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材料浏览

关于台湾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一个不能被遗忘的群体:台湾籍老兵的返乡故事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主题:台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3

一个不能被遗忘的群体:台湾籍老兵的返乡故事,该文是台湾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老兵和被遗忘和返乡故事有关论文范本.

台湾论文参考文献:

台湾论文参考文献 编辑部的故事故事大王杂志高被引论文故事杂志投稿

今年是两岸恢复交流30周年,1987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大陆探亲,许多被政治分隔将近四十年的家庭终于得以有机会重聚.开放老兵返乡探亲,成为两岸恢复交往的转折点.

很少人知道,国民党在台湾也征集了不少年轻人到大陆打内战,他们大多一去无回,幸运活下来的,大半辈子也在大陆度过.他们比“大陆老兵”晚了两年,直到1989年,台湾当局才发出第一张“返台定居”的入境证,才有第一位台籍老兵回到台湾.

2012年10月3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国台办发言人说,自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籍老兵回乡探亲以来,大部分的台湾籍老兵已经跟老家联系上,或者已经回去过.也许他们每一个人身后都有故事,都有各自的特殊情况.但不管怎么样,对于这样一些老人希望叶落归根或返乡探亲,愿意提供协助.

留在大陆的台籍老兵

前两年,笔者到台湾东部台东县群山包围之间的池上乡.如果你有机会到池上,下车那一刻,你就会觉得这是个好安静的小镇.要不是这几年观光客多了一点,台湾人提到池上,都只会说:“噢!那个产稻米的地方.”笔者在一间面店吃饭,跟女店主聊了起来,拿了名片“潘爱军”,一看就不像台湾同年纪人会取的名.这名字风格有很明显的时代印记,在台湾格格不入,但如果在大陆,一定知道她出生的年代.

跟潘女士聊天,你会发现更有趣的事——你理所当然觉得她讲话是台湾腔,可是偶尔又带几处北方口音,讲到开心时,又冒出几句少数族群阿美人方言.原来潘女士是山西运城人,严格说起来是半个山西人.她与母亲杨杏花两人在台湾东部花东纵谷,被群山环绕、绿意盎然风吹稻浪的池上小镇开了一间山西面店“大陆婆婆面店”.

一问才知道,原来潘女士的父亲是台籍老兵.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中国历史又重演一次大迁徙.来自大陆各省将近150万的人口随着国民党的脚步,从东北关外、黄河两岸、长江南北、滇桂边陲、苏浙两广,在饥馑恐怖或林弹雨中,来到东南沿海的台湾——这个对许多人来说从来没听说过的海岛.许多人年纪轻轻,与家人一别就是四十年,从各省被迫来到这孤悬东南海外的岛上,人生就此被改变,在这举目无亲的小岛上重新开始.

不过,很少人知道,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国民党在台湾也用各种名义征集了不少年轻人到大陆打内战,他们大多一去无回,幸运活下来的,大半辈子也在大陆度过.他们比“大陆老兵”晚了两年,直到1989年,才有第一位台籍老兵回到台湾.

潘女士的父亲就是池上人,而且还是高山族阿美人,当年只有17岁,听说去大陆工作薪水很高,与亲戚一同被骗到大陆.结果,台湾人不懂什么是“法币”,薪水数字高是高,实际上一文不值.后来不幸的是,亲戚阵亡,客死异乡,而小潘幸运活了下来.在大陆举目无亲,小潘又加入了解放军,跟着部队接连打了淮海战役,解放南京,解放上海,一路打一路解放.“活着回家”的愿望,让他咬牙撑过一场又一场残酷的战役,身旁的台湾兵越来越少,但最终,大部队在东南海边停下了,没有进军台湾.

高雄旗津,“战争与和平纪念馆”的创办人许昭荣也是一位台籍老兵.他曾经受过日本海军术科训练,后被征召入国民党海军,前往上海、青岛等地从事战后接收日本船舰赔偿修复工作,参与解放战争,最后随着国民党军败退而回台.

