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古书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与妄听妄言古书中的鬼故事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主题:古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9

妄听妄言古书中的鬼故事,该文是古书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妄言古书和鬼故事和妄言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古书论文参考文献:

古书论文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故事征文编辑部的故事故事大王杂志故事杂志投稿

王族

王族,甘肃天水人,现居新疆乌鲁木齐,从事图书出版工作.出版有散文集《第一页》《兽部落》《上帝之鞭》《猎痛》《两千年前的微笑》《逆美人》《清凉的高地》;长篇散文《悬崖乐园》《图瓦之书》《狼界》;非虚构三部曲《狼》《鹰》《骆驼》,小说集《十三狼》,长篇小说《狼苍穹》等四十余部作品.

纪昀笔下的鬼

写此书稿前翻出扬州八怪中罗聘画的《鬼趣图》,为他所画的生动之鬼而叫绝.当时,扬州八怪到最后一怪罗聘这里已经不怪了,前面七怪本已是泰斗式的画家,其画更是穷尽了各自领域,罗聘该去画什么呢?像是天启,无意间产生的画鬼念头让他欣喜若狂.这个题材几乎无人涉及,他遂决意把鬼当成可大力开发的源泉.爱上鬼,鬼便是美的.他先后画了献媚鬼、贪婪鬼、攀谈鬼、随行鬼、侍酒鬼、赶路鬼、逃命鬼,个个活灵活现,可爱之极.自此,他成了地地道道的鬼画家.

看罢罗聘的《鬼趣图》,后又读了纪昀(又称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尤其喜欢其中写乌鲁木齐鬼怪的文章.纪昀的文字是上乘的散文笔调,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正如鲁迅评价该书时所说:“隽思妙语,时足解颐.”前辈罗先生和纪先生把鬼或画或写得如此生气蓬勃,犹如这世间真的有鬼一般.纪昀先生当年居乌鲁木齐时的住所如今叫九家湾,巧的是我刚来乌鲁木齐时也曾在那里住过一个冬天,当时的九家湾还有几分乡村的味道,回族房东有时候会敲门借走张承志的《心灵史》,不料几年后我再去那个地方,熟悉的东西均已不在,一个新开发的小区已覆盖了一切.如今,后生我斗胆写鬼文章时并不因鬼而骇然,而是疑惑纪先生与我前后几乎居于一地,为何纪先生写出了那样好的鬼文章呢?看来这就是才华高低的问题了.我想,若此文初稿杀青不满意,我必狠心按下删除键.

家中的这本《阅微草堂笔记》是十一年前刚来乌鲁木齐时买的,之后一直在书架上躺着,不曾被我碰过一次.不料这次却从中读到了好玩的鬼故事,比如很短的一则:有一个人去乌鲁木齐郊外的柳树林中闲坐,时间久了仍没有要离去的意思,这时便传出一个幽幽的声音:“你怎么还不走,我要在此待客,你占了地方.”他四下里巡视不见一人,便奇怪这声音是从何处发出的.他回家后对朋友说起此事,大家觉得那地方是一块墓地,发出声音者一定是鬼.那地方现在叫燕儿窝,仍为乌鲁木齐郊区,不远处是火葬场和陵园.

鬼之所以让人恐惧是因为鬼阴森,其形象和行为往往超出了人的承受能力.但有时候鬼却是可爱的,其言行近乎人情,让人觉得可爱.纪昀笔下的可爱鬼不少,其中有这样一则:有一位书生一天晚上在湖边散步,见有一酒肆便进去了,酒肆中有几个人,见他进来便热情沽酒相邀他一起小饮.饮酒间,书生与他们说起了鬼,气氛一下子诡异神秘起来,不过大家还是抑制不住兴奋谈论着鬼.其中一人讲了一个故事:他以前在丰台花匠家遇到过一位士人,他说,此间花事殊胜,只是墓地里多鬼可憎.士人说,鬼有好坏之分,千万不要一棒子把所有的鬼都打死.土人给他朗诵了自己写的诗,“钟声散墟落,灯火见人家”,很是有浪漫情调.他与士人因此所谈甚欢,不知不觉间时间已过去很多,他刚想问那士人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却听得那士人说,先生不憎我如此胡说八道,实在感激不尽.言毕几声铃响,已不见了身影,原来他是一个鬼.书生喜欢这个浪漫且又通情达理的鬼,也佩服这个会讲故事的人,便邀讲故事者回家再饮一场,有好故事接着再讲.讲故事者说:“能让阁下不憎,已为大幸,怎么还敢去府上喝酒?”说完微微一笑,身影在那一缕微笑中隐没了.原来讲故事者也是鬼.书生觉得很过瘾,感叹着说:“这故事有趣,幻中出幻,古所未闻.很难说会讲故事的人,会不会都是鬼呢?”酒肆中的另几人立刻神色变得惊异,一杯酒举着不知是该喝掉还是该放下.这时一阵轻风拂边,灯盏飘出几缕幽光,那几个人化为薄雾轻烟,飘扬四散.

人怕鬼,鬼亦怕人,最后谁收拾谁,关键就在于谁的定力高了.纪昀笔下就有这么一则:有一人去扬州,在半途借宿于朋友家中.半夜,有一个若隐若现的东西从门缝里挤进来,在地上先是薄如纸片的立体物,后又逐渐撑开增宽,变成一个几近于真人的女鬼.他看了女鬼一眼,不但不害怕,还作出对其不屑的神态.女鬼很生气地说:我是鬼,你是人,哪有人不怕鬼的?于是女鬼把头发弄乱,还吐出长长的舌头,在他面前晃着一幅吊死鬼的样子.他笑了笑说:“头发亦为你的头发,只不过乱了一点而已;舌亦为你的舌,只不过长了一点而已,还能把人吓住?”女鬼一气之下把自己的头摘了下来,血淋淋地放在桌子上,想把他吓住.他又笑了笑说:“你一个有头的鬼我都不怕,没头了的我还能怕?”这个男人定力太高,致使女鬼终无计可施,无趣地化做一团轻烟从门缝里去了.他从扬州回来时又借宿于朋友家,那女鬼不知是他,半夜又从门缝里挤成纸片状进来,刚显出女鬼状,便被他骂了一句:“怎么又是这个败兴物?”女鬼倏然而灭,顷刻间不见了踪影.

如果说鬼有生存之道,那么唯一方式就是和人在一起.鬼也许不愁吃喝,但它们离开人就难以活下去了.如果鬼遇到一个不怕鬼,亦会吓鬼的人,鬼的日子恐怕就不好过了.《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许先生和友人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半夜间觉得墙上有响动,仔细一看,一张大得像簸箕的鬼脸正变得越来越清晰,而且还睁开了一双像火炬一般的双目,把屋内照得一片明亮,只等着要害这二人的性命.友人害怕得浑身发抖,而许先生却面不改色心不跳,从从容容穿好衣服,对鬼说:“我正苦于没有蜡烛读书,你来为我照明读书再好不过.”说毕拿起书背对着鬼大声朗读起来.友人惊异得说不出一句话,而许先生的朗读声不断,只见得鬼双眼中的光渐渐暗淡下去,最后连鬼脸也缩回墙里去了.许先生放下书用手指敲墙,那鬼像是怕他似的不出一声.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许先生持一蜡烛去上厕所,那张大鬼脸又从地底下浮出,许先生看鬼一眼,顺手把蜡烛放在鬼的头上,说:“正缺一个烛台,刚好借用你一下.”鬼不动,似是要与他较劲.他说:“有那么多地方你不去,偏偏跑来闻我如厕的臭味.好吧,你既然要闻,我也不敢怠慢了你.”说着便把刚擦完屁股的草纸伸到鬼脸前,在它嘴上擦了几下.鬼恶心得大声呕吐,继而痛叫几声不见了.从此,许先生再没有受到那鬼的骚扰.

