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电子科技类论文范文检索 与理工类硕士生能力培养调研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材料学科为例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电子科技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5

理工类硕士生能力培养调研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材料学科为例,本文是电子科技相关论文范文检索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硕士研究生和创新能力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电子科技论文参考文献:

电子科技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国家级教育类期刊机械类杂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赵群,李智敏,黄伟,卢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126)

[摘 要] 随着国内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硕士研究生独立自主的创新创造能力无疑是衡量其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专业的学生、导师以及用人单位等进行多方调研,确定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从培养机制、反馈机制、评价机制、导师队伍四个方面对硕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性检验,旨在增强硕士生培养的灵活性,注重动态调整,一改模式化、单一化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材料学科;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7)04007405

[收稿日期] 2017-03-01;[修回日期] 2017-07-08

[基金项目] 201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5Y3;15Y14)

[作者简介] 赵群(1989-),男,河北武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一、引言

研究生是我国科学研究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我国在读研究生人数达180万人,跃居世界前列.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知识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能力随之成为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公认指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阶段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之一.

材料学科具有学科交叉性宽、应用领域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等特点,要求培养的人才具备理论设计、材料的制备、测试分析和应用等系统的知识,属于一门创新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其材料物理与化学于1990年、2006年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属陕西省重点学科.学科目前拥有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多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精密仪器与设备,同时配备成套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相关设备,可以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测试和深入的研究.而材料学科自2000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经过10多年的建设,形成了相对稳定而又具有明显特色的研究方向.近几年尤其在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特性、结构与性能的微观表征、可靠性技术、计算机模性进展等方面,其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校材料学科目前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0~40名.笔者采用问卷的方式,对该校在校生、导师、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访谈与调研,发现影响其创新能力发展的要素,从而探究出适合材料学科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二、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影响因素调研

主要调研导师指导、科研条件、科研训练、院系管理、课外实践、校外实习、学科水平、学术氛围等因素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2],选取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60名硕士在校生、20位导师、20名硕士毕业生进行调研,探索分析影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8份,回收率88%,参与调研的硕士研究生中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比例为2:1,导师年龄、工龄分布均匀,毕业生主要选取的是毕业5年、10年两个阶段的学生.调研发现,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导师指导占主导.其中,84.71%的师生认为导师指导最重要,其他依次为学术氛围(71.76%)、科研训练(61.18%)、科研条件(56.47%)、学科水平(47.06%),王德忠等人认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3],但是调查中仅有16.47%的师生肯定了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管理制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管理制度的缺失与不完善也是影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关于奖助金制度,仅有25.88%的师生认可其对于硕士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影响.高展等人认为奖助金体系是维系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4],但是奖助金制度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较小.由此可见,当前形势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仍然是以导师为主导,科研训练、科研条件、学科水平、学术氛围等起着关键作用,奖助学金作为维系师生关系的辅助手段,作用较小;而管理制度是一个容易被师生忽略的问题,对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工程学科,其课程内容除了基础理论外,应加强实践类、创新性启发类课程.同时,相关讲座报告、学术会议等形式可以开拓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从科技竞赛以及社团活动的效果来看,其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和思维发散的培养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基于上述分析,从学生角度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研究生参与的创新活动目前主要还是以参与导师科研项目为主,占65.12%;其次是课程学习占58.23%;而创新竞赛占35.70%,创新讲座占34.88%,创新能力社团占13.26%,其中,后三种形式并没有受到太多学生的认可.这进一步说明了在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下,导师对学生的培养仍然起着主导作用.这也符合当前形势下硕士研究生培养以导师制为主的主流培养模式.但是,由于导师的个性、背景、培养理念不同,出现了差异化的培养模式,在学生视角下,几乎是“一师定终身”,导师的能力水平、对学生的负责程度成为了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因素,一旦导师选择不合适,学生将有可能丧失科研热情,放弃深造,继而导致人才流失.

