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ba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幸福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和现实的幸福:罗素《幸福之路》的幸福观与其现代生活的启悟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幸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5

现实的幸福:罗素《幸福之路》的幸福观与其现代生活的启悟,该文是有关幸福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罗素和《幸福之路》和启悟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幸福论文参考文献:

幸福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幸福的论文什么是幸福论文幸福论文幸福教育论文

基金项目: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511312916).

摘 要:对“幸福”的追求是人们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目标,更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话题.罗素所著作品《幸福之路》备受人们推崇,它分析了人们的不幸是由什么引起的以及通过何种途径让人们获得幸福.而如今,一些人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后,却感觉不幸福.本文通过阐述罗素《幸福之路》的基本观点,剖析现代人处于不幸福状态的基本原因,从中探索现代人解决不幸、寻求幸福的基本途径,希望能够在幸福感方面存在精神困惑的现代人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幸福;罗素;启悟

作者简介:汤榕彬(1989.10-),男,福建泉州人,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15级行政管理硕士,主要研究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3

“追求幸福的是人生来就有的,因而应当是一切道德的基础.”[1]《幸福之路》是一本关于幸福的生活哲学的书.罗素对“幸福”追求的代表著作即《幸福之路》一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着重分析造成不幸福的原因,即透过社会现象剖析造成不幸福的根源;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何获得幸福的途径.该书不仅有哲学理论的分析,而且富含很强的实践指导性,罗素把一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实证过的看法和意见归纳起来,为那些在幸福道路上迷失自我或者生活遭受不幸的人们提供医治的处方.在罗素的一生中,不仅执着地追求爱与知识,而且关注人类幸福.

眼下,如何提高当代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应该以罗素的幸福观为指导,因为罗素的幸福观不仅具有重要的价值,更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罗素认为,人类生活中充满着许多坎坷和意外,“这种种不幸的根源,一部分在社会制度,一部分在于个人的心理素质——当然,后者在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前者的产物”[2]我们经常会说,假如我们对于现存的环境无法加以改变,那我们是否应该尝试着通过调节心态来让自己慢慢地接受周围地生存环境.毕竟外在环境复杂多样,如社会的制度、法律和道德等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最为明智而又快捷的做法是自我约束、自我改变.罗素的幸福观侧重于分析影响人们情绪的因素来表达自己对幸福的看法.

一、人们不幸福的归因分析

罗素的《幸福之路》主要是从人心理变化角度来论述他的幸福观.根据罗素《幸福之路》的一些基本观点,可以把现代人不幸福的因素归结如下:

(一)过度的自我专注

罗素认为,自我专注有多种形式,最常见包括三种类型,即罪人、自恋者和自大狂.

“罪人”不是俗称犯罪之人,而是专指把精力过于集中在自己犯罪意识的人,他们的内心中一直存在罪恶感,经常会因为所做之事而责备自己,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到不满意,认为自己确实应该受到精神和肉体的责罚.罗素秉持许多传统的缺乏理性的道德灌输大部分是毫无根据的,并不适合普通大众.小时候,我们会受到长辈的告诫:撒谎、抽烟、喝酒等,尤其是性,是禁区不能触碰.罗素否定了这些禁欲说辞,在他看来:“在合理的*中,任何人(甚至是自己)带来快乐,都应受到称赞,只要不给自己或他人带来附带的痛苦.”[3]罗素的观点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对于其反对传统说教告诫对人思想的束缚方面,值得学习和肯定,但是他对于人在小时候受到的告诫看作是压抑人性成长的观点,我们要进一步的分析,毕竟有些告诫对人们将来成长是有益的,如撒谎、抽烟是错误的.

“自恋者”是负罪感的对立面,专指对自我感觉良好,而且还希望得到别人赞赏之人.有时,人们心里有自恋感纯属正常,是一种自信的表现,然而,如果过分自恋,它就是变成自负、爱慕虚荣.在日常生活中,爱慕虚荣是自恋最显著表现.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人打肿脸充胖子,即使负债累累也要去购买奢侈品,如买豪车、名包等,而为的仅仅是让别人羡慕自己而已.

再者就是“自大狂”.自大狂的最大特点就是想要自己强大却没有魅力去吸引别人.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集中于追求权利上,因此经常与幸福擦肩而过.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的改革阶段,新一届领导班子力度空前加大,推出八项规定,严控三公、三严三实等举措,对于那些平日里掌握实权但只为贪污、腐败的“老虎”和“苍蝇”的不幸福感也在与日俱增.2012年以来,一大批高官因为严重违反党纪国法而落马,如薄熙来、苏荣、徐才厚、令计划、郭伯雄等身居高位的官员.他们中绝大部分官员过度追求权力,却又不能善于运用权力,为了所谓的成就感而滥用职权,最终丢了头顶的乌纱帽.因此,失去了幸福.