好了,还是说说《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关乌鲁木齐的故事吧.纪昀写了那么多有关乌鲁木齐的鬼怪,让我觉得他的文字是一种可能,可以引领我进入到昔日的乌鲁木齐场景中去.加之我生活在乌鲁木齐,所以便更想从中看到可以和现如今的乌鲁木齐有确且对应的东西.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很吸引人探究的一则故事:在乌鲁木齐深山中,牧马者经常看到一尺左右的小人出现,而且男女老幼一应俱全.在红柳吐花时,它们便折断柳枝盘成小圈戴在头上,然后成群跳舞,发出像唱歌一样的呦呦声.有时小人会趁人不备潜入帐篷偷食物,被发现后跪下哭泣,被抓住则绝食而亡.放掉它们后,它们走几步便要回头看看,如果追上去呵斥,它们便又跪下哭泣.等走得离人远了,估计人再也追不上了,便大步跨山越涧而去.谁也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居于何处.它们非木魅非山兽,也许是僬侥国的小人.因它们极像小孩,又喜欢红柳,故被称为红柳娃.县丞邱天锦视察牧场,曾捉一小人制成腊干带回,细看,其胡须、头发、眼睛等与人一模一样.由此证明,《山海经》中所谓的小人国的确是存在的.

另有一则故事标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乌鲁木齐虎峰书院.在书院一房内,有一位流放犯人的妻子,因与他人偷情之事败露在窗棂上吊死了.后来书院院长、前巴县令陈执令住进了那个屋子,一天夜里在灯下读书,忽听得窗户天棚上有诡异声响动.抬起头一看,有女人的一双秀足从窗户纸缝里徐徐垂了下来,渐渐又露出膝盖,又接着渐渐露出丰满的大腿.女鬼是那吊死的女人的阴魂,她是在以人.陈执礼当然知道这些,于是厉声说:“你因与他人偷奸被发现,羞愤而自杀,你难道要害我吗?我并非是你的仇人,你难道要媚惑我吗?我一生不入花柳丛,你是诱惑不了我的.你如果敢从窗户上下来,我就用夏楚(一种棍棒型刑具)打你.”女鬼慢慢把腿收了回去,间或发出几声哀怨和叹息.过了一会儿,她又从纸缝里伸出脸向陈执礼窥视,她长得还算标致.陈执礼抬起头怒吼道:“你死了尚不知耻耶?”女鬼又退了回去.陈执礼灭烛就寝,在袖子里藏了一把刀子等着女鬼来,但它却再没有动静.次日,神游的陈题来访.陈执礼与他说起此事,听见棚上有撕破布帛的声音,此后不再有女鬼出现.但陈执礼住在外屋的仆人却不对劲了,经常在夜里说梦话,时间长了便得了痨病.仆人临死前,陈执礼因耽于他追随自己从家乡出来两万余里之情,很悲伤地哭了.不料仆人却挥挥手说:“有个美貌妇人曾悄悄追求我,现在她招我为婿,我要去快活,勿悲也.”陈执礼听了他这番话后悔得顿足:“我自持胆子大,没有搬到别处去,却没想到害你了.我对待那女鬼太客气了,竟坏了事.”后来有一个叫杨逢源的人来当虎峰书院院长,他不再住那间屋子.他说,孟子有言:“不立乎于岩墙之下.”岩墙,即危墙.他觉得那个房子不好,不宜居住.

还有一则,纪昀在乌鲁木齐时,有一天中午下属来报,军校王某被派到伊犁运送军械,其妻一人在家.今天已到这个时辰,她家的门仍然紧闭,呼叫不应,恐怕出了什么事.纪昀让乌鲁木齐的同知木金泰去查看一下.木金泰破门而入,发现一男一女在床上*相拥而亡,细看,都因被刀剖刺腹部而亡.此男子不知从何处来,向邻居打听也无头绪.于是便作为一件疑案了结.当晚,女尸突然着活了过来,到第二天便能说话了.她供出原由:她自小与那男子相爱,她嫁人后仍与他偷偷幽会.后来她随丈夫驻防西域,那男子因难耐思念便又来寻找她.丈夫去伊犁后她把他藏在屋里,所以邻居都不知实情.丈夫快回来了,二人为这短暂相会之后的分别而伤痛,遂决定一起自杀.女人记得自杀时疼痛得昏迷了过去,灵魂忽然间像是做了一个梦一样离躯体而去.她急忙找他,四处不见他的影子,她只好在沙漠中游荡.碰到一个鬼,便把她绑入地狱,一顿审问羞辱.随后一查她的阳寿未尽,便打了她一百大板.那大板为铁铸,打得她死去活来,最后便昏了过去.等到慢慢醒来,才知道自己起死回生又回到了人间.查验她的腿,果然有伤痕.驻防大臣巴公于是判决:“她已在阴间受了冥罚,通奸罪就不再重复处罚了.”这件事让纪昀很是感叹,生命之难能可贵,由此可见一二.

纪昀后来在《乌鲁木齐杂诗》写有这样一首:“鸳鸯毕竟不双飞,天上人间旧愿违.白草萧萧埋旅榇,一生肠断华山畿.”写的就是上面的这件事.

给鬼治病

鬼故事读多了,难免为其中重复的情节和说教色彩感到乏味,鬼也应该像人一样,有几分活泼方显得可爱.但因为鬼都是人创造出来的,所以鬼身上便难免附带人的道德色彩.人用讲故事的形式让鬼存在,所以人便自然生出掌控意识,不让鬼干出乱套的事情.

但偶尔也会有鬼故事从众多书中跳出来,让人眼前一亮.比如一个人为鬼治病的故事,先后在《南史》《太平御览》《宋书》《太平广记》《医说》等近十种书中出现过.《南史》《宋书》和《医说》都是正史和严谨的书,将一个鬼故事收进去,足可见这个故事接近事实本身,即使不是事实,但一定有对现实的影射或对照.据有人考证,这个人为鬼治病的故事最早见于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一书,后来流传甚广,遂入正史.

故事中的医生名曰徐秋夫,其医术高超,谁患了疾病找他一定药到病除.每个人的身体都会受到疾病的无情摧残,这时候人必须面对疾病,并想方设法救赎自己.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每个人或早或晚都会遭遇疾病.医生这一行业的存在,不光让每个人的身体有所依赖,而且还会让人的某些器官得到挽救.一个地方有一个好医生,那些生病的人算是有福了.

众多书籍那么浓墨重彩记载徐秋夫,于是乎连鬼有病了也来找他.来找他看病的鬼叫“斛斯”,有书中另称“斯僧平”.因为我们不知道鬼是如何起名字的,所以看不出“斛斯”和“斯僧平”有什么区别,但从用字上看,这两个名字一定是人给鬼起的,由此可以断定这个鬼也是人虚构的.斛斯(为行文方便,以下统用此名)来找徐秋夫,是因为它患了腰疾.鬼从冥界到人世,只为求医治顽疾,由此不难猜测它先前一定求医问药不少,但均无效,所以才来找名医徐秋夫.斛斯大概向徐大夫先说明了来意,然后细细讲述了自己被腰疾折磨的痛苦.按常理说,人与鬼是不能打照面的,此时斛斯与徐大夫见面,斛斯一定是显形了的,徐大夫既然能耐心听它讲述病情,那么他一定不惧怕鬼.

《南史》等书均载,斛斯找到徐秋夫时已被病痛折磨得苦不堪言,如果还医治无方,它的鬼命将休也.徐大夫倒是可以医治斛斯的腰疾,但却苦于斛斯那摸不着抓不住的鬼形体,没有实施医术的具体目标.这就麻烦了,本来已经消除了人鬼之间的隔阂,但现在却苦于斛斯没有身体,斛斯一定急得哇哇乱叫.鬼是没有身体器官也没有血的,这一点在《夷坚志》中有记载:“投刃杀之,全无血汁.及剖其腹,亦无肠胃.”但徐大夫毕竟是徐大夫,他稍一思索便有了医治斛斯的办法.实际上,徐大夫有的是办法,就看他用不用了.当时的情形之下,他一定可怜斛斯,决定给它医好.他让人找几根树枝,并抱来一堆稻草,然后便忙活起来.斛斯作为鬼一定不知道徐大夫要干什么,他周围的人也可能一头雾水,急切等待着结果.不一会儿,树枝和稻草均派上用场,一个草人伫立在了大家面前.徐大夫要用草人代替斛斯之身施以医术.他对草人一番抚摸,确定了穴位,然后将几根银针刺入选定的穴位,开始施针灸之术.神奇的是随着他的针灸扎入草人身上,斛斯马上觉得自己的腰部有了明显的反应,一股喜悦之情泛上了它的鬼脸.一个时辰之后,斛斯的腰痛痊愈,它感激涕零,对徐大夫连声道谢,高兴地回冥界去了.

