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和教学的有效转化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和教学的有效转化,本文是马克思主义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有效转化和教学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1620)

摘 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在逻辑上包含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什么需要转化,需要转化什么?一是将教材的章节体系转化为教学的逻辑体系,二是有效地解决教材中的概念术语与日常的教学语言的转化.第二,什么是有效,怎样转化才能有效?即通过教学设计,实现让学生学懂、认同,从而作为他们自己基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这两个问题左右了我们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教学目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效性;逻辑体系;形而上学语言;日常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226-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研究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比较热门和实践性较强的问题.目前,对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和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对有效性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明确;第二,未能有效地解决教材中的概念术语与日常的教学语言的转化问题;第三,缺少从教学对象(受众)这个视角来分析有效转化;第四,对“什么需要转化”和“需要转化什么”分析不足.本文限于篇幅,将主要讨论逻辑上较为核心的两个问题:第一,什么需要转化,需要转化什么?第二,什么是有效?怎样转化才能有效?

一、什么需要转化,需要转化什么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全日制的本科生,涵盖了各个专业的学生,多方面原因决定了这些同学绝大多数没有条件也不可能去完整或较完整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他们甚至读不懂目前我们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教材.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首要的就是要将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问题在于,哪些需要转化?具体有哪些环节?如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体现出来?

(一)将教材的章节体系转化为教学的逻辑体系

如何沟通和梳理全书的逻辑关系,这对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那么首要的就是逻辑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章节体系直到最近一版(2015 版)基本的内容结构依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在教学中需要将这三个部分转化为通过一条线索可以贯穿其中的逻辑体系.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生活世界的分析入手,劳动实践就是最为核心的概念.我们可以重新概括全书的逻辑思路.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其实就是劳动实践的对象;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其实就是劳动实践中作为主体的人类,他们自身认知和实践的关系,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就是人类劳动实践的结果;第四章、第五章,关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其实就是作为具体的历史形态的劳动实践的过程和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第六章、第七章,则是按照人类劳动实践的逻辑未来会怎样.这样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具体到教学内容的设计,我们必须考虑到教材的章节目录以及具体标题都是以提纲式的答案为主,我们需要还原这些答案在现实活动中所指引的问题.

关于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我们先将它以问题的方式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既是我们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行动的结果,它实际上受着人类的现实活动的影响.循着上面的分析,世界(包括自然界和有组织的人类社会),就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呈现出自身来.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批判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时所说的那样,“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1].物质是实践的对象而不是与我们无关的客观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际上是世界作为实践的世界.

即便是自然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也不再是一个抽象的认识对象———“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2]———而是一个历史概念.因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时间的指引,从一个横截面来看有一种暂时性,在这个意义上,知识也是暂时的.但恰恰这个暂时性总是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构成我们生活的历史.再以月亮为例来说明一下吧.我们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月亮里有桂树有玉兔,而读书人考取功名叫蟾宫折桂.古诗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古人观月亮知天象“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今天我们知道了越来越准确的关于月亮的科学知识,1971 年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未来还会有更多关于月球的发现.希望同学们能明白历史唯物主义绝不是将唯物主义应用到人类历史的过程,或者说仅仅是作为方法论的意义,外在的客观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自身、自然、历史、人的统一.马克思消解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精神神秘性,将人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即人类的实践作为历史真正的基础和人类生活的前提.“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61历史变革的动力,正在于物质力量的冲突和人类生活的经济条件而不是人们的思想.

在人类实践活动中,辩证法有了真正的生命力.世界和人类历史首先是我们现实存在和生活的历史与世界,其次才作为认识对象出现.自然界不是纯粹的自然界,而是历史的自然,九寨沟、喀纳斯湖、上海的佘山都现实地呈现于我们,而不是那个明信片上的风景照.在这个意义上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本身便是,相通和一致的.戴维·麦克莱伦下的判断是正确的,“马克思的辩证法的核心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统一”.这个统一是以差异作为前提的.也许是因为文化的差异,我们的语言习惯中对于统一的理解主要是一致,合而为一,而对于德国哲学家来说,统一首先表明的是差异.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那个有名的论断“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首要的是历史不同于逻辑.同样的表述还有“和谐社会”,其实这个名称本身就说明了社会生活中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才需要它们彼此和谐发展,而不是消灭差异.

(二)有效解决教材中的概念术语与日常教学语言的转化,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第一,概念术语不是日常语言不能望文生义.如果从字面上,只是按日常语言简单理解,那就是误解,转化是无效的.

第二,必须把教材中的理论体系和概念术语转化为日常语言,这样能更好地帮助没有专业背景的全日制本科生.如教材的章节体系,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我与世界的关系这个基本思路的统摄下,可以将教材的章节做如下理解:第一章我们生活的世界;第二章作为主体的我们;第三章我们活动的结果;第四章现时代的形成与问题;第五章从历史的眼光来看现时代;第六章、第七章人类的未来,共产主义.

第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及概念史和问题史的梳理,某种意义上,这对每一位任课老师来说都是学习和梳理自己已有知识和观念的过程.只有对需要转化的内容有足够深入的研究,才能获得有效转化的前提.

二、什么是有效,怎样转化才能有效

传统的研究都把有效转化作为一个已知的预设,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转化,本课题认为前提是要弄清楚什么是有效.这里涉及教学的目标和衡量有效转化的标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标准是学生学懂、认同,从而作为他们自己基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现实的解决路径就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而从逻辑上来说,这里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即清楚教材体系如何归纳或如何阐释理论体系,在哪些地方恰恰只有借助理论体系才能理解教材体系,比如教材中政治经济学部分.第二个环节,就是教学体系如何实现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的转化.这些都有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

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一,逻辑的魅力.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本身充满了思维的乐趣和逻辑的魅力.比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其实首先就告诉了我们历史不是逻辑.“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然而资本却总是以物的形式存在的.马克思要告诉我们的是,资本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是通过人与物的关系来实现的.而其中最核心体现这种关系和权力的就是货币,所以马克思说货币是装在口袋里的人与人的现实的社会关系.

第二,问题引导.掌握教科书中哪些内容是对哪些问题的回答,这些问题的现实形态是什么.比如,世界观的问题,许多学生从中学时代就知道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是很多人并不能准确地说出这三观的准确含义,或者说本质内容.那当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质疑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时,学生的兴趣便被调动了起来.这时他们会明白,原来世界观是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这个方式是我们把握世界的一个前提,就仿佛我们戴着的眼镜.世界是通过这个眼镜呈现给我们的,这样我们就知道不同的世界观就会呈现出不同的世界.

第三,从实践和人类现实的生命经验出发,从学生的困惑出发.这样我们的教材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表现出自己的生命力.

总之,教学内容的设计决定了是否能够有效转化.设计讲解得好,就能实现效果.对于一门课程来说,授课教师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何把课上好,是我们每个老师毕生需要思考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1.

(责任编辑:宋佳)

收稿日期:2016-04-25

基金项目:2015 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间的有效转化研究的最终成果(2015-D-07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学思维方法》共享课程建设(k201422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彭兴伟(1979-),男,山西忻州人,讲师,从事外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本文结论:此文为一篇大学硕士与马克思主义本科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有效转化和教学方面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与
摘要案例教学法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的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与教学实现
涂刚鹏(海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口 570228)摘 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应该从理论.

《机械原理》课程数字化教学模式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很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共性问题,及常用机构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并培养学生一定设计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进行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