(二)拜伦式的不幸

拜伦式的忧郁在一些有识之士当中较为常见.他们之所以觉得不幸福,是因为他们过于悲观厌世,拥有消极的情绪.在罗素看来,产生这种悲观情绪主要是因为他们轻易安于现状且丧失进取精神而形成的.现在跟改革开放之前获得生活物资的形式和难易程度相比,丰富且容易便捷得多.比起普通人,官二代、富二代可以凭借自身的资本轻而易举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正因为物质需求轻易得到满足,因此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即拜伦式的不幸(忧郁),他们总是感到无聊、空虚和寂寞,终日浮想联翩,总是寻找其他方式来满足,滋生事端,如网上经常曝出官二代仗势欺人、富二代炫富等.

人的是无穷尽的,特别是当人们的物质轻而易举实现时,顿时就觉得没有幸福感,反而感到空虚.所以,人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除了追求生活的物质需要以外,还应该向往精神的追求,充实自己,全面发展.

(三)竞争和嫉妒

罗素对竞争的理解值得我们借鉴.他认为竞争是指某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成功而进行了跨越度的斗争.如果把竞争看作生活的重心,这做法未免太固执,会让人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缺乏生活乐趣,使人过于疯狂.意志太集中,如果将它当作人生的信条而坚守的话,处处与人较劲,争强好胜,生活将过得单调、乏味,这将毫无幸福感可言.2013年度国家公,最热职位竞争激烈程度已是“万里挑一”.然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4]研究表明,公务员、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员工的幸福指数不高.由于公竞争激烈,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很多人为了所谓的“铁饭碗”,考了好多次,每次考试失利,都会产生“下次一定会考上”这样的心理暗示.他们精神过于集中,对于成功的极度渴望,忽略了好好享受生活的乐趣,从而失去了幸福.

嫉妒往往和竞争有相关性,因为竞争的失利容易产生嫉妒这种不幸的情绪.现实生活中,一些公务员会因为别人升迁或年终绩效高于自己而心生嫉妒;再者,学校里,评选年度奖学金时,一些同学会因为别的同学获得较高额的奖学金,自己没有获得或获得较低奖学金而萌生嫉妒心.本质上,这些容易产生嫉妒心的人是从别人的“荣光”里汲取痛苦,而导致的不幸福.

(四)厌烦

现实生活中,厌烦也是导致人们产生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厌烦似乎是人类独有的情绪.厌烦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对比产生的厌烦情绪.比如:当我们的现实与预期结果相距甚远时,心灵的失落感就会让我们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厌烦的另一层含义是指人的器官和心情总是紧绷着,不能够得到合适的放松和缓解,因此会产生厌烦之感.罗素认为,要把握好厌烦和兴奋的度,过度的兴奋不能缓解精神的压力,反而会让人们在兴奋过度之后变得空虚而产生厌烦.假如人们兴奋点不断攀升,每天的兴奋感一点点膨胀,不断寻求刺激,那么日积月累,当我们的兴奋点无法满足时,我们精力消耗殆尽,就会面临崩溃、觉得无比厌烦.

(五)疲劳

劳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适当劳动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但是过度劳动会使得我们身体疲劳.当人们因为疲劳而感觉生活无意义时,不幸福感就随之而来.现在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身体上的疲劳正在逐步减少,但是,精神疲劳正在困扰着许多人.近几年的考研的人数也逐年递增,竞争激烈;工作中,因为自己的疏忽或者没有按时保质保量领导交代的任务,而遭到领导的斥责;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窘境;部分人因为失业而恐惧;经济下行的压力,导致生意的亏本、创业的失败……这些现实的例子会让人们精神过度忧虑,使人精神疲劳,而缺乏幸福感.

二、探索解决现代人不幸、追求幸福的途径

罗素在书中的其余部分着重阐述了个人如何通过自身心理调节,从而获得幸福.在他看来,幸福的生活不仅是善良的结果,更是由爱和包容理解所赋予的,对现代人有深刻的借鉴和启示意义.马克思曾经说:“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5]所以,探索现代人不幸之根源从现实的根源入手并将之连根拔起,方可解决其不幸的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苏格拉底在他的幸福感中写道,“人要想获得幸福应该克服对物资的追求和,寻求灵魂的快乐和幸福.”[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行为以及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人对生活、前途、人生的态度过分追求外在的虚华,讲排场,摆阔气,大吃大喝,攀比是时髦的象征,否则就会由于跟不上形势而遭讥讽,这些都是为滋长虚荣心提供了土壤.当前,我们只有着眼于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自觉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结合起来,通过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克服前行道路上的困难,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

(二)保持身心和谐.如果人们不讲究身心和谐,而单方面过多追求自身的,那么就会使得我们的生命个体严重窒息.社会竞争(如:行业竞争、岗位竞争等)十分激烈而残酷,人们的身心长期沉浸在高压和紧张状态,这容易导致大量的拜伦式不幸(悲观厌世)的心理疾病现象或自杀现象出现,这就是身心不和谐的直接反映.面对这类问题,首先,党和政府应该正视此类问题,充分发挥从事相关心理健康研究机构的社会责任及使命;其次,社会各界应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减少心理失衡、心情压抑、心浮气躁等不健康情绪;通过宣传等方式大力加强现代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咨询信息网络平台,为心理失衡者提供便捷途径,从而塑现代人积极向上、热爱工作的心态,使每个人都获取幸福的心理基础.