读毕这个故事,觉得故事之所以能成为故事,其关键就在于要大胆打破常规,如果你受限于常规的条条框框,便一定编不出好故事.由此想到写作,就在我写此文的今天,我去参加乌鲁木齐的一个作品研讨会,有那么多一大把年纪的人在老生常谈,仔细一想,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人不明不白写了一辈子.人都这样了,下笔还如何狠.最受不了的是这些人拿做人说事,无非是什么做文先做人,我相信但凡是个人听这话恐怕听得耳朵都长茧子了,怎么就有人仍然喜欢说呢?窃以为,才华高者,像一道光芒,只会趋向高处,而不会沉入幽暗的角落,再说了,即使在幽暗的角落,也一定还有内心的光芒.“身穿长工衣,怀揣地主心.”这大概才是真境界.随便举两个例子,鲁迅爱上了他的学生许广平,按当时的*观一定是大逆不道,但事实证明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鲁迅之高蹈文品也丝毫没有下降半分.还有林徽因,同时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等三个男人爱他,按当时的*观,这三个男人就更大逆不道了,但他们的爱仍那么真挚,他们不但没有受*之囿,反而才华更是耀眼灼人.所以说,有奇才大才者,是必然有奇人品和大人品的.

再说人为鬼治病,这个故事真正凸显出的是徐大夫高超的医术,为了凸显这一目的,所以用鬼来做对照.人有虚构的权力,所以鬼就得顺从人的虚构来表演,此等情形之下鬼是听话的.于是乎,鬼生病,人为鬼治病,稻草人代替鬼身体,等等,将种种不可能变成可能,将非事实界定为事实,故事的吸引力由此大增,人们便都相信这件事真的发生过.其实我们都明白,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故事来支撑,否则,人就会因为单调而变得没有意思了.

只是有一点疑惑,鬼既然没有身体,为何会生病呢?

今夜你最美丽

鬼是有爱情的,鬼一定像人一样会因为爱而饱尝酸甜苦辣,但鬼的爱情最终能否有结果,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因为在鬼界中只有鬼和鬼可接触,一个鬼对另一个鬼有感情了便会爱上对方.所以,鬼爱上的只能是鬼,但问题是鬼的爱情是神秘的,人无法悉知其详情,更不能体会鬼恋爱时的感觉是什么滋味.所以说,鬼爱上鬼一定是用人类所不知的鬼的形式,而不是我们在鬼书上看到的那些内容.那样的内容是人虚构的,首先满足的是人的精神需求.

还有一种猜想,鬼会爱上人.因为鬼与前世,或者说鬼与人之间的情感未了,所以鬼要挣扎着向人迈出脚步.但这样的人鬼情毕竟是不真实的,因为鬼与人最终无法接合,其爱情也必然会成为一场悲剧.《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是妖,但因为她修炼成了人形,所以她要比鬼真实一些,但要命的是她爱上了救命恩人宁采臣,当她闻到宁采臣因为性冲动散发出的一种味道时,失控与宁采臣发生了性关系.“你身上有那种味道.”电影《倩女幽魂》中的这句台词浪漫而痴情,为他们悲苦的爱情增添了几分温暖.但因为*两界,最后他们仍然不能在一起.对于爱情而言,所有人都是想要结果的,但结果是什么,所有人大概都不知道.此难题对于人来说都无可奈何,对于鬼来说就更没有办法了.

朱海的《妄妄录》卷八中有一个人与鬼相爱的故事.读完这个故事,我感觉到了鬼的一种疼痛,这在其他鬼书中并不多见.我们已经习惯了人类为鬼制定的固定符号,也一以贯之地认为鬼就应该是恐惧、挣狩、荒诞、阴森、震傈、失魄等模样,从来都不会体会到鬼的辛酸和悲苦.所以说,固定模式中的鬼其实是不真实的,鬼真正的生活实际上被人忽视了.《妄妄录》中的女鬼与相爱的男子诀别时,说了一番让人忍不住掉泪的话:

鬼妇曰:“君如此情痴,必相思致疾.今当实告,我鬼之待替者也.凡与鬼狎,无不病瘵.惟我相爱之深,故必俟君阳复,方肯再来,有剥有复,乃得无恙.使遇他鬼,纵恣冶荡,早入枯鱼之肆.感君义重,后宜自慎,亦勿思我.”语迄,散发吐舌,长啸而去.为之震傈失魄,以此心疑,不敢稍近冶容.

此男子迷恋女鬼但不知其为女鬼,所以对女鬼爱得欲死欲活.这时候人与鬼之间的爱情是人类模式的爱情,加之他爱得甜蜜,所以在男子心中那女鬼一定是温柔可爱的女人.人与鬼在爱情体验方面是不一样的,人如果在此处失恋,还可以去彼处再爱.而鬼就不行了,好不容易碰上一个自己爱,同时也爱自己的人,恐怕是永不可再得的幸福,所以鬼的爱是弥足珍贵的.

女鬼的一番话不光道出了人鬼途殊的缘由,而且其情其义也颇为感人.人爱上鬼会得病,而且有生命危险.她如实道出自己是女鬼,而且让他知道凡与鬼交媾的人必然病死.这样的事要是换了别的鬼,恐怕早已发生了,因为我很爱你,所以才使你活到了今天,但如果再持续下去必使你丧命.我很感激你爱我,但在这件事上你一定要慎重,往后切勿思念我.女鬼说完这番话后显了原形,叫了几声离去了.

人鬼途殊,所以女鬼必须遵守这一事件的天律,及时抽身而去.不论是人还是鬼,都是这一天律的一分子,谁都不能背叛其规则.女鬼知道这场爱情是要死人的,要想让人活,爱情就得死,所以它才向男子吐露了真情.

因为女鬼在讲道理,所以女鬼的形象披上了大义凛然的光环,但女鬼内心因为失爱而产生的痛在此却被遮蔽了.它每吐出一个字,内心的爱便减少了一些,那种减少一定犹如刀子割心.当它把那番话说完,它的内心便已经空了,与相爱的人诀别的事实已成定局.它离去时该有多痛苦啊,曾经花前月下,情深似海,在那一刻都化为乌有,而它所做这一切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那男子.为了让他活下去,它必须狠心将这段情一刀砍断.

这同样是一种爱.

鬼知道真相

有很多事情,我们并不知道真相.这些事情虽然和人有关,但不属于人,它们属于世界.比如人死了之后说话,这便是人在生前所不能预估的.按常理人死后会变成鬼,所以人死后说话其实就是鬼说话了.

鬼会说些什么话呢?如果鬼说的是鬼话,议论的是鬼之间的事,人是不感兴趣的;如果鬼说的是人话,对活着的人指长道短,那就有意思了.谁知道人在鬼眼里是什么呢?再说了,鬼那般诡异,它们嘴一张,一定会把人说得匪夷所思,牛头不对马嘴呢!

在今天,我们只能从中国古代留下来的志怪小说中读到一些鬼说话的故事,大多都很相似,而且明显附带有人的成分.也就是说,这些鬼说话的故事实际上是虚构出来的.程章灿先生在一文中说:“绝大多数的鬼故事,是由遇鬼者来叙述的,再由载笔者记录下来,辗转周折,在所难免.不过,一旦写定为鬼故事的文本,即使那些出自遇鬼者之口的自我叙述,也辗转成了第三人称,不管截笔者如何添枝加叶,或者添油加醋,那原汁原味不免失去一些.”但笔者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的开篇却读到了一段颇为新颖的鬼说话:

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尽管我已经死了很久,心脏也早已停止了跳动,但除了那个卑鄙的凶手之外没人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而他,那个混蛋,则听了听我是否还有呼吸,摸了摸我的脉搏以确信他是否已把我干掉,之后又朝我的肚子踢了一脚,把我扛到井边,搬起我的身子扔了不去.往下落时,我先前被他用石头砸烂了的脑袋掉裂开来,我的脸、我的额头和脸颊全都挤烂没了;我全身的骨头都散架了,满嘴都是鲜血.