解决当前单一导师制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弊端,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第一,建立协同培养机制,形成导师组,可以有三种形式:相同方向的导师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硕士生培养;不同方向的导师也可以联合培养,培养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培养,着重培养工程实践型的人才,偏向于专业学位的硕士生.第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牢固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基石.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相关领域知识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务必需要对学科框架和课程体系进行与时俱进的改进.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也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需要综合多方信息、不断调整以适应当前形势下学生发展的需求,从而培养出具有专业水平高、研究视野广、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第三,加强过程监控,形成合理的激励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制度,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制度,建立既有利于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又注重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适应当前学分制度下研究生教育要求的激励评价制度,逐步实现评价标准由单一的考试成绩向多样化的转变,做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5].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导师队伍的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导师团队的建设中,需要有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牵头,组建高水平导师队伍,从课堂教学、实验实践体系的建设到科研项目管理均保持先进性,同时使科研水平突出、责任心强的教师参与到导师团队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科研优势,扩大学生的受益面,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建立材料学科协同创新培养机制

19世纪以来,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先后经历了“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和教学式”四个发展阶段:学徒式培养模式以德国为代表,沿袭中世纪大学和行会中的师傅带徒弟传统,重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其余三种模式均以美国为代表,其中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侧重于研究生院建制下的研究生集体培养和管理,协作模式源于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开创的大学和企业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式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开设应用型课程,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而协同培养,作为时代和环境的产物,在时展和社会需求变换中已逐渐显示出了优势和作用[6].

协同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就是协同培养,包括科系合作、校企协同、校所联合以及校校联盟等方式.其成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社会需求的引导、实用主义人才理念的推崇以及研究生优质教育资源的汲取;而多元的跨学科平台、优良的师资队伍、广泛的工业联系以及完善的协同培养机制等校内外的多重合力为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协同培养实践提供了重要保障.可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实施中的经验,通过分类推进高校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改革,搭建基于项目的协同培养平台,为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提供帮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材料学科结合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利用与台湾中山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振华电子集团等校所和企业的合作平台,扩大研究生交流实践的机会,通过设置校外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既可以解决单一导师培养模式的弊端,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种交叉学科甚至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培养机制,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材料学科大力发展课题组模式培养、交叉学科模式培养、校内外双导师模式培养,2014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人中1人为课题组模式培养的案例,2015年度的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的获得者为台湾中山大学与本校双导师培养出来的典型案例,2016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3人中1人为课题组培养案例,1人为校内外联合培养案例.由此可见,协同培养模式对于硕士研究生能力的培养具有极高的研究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建立材料学科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反馈机制

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石,也是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针对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前期调研,36.37%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责任心强,认真且气氛活跃,有24.7%的学生对当前课堂教学不认可,58.18%的学生认为教学质量一般.整体来看,课堂教学的效果令人堪忧.从毕业生的反馈中,可以发现,评价相对较高的课程大部分是公共必修课,以基础课为主,而高等物理化学、材料现代分析技术等专业课程评价相对较低,而专业课程中,半导体材料及制备工艺等器件类和应用类的课程在实际工作中作用较大,受学生重视,纯理论课程相对不受重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实用性强的课程能给学生带来实际的科研帮助,例如材料、器件的制备工艺、制备流程、测试方法、应用领域等,在毕业生的视角里,对应用型课程的评价要远高出纯理论课程,但是他们并没有否认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只是更多的学生倾向于在各自的科研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带着实践问题去自行学习和补充理论知识.第二,由于硕士研究生教学在培养过程中并不像本科教学那样处于中心地位,承担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师一般为科研能力较强、承担项目较多、名下学生较多,培养学生更倾向于科研实验能力而不是学习成绩,这种情形下,教学效果下降不足为奇.第三,知识陈旧,与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脱节.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要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加强理论课程的案例式实践教学,结合实际应用,从应用中完善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通过科研创新训练平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 结合.

同时,构建一套合理的培养方案修订的反馈机制尤其重要.调研中发现,对于课程体系的评价,毕业生占主导作用,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工作经历,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每门课程的重要性,对整个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置有着一定的建设性意见.在校生评价仅限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更倾向于授课方式、教学方法等,并不能对整个课程体系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且在校生的评价结果区别甚微.此外,整个培养方案的制定,还离不开社会的引导和对学术前沿动态的把握.由此需要通过搭建学术前沿、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等多重反馈机制,来不断完善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如图1).