1950年代,许昭荣流亡海外,到1987年回台后,开始寻找当年与他一样被送至大陆参战的台籍老兵,并多次前往大陆寻访.据他的调查,当年至少有一万名台湾人被征召入国民党军,被送往东北及山东等地参战.到1949年,随国民党政府平安撤退返台的只有四百多人,其中大多数是海军人员.在他所著的《台籍老兵血泪史》中,提到他在烟台的长山岛上遇见一位台籍老兵潘天元,他曾担任日本军伕到南洋,后加入国民党军担任医务员,内战中被俘后加入解放军.他一生参加过太平洋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1945年11月,在台湾新竹乡下,贫困辍学的16岁高山族少年田富达被国民党征去当兵.1946年12月26日,田富达和近万名高山族子弟被派往大陆,随国民党军队转战福建、浙江等地.田富达的命运在1947年1月9日发生了转折.失道寡助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被困山东鱼台的国民党军队投诚,田富达结束了他在国民党军队的军旅生涯,留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里.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田富达作为唯一的一名高山族代表出席了会议.从那时起,田富达的命运就与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一次次见证了大陆前进的足迹.

“你们能过来,我们回不去啊!”

当年潘女士的父亲就是这么一个时代缩影,随波逐流.他回乡梦碎,1949年后,选择退伍,辗转分配来到山西运城.如果你来到池上,蓊蓊郁郁,山岚雾气缭绕,湿润的空气中带着稻香,一阵风吹来,只有稻浪沙沙的声音.而运城在遥远的北方,黄土高原边上的城市,冬天寒风刺骨,天干物燥,那是跟故乡池上环境性格完全不同的地方.

而大多数的台籍解放军士兵,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们再次北上奔赴战场.在一本名为《伤痕血泪——战后原台籍国军口述历史》(1994年)的书中还记录了一位台湾屏东的陈永华先生.他后来服役于国民党军207师,在辽沈战役中被俘,后随着解放军大部队参与平津战役,接着山东、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广西,一直打到镇南关.到了1950年,他随志愿军入朝鲜,后被美军俘虏,在战俘营中待了3年,1954年辗转回到台湾.

笔者在店里看到潘女士忙进忙出,可是,熟客都知道,这间店的灵魂人物,是潘女士的母亲——总是独自在厨房更深处的杨杏花老人.

当年的小潘(潘女士的父亲)在运城工作,由于他部队里表现良好,当了指导员,退伍转业后在政法系统工作.经人介绍,他认识了杨杏花,直到结婚前小杨才大吃一惊:“啥!他是台湾人!”当年潘女士一家后来因为身份问题遇到不少麻烦事,还好一切都过去了,他的父亲一路干到法官,后又与人开了公司,一家生活都还过得去.平静的生活一直到了1980年代.

1987年开放探亲后,全国台联在北京举办了一次两岸老兵座谈会,与会人员皆是大陆籍赴台老兵及台籍老兵.当时的全国台联办公室主任张澄生,也是台籍老兵,他双手接过外省人返乡促进会会长何文德从台湾带来的泥土与槟榔,两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相拥痛哭.张澄生哭着说:“你们能过来,我们回不去啊!”说罢,全场老兵痛哭成一团.

直到1989年,台湾当局才发出第一张“返台定居”的入境证给滞留大陆的台籍老兵.1991年,小潘那时已经是老潘了,他也想回家.早在几年前,老潘也给台东家里写了信,原本大家都以为他死在大陆,渐渐忘记他了,没想到四十多年后的某一天,又出现了.

“我想回家了!”

一句话,改变了老潘一家人的命运.岂止只有老潘一家的命运,本来经过1949年大动荡的那一批人,谁知道过了四十年后,都因为这个念头,人生又迎来了一次转折,并深深地影响到了他们的家庭与后代.

闹了几次家庭革命,杨杏花理解老潘终究要归乡,只好跟着他一起回来.“大陆新娘”是1990年代初的台湾流行词,在影视剧的推波助澜下,台湾人对“大陆新娘”的刻板印象不外乎“年轻漂亮”“直爽麻利”.只不过,老潘是带着一个大陆老媳妇回到池上.