奥尔罕·帕慕克确实是高手,让一个开口说话的鬼一点都不阴森,把读者吸引到了一个惨案之中.这是一个典型的鬼说话.鬼说的是自己的死,但经由他如此一番诉说,凶手之恶在此凸现出来,让鬼显得悲怆凄楚之极.也许,奥尔罕·帕慕克写这一段时也不想让它死去,忍不住想把它从井中拉上来,让那个凶手掉入井底去受罪.

让鬼出来说话,必须要先有一个故事,然后让鬼作为主角和亲历者,才可以把话说得像模像样.中国的志怪小说很多,如此者却寥寥无几,大概是因为让鬼说出像样的话太难了,所以便干脆不说.上帝创造了人,人创造了鬼.实际上鬼在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人,即使鬼说话,说的也是接近人或与人有关的话,很难做到鬼界揭秘,更别说独特的鬼视觉所见了.

不过,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到的鬼界用黄、红、紫、黑四种不同颜色的册子授封冥官的事,倒是颇为有趣.这是一个鬼说出真相的故事,说话者是一位护军通领,战死后变成鬼入了阴间,被授封了冥官.他说,阴间对每一位战死者都视其不同表现授封冥官,级别分别写在黄、红、紫、黑四种册子上.入册的标准为“赤心为国,奋不顾身者,登黄册.恪遵军令,宁死不饶者,登红册.随众驱弛,转战而殒者,登紫册.仓皇奔溃,无路求生,蹂践裂尸,追歼断胚者,登黑册”.这个标准因为没有夹杂人的因素,所以读起来很新鲜,阴间之等级分明和严肃认真,此可见一斑.死者在最后无不都是无奈撒手人寰,但谁也想不到变成鬼去了阴间却还有门槛要迈,而且关乎生前最后一次做人的好坏,好了便可成为好鬼,坏了便可成为坏鬼.如此区分,依据在哪里呢?

纪昀让那位护军通领继续说话:“此惟冥官能辨矣.大抵人亡魂在,精气如生.应登黄册者,其精气如烈火炽腾,蓬蓬勃勃.应登红册者,其精气如烽烟直上,风不能摇.应登紫册者,其精气如云漏电光,往来闪烁.此三等中,最上者为明神,最下者亦为善道.至应登黑册者,其精气瑟缩摧颓.如死灰无焰.在朝廷褒崇忠义,自一例衰荣;阴曹则以常鬼视之,不复齿数矣.”

人死了魂魄尚在,所以魂魄在这时候便起到了关键作用.只是,生前做的是什么人,在此时便顺其自然做什么鬼,一切都没有更改的余地.

只是有一点颇为不解,这个故事说的都是鬼的事情,如果有的鬼对不感兴趣,名字不入那四种颜色的册子,又会变成怎样的鬼呢?

人在很多时候会说假话, 因为人心里有“鬼”.人心里的“鬼”并非我们常说的鬼,而是人的某种意念在作祟.因为人不愿说出真相,或者有意将某些事实遮掩或改变,所以人便说鬼话.人说鬼话无边无际,相信者一定会吃亏.但鬼若说人话,却一定说的是真话.鬼是不撒谎的,在说话方面,鬼值得信任.南宋刘义庆的《幽明录》中就有一则鬼说真话的故事,不过,听过并信之者也为鬼.有一新鬼刚入鬼界,因不懂觅食之法被饿得哇哇乱叫,一老鬼友善,教它要去找几户人家作怪,人因为害怕就会宰杀动物和献食祭祀,你不就有吃的了吗?新鬼于是匆匆去了,找到了两户人家.但它因为是新鬼,心地善良,便忍饥挨饿帮助人家推磨.磨推完了,它又家舂米,希望以此感动那两户人家,好换得回报.但它忙了一上午,直至累得快趴下了,那两户人家却因无知觉它的存在而没有任何反应,只是觉得今天的活干得真快,没用多少工夫便干完了.新鬼想起老鬼的叮嘱,才明白不发怒人是不会怕鬼的,于是它又找到一户人家,抱起他们的白驹在天上飞.那家人害怕,忙不迭地杀了一只狗,并配以水果酒饭向它祭祀.新鬼美滋滋地大快朵颐,感叹老鬼所言极是,作为鬼,不作怪就会被饿死.

人祭祀鬼,这并不奇怪.但这个故事中的新鬼着实显得可爱,当它帮助人干活时,它的内心反应和行为特征清晰无比,让人觉得它活灵活现,是一个天真单纯的鬼.这样的鬼是十分难得的,如果鬼都像它这样,那么鬼便好玩了.但很快麻烦就摆在了它面前,肚子饿是最为急迫解决的问题.它忙活了半天,最后得出的事实告诉它,单纯行不通,所以它还是听了老鬼的话,才解决了吃饭问题.

老鬼的话中有恶,但却管用,不然,它恐怕在做新鬼时就被饿死了,怎么能熬到变成一个老鬼?

同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昀还讲了一个鬼说出真相的故事.

有一老学究夜间行走,遇到一鬼,鬼向他问好,他亦认出鬼是死去多年的老友.于是他便和鬼闲聊,之后又同行向前.经过一间破屋,鬼对老学究说,此屋中住着一位学问很高的文士.老学究觉得奇怪,现在是黑夜,它怎知屋中有人,而且是学问很高的文士?鬼于是向他讲了一番他闻所未闻的道理,让他更为吃惊.鬼所讲的道理大意为:人在黑夜入睡后,他的学问便会穿透百窍而升,直至从头顶喷薄而出放射出光芒.当然,这一光芒一般人是看不见的,仅神鬼可看到.所以,神鬼知道哪些人是有学问的人.

老学究自持有学问,便问鬼:“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

鬼耽于与他曾为好友,支支吾吾半天才说了真话:“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十篇,字字化为乌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有浓云密雾之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鬼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老学究的学问实乃应付科举考试之用,一无用处.

老学究在那一刻一定无地自容.不过,老学究是古代常见的那一类人,其社会与时代有病垢,有老学究这样的人便不足为奇.鬼对老学究说出真相后大概便走了.它洞悉那么多与学问有关的事情,它一定也很有学问.所以,它与老学究之间是没有多少话可谈的,它的境界高,它的兴趣也一定在别处.

不过,鬼对有学问的人睡着后会放射光芒一说,倒符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其中的讽世之意,也足可见一斑.

只是不解,是人写下的诗句,为何被鬼解释得那么精确呢?

妄言妄听

袁枚的《子不语》是我最喜欢的鬼书,但至今却没有看完.没有看完的原因是因为太过于喜欢,怕看完了以后没东西可看,所以要留下一些慢慢品读.在这慢品的过程中,我在想,袁枚老前辈为写这部书是下了工夫的,其田野调查,民间探求,古经搜集,等等,直到满脑子都是鬼故事了才动笔.袁枚是喜欢讲故事的人,所以《子不语》的故事性很强,几乎每一篇都是一个鬼故事,让人读得心旷神怡,忍不住叫好.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鬼书已被古代高贤穷尽,比如《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何典》,是绝对的经典.后人将这四本书誉为鬼书“四大金刚”,名归所至.我非常喜欢《子不语》的序言,我觉得这篇序言是古书中论鬼最好的文字.该序如下:

“怪、力、乱、神”,子所不语也.然“龙血”“鬼车”,《系词》语之;“玄鸟”生商,牛羊饲稷,《雅》《颂》语之.左丘明亲受业于圣人,而内外传语此四者尤详,厥何故欤?盖圣人教人“文、行、忠、信”而已,此外则“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所以立人道之极也.《周易》取象幽渺,诗人自记祥瑞,左氏恢奇多闻,垂为文章,所以穷天地之变也,其理皆并行而不悖.

