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马克思主义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关于大学生信仰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视角类论文范文素材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8

关于大学生信仰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视角,本文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跟信仰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视角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摘 要:受多元文化、社会消极因素、宗教渗透和思政教育实效性欠缺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信仰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信仰多元化及功利化的问题.应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的引导作用,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关键词: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课

d01:10.16083/j .cnki.1671-15 80.2016.10.005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 2016 )10-0027-03

一、大学生信仰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一)大学生信仰出现的主要问题

1.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

通过对高校学生的调研表明,目前在我国大学生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还是主流,大多数同学对于中国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充满信心的,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问题,这值得我们去警惕和思考.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认知里,马克思主义只是一门必修课而非一种信仰,之所以需要学习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学分.还有部分学生渴望稳定积极的信仰却又处于寻之不得的状态,并为此感到空虚和迷茫.客观实际表明,如果人没有坚定的信仰,那么在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中,非理性往往就会成为主要方面.另外,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多元文化的侵蚀和目前中国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一些本来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生开始出现怀疑、动摇,更有甚者完全抛弃原有的信仰,陷入思想的困境不能自拔.

2.信仰多元化

信仰的多元化是指信仰对象和内容的多元化、复杂化.由于中国当前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随着社会转型加快,各种矛盾也开始突显.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文化交流等形式大规模输出“软实力”,试图实现意识形态的“全球化”.大学生受各种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影响,信仰逐渐由过去的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在大学里,所谓“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各种传统宗教,甚至封建迷信、邪教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信仰对象.

3.信仰功利化

现阶段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重较大,深受家庭的关注和宠爱,故多以自我为中心,习惯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很多人崇尚金钱与权力,认为物质享受重于精神追求.在他们的思想中信仰只有能够使其“获利”才值得去信仰.比如有些学生积极入党是为了毕业有更多机会获得一份好工作,考公务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力进而获得更多的私利.在当前就业难的形势下,一些学生也难免急功近利,意识中只重视具体的现实问题.这种将现实的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而放弃精神的信仰和对未来价值的追求的做法,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倡导的崇高精神追求差之千里.

(二)大学生信仰问题产生的原因

1.多元文化的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借助先进的通讯技术和高效的传播模式,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可以在同一地域相互影响和作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除了利用它的经济、政治、社会、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来打压其他国家的发展外,还试图利用互联网等形式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西方宣扬的“文化趋同论”让部分大学生抛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2.社会因素的消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等明显提高;但另一方面,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快速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价值体系断层,过去崇高的信仰逐渐被世俗化,两极分化、腐败、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日益突显.这些现实使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的未来产生困惑甚至是消极的情绪,自然也影响着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建构.

3.宗教的渗透

中国法律规定公民有信教或不信教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仰宗教的群体比例有了提高,这种社会氛围容易影响到大学生的信仰选择.由于一些大学生还没有树立起坚定的科学的信仰,面对竞争的压力和就业的难题,精神负担很重,又对现实社会下降的道德水平感到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宗教所描绘的“理想极乐世界”就迎合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使他们感到心灵找到了归宿.致使部分学生原有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信仰开始动摇,最后信仰宗教成为教徒.

4.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距离预计的效果还有一定差距.一则有些高校只重视关乎就业率的专业课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信仰教育、道德教育.二则思政课信仰教育的理念也相对落后.调查表明,目前许多大学生反映高校“两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吸引力和说服力.很多“两课”教师过于侧重理论的讲解,而缺少对于现实特别是时事的深度解析,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对于社会的疑虑和困惑,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取得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致使学生认为学习“两课”仅仅是为了获得必修学分.

二、信仰教育是“原理”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任务,而作为主干课程之一的“原理”课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原理”课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信仰的形成以一定的知识为载体,离开知识教育,信仰教育也无从谈起.为此,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和基础是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科学性,掌握世界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原理”课的内在逻辑结构就是以哲学为起点,揭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阐述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最后推导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必须从整体性角度进行.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例如哲学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是统一的.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基础,是研究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哲学的运用和证明;而科学社会主义既是前面两者的运用又是逻辑结论,得出人类社会最终走向社会主义.通过“原理”课的教学,要最终使学生明白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为之奋斗的价值目标,帮助学生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的崇高性在于它是为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论.“原理”课运用唯物史观通过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实现可能.按照哲学观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必将向更和谐完美的方向发展,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政治经济学则从剩余价值生产角度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因为资本家对于剩余价值的无尽追求,致使无产阶级必然反抗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并实现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最终目标.

通过“原理”课的课堂教学,令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崇高性,从而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自身的信仰.

(二)实践教学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若想使大学生从内心真正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联系实际,增加实践教学来消解大学生面对现实问题的困惑.实践教学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自觉追求和实践锻炼的平台,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情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了解国情、体验民生,并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释现实问题,体会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深切领悟社会主义在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将通过其持续发展而得到解决的道理.

三、以“原理”课加强信仰教育的途径

(一)拓展理论深度,拓宽教学内容

“原理”课包含马克思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涵盖面大、理论性和抽象性高.所以对于“原理”教师的首要要求就是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将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将复杂原理简单化,才能使理论能够真正地说服人.拓展理论深度,不仅是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还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做到“真懂”.拓宽教学内容,是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原著以拓宽视野.例如通过阅读《宣言》来了解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先进性;阅读《矛盾论》和《实践论》来体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强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有效的信仰教育不是将理论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要用科学并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第二,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马克思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事物.”对现实世界持批判态度是改变世界的前提,所以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只有注重学生的批判精神,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而不是盲从,这才会真正收到“原理”课信仰教育的实际效果.第三,“原理”课教师要以情感人.“原理”课教师本身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在讲授理论时感染学生、震撼学生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传媒的合作.对于高校“原理”课而言,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信仰教育,使其成为“原理”课教学最鲜明的特点和内在要求,以此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外化为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教材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靳玉军,陈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论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2010(0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王鑫.马克思主义的本质[D].昆明理工大学,2011.

[5]孙月红.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About the Reflections on the Faith of College Students

—— A Perspective on Teaching "Generality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

YU Ruihong ,MENG Hewei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Jinlin Changchun 130061,China)

Abstract: Affected by multi- culture,social negative factors,religious infiltration and lacking of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rxist faith’s belief are fading, faith diversification and utilitarian.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the "principle"),strengthening Marxi belief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faith education;Marxi;the course of principle

[责任编辑:马妍春]

上文结论:此文为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信仰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视角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与
摘要案例教学法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的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

图像影像和文本的互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微信平台运用问题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摘 要加强课下辅助教学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论文论述了利用微信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辅助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图像和影像与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和教学的有效转化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1620)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在逻辑上包含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什么需要转化,需要转化什么一是将教材的章节体系转化为教.

恩格斯写的《马克思和新莱茵报》
叶俊马克思逝世一周年之际,恩格斯撰写了马克思和一文 文章写于1884年2月中至3月初,发表于1884年3月13日在瑞士出版的德国社会党人报第Il号,全文约7000字 该文收入于1965年版.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