现在台北到太原都有直飞班机了,很方便.但是,当年他们必须先从运城到太原,太原坐火车到广州,广州再到深圳,深圳到香港,坐飞机到台湾,到台北后,坐火车到花莲,花莲再倒车到池上.这趟漫长的回乡旅程,整整花了一个星期,让思乡心切的老潘无比焦虑,而杨杏花第一次从北方一路看到南方,再过了海,到了几十年来只出现在老潘口述中的宝岛台湾.

当年池上,可不像现在是观光胜地,那时杨杏花以为台湾很发达,没想到池上除了成亩的稻作外,竟然是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北方人到南方生活,都要习惯一阵子,更别说是一个从地理、气候、环境、制度都完全不同的海岛上,而且还是群山间的小村.

“这就是人生嘛!”

时至今日,台籍老兵都没有得到与在台湾的外省老兵同样的补贴与福利,不管是早年国民党当局或后来2000年后民进党执政时期,都对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冷处理.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击败民进党,就任领导人那天,许昭荣老人在战争与和平公园处,以最激烈的方式,在汽车内浇汽油引火而死亡.

更别说早些年,回台的“台籍老兵”受到的有色眼光另眼相待,何况是随着老兵回台的大陆一家人.

“来台湾头几年,生活上当然很多问题,就跟说的,一个接着一个矛盾,解决一个矛盾就会有新的矛盾,不过这就是人生嘛!”杨杏花一边炒菜一边乐观地说.

杨杏花早年也在台北打工过,开了小吃店,后来经营失败,最终还是回到池上.潘女士很年轻的时候也从运城来到台湾,到了池上,在这儿结婚生子,后来老潘过世后,一直都是母女两人相依为命.

几年前的一场大病,潘女士见母亲那么消沉,就鼓励她继续来做面.杨杏花开始揉一些馒头花卷包子面点,这通通难不倒她,越做越开心,天天骑着自行车在街上叫卖,走乡串户,池上每条乡道上都有她穿梭过的足迹.杨杏花很健谈,所以卖了几年也结交了许多朋友,每天时间一到,就有人在定点等她骑车过来.池上给台湾人的印象就是顶级稻米,这里居民自然以米食为主,杨杏花在这卖面食,而且还是北方面食,让许多居民大开眼界,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过“猫耳朵”这种玩意儿.

潘女士见年纪渐长的母亲每天那么辛苦,遂有了开店的想法,于是2014年开了这间“大陆婆婆面店”.店里并没有刻意卖弄山西风情,可是端上来的料理,酸酸辣辣,却是地地道道的山西口味.进店的客人除了慕名而来的观光客外,大多是本地熟悉的老客人.

乡愁的老潘,几十年后终于一偿夙愿,回到故土.只不过,乡愁成为杨杏花母女两人的乡愁,现在小吃店里的饼皮面皮,都是她们母女两人亲自手揉手擀,一个个捏出来,费时费工.对她们来说,尽力做好每一道家乡菜,不仅仅是乡愁的安慰,也融入了这座小镇的日常生活.

(摘自《南方周末》廖信忠文)

该文评论,此文是关于经典台湾专业范文可作为老兵和被遗忘和返乡故事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台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百岁宋宝罗:被遗忘的京剧大师
没有治丧委员会,没有讣告,没有多到摆不下的花圈,也没有公开追悼,甚至没有留下一句遗言 2017年9月2日下午,一代梨园耆宿宋宝罗先生安详地离去了,享年102岁 很多杭州市民都知道,杭州城里有一位白胡子.

1985:文学史的傲慢从被遗忘的三篇小说谈起
在当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中,1985年被看成是新潮滚滚的一年 这一年前后,在“寻根文学”蓬勃兴起的同时,刘索拉、徐星、残雪、马原、洪峰、扎西达娃……一批青年作家集中亮相,他们.

伊藤若冲:被遗忘的300年奇想(下)
令狐小(接上期)若冲的碑文上记载着他在早年曾学艺于日本第一大宗族画派狩野派 续诸家人物志的介绍中,若冲早年是学艺于狩野派的画师大岡春卜的(又,诸国庶物志中称其为狩野派画师鹤泽探山的得意弟子) 作为一个.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