余生平寡嗜好,凡饮酒、度曲、蒲,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能焉,文史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惑也,譬如嗜味者餍八珍矣,而不广尝夫蚳醢葵菹则脾困;嗜音者备《咸》《韶》矣,而不旁及于侏僸则耳狭.以妄驱庸,以骇起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是亦裨谌适野之一乐也.昔颜鲁公、李邺侯功在社稷,而好谈神怪;韩昌黎以道自任,而喜驳杂无稽之谈;徐骑省排斥佛、老,而好采异闻,门下士竟有伪造以取媚者.四贤之长,吾无能为役也;四贤之短,则吾窃取之矣.

书成,初名《子不语》,后见元人说部有雷同者,乃改为《新齐谐》云.

序中的“未知生,焉知死”和“诗人自记祥瑞,左氏恢奇多闻,垂为文章,所以穷天地之变也,其理皆并行而不悖”都是让人深思的警句.鬼遇上袁枚这样的作家算是有福了,他把鬼总结得如此深刻,犹如鬼真的存在,而且其存在价值颇值得人类关注和深思.

读袁枚的书,会有和读纪昀的书颇为相似的感觉,即好看.袁老前辈和纪老前辈都是聪明人,他们不轻易给鬼贴上符号,只是让其自由折腾,至于鬼好坏与否的答案,想必是装在各位看官的心里的.比如《鬼畏人拼命》一文,说的是一位介侍郎,身体高大魁梧,非常讨厌人们说鬼神的事,他每到一处都喜欢选择素号不祥之室而居.有一次他在山东住一旅店,有人悄悄对他说他选择的那个西厢房有鬼怪,不宜居住,但他却很高兴地住了进去.到了晚上他不睡觉,坐在那里等鬼怪出来.坐至二更有动静了,有屋顶的瓦片坠落在梁上发出几声脆响.他怒而大骂:“你要是鬼,就选择屋顶上没有的东西砸下来,我方怕你.”话音刚落,便有一块大磨石砸了下来.他又骂道:“你要是有本事的鬼,让砸下来的东西摔碎,我方怕你.”马上便有一块巨石砸在地上碎成了几块.他大怒,骂道:“鬼狗奴,你要是能砸碎我的头,我方服你!”说着把帽子扔在地上,昂首以待鬼投下东西来砸.但鬼因为不能近人身而没有办法砸他,屋内变得寂然无声.从此,那个屋子里再也没有发生过怪事.

从表面上看,这个故事有说教的意义,似乎告诫人们鬼是怕人拼命的,但往深里看则非然.此公先前两次让鬼向下砸东西,若砸下了他便怕鬼,鬼做到了,但他却不守信用,直至最后狠心把鬼逼走.由此看来,鬼怕人拼命,更怕人不讲信用.这个故事中的人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勇敢,实则不够义气,甚至可以说他在玩心眼和耍手段,尤其是最后一次他利用了鬼的弱点把鬼逼得无可奈何.这样的人在现实世界中比比皆是,一点都不可爱.反倒是鬼却讲义气,人如何叫嚣它便如何来,它只想和人比个高低,但它却被人耍了.依稀记得有一句话:人如果不要脸,鬼都没办法.这句话是这个故事最好的例证.

另一则《某侍郎异梦》则有些悲怆,看完让人心情沉重.乾隆二十年,某侍郎奉命督视黄河,驻扎在一个叫陶庄的地方.到了除夕之夜,侍郎因为勤勉仍骑马带领四名随从,手持火把巡河.走到一冰淖处,但见河边黄茅白苇,便觉得凄然.但这时他们又看见草中有一顶布帐,而且还露出烛光.侍郎问何人在此,随从说是您手下的主簿某某在此执命.侍郎为其勤勉感动,大加夸奖.主簿说:“大人除夕至此,夜已三鼓,天寒风紧,回馆尚远,某有度岁酒肴,献上一醉何如?”侍郎很高兴地进入布帐喝了几杯,然后返回公馆.因倦意袭身,便解衣而卧.

他睡着后做了一个梦,梦中依旧骑马巡视黄河,觉得所到之处并非前面来过的地方,走了很远都黄沙茫茫.最后走出约二里地后,看见有一所庐舍透出火光,于是他上前敲门,一位老妇人出门迎接.侍郎仔细一看,此老妇人是他的亡母太夫人.太夫人见到侍郎十分惊讶,便问:“你为何至此?”侍郎便将自己奉命巡河一事如实告之.太夫人说:“此处并非人间,你既然已经来了,如何能回得去呢?”侍郎这才想起太夫人已亡,遂大哭.太夫人说:“河西有一位老和尚,法力甚大,我带你前往求他想想办法.”

侍郎随太夫人而行,很快便进入一座庙中.那座庙修得庄严如皇宫,南面坐一老僧闭目无言,侍郎跪在阶下而拜,那老僧始终纹丝不动.侍郎问:“我奉天子之命巡河,因何会到此非人间之地?”老僧仍无言.侍郎怒叫起来:“我乃朝廷大臣,纵然有罪该死,你也应该告诉我,使我心服,你为何像哑羊一般一言不发?”老僧笑着说:“你杀人太多,禄折尽矣,还问什么.”侍郎说:“我杀人虽多,但都是犯国法应诛之人,并非我的罪.”老僧说:“你当日办案时,并非只是为国法,而是为了升官.”说着,从案上取一个如意直指侍郎的心,侍郎觉得有一股冷气直逼五脏,心狂跳不止,惶悚得说不出一句话.

良久,侍郎平静了下来,问老僧:“我知罪了.嗣后改过如何?”老僧说:“你没有改过自新的之机会了,但今日也不是你寿尽之日.”接着,老僧对左右沙弥说:“领他出去,放他回去吧.”沙弥携侍郎出了寺庙,在昏黑中伸出一只手,展开手心一颗小珠,那小珠的光照帮他们从黄河边一直走到陶庄公馆.太夫人迎接侍郎,说:“儿虽归,不久即来,无多时别也.”遂送他依原路返回,直至官邸门前下马才醒来.这时他发现时间已到中午.因为是大年初一,众河员一大早都来贺节盈门,但却不见侍郎出来,所以便等了一上午.他们疑惑侍郎平时最为勤勉,为何在大年初一却赖床不起?侍郎不愿给他们讲明原因,他们便不好多问.这一年四月,侍郎得病呕血,卧床再也起不起来了.

应该说,此侍郎官员的遭遇是一次时空穿越,但这个穿越真的不好,当他从老僧处返回,与太夫人告别时,他内心该是何等凄凉.老僧一语道出他死是因为在任为升官而杀人,这对于身在官场一度迷恋仕途游戏的他来说,是过早摊开的谶言.为官者,谁不是这样呢?更可怕的是一个人尚在活着时便知道自己将为何而死,而且还没有挽回的办法,那一刻的恐惧在内心将数倍放大,其痛苦滋味将无以言表.人活上一世即使有罪,最好在另一世界被清算,在这辈子千万不要过早地摊开那个账本.这个故事虽然在说教,但早已超出了道德范畴,袁枚写得太狠了.

上面的故事让人沉重,还是读一个轻松活泼一点吧.比如鬼与人斗智斗勇的《钉鬼脱逃》,就会让人在读后会心一笑,觉得饶有趣味.有一名捕贼有名的捕者叫殷干,一天夜里发现一人拿一根绳子躲于阴僻处,殷干想此人必是去偷盗,便悄悄跟上.到一户人家院外,那人进去.殷干想,不如等他偷东西后捕之,因为现在将其捕之不过献官而已,未必能得到获赏;而等他偷了东西后再抓捕,必得重利.

殷干在这一点上有点说不过去,贼偷他人物,他谋贼利益,是典型的以权谋私,他比贼更可恶.

