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政治理论课方面论文如何写 跟论参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主题:政治理论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8

论参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该文是政治理论课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政治和高校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政治理论课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理论课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思想政治工作杂志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摘 要: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探索课堂讨论、主题演讲、赏析经典影视作品和社会实践调研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得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教师的综合素质、科学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教学形式尤为关键.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219-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通过探究中国近现代历史,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认清国情,把握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内在规律,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诚然,理论灌输和学术探讨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效率,但学生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更能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参与式教学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分析

1.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

高校思政课是集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和德育性于一体的课程,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信仰,全面地分析历史和认识现实,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思政课的课程性质表明,其教学目的不单是学习理论知识,更为关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思考人生和完善自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一切知识和经验都是从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参与式教学正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和共同参与的基础上,使学生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充分地体验情感和高效地培养能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增进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2.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中学政治课有重复,这引起了部分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是抵触的心理,而深层原因是教学模式的僵化.一方面,教师按照惯例,教条式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譬如“一言堂”“满堂灌”等,思政课成为说教式的课程,遏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当下我国正着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思政课的教学理念必须做出调整,即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这正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助推力.

3.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高校思政课要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更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当代大学生中“90后”居多,在思想和行为方面既有自信、个性、批判精神的一面,又有自我意识强、独立性差、抗挫能力弱、理想信仰缺失等特点[1].思政课教师只有把握这些特点,课堂教学才有针对性,教学实效性才能提高.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要注重人的内在情感,潜在的智能.”[2]参与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表达观点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实现自我教育.此外,在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和各种才能的协调发展.

二、以《纲要》课为例的参与式教学实践

1.课堂讨论

《纲要》课是通过历史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必要的史实讲述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但鼓励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化认识,才是思政课入脑、入心的关键.无疑,课堂讨论是最常用的参与式教学形式,它包括拟定话题的讨论和未定话题的讨论.拟定话题,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相关的疑点、热点、难点和重点知识,预先定好讨论主题,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展开讨论.未定话题的讨论,是指每次课(两学时)都会留十分钟时间,由学生讲述“历史那些事儿”,即历史人物、历史趣闻,老师再“借题发挥”,点评总结,目的在于增长知识,提高兴趣.

2.主题演讲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既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遭受的无尽屈辱,也呈现了各民族人民的顽强抗争,又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断学习西方的觉醒历程.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始终贯穿《纲要》课的一条主线.鉴于此,近年来本校所有上《纲要》课的班级先后开展了一系列课件制作与演讲比赛,譬如2013年的“中国梦·安科梦·我的梦”,将感悟历史、着眼当下和展望未来有机地衔接在一起;2014年的“践行核心价值观,传递青春正能量”,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落到实处;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弘扬抗战精神,积聚青春力量”;2017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传承长征精神,智创勇毅青春”,结合时政热点,将超越时空的抗战精神、长征精神发扬光大.总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深化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

3.赏析经典影视作品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播放相关影视作品,让学生直面“活”的历史.譬如,历史纪录片《圆明园》《中国近代历史与耻辱》《百年中国》等,以立体化的形式再现中国近现代历史,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增进对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国产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以二次元风格的语言介绍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典影片《甲午风云》《辛亥革命》《建党伟业》《南京大屠杀》《审判》等,使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有助于弥补学生阅历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观看完毕后的交流和讨论,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任课教师做逻辑严谨、论证有力的评析.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增长知识,无疑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

4.社会实践调研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本校实行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其一,社会调查主题紧扣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譬如,21世纪百姓关心国家大事的程度、90后大学生责任感现状调查、本校大学生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状况的调查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二,教师参与并指导社会调查的全过程,譬如提供社会实践的选题指南、修改活动策划书、建议调研方法、问卷的制定发放和分析、撰写和审阅调研报告等,在调研过程中,师生充分互动,教学内容渗透其中,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思政课参与式教学实效性的再思考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3],参与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但参与式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实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还需上下而求索,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前提: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效地开展参与式教学,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譬如课堂讨论表面上减轻了教师的授课负担,但无论是拟定话题还是未定话题,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所教课程有深刻、系统的把握和研究,再结合国内外实际做全面剖析.此外,深厚的知识储备必不可少,以确保在未定话题讨论时得心应手.主题演讲,需要教师精准把握相关史实,及时指正学生错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索多样化的演讲形式.经典电影赏析,应避免学生孤立、片面地看待问题,倡导全方位、多角度的科学思维方法.社会实践调查务必全程教学.因此,教师的知识面必须广而博、理论功底必须深而厚、组织能力必须高而强.只有这样,才能对课堂讨论给出恰当的引导和总结,才能对学生的演讲和赏析给予深刻的评价和升华,才能对学生的实践调研做出科学的指导和规划,才能上好令学生满意、难忘和受益的思政课.

2.核心:制定科学的教学设计

高校思政课有着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基础的学生群体,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制定科学的教学设计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关键.譬如,课堂讨论的拟定话题,要结合学生的学科背景和知识基础;课堂讨论的方式,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课堂讨论的时间和参与范围既要事先安排,也要适时调整;演讲主题的确定,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时政热点,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获;哪些章节的内容适合做实践调研,即调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哪些章节的内容必须赏析经典影视作品,即只有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才能体会得深刻和真切;课堂表现与成绩挂钩,并给予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解决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总之,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有规律可循,即每一章节的设计必须关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方面,又无固定模式,即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学设计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关键:丰富教学的实现形式

近五年来,本校《纲要》课的教学实践证明,参与式教学效果显著,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但思政课是大班教学,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譬如,个别学生腼腆不愿参与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少数学生抱着应付心理参与课堂活动,个别学生实践调研半途而废等,可见,单一的参与式教学不能满足复杂的教学对象,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丰富教学的实现形式.鉴于此,《纲要》课汲取了传统教学中的课堂讲授、启发教学、案例教学等的精华,又引入了现代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教学、现场教学等,值得一提的是,本校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法,即“移动课堂法”[4].目的在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实现形式,确保参与式教学与其他教学的优势互补,从而增强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丽华,乌力吉那顺.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相应教育措施[J].前沿,2013(1).

[2]方展画.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评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209.

[3]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41.

[4]王有炜,蒋德勤.“移动课堂”: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困境的新路向[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

此文结论,这是一篇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政治和高校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政治理论课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政治理论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基于课前导入
马志芹(喀什大学 思政部,新疆 喀什 844008)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是“熟悉的陌生课”,新鲜度极低 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存在性以及持续发展性取决于它具备实效性 改善教学内容,为目前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条件;完善教学手段,为目前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借助当代教育科技工具,为目前.

国际视野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
摘 要国际化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最大的也是最鲜明的特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应当适当体现国际化特色,为此,教师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过程中要有国际视野 中国近现代史不能仅仅从中国的角度看,更应从国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的构建和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教学是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德育教育为辅的育人模式 而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延伸,也是实现高校育人的有效平台 因此,我们应该从育人的内容、方法及效果为切入点努力探.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