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pa论文>材料浏览

节目有关论文如何写 和文化综艺类节目热潮与其形态探析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节目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5

文化综艺类节目热潮与其形态探析,该文是节目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和热潮和发展形态探析和综艺有关论文如何写.

节目论文参考文献:

节目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论文机械类杂志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内容摘 要】近来,文化综艺节目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新、旧媒体上流传甚广,有一种回归本真、呼唤文化的趋势.本文将从当今最具影响力,也是最出彩的三档口碑节目出发,简要分析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大热成因,探究是历史的必然还是跟风下的昙花一现.

【关键词】文化+综艺;电视节目价值观;精神力量

一、文化综艺节目概况

文化综艺类节目,听起来是一种新型的节目形态,但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文化+综艺”的融合模式.在大部分观众固有的观念里,歌舞、演说、游戏等形式是综艺节目的常态主体内容,但随着观众需求的加深,综艺节目范畴的逐渐扩大,这种以文化为内容主体,以综艺为形式载体的节目形式就理所当然地应运而生.

文化综艺节目在之前并非闻所未闻,但为何在今时今日才掀起热潮呢?笔者认为追溯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中国文化基因的觉醒.“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受众品位与素质都在不断提升,受众需求逐渐分化.应该说,在多元文化冲击的当下,具备一定知识底蕴的节目才能满足主流受众群体的需要.民族认同感与文化渴求,让深埋在人们体内的中国文化基因跃跃欲试.

其次,受众素质的提高.观众不再追求单纯的感官冲击,而是有更高的情感和精神需求.真正优质的“中国综艺”,终于从一众真人秀节目所开辟出来的流俗泥沼中脱颖而出,并有望将主流的电视节目价值观引领到一个传播文化的、具有更深意义的层面.

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因素是如今综艺节目的制作规律.当《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节目取得了广泛关注后,各大卫视都在摩拳擦掌,例如东方卫视已推出文化益智节目《诗书中华》,还有河南卫视《成语英雄》、厨艺类真人秀《中国味道》等等.相信很快,文化综艺将会取代“跑男”类节目,有“”之势.

由此可见,当一个类型节目取得成功后,大批同类节目就会蜂拥而出,并迅速聚集最优秀的制作力量,形成一个新的电视综艺潮,或许不久又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那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我们后面会具体讨论.

二、当下大热的三档口碑节目解析

(一)《朗读者》

《朗读者》是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该栏目邀请了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和具有不凡经历的*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演绎精挑细选的经典美文.

该栏目首播以来,相关视频全网播放破2亿次,接连登上新浪微博话题综艺榜第1名、综艺榜单第1名.微博主话题总阅读量增长至4.7亿,阅读量单日净增长1000万,可谓盛极一时.

纵观《朗读者》的成功,不免让人认为此节目一炮而红是得益于央视的强大平台和传统的明星效应,但具备类似条件的综艺文化节目在百家争鸣的当下多如牛毛,光是依仗播出平台和嘉宾阵容未必能制胜.这就引导我们去发现《朗读者》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寄情”.

《朗读者》并非只是想让大家止于聆听,而是希望透过文字本身,引领人们“遇见”一些不一样的美好,知道我们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节目所追求的是,朗读者与文字还有观众之间的一种灵魂邂逅.朱光潜先生曾说:“人之所以为人,不止因为他有情感思想,尤在他能以语言文字表现情感思想.”文学作品其实就是人类所思所想的外化,是思维的延伸.在笔者看来,《朗读者》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激浊扬清、拯救灵魂.

作为一档文化综艺类节目,《朗读者》带给观众的是沁人心脾的文化甘霖.在当下各类古装宫斗连续剧、各种功利虚荣的真人秀满屏皆是的时候,它给观众推开了另一扇门,让观众发现,原来我们身边仍有这么多优美的文字、美好的情感、高尚的追求.它的目的,自然不在于展现朗诵技巧,也非文学普及,而是用朗读的方式来重新唤起文字引人深思的审美力量;引领大家透过那些朗读者与文字的融合,去感知美,体验善,激发情,净化心.