殷干在外等待,隐隐约约听到有妇女哭泣,他纳闷,便也进去.但见一位妇女正在对镜梳妆,而房梁上有一颗头发蓬乱的头颅用绳子钓了下来,殷干知道此乃缢死鬼想害那妇女,便大呼破窗而入.左邻右舍听到他的叫声赶来,殷干说明鬼的意图,众人看见那妇人果然已被悬挂于梁上,便将她救了下来.妇人的公公备了酒肉感谢殷干.吃喝完毕,殷干从原路返回,此时天犹未明.正走着,背后簌簌有声,他回头一看是一个手拿绳子的鬼.鬼骂道:“我自取妇,于汝何事?而破我法!”说着伸出双手来打殷干.殷干武艺高强,与之对搏,拳打在鬼身上感到冰冷而且有腥味.天渐明,持绳鬼渐渐疲惫无力,殷干抱住它死死不放.有路过者见殷干抱一块朽木在喃喃大骂,便上前谛视,殷干恍如梦醒,那朽木亦坠地.殷干怒骂:“鬼附此木,我不赦木!”遂取出钉子将那朽木钉在了庭柱上,从此每夜便隐隐传来哀泣声,不胜痛楚.

之后几夜,有鬼啾啾然如同小孩来庭柱旁与那朽木说话,慰唁,乞求,但殷干皆不理.其中有一个鬼说:“主人啊,幸亏你被钉子钉住,如果用绳子缚了,那你就更加痛苦了.”群鬼忙说:“不要说,不要说,一旦泄漏机关,就被殷干知道了.”实际上殷干已经听到了,一丝冷笑浮上了他的唇角.次日,他用绳子把那块朽木缚在了庭柱上.奇怪的是直至天黑,他都没有听见鬼泣声.他仔细去看那朽木,才发现那鬼早已遁去.

鬼使了一计,殷干上当受骗了.这些聪明的鬼着实好玩,它们想殷干一定不会料到鬼会使计谋,所以它们得逞了.此计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鬼摸清了人的心理,知道只要那样一说人必然会有想法,所以才利诱了人.不知殷干发觉自己上当受骗后心里是何等滋味,但那群鬼一定很高兴,它们不但帮主人顺利逃脱,而且还把人耍了一次,它们一定觉得人的智商也不过如此,我等略施小计,人便上当了.在《子不语》中,这个故事是独一无二的,袁枚把让人写得暗淡,让鬼写得清晰,而且故事也颇有戏剧性变化.真好.

既然是鬼,就应该神秘一些,否则,鬼便和人没什么两样了.神有神力,鬼也应该有鬼力,比如鬼的遁迹之术,人是无法的.在《子不语》中,袁枚写了一个没有答案的鬼故事,名曰《张元妻》.河南偃师县乡人张元的妻子薛氏从母亲家返回,小叔子去迎接他.路过一片树木阴森的古墓,薛氏要解手,便将所乘小驴交于小叔看管,然后将红布裙挂于树上.等她解手完毕,裙子却不见了.她无奈归家,与夫夜宿,到第二天早上却不见起床.家人撞门而入,但见窗户关得好好的,而夫妇二人的头颅不知去向,只有两具尸体.报到官府,传讯与她昨日一起回来的小叔子问之,才知道昨日失裙之事.官府一行人找到那片墓地,发现墓旁有一个穴洞,滑溜得像是经常有东西出入.仔细向内窥之,薛氏的红布裙带一角还露在外面,小叔子认出那是嫂子衣物.几个人将那个穴洞挖开,发现墓中穴内并无棺椁,但张元和妻子的两具头颅却在里面.那个穴洞很小,仅能容一只手伸进去,那么大的两具头颅是如何进去的呢?官府的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此事便不了了之.

这个故事很短,袁枚的原文不足五百字,但在结尾却留下了一个悬念,这在他的《子不语》中是唯一一例.为什么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要有答案呢?没有答案,留给我们一些猜想岂不是更好!更何况是有关鬼的猜想.

读《子不语》,会发现袁枚是倾心于幽默的,他想把鬼写得活泼可爱一些,所以他的文字便生花了.让人与鬼之间不那么恐惧,彼此热热闹闹一场,岂不是更好.有一篇《不倒翁》便是如此.有一位姓蒋的书生前往河南,在巩县一家客店投宿.店家有一座西楼,打扫得极其干净,蒋书生喜欢,便提上行李准备上楼.店主笑着说:“公胆大否?

此楼不甚安.”蒋书生说:“我既然敢住自然有胆.”入住后,他秉烛坐至深夜,听见像是从竹桶中流出水的声音响起,接着便飞跃出一群青衣皂冠,高只有三寸,类似于差役状的小东西来.它们盯着他睨视许久,叱叱叫着不见了.

少顷,这一群短人簇拥着一个像首领一样的家伙,摆开一列旗帜马车,像滚动的小豆子一般出现了.那个像首领的家伙戴着乌纱冠在马车上端坐,扯着细如蜂虿的声音指挥着这一群短人.蒋书生毫无惧色.首领愤怒地用小手拍地,指挥众短人捉拿蒋书生.众短人扑到蒋书生跟前牵鞋扯袜,竟不能使蒋书生一动.那个首领嫌它们无勇,便亲自上来动手.蒋书生用手将它撮长,放置在了茶几上,他个仔细一看才发现它与这世上所卖的不倒翁一模一样,只不过会发出细如蜂虿的声音.众短人见头领被捉了,便俯伏罗拜乞求蒋书生放还其主.蒋书生戏弄它们说:“必须拿东西赎.”众短人应声曰:“诺.”不一会儿,墙中便传来嗡嗡的声音,要么四个短人辇一钗,要么二个短人扛一簪出来,顷刻间首饰金帛便摆了一地.蒋书生取那不倒翁扔给众短人,那不倒翁很快便复能举动如初.但它们的队伍已经乱了,一一奔窜而散.

天渐明,店主大呼:“有贼偷东西了!”细问之下才知道,楼上那一群短人赎头领之物,全都是它们偷店主的东西.

另一则《叶老脱》则轻松一些.有一个叫叶老脱的人,谁也不知其由来,他科头跣足,冬夏皆穿同一布袍,而且不论去哪里都手挈竹席而行.有一次他去维扬旅店投宿,却嫌房客嘈杂,要求客店给他提供一个安静的房间.店主指着一间房对他说:“此最静僻,但有鬼,不可宿.”不料叶老脱却说:“无妨.”径自将房间打扫干净,摊开竹席在地上躺下了.

入夜,他睡至三更,门突然被打开,他看见有一位头系帛条的妇人,双眸从眼眶中掉出悬在颐下,而且舌头垂在外面足有好几尺.它的旁边有一个无头鬼,手提两个人头左右摇晃,身后还跟着几个鬼,有的遍体皆黑,耳目口鼻模糊一团;有的四肢黄肿,腹大于五石匏.它们叫嚷成一团:“此间有生人气,当共攫之.”它们一起搜查,但都不能接近叶老脱.一个鬼说:“明明在此,而搜之不得,奈何?”黄胖鬼说:“凡是我们能抓住的人,都是因为内心恐惧魂魄出窍.此人是有道之士,心不恐怖,魂不离体,所以我们抓不住.”群鬼急得团团转,叶老脱起身坐于席上,以手示意:“我在此.”群鬼惊悸,一起跪在了他面前.叶老脱问它们是怎么回事,妇人逐一指着那三个鬼说:“此死于水者,此死于火者,此盗杀人而受刑,我则缢死此室者也.”叶老脱问:“你们服不服我?”众鬼回答:“服.”叶老脱说:“那就各自去投生吧,不要再在此作祟.”几个鬼向他一拜便去了.第二天,叶老脱向客店主人说了这件事,从此那个房间太平.

怎么样,还是轻松一点的鬼故事好看吧.鬼让人恐惧,但人也制造了鬼的痛苦.所以,通常我们看到的都是人与鬼的较量.其实这些较量都是虚构的,看过便也就忘了.现实世界中已经有那么多血淋淋的较量,难道还不够吗,为什么还要虚构一些出来呢?