(三)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实质就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建立质量监控系统和管理制度,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所有环节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使人才培养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并保证质量逐步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能够最直接地反映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低,因此对材料专业学生的论文进行调研,前期调查中发现,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有待提高,缺乏创新性,存在抄袭和拼凑等问题.部分学生的论文相似性检测结果不尽人意,首次检测仍有10%~20%的不合格率(检测标准:总体文字重合百分比不高于15%,各章节文字重合百分比不高于30%).论文的开题报告和中期报告也不尽如人意,重视程度不高,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体系,导致学生开题、中期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术氛围,极大降低了学生的科研热情.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及监管体系,包括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和外部质量监控体系.外部监管体系包括论文的校内外专家评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企业导师的评阅、材料学领域内的学术组织的监督以及国家教育机构、社会、公众的监督等;内部监管体系包括健全的、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论文开题、中期检查以及论文抽审的过程监管.学院的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对研究生的科研活动进行时时监管,不定期组织科研训练的过程检查,防止研究生尤其是导师因短期出国交流或因其他事宜不在学校的研究生大段时间处于无人监管状态,防止极少数的研究生在校期间由于监管不严,做,或者在专业不相关的企业实习.过程监管体系实施以来,内部、外部质量监控体系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推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热情,科研氛围浓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保证,为硕士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此外,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活动的重要要素之一,是评价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也是提高评价效率和效益的关键.考核评价体系着重考察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和经验表明,研究生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科研行为和科研业绩来体现.通过对材料专业领域内的专家的走访调研,结合本专业研究生的信息反馈,本文拟定了以基础知识水平、科研创新水平、综合实践水平为一级指标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材料学科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如表1所示,从基础知识、科研创新、综合实践三个方面,设置了指标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在国际通用的判定大学质量的标准中,师资状况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硕士研究生导师应该被视为创新活动的倡导者和实行者,他们富有科学远见、能看到科研潜在的发展前景,并有能力带动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教师队伍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的发展方向和竞争实力,优秀的导师能够吸引优秀的学生,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从而能取得最大限度的外界支持[7].因此,需要建立高水平的导师队伍,为搭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提高导师遴选的要求

在一些西方国家的研究生教育中,导师的学历背景比较国际化,而国内部分教师的学历背景相对简单,甚至课题组教师的学缘结构也单一.基于材料学科的专业特色,在遴选导师时,将教师的海外经历作为遴选的重要指标,不断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 提高导师的个人素养

一个成功的导师,应该是在学术、见识、人格、治学态度、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导师应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指导学生的能力,对每一个学生的培养有清晰的思路,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尊重学生的设想等,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其创新能力.

3. 建立导师组形式的创新指导团队

单一导师模式的局限性较强,难以培养出交叉学科的创新型人才,实施研究生导师组培养模式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应对多学科交融、跨学科知识传递的需求.不同知识层次、不同研究特长的导师组成研究生培养指导小组,可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拓宽研究生的研究领域,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得研究生有更多机会获得多领域、跨学科的知识,能够较好地克服单一导师指导研究生时存在导师知识局限以及时间精力有限的缺陷,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

在充分调研分析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因素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材料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证检验,建

立了科学合理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所列举措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李强,陈文哲.美国和欧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02(6):33-40.

袁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10):12-20.

王得忠,胡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因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22-26.

高展,贾宝余,缪园.以奖助体系为牵引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J].研究生教育,2010(5):541-546.

郑冬梅,王悦.构建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146-150.

程勉中.现代大学管理机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61-162.

赫尔曼·哈肯.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M].戴鸣钟,译.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编辑:何彩章]

该文结论: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电子科技专业范文可作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硕士研究生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电子科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高职药学类学生能力培养的课题制实践教学探究
摘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课题制实践教学中实现了科研服务教学的价值 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选取了两个合适的科研课题,采取简单易行的教学形式,将科研课题融入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中,围绕课题制,充分调动.

基于能力培养的机械类课程考试和评价体系改革
摘 要当前高……学校考试和考核评价方式存在弊端 机械类课程考试可以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评、以考促建,对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评价、教学方式……方面多管齐下地进行改革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材料类本科创业人才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和实践性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工作成为本科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论文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搭建、资助体系构建和创新创业教.

理工类高校本科生阅读状况调研--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
摘要本文旨在了解南昌航空大学本科生的阅读现状及其特点,为今后本校的阅读推广工作提供有效的意见、建议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问卷发放是以班级为单位,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全班调研,二是在班上抽取四人调研.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