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科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提高中国奶业科技国际地位的战略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科技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3

提高中国奶业科技国际地位的战略,该文是科技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和奶业和战略思考和国际地位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科技期刊协会中国科技论文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

摘 要:奶业是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民生保障和国民体质的重要产业.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奶业产业和奶业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从政策和科技两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国奶业科技国际地位的思路与对策.建议中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统筹协调推动建立奶业战略贸易伙伴关系和稳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以确保牛奶安全有效供给为核心,围绕奶牛育种与繁殖、营养与饲料以及乳品安全、加工与评价等健康饲养模式等体系构建开展“产、学、研、企”一体化研究,实现奶牛健康养殖与牛奶质量安全有机结合,推动奶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中国奶业科技国际地位.

关键词:奶业;奶牛;国际合作与交流;质量安全DOI:10.13856/j.cn11-1097/s.2018.08.001等于

奶业是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民生保障和国民体质的重要产业.奶业发展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增收以及保障人民群众乳品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生鲜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乳制品加工技术和装备能力明显增强.2016年,中国奶牛存栏量达1340万头,奶和乳制品产量分别达到3720万t和2993万t,人均乳制品折合生鲜乳消费量36.1kg.2016年,中国奶牛平均单产5.5t,荷斯坦奶牛平均单产6.4t,同比增长6.7%,中国存栏百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52.3%,比2008年增长32.8个百分点,规模牧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80%以上配备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1].中国奶牛养殖方式逐步实现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乳品营养和卫生指标良好,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生产优质安全产品的条件和能力已基本具备.但奶牛健康养殖水平和优质乳生产能力仍是限制中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推动奶牛健康养殖技术革新和提高牛奶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并联合国际奶业优势资源,开展奶牛育种与繁殖、营养与饲料以及乳品安全、加工与评价的技术开发和集成应用研究,着重解决中国奶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型时期的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发挥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引导作用,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牢固树立中国现代奶业“优质、高效、环保、健康”的新理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中国奶业科技的国际地位[2].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与工作基础

中国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均位居世界第三,已成为中国畜牧业和食品业增长最快的产业,在丰富城乡居民食物供给、改善城乡居民膳食质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1].但是,中国奶业的高速增长仍然是一种数量型、外延型的增长,与奶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奶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发展方式仍然落后,保障牛奶质量安全压力加大,资源紧缺问题不容忽视,产品同质化程度严重,传统乳品市场日趋饱和,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国际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奶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了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奶业发达国家依靠科技的不断提升与应用,促进了奶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发展,满足了由数量供给向保障产品优质安全转变,奶牛单产提高、牛奶品质提升、功能性乳制品日益增多,显著提升了奶业全球市场核心竞争力,并将低碳养殖和环境保护纳入奶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近年来,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依靠资源优势,奶业实现快速发展,奶及奶制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也以中小养殖模式为主,奶牛单产水平普遍较低.规模化是世界奶业发展的趋势,也是目前中国落后于其他奶业发达国家的最主要因素[3].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牧医所”)在奶业领域建有国家奶业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爱奶业科学技术中心、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农村部乳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农村部反刍动物饲料安全评价实验室以及牵头组织的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环境控制与乳品安全功能研究室”和农业农村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学科群等科技平台,拥有可满足从事奶业科技需求的硬件设施、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和技术贮备.通过参与国际合作计划、主办国际会议、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西兰、巴西、阿根廷和爱尔兰等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并与这些国家的相关科研机构建立了5个联合研究实验室;通过参与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顶层设计、组织国家科技项目实施,与国内具有明显优势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推广单位和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稳定的“产、学、研、企”一体化模式基础.

“十二五”以来,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了奶牛营养学、营养基因组学以及整合生物学等多学科综合的前瞻性研究和技术合作开发,在奶牛高效饲养关键技术、牛奶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和优质功能乳品研发等学科领域实现了自主创新并积累了一批原创性成果,创建了优质乳生产的奶牛营养调控与规范化饲养关键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开发了优质共轭亚油酸牛奶和免疫球蛋白牛奶并实现了产业化,为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奶业科学理论、提升中国奶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奶业实现从数量扩张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4,5].

牧医所在奶业领域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牧医所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的指导思想,开展了双边、多边和民间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合作领域和合作对象日趋广泛,国际地位与话语权与日俱增,对外开放水平与影响力显著提升,并开始呈现高起点、高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特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巴西农牧研究院设立“中国-巴西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是中国在国外设立的第一个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是中国农业科技实施全球布局的重要一步,旨在充分发挥牧医所和巴西农牧研究院在奶牛领域的科研经验和优势成果,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建立了高效平台;以牧医所为依托,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阿根廷等国家奶业优势科研机构共同建有科技部认定的“奶业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旨在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发挥各自科技和资源优势,推动双方在奶业科技领域合作,加速相关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的合作,提升中国奶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推动奶业健康发展和产业升级;还与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和爱尔兰科兰奶牛物理营养公司联合成立了“中爱奶业科学技术中心”.