让鬼轻松一点,鬼便变得本真了.我们虽然看不见鬼的心灵,但我们却可以感知到鬼的爱恨情仇.虽然它们是鬼,但它们应该拥有自己的世界.人属于大地,鬼属于鬼界,人可以通过一些办法让自己活得轻松,鬼为什么就不行呢?当然,这样的轻松最好不要跟人有关,最好来自它们自身.

否则,便不好玩了.

梦中梦,身外身

鬼书很多,但最好看的鬼故事却并不集于某一书,而是零散在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书中.这些鬼故事是珍珠,用心去寻找未必能找得到,只有偶然间相遇才能体会到意外的惊喜.比如宋人何薳的笔记《春渚纪闻》,我是偶然间读到的,但一读便放不下了,一口气读完后忍不住叫好.这本书里有很多非常奇怪的事,比如张灵的鬼墓术、谢石拆字测神、仙桃变人头、悬挂的猪头发出人语等等,不一而足.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在很多时候被规矩框定死了,所以不好玩.而《春渚纪闻》中的这些事情让现实得到延伸,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意外,所以很有意思.看书嘛,反正是无关紧要的事情,看一点好玩轻松的岂不是对身心有益.

何薳在《春渚纪闻》中写了好几个人的前世后身,读来颇为有趣.比如宋徽宗当朝时的宰相张商英,字天觉,他的前身是上党(今山西长治一带)人李长者.张商英冥冥然去上党寻前身,在李长者的墓穴里发一块磐石,上面就有“天觉”二字.书中还说苏东坡的前身是西汉的邹阳,蔡邕的前身是东汉的张衡,宋代学者范祖禹的前身是东汉名臣邓禹,南唐边镐的前身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等等.这些人不光在名字上有联系,而且彼此的爱好习性也颇为相似.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但在《春渚纪闻》中却被突然抖出了意想不到的一面,让人觉得不论他们权高位重,还是才艺卓绝,在这里都变得像一枚游戏中的棋子,任凭神秘之手摆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在这里不是严肃的问题,而是一场泄露了天机的游戏.

关于人能认出自己的前世,不光在古代有,今人中也有这一现象.韩少功的《马桥辞典》中有一篇《走鬼亲》,写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认出另一人是她前世的儿子,大家不相信,她遂带他们去一村庄,又认出几人是她前世的亲人,并说出几件有关的事情,令几位早年曾见证过那几件事的老人惊讶万分.据韩少功在该书中称,这样的事在中国好几个省的乡村都有,而且形式内容如出一辙,被乡人视为平常事情.

《春渚纪闻》中最有趣的是关于黄庭坚前身的说法.不知为何,黄庭坚的前身居然是一女子,而且她活着时就知道自己下辈子会变成一男子,而且是名扬天下的男子.黄庭坚当年被贬到涪陵时,有一晚梦到了该女子.在梦中她将一切告知于他,她之所以在另一世能成为他,是因为她前世诵念《法华经》修来的福.黄庭坚是心高气傲的大书法家和大诗人,虽然是在睡梦中,但仍不相信这一说法.那女子于是对他说,你若不信,你的“腋气”便可说明一切.你有腋气与我有关,我死后棺木朽坏,有蚂蚁进去在我腋下穴居,久而久之成窝.你现在是我的后身,所以你便有腋气.要想除去你腋气,你必须除掉我墓中蚂蚁.唯如此,你的隐疾从此便可化为乌有.

黄庭坚醒来后十分吃惊,那女子在梦中言说的话语让他不得不信,腋气即狐臭,黄庭坚确实有这一难以启齿的隐疾.之后,他照那女子所说,将她墓穴中的蚂蚁清除干净,果然,他身上立刻变得没有一丝气味了.

无独有偶,关于黄庭坚的前世是一女子的说法在《江西通志》卷一中又有一个版本.我从网上搜到这个版本时颇为惊异,一件事被两次提及,你便不得不考虑它的真实性了.黄庭坚的前世是一女子一定经过了什么人的考证,才被写入了《江西通志》这样的正统史书中.这一版本是这样的:

黄庭坚在泰和县任县令时,有一天出去办公务,走到城东郊的一片竹林边,一老妇的悲痛哭声传出,听得让他皱眉.因急于公干,他未做停留又往前去.晚上他因奔波一天而酣然入睡,在梦中他梦见自己捧着鲱鱼饭,醒来后满口仍有鲱鱼饭的味道,好像刚刚吃完似的.这本来很奇怪,但更奇怪的是他并不为这梦里梦外的鲱鱼饭香思忖,而是突然决定要去看那白天在竹林中哭泣的老妇人.他在一瞬间的反应,似乎并非他的意识,而是另有他者引领.

黄庭坚到了那片竹林,见那老妇人在一坟墓前哭泣,墓前摆的正是他在梦里享用在梦外仍体味过的鲱鱼饭.黄庭坚安慰那老妇人,她对他说:“老身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却不幸早卒,已经死了若干年了.”再细问之,黄庭坚惊讶地发现此老妇的女儿去世之日,正是自己降生人世的那一天.黄庭坚早就知道自己的前世是一女子,所以在那一刻他断定自己的前世就是眼前这墓中躺着的女子.一股亲切之情在他心头油然而生,他将那老妇接回家,一直将她如同亲母一般奉养到老.

此事真可谓奇怪而又美妙,尤其是梦见自己吃鲱鱼饭,醒来嘴里还有香味,这样的梦虽说不是美梦成真,但除了黄庭坚还有谁体验过?黄庭坚后来为此写了诗: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

做梦中梦,见身外身.

既然是真事,就一定有答案.但黄庭坚的这两个故事似乎并不足以说明问题.所以,人何以知道自己前世这一问题,还是没有答案.

既然连答案都没有,那么我这篇文章就不必啰嗦了,在此赶紧打住.

从鬼国回来的人

鬼有国.但鬼国在哪里呢?

众多鬼书对此说法不一,有说在阴山;有说在北海之北;有说在东方,即殷高宗攻打过的鬼方;有说在日本列岛上;有说在西南方,即相传的罗施鬼国……更多说法则在中国南方大海的一个岛上,洪迈的《鬼国记》并未对鬼国到底处于何方做文章,但对鬼国的事情却有详细的叙述.从《鬼国记》中可看出,鬼在鬼国仍向人间睁着一双眺望的眼睛,饿了便去人间找吃的,闷了便去人间寻开心.袁枚在《子不语》中说:“鬼得一饱,可管一年.”由此可见,鬼一年去一次人间便可解决吃饭问题.

鬼会来人间,人有时候也会误入鬼国.在《鬼国记》中,南宋有一位叫杨二郎的南京巨商就误入鬼国,体验了一回“死去活来”的滋味.当然,他的“死”并非真正的死,否则,他便无法活过来了.但正因为他经历了这种特殊的死亡方式,所以才与鬼相遇并生活了一些时日,并由此把一个诡异的鬼国拉入人们视野,让人们有机会知道鬼国的结构和鬼群组成.

杨二郎初为牙侩,后来慢慢变成生意人,并逐渐做成了规模.他做的是海上贸易生意,经常在南海上来回往返.按洪迈的说法,此南海便是鬼国所在,杨二郎往返之间实际上离鬼不远.但鬼国的鬼似乎并不害人,他往返南海十几年均无事,而且生意越做越大,家中累积了千万财产.淳熙年间,他在海上遭海盗袭击,一船人都被杀死后扔入海里,只有他反应机敏,在海盗还未上船时跳入海中逃生,躲过了海盗的杀戮.

老天不让他命绝,他游出不远后,一根木头漂到了他跟前,他抓住木头随其漂流,两天后爬上了一个海岛.饥饿和恐惧使他慌不择路,看见有一洞口便急切钻入进去.洞内很大,有男男女女看似无事,但却在不停地走动.这便其实就是鬼国所在地了,只因杨二郎惊魂未定,看见有人,生的希望在内心油然而生,脸上也一定有了喜悦的神情.杨二郎的出现亦使这些人感到诧异,他们也许从未见过杨二郎这样的人,所以便围拢过来看他.他们看杨二郎,杨二郎也在看他们.杨二郎看见他们大多赤身*,但毫无羞辱之感,其中有一妇人显得尊贵严肃,有很多侍卫簇拥在旁伺候她,并称她为“鬼国母”.杨二郎这才知道这是一群鬼,并从鬼国母之称呼上判断此地为鬼国,但他发现这些鬼并无害自己之意,反倒有些友善,便不害怕了.