(三)换位思考,树立责任意识.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树立责任意识,从自身实际出发,发现自己优势,选择适合的岗位,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各行各业都能够为人民服务,并非只有公务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凡事从小事做起,不怕艰辛,一点一滴积累经验,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同样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并从为人民服务中获得幸福,实现人生价值.“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的幸福利益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7]所以,既然选择了公务员这份职业,那么,他们真正幸福的源泉是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获得人民的理解、肯定和信任.因此,只有那些平日里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公务员才是幸福的.

(四)树立远大理想,亲近大自然,摒弃过度追求“兴奋”. 古人云“志当存高远”.从国内外的伟人生活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那些心中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之人,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些人才我们才有可能拥有现在较高层次的幸福生活.总书记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我们不能沉迷于物质上的享受,追求刺激,而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向先贤先哲们学习.过于追求刺激的人们可以经常去领略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虽然它不及吃喝来得刺激,但是它给人带来的愉悦的感受更为持久.离开了这些“享受”,人们马上觉得空虚无聊,但是,如果我们去亲近大自然,如观赏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弯弯的溪流、一望无际浩瀚的大海,即使刚从大自然回来,人们的心情是愉快的,从而获得幸福感.

(五)杜绝盲目攀比心态,提升自我道德情操.我们通过自己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往成功之门迈进,最后取得了成功,此时,我们应该享受成功的喜悦,而不是一味地拿自己的成功与他人做比较,因为你永远能找到比你成功的人;对待别人的成功,我们不应该“眼红”.因为罗素本人认为,容易产生嫉妒心的人,其实自己不会因此而感到快乐,而是从别人拥有的东西中汲取痛苦.所以应该敞开自己的心扉,为他人的成功而感到喜悦,同时把别人的成功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汲取他人成功经验,指导我们前进道路,进而取得更大的进步.道德主要是指每个人的品质,如果一个人拥有好的品德,再碰到良好的机遇,他的前途将是光明的;但是,如果他的人品有问题,其行为是不受欢迎的,这样他可能会导致诸事不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成功,那么他会感觉不幸福.所以,我们不要盲目攀比,学会自我比较,在工作和学习中提升道德情操.

三、结语

罗素在《罗素道德哲学》中说道:“一个幸福的人,以客观的态度安身立命,它具有坦荡宽宏的情爱和丰富广泛的兴趣,又凭借着它们使他成为许多别人的兴趣和情爱的对象,他获得了幸福.”[8]今天,《幸福之路》对我们的启悟: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不可能从天而降,通往幸福之路,需要我们锐意进取,努力克服各种造成不幸福的障碍,在工作中,我们不要迷失自我,除了追求必要的物质需求之外,更应该注重自身精神修养.树立崇高理想,以昂扬的姿态面对生活,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眼界和心胸,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去发觉幸福,收获幸福和感受幸福;再者,我们要树立全局观,把生活看作一个整体,不要因为遇到一点挫折、琐事就退缩,不去追求幸福,而否定全部的生活价值.在追求幸福的时候要时刻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就是在当下我们所应该努力追求的幸福之路.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四卷.238.

[2][英]罗素.幸福之路[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4.

[3]陆士桢,吴鲁平,石国亮.社会转型中的青年发展与社会整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109.

[4]蒋倩倩,2013年度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出炉[N].每日商报,2014-5-21.http://hzdaily.hangzhou.com.cn/mrsb/html/2014-05/21/content_1730040.htm.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66-667.

[6]王婷婷. 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D].兰州大学.2012: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7.

[8]罗素著,李国山,等译. 罗素道德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400.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四卷.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版第40卷.

[3]宋希仁,西方*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罗素著,陈启伟译.罗素自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罗素著,刘勃译.幸福之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6]罗素著,李国山,等译. 罗素道德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7]罗素著,傅雷译.罗素论幸福[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8]郭杨子.浅议罗素的幸福之路[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9]王婷婷. 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D].兰州大学.2012.

[10]张琼苑.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11).

[11]陈文远.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学术交流,2008(10).

[12]魏宏.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法理解读[J].太平洋学报,2007(05).

归纳上文,这篇文章为关于罗素和《幸福之路》和启悟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幸福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幸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接近现实的梦想:读解《路边野餐》的多样化影像叙事
路边野餐的创作缘起于导演毕赣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事件,从一个地方送东西到另一个地方,这时就有了一个公路片性质的念头 1但在观影过程中,却很少人能意识到影片的公路片特质 这一方面是由于影片非线性的叙事,打破.

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库切小说《幽暗之地》和《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摘 要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反思一直是库切小说的特点之一 本文选取了库切的两部小说幽暗之地和迈克尔K 的生活和时代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单线历史的复线化改写、现实历史的寓言化改写两个角度,分析库切小说中大.

挣扎而疯狂:两版《收信快乐》演出体验
【摘要】笔者在厦门大学中文有戏演出季2017年5月、11月推出的两个版本的话剧收信快乐中担任了男主角,对于同一个人物,两个版本塑造出来的形象差异较大,本文阐述了两版角色塑造的不同方法,及笔者对演员与角.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