构建了“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稳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自2009年起,由牧医所、美国奶业科学学会和中国奶业协会共同主办,来自全球同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两年一届的“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充分发挥了中国在“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搭建奶牛营养与牛奶品质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研究的平台、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奶牛养殖效益与牛奶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中国在奶业科学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基于中国奶业转型时期国家重大需求,牧医所已集中了国内外奶业高新技术研究和奶业产业化的优势力量,具有产学研相结合、优势互补的特点和奶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基础,具备了进一步与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科技组织合作的条件和优势,以充分吸收利用国际资源,对以奶牛高效健康养殖和优质功能乳品开发等领域为核心构建中国奶业“高效、安全、优质”生产的现代奶业技术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中国奶业科技国际地位的思路与对策

(一)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保障中国奶业健康发展

1.共同规划奶业国际合作计划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优化配置国家、地方和部门在相关行业科技人才、技术、材料、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资源,特别是从学科群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农业科技长期性和基础性工作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方面加强支持力度,夯实奶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基础,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逐步实现对等的实质性合作,共同规划奶业国际合作计划,共同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共同提高国际奶业研究水平.

2.充分发挥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的作用

加强对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建立和地方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推广单位间的高效协同沟通机制;从奶业科技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在聚焦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创新性国家建设、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逐步实现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的作用.一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中国奶产品品质,着力“降成本、提质量、创品牌、增活力”,实现中国奶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注重协同创新,加强联合攻关,突破制约奶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探索运行管理新机制,特别是定期磋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开放合作机制,知识产权价值导向的成果分享机制,把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标杆[2].

(二)围绕“走出去”和“引进来”,建立并稳定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

在发挥现有国际合作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示范基地,进行技术示范应用,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会,通过“引进来”的战略思想,进一步促进与奶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进行交流,引进先进奶牛优势资源、饲养技术,为中国奶牛高效养殖和提升饲料转化率提供科技支持;通过“走出去”的设想和需求,研究制定中国奶业“走出去”开发战略规划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合作规划,全面布局境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投资,加强对国内企业赴境外无疫区开展奶业投资合作的宏观指导与引导,对奶业发展相对落后区域进行技术指导和示范.充分发挥奶业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作用.一是通过双边及多边合作机制,建立并稳定国际合作平台及技术交流机制,努力将中国奶业的国际合作从人员交流和项目合作向“项目-中心-基地-人才”相结合的战略转变;二是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大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发挥青年科技骨干的中坚作用;三是将奶业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平台,努力提高中国奶业科技的国际地位,共同推动国际奶业技术进步[6].

(三)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推动建立奶业战略贸易伙伴关系

1.着重布局差异化乳品市场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国内奶业上游饲料逐步与国际接轨,受养殖成本、环境承载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仅依赖国内资源难以满足在总量与结构两个维度的刚性增长,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国内乳品的产需矛盾都将维持存在.基于这一判断,结合中国相关农产品市场的经验,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着重布局差异化、多层次、多元化乳品市场发展之路,将国内乳业的重心转移到优质鲜奶生产上来[7].

2.在全球推动建立畜牧业战略贸易伙伴关系

借鉴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巴西农牧研究院设立“中国-巴西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的做法和运行经验,逐步在北美、非洲及“一带一路”沿线等畜牧业资源富裕国家和地区建立科研基地,为中国奶牛养殖企业“走出去”做好前期技术储备;在北美、欧洲建立奶牛生物技术前沿联合实验室,优先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营养生化等前沿领域方向设立联合研究机构,聚集国际顶尖学者服务中国战略;推荐更多优秀人才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和参加国际会议,并依托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等国际科技组织联合开展国际合作计划、共同主办国际学术会议.

(四)加强中国奶业科技创新

“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针对中国奶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产业难题,以推动奶业科技创新、产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牛奶安全有效供给为核心,以国际奶业联合研究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农村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学科群的作用,围绕奶牛育种与繁殖、营养与饲料以及乳品安全、加工与评价等健康饲养模式等体系构建开展“产、学、研、企”一体化研究,通过奶业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成果转化模式创新,拓展国际合作,实现奶牛健康养殖与牛奶质量安全有机结合,深入认识牛奶重要营养品质形成的理论和科学基础,大力实施优质乳工程,推动民族奶业转型升级成为优质奶业,以“振兴民族奶业、健康中国家庭、造福子孙后代”为使命,实现对全产业链全要素的支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奶业振兴之路.