鬼能嗅到人的气息.鬼国母虽然离杨二郎较远,但还是很快嗅到了他陌生的气息,于是便派一小丫环将杨二郎带了过去.她问杨二郎:“你可否愿意在此住下?”杨二郎寻思,眼下的处境,自己又能去哪里呢?此地虽为鬼国,但却可以暂且容身,以期日后寻找机会离开.于是便爽快地回答愿意在此处往下.鬼国母很高兴,遂吩咐丫环们将一间屋子收拾干净,让杨二郎居住.

洪迈的故事讲到这里,其情节与人物不再单一,都能立住脚了.在这个故事中,只要确定了人与鬼的关系,后面发生的故事便合情合理.洪迈所想一定不多,他只需把故事情节虚构下去即可,作为虚构者,他完全没必要考虑人物所处环境合理与否.应该说,他的虚构是很成功的,杨二郎身后的世界在此被遮蔽了起来,在他面前展开的是一个鬼国,他必然要进入到这个世界中去.

不久,杨二郎与鬼国母结为夫妻,过起了二人生活.人与鬼结为夫妻,中间会有怎样的隔阂,彼此之间,该怎样解决心理上的不适?结婚后,生活方式又将如何统一?人与鬼之间最终是无法结合的,虽然有志怪和鬼书都写了人鬼之间的爱情,但其目的是为了宣扬爱情,人与鬼之间的爱情结晶是何物,写书者本事再大,恐怕也给不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来.

洪迈的兴趣不在过程,而在故事推进的情节中.所以,他是不会交代杨二郎与鬼国母婚姻之间的事的.他的目的在于把虚构推向,让读者被故事带走.

好吧,那我们就继续读洪迈的故事.过了快两年时间,杨二郎已经习惯了鬼国的生活,无论饮食起居还是与鬼相处,皆顺心顺意.从表面上看,他似乎已经是鬼国的一员了,但实际上他仍然是人,只不过所处的位置让他的身份做了一次模糊的转换,但他返回到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一天,有一小卒驶船来岛上,持书向鬼国母说:“真仙邀请国母,请国母去琼室.”鬼国母便乘船出海去了.琼室在何处,做何所用,杨二郎一无所知,但他想去看看.在鬼国生活了那么长时间,一切皆习惯了鬼的规律,所以他对琼室产生向往之情便也在所难免.之后每隔十余天或半月,鬼国母便要外出一趟,同行者总有一众随从,皆兴高采烈.杨二郎郁闷,每次外出为何都不带自己,他便向鬼国母请求,下次可否带自己同行.鬼国母对他说:“你是凡人,我等所去之处你不可去.”后杨二郎又多次恳求,有一天鬼国母终于同意带他出去.

杨二郎跟随鬼国母穿烟钻雾,如同飘飞一般行走,少项便到了一个馆宇中.其处摆满珍馐美食,有吹奏乐队等候在一旁.主人在席正中坐定,鬼国母携杨二郎进去,让他在桌帏下屏息趴着,切不可出声.杨二郎明白了,鬼们是来享用这一场酒席了,只因自己是有肉身的凡人,故不能露面.

人死了要置办酒席,鬼便乘机来食之.洪迈在此透露出的鬼界的这一信息是可信的,因为人本身就有祭祀的行为.前面说的真仙邀鬼国母共赴琼室,实际上是去受用人们的祭祀.

人们品酒食肉,一场酒席持续了多时才结束.

这时,杨二郎在桌下看见有人开始烧纸钱,并悲痛悸哭.他觉得那声音很熟悉,仔细一听,原来是自己的妻子和亲戚们在哭.亲人就在眼前,杨二郎再也忍不下去了,遂从桌下爬出,大声喊叫着妻子和家人的名字扑了过去.众人以为他是鬼,便斥责他站住,不可接近人.但他的妻子却认为他是人而并非鬼,哭泣着对他说:“自打你葬身大海,杳无音讯,发丧的时候也没有找到你的尸体,只好用你过去的衣服来招魂卜葬.今天晚上,是专门设水陆做道场追荐你,你怎么忽然出现在这儿?莫非是别的强魂附托在你身上?”

至此杨二郎的内心一定有了一种强烈的归依感,快两年鬼国的生活在这一刻倏然化为幻影,家的感觉像一双有力的大手,将他拉回了现实中.他向妻子说:“我真的是人,我不曾死.”他向妻子和家人诉说了自己的经历,众人这才相信他真的还活着,遂与他相认.

人家这边夫妻团圆了,鬼国母在另一边急得乱叫,杨二郎也是它丈夫,它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人间的女人抢走,但人鬼途殊,加之杨二郎归心已定,所以不论它怎样苦苦呼唤,杨二郎的手都抓着妻子的手,始终不肯回头.鬼国母气得大声怒骂,杨二郎听见了,但仍不理它,最后它不得不失落而去.

故事到了这里,洪迈无论如何是不能再虚构离奇的情节了.杨二郎在人间与鬼国之间来了一次大跨越,按常理,他是人,最后的归宿必须在人间.

故事在最后已无任何,只做了一个简单的交代.杨二郎在鬼国生活了两年,样子已大为改变,杨家请来郎中为他把脉问药,调补了几年,他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一个人去了一趟鬼国,过了两年鬼的生活,最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回来,其历险不能说不惊奇.但是,洪迈在最后还是给了他一个好的归宿,让他与妻子团聚.如此这般鬼国母便无奈了,它苦苦挣扎欲唤他回鬼国的情景,实际上是一种人与鬼的对峙,但洪迈没有犹豫,很果断地让杨二郎和妻子站在了一起,把无尽的酸楚和悲痛扔给了鬼国母,让它独自去承受.

杨二郎为生存计,假以爱的借口骗了鬼国母两年,但它却信以为真,并死心塌地地爱他.由此可见,爱情一旦被人利用成工具,其作用一定很大.而鬼在爱情方面大概是不会做假的,所以鬼显得更加可怜.鬼国母没有心计,所以它没有预料到此次出来会把丈夫弄丢.当它大声怒骂杨二郎时,它的爱已经变成了恨,但它的恨无以发泄,只有它独自装入内心了.最后,鬼国母无比失落地回去了,一路上,它的双脚一定迈动得无比艰难.

鬼国母是爱杨二郎的,它在那一刻苦苦呼唤,转而又怒骂,并不是鬼的贪婪,而是像人一样的爱之本能.它的爱是火,但转眼间却变成了冰,它能不烦恼吗?

它的痛泣,谁将倾听?

责任编辑:王恒腾

上文评论,上述文章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妄言古书和鬼故事和妄言方面的古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古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那些世界最著名的鬼故事
杨丽洁文从有3200年历史的鬼故事,到最近流行的见鬼游戏,人类对灵异事件的兴趣,从来就没有减少过 现在,让我们看看世界各地都有哪些历史悠久的鬼故事 埃及公元前1200年的鬼故事1915年,法国著名埃及.

听亲子鉴定师讲述,那些真实却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个父亲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去做亲子鉴定,原因是,他觉得两个孩子越长越不像自己 鉴定的结果不仅让他,也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双胞胎女儿中,有一个是他亲生的,有一个却不是 一个女孩带着4 个男子去做亲子鉴定,.

司马迁:听史上最牛段子手讲故事
提及太史公,很多人的印象是身残志坚的史学家 说起史记,就是一本厚重的史学书呗 这样的想法,司马迁只想给你一个白眼 若迁哥活在当下,什么吐槽大会奇葩说统统都能被他承包 不信我们就来看看迁哥是如何讲史记的.

听我讲两段关于春运的故事
①春节前夕,我四叔请了一天假,特意起了个大早,他要赶早班车去火车站排队买票 四叔走后,四婶的心就没再安定过 她心不在焉地吃早餐,进车间;中午到工厂食堂草草吃完饭,然后又进了车间…&hel.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