无论是柳传志先生自然而平实的《写给儿子的信》,还是斯琴高娃老师倾情演绎的《写给母亲》,都以饱含真情的文字,道出了深深的父子情、柔软而细腻的母女情,触发了隐藏在观众心底的特定情怀.那细腻的文字更像是一面镜子,你读懂它的时候,它也恰好读懂了你.

《朗读者》的出现,恰到好处地抓住了一个时机——当今大屏小屏都被一些同质化的节目,观众出现审美疲劳.《朗读者》却以一种清新的姿态横空出世,以嘉宾们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为桥梁,以经典美文的片段为载体,唤醒了观众内在的“情怀”,达到了震撼心灵的共鸣感.

在节目反馈中,也有不同的声音.带着文字诉求的观众发现,节目以朗读为题,但在内容分布上,嘉宾朗读的时间仅占节目的四分之一, 导致许多人质疑,这不是戴着朗读帽子的“艺术人生”吗?

确实,如果仅仅从时间分配来看,个人故事时长占比确实远远大于朗读时间,但二者是一种相依相衬、缺一不可的关系,前者是“展示生命”,是一种铺垫,后者是传播文字,有着点睛和升华的作用.还以柳传志先生朗读的《写给儿子的信》为例,在第一段访谈中,我们了解了柳先生第一次“遇见”自己“失败”的痛和重挫时父亲对自己的鼓励,“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而在第二段朗读《写给儿子的信》时,柳先生也把这句话送给了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儿子,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柳先生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父亲,他对子女深深的爱与祝福以及把“做一个正直的人,夫妻永远相亲相爱,这是柳家的传统”作为家族传承的期许.应该说,这样的朗读情理交融,引人深思,不但引发了观众共鸣,达到了情感宣泄以及价值引导的目的,还为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二)《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也是一档文化欣赏类节目,节目一出世,豆瓣评分就高达9.4,略胜于《朗读者》.《见字如面》找了一群真戏骨来朗读信件:张国立、何冰、归亚蕾、张涵予、蒋勤勤,还有王耀庆.

《见字如面》与《朗读者》两档节目齐头并进,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内容上都是文字与综艺的碰撞,又都有朗读的环节,因此避免不了被人拿来比较.但实际上,细致品味,这两档节目大相径庭.

在题材上,《朗读者》更为宽泛,小说、散文、诗歌、歌剧等都可以朗读;《见字如面》则着眼于书信类这一文体,但节目主创者选择书信的时间跨度和情感厚度以及历史人物的包容度拿捏得精准到位.

在“读”这一环节,《朗读者》不强调朗读者的朗读技巧,而侧重于情感表达,除了少数明星,更多的是*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出彩人生;《见字如面》则更重视朗读的水准,邀请的都是具有深厚朗诵功底的“大腕”读信.在他们高水准的倾情演绎下,那些历史场景、人物情状变得鲜活可感,那些经过时间沉淀和岁月冲刷而传承下来的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怀被重新激活,并成为我们后人的参照和精神世界的坐标.

从节目角度来看,两档节目也有所不同.《朗读者》由朗读对象——人出发,展现其不同的人生际遇;《见字如面》则由文字出发,朗读的人只是这封书信的情感载体.

从节目表现形式上看,《朗读者》有清晰的主题,重访谈;《见字如面》则没有特别的规定,重书信解析.相比《朗读者》的“接地气”,《见字如面》在受众接受上有一定门槛,如果没有一定的素养沉淀,没有一定的人文产品消费训练,去感知这种节目的乐趣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正是受众的热烈反馈,恰好有力地证明了现在的全民教育水平前所未有地提高了.由此可见,这两档节目在“朗读”的这片土壤上,开出了两朵不同姿态的“花”,争奇斗艳.

