,与古希腊时期通过“一治一乱”所形成的内战理论相比,霍布斯政治哲学中的内战学说则依赖于显现为“人民”的利维坦怪兽和化身为“诸众”的必希摩怪兽之间的相互倾轧所造成的“单一” 与“杂多”之间的循环往复.前者呈现为“一分为二” 和“二合为一” 的往复过程中, “国”与“家”界限的消弭,后者则体现为“一”与“多”不断往复过程中,主权权力不断扩张和社会利益的高度分化.由此看来,阿甘本对现代社会中“聚合—分解—再聚合”的政治运动逻辑评价并不高.而他对基督教终末论(Eschatology)与霍布斯“利维坦” 概念关系的论述,更是为了批判西方现代政治体制所面临的致命缺陷.在进行这一解读时,阿甘本仍然将施米特看作自己的论敌.他发现,施米特在论述必希摩和利维坦关系时,引用了一个犹太教传说.在这个传说中,利维坦和必希摩相互斗争,最终互相杀死对方,而犹太教的最后救世主弥赛亚,在这时出现,带领犹太人将两个怪物的肉吃干净.[16]

阿甘本指责施米特在引用这段犹太教终末论传说时,故意将“义人”歪曲为“犹太人”, 并用“吃肉” 的隐喻,引导人们将犹太民族看作消解一切政治斗争的罪恶民族.他认为,施米特的歪曲体现了他深入骨髓的反犹倾向.而他则引入霍布斯《利维坦》最后对基督教的论述,用基督教的终末论学说,呈现他对于现代政治的运行逻辑所进行的苛刻批判.[17]

阿甘本认为,与中世纪《圣经》学用隐喻解经的方式不同,霍布斯完全按照《圣经》的字面意义,来理解“末日审判”的政治含义.在《利维坦》的第三十八章中,霍布斯强调,一旦末日审判来临,所有世俗国家的主权者的权力将被剥夺,而上帝直接成为万民的主权者,而利维坦作为尘世国家的象征,必然会消失.阿甘本由此指出,霍布斯实际上从《圣经》终末论的角度重新理解了“利维坦”和“必希摩”之争的政治哲学价值:相对于末日审判时,在上帝引导下,被拯救的基督徒组成的真的国家,本来就是幻觉和虚构的尘世国家“利维坦”也会毫无意义,而它的对立面“必希摩”, 也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18]正是在这一刻, 现代政治体制,以及其主导下的“聚合—分解—聚合”政治运动,也就毫无意义.

值得警惕之处在于,阿甘本对西方政治体制恶性“治乱循环”的批判,并未让他单纯走向其对立面,即对末日审判之后“基督教千年王国”的向往,而是为了让人们理解现代西方政治体制的神学根源.与他写作的一贯特点一样,阿甘本遵守了福柯谱系学的原则,呈现事实,而不加评判.但是,古希腊思想中的“一治一乱”学说,显然外在于西方现代政治体制的思想史根源———犹太—基督教传统之外,却又与现代内战学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许是阿甘本对当代政治理论中“集中—消解”的治乱循环开出的药方.联想到美国此刻“特朗普新政” 所带来的悖谬性问题,不得不佩服阿甘本的洞察力:强势总统以“人民”的名义把为掩盖族群和阶级冲突而生的“人民”幻象撕得粉碎,逐步导致国家浮现出混乱和解体的趋势,而悖谬之处, 特朗普所效法的亚伯拉罕·林肯,却在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出现危机时, 召唤出“一分为二之家dividedhouse)”这一隐喻,以古典政治生活中的“一治一乱”状态,对治合众国的解体危机.[19]难道真如马克思所说,好戏“第一场是悲剧,第二场就是闹剧”?阿甘本“内战学” 思想, 也许真能从当下的事实中找到验证.

而我们更关心的, 则并非“内战学”与“一治一乱”学说对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激发效应.中国素来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看作政治史的铁则,而许多现代知识分子则将这种“分合有常,治乱循环”的政治运行逻辑,看作“十恶不赦”的专制恶果;与这一看法相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士大夫信条,亦被表面上的“西化派”看作落伍的旧逻辑和现代知识分子身上的“封建残余”.那么,当“家国关系” 和“治乱循环”同时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史的隐秘线索时,我们将何以自处?显然,借用“洋人早已有之”抬高“国粹”的“中国话语正当性”阐发,并非借由西方思想理解中国政治思想史重要问题的恰当路径,而真正有意义的方式,则是借由阿甘本对“一治一乱”学说,*中国政治史演化中“齐家”与“治国”之间复杂而幽微的冲突与结合方式,进而为治理复杂而繁荣的当代中国接续传统政治思想的根基.

此文评论,这篇文章为大学硕士与价值本科价值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阿甘和家国和核心价值方面论文范文.

以历史校本课程强化家国情怀以茂名地区为例
21世纪是一个多元的世纪,中国人民正准备全面迈进小康社会,消灭贫困人口 在这种物质充裕的情况下,人的思想变得多元,工作和生活的选择也日趋多元 很多有条件的优秀学生在家长的指引下,开始了人生的迁徙&md.

在婚姻中博弈的家国解读京剧《龙凤呈祥》
京剧龙凤呈祥几乎是逢年过节必演的吉庆戏,就冲这个戏名必能讨一个好彩头 到底是何……样华丽美满的剧情才能配上这样一个隆重的名字,其实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刘备久据荆州,周瑜派鲁肃前去讨还,结果在诸葛亮的周旋.

家国情怀怀念我的丈夫习仲勋
仲勋离开我们已11 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间,与他相依相伴的往事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他似乎仍像以往一样,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着我的冷暖,关心着儿女们为党为国尽忠、为人民服务的情.

的中秋时间和家国情怀
送月饼,话中秋领导人节假日前后不停歇在的日程表上,政务安排十分紧凑 从2013年到现在,也有一些特别重大的活动占据的假日 例如2013年端午节前夕,神舟十号顺利发射,赴酒泉为出征航天员壮行,并现场观摩.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