1.奶牛育种与繁殖

引进优良品种,优化牛群结构,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和牛奶质量,是当前市场机制运行条件下增加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3].开展繁殖技术与全基因组选择结合在奶牛育种中的应用研究,特别是针对一些难度量、表现晚的性状,如繁殖性状、长寿性、抗热应激、炎、肢蹄病、牛奶品质、饲料效率、甲烷排放量等新的选择性状,进一步提高年度遗传增益;利用体外胚胎生产技术,为胚胎生产和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源.

2.营养与饲料

在研究碳水化合物营养、蛋白质与氨基酸营养、脂肪营养、矿物质与维生素营养、粗饲料资源利用与评价以及奶牛营养与环境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研究主要营养素(含氮物质及能量载体物质)在奶牛体内消化代谢的关键调控点,构建奶牛日粮养分平衡营养监测技术,以及氮、磷、甲烷排放的代谢同步优化型日粮调控技术,提出奶牛健康饲养技术规范;通过合理利用并提高粗饲料的转化效率,保证奶牛瘤胃健康,提升奶牛健康水平,增加奶牛的使用年限,促进行业整体健康向前发展.

3.乳品安全、加工与评价

通过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动物健康和福利等饲养调控技术,建立并改善牛奶品质调控技术;强化优质乳内在核心营养形成的技术研究,研发奶产品主要质量组分的图谱分析方法,奶产品中主要危害因子的高通量分析方法,加强奶产品营养功能评价以及奶产品全链条内未知污染物、可能污染物以及已知污染物的筛查评估,建立多风险因子共存的体内、体外评价模型及健康危害评价体系;构建原料奶风险因子系统控制规程,使中国的奶业真正成为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产业.

三、对发展中国奶业科技的政策建议

按照中国现代奶业“优质、高效、环保、健康”新理念,实施优质乳工程,突破奶业发展的困境[8],拓展新的消费空间,为国家创造一个崭新的优质乳产业.尽快出台新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对现行的国家生鲜奶标准及奶业其他相关标准做出重新修订;继续加*品安全监管力度,创建优质乳标识制度,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彻底消除企业随意改变工艺的乱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为消费者提供营养丰富、安全可靠的优质乳制品,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继续加大奶牛养殖扶持力度,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养殖模式,推动奶牛养殖技术升级,尽快建立农牧结合的政策法规与补贴体系,保障优质原料奶的稳定生产、供给,推动奶业可持续健康发展[8-9].

参考文献

[1]张院萍,我国乳品质量持续提升现代奶业建设稳步推进—《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发布,中国畜牧业,2017,15:14.

[2]徐哲,马露,张军民,卜登攀,国际合作促进我国奶牛提质增效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2015》,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15年7月.

[3]班洪赟,周德,田旭,中国奶业发展情况分析:与世界主要奶业国家的比较世界农业,2017,3:11-17.

[4]王加启,优质乳是奶业发展的方向,中国畜牧兽医,2012,6:1-5.

[5]刘仕军,王加启,王子荣,李文娟,共轭亚油酸(CLA)与动物免疫及脂肪代谢研究概况,中国农学通报,2007,23:(2):26-30.

[6]徐哲,张军民,文杰,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增强牧医所自主创新能力,农业科技管理,2017,36(5)15-18.

[7]陈洁,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43:22-26.

[8]王加启,郑楠,李松励,张养东,顾佳升,周振峰,优质乳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乳业,2016,178:1-9.

[9]王加启,建议我国实施优质乳工程,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40(增刊):1-8.

(责任编辑段丽君)

总结,此文为关于经典科技专业范文可作为奶业和战略思考和国际地位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科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绘就奶业蓝图建设现代中国奶业
近期,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作为奶业五年发展期间的规划纲要,其针对上游养殖业、下游加工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具体.

中国奶业走向辉煌
殷切的希望,郑重的嘱托 2017年1月24日,总书记在视察河北省张家口市察北管理区时强调,我国是乳业生产和消费大国,要下决心把乳业做强做优,生产出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高品质乳业产品,打造出具有国际竞.

蛟龙号前副总师:中国将建深渊国际空间站
崔维成是著名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前第一副总设计师、潜航员,如今是我国首个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彩虹鱼”号的总设计师最近,崔维成很兴奋,冈为1 1万米全海.

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中国首次纪念“五一” 国际劳动节在98年前的今天,1920年5月1日(农历三月十三),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1920年5月1日(距今98年),.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