?(三)《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本质上还是一档文化竞技类节目,其走红和节目“打擂台”式的环节设置有很大关系,主要是考查选手的诗词储备和记忆力.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深受欢迎,一方面在于通过媒体的放大效应,让人们重新发现了蕴含在古诗词中的语言之美.近些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诟病当下语言存在粗鄙化倾向.节目中出现的古诗词凝练、生动,或意象丰富或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让人们潜移默化地重新体味了汉语言艺术的魅力.另一方面,人们也再次发现了蕴含于古诗词中丰富的意境与情感表达.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人对诗词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这构成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重要社会基础.

至于人们对节目表现方式的质疑,如以背诵古诗的形式竞赛,是否失去了古诗原来的韵味;学习诗歌本应该去欣赏,去创作,而不是单一背诵,这样会不会给现代教育一个错误导向,使家长一味逼迫孩子背诵古诗词,最终导致适得其反?笔者以为,节目能够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并唤醒国人沉睡已久的诗心就已经成功了;背诵古诗词门槛低,参与面广,非常适合“打擂台”这种形式.至于会不会给现代教育一个错误的导向,我们应该相信当代观众的判断能力.

三、此类节目的大热会是昙花一现吗?

文化综艺节目火遍大江南北,掀起了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新风潮,这让我们不禁开始思考,文化综艺节目的“春天”真的到来了?

对于回到“春天”的话题,董卿的回答很冷静:“我并不认为因为是《中国诗词大会》或者《朗读者》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就标志着今天中国文化类的节目开始大火,或者说真的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但是起码它是个风向标.”

与博出位、夺眼球的“泥石流”节目群侵蚀着大屏幕相比,文化综艺类节目就像一股“清流”,唤醒了人们沉睡已久的文化基因.荧屏上太多的华丽与浮躁让大众审美已经极度疲惫.随着节目制作能力逐渐提高和大资本运作,很多应运而生的节目只求片面地快速拥有观众,却没有承担起一档优质综艺应该担负的使命:为观众提供精神力量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导向.如今,娱乐至死的风气渐趋式微,人们开始渴求文化救赎,反省自我,回归精神生活.

从另一个角度看,文化综艺的模式还没有挖掘殆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甚至世界文化,都可以成为文化综艺节目的内容素材,在将来也可能会与其他的节目形式相结合.

因此我们不妨乐观看待:或许这样的大热浪潮有一天会逐渐冷却,但这样的“暴风雨”不会烟消云散,而是化作“绵绵细雨”,蓄势待发.真正能引领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好节目,早晚还会成为综艺主流.

四、如何持续发展文化综艺节目

(一)百家争鸣,各寻姿态

同类型的节目井喷式爆发,这不能说是件好事,但也不一定是坏事.就像《朗读者》与《见字如面》,乍看相似,实则不同.

如何寻找姿态?首先是提高独立研发的创新能力.改编和引进是现在电视行业的惯常手法,综艺节目也有着易复制、且高复制的形态特征.从好的方面来说,内容创作者抓住了当下受众的喜好口味,并给予无限放大.但这样的模式下,文化生产资源将会大量被浪费,过度的无意义生产,导致受众审美疲劳,热点迅速瓦解.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理论认为,在文化的短期取向中,文化价值观是倾向于过去的和现在的.我们现在的娱乐综艺节目,往往是注重短期效应,满足于一时的娱乐,而不是专注于一种文化的传承.在长期文化价值取向中,更关注的应该是文化的未来.也就是说,做一档综艺节目要注重长久的影响力,注重文化的传承;我们既要看到文化综艺节目的现实价值,也要看到它的社会作用.

因此,作为内容的生产者,应更强调独立创新,不再一味地去跟风、生搬硬套.无论是针对高素质群体,抑或是面向普罗大众,都需要更多的设计考量,在契合受众需求的基础上,打造差异化品牌,占领空白领域;在坚守文化内涵的同时,打造娱乐外壳,最大程度上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在充满趣味的形式中潜移默化地传承文化,才能将此类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发挥到极致,并有效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只有凭借开辟新语境的勇气,契合时代的精神内核,不依靠模仿,才能做出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综艺节目.

(二)新瓶装旧酒,别让文化综艺节目只是披着“文化”的外衣

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化综艺类节目,无论是营造比赛的紧张气氛,访谈环节的煽情,还是明星阵容的加持,都是出于“综艺”的考量.但在“综艺+文化”的这场交融结合中,文化的含金量似乎并不太高.

观众观看综艺节目的快乐,是分不同级别的.感官层次的快乐是片刻的精神愉悦,但那种共鸣的快乐、思想的快乐,甚至创想、发明的快乐要比感官的快乐程度大得多,而这恰恰是我们当今文化综艺类节目的短板.在创造一个节目的时候,我们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主动培育这样一个价值观.其实,优秀的综艺节目,不仅可以借助我们本土文化的优势,通过利用观众熟悉的元素进行制作,还可以通过不熟悉的差异化内容和价值,赋予节目巨大的“让人惊讶”的张力.

(三)抓住精神内核,摒弃浮夸繁琐的节目包装

一个节目的卖相固然重要,但面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假文化综艺,聪明的观众并不会买账.作为文化综艺类节目,首要的不是着眼于做得更大气,更高端,而是节目要有“内容”.何为内容?举一个例子:一个朗诵大师,即便把电话号码本朗诵得声情并茂,人们也听不了多久;相反,如果一个严重口吃的患者跟你说你们单位门口早上发生的恐怖袭击,你一定会瞪大了眼睛从头听到尾.

如果说大众文化是受众对于文化产品的精神愉悦,而需求文化则是生理愉悦.观众接受传媒产品所遭受的感官冲击,引发的是视觉停留,而继发的文化渴求则依赖于产品的文化内涵.从传媒产品的营销角度来看,营造娱乐氛围是产品的“包装”,而后继文化积淀才是“娱化”产品的营养成分.我们所说的内容,就是节目的营养成分,它能带给观众新体验、新知识、正能量,寓教于乐,在趣味中感知真善美.

结语

随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百家争鸣”“多元井喷”时代的到来,电视综艺内容生产及其反映出的电视文化也迎来了多元发展的新景观.虽然“文化狂欢”可能并未带来综艺文化节目的真正繁荣,但当数量堆叠的景观无法撼动人心时,面对良莠不齐的文化综艺生态格局,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借文化力量,做出真正有核心文化内涵和竞争力,并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化综艺节目?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文化综艺节目正渐渐走出完全依赖海外模式引进和浅层次模仿的阶段,进入海内外、制作方和播出方联合开发的阶段.各个卫视平台也在借助各方力量,深度开发本土文化.相信文化综艺节目的真正繁荣可期可待.

?

参考文献:

1.刘巽达.“春天”尚未到 文化节目更应放眼长线

2.刘俊,胡智锋.多元类型的“井喷”: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内容生产的新景观.中国电视.2015(02).

?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程缨

归纳上述,本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热潮和发展形态探析和综艺方面的节目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节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中西方背景下的文化类节目对比
【摘 要】2016年12月,黑龙江卫视引进英国Letters Live节目版权,制作出节目见字如面,受到观众追捧 央视更是参照此节目类型和模式,推出了朗读者 这些节目,不仅仅是因为引进的节目模式出众,.

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趋势探析
摘要伴随着时代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依托于经济基础之上的娱乐市场日益旺盛,它开始追寻着实现自我“本体属性和价值”的存在 在此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无论是在艺术形态上,还是在节目编.

基于受众心理看文化类节目的以央视三套文博节目《国家宝藏》为例
【摘 要】2017年,文化类节目此起彼伏,皆获得不俗的收视成绩,但久而久之节目形态保守、内容刻板……问题也逐渐开始出现,实现文化类节目创新,打造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类节目成为当下的热门议题 2017年底.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