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材料浏览

夜游安的同类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跟夜游安的同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主题:夜游安的同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3

夜游安的同,本文是夜游安的同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夜游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夜游安的同论文参考文献:

夜游安的同论文参考文献 安邸杂志安大自考论文答辩

唐继东

第一次邂逅安妮宝贝的文字,是《素年锦时》.素淡背景里,一小块绣花的锦缎兀自明亮,这是从那题目中走出的场景.信步走到那场景里去,渐渐感觉到,自己如同打开了一条清澈纯净的溪流、一朵白色淡香的花朵、一束妩媚剧毒的……渐渐身陷其中,缠绕其中,堕落其中,却浑然不觉.

文字如同风景,让人不觉厌倦的不多.有一些,是可以在阳光下散步的地方.而安的园子,那般幽静、素雅,比较适合夜游.在安的园里走得久了,才知道文字的夜晚花园原来可以美得如此特别.

于是去找寻她以前的书,再跟着她新书的出版亦步亦趋.渐渐地,在阅读时,感觉她仿佛就坐在对面,是一间幽暗的咖啡屋,灯光似有若无,她的声音缥缈却又清晰.读到这样的话:“在一本书里,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精神方式、观念、特质,觉得与之契合,有共鸣,遂在心里把他当作一个知己.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时会比生活中实际相处的人抵达更为深邃的心灵限度.”这样的文字在心底溅起回音,那样清澈与清晰.

又看到她说:“在有所感应的作品里面,看到的虽是别人的故事,照见的却仿佛是自己的生命.”是如此吧.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应该和她极其不同.似乎,我就是她笔下不愿与之为伍的女子:衣饰得体,有收入不菲的稳定工作,循规蹈矩,在世俗框定的秩序里生活,从没想过去破坏它,甚至在做着这个秩序坚定的支持者乃至维护者.可是,在她的文字面前,却时时分明地感到,自己本是她的同类.只不过内心那一簇簇幽暗而耀眼的光亮,被太多的东西包裹住,透不出气来.只有在暗夜里,在她文字的映照下,才显出本真的原形.她让我回头看我年少时的梦想,如同回放一部古旧的黑白影片,遥远,却印象深刻.她让我很想和她一起看阳光在窗帘缝隙中的舞蹈,一起听水滴一样蔚蓝清澈的音乐.甚至很想像她书中的主人公那样,点燃一支烟,然后从五十多层的楼上望下去,那是怎样任性的快乐.很多时候,我要很费些努力,才能从她文字的幻境里走出来,回归原来的自己.

看到她的话:“文字需要真实的性情,阅读一样需要真实的性情.若其中任何一方不够诚意,这种联接无法成立.所以,人们选择自己阅读的书,书也一样在选择阅读它的人.”

或许真的是如此.我和她的文字,彼此选择.

总是相信文字亦是有气质的.每个写作者,即使讲述同一个故事,由于语言风格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对故事的理解不同,所呈现出来的文字的气质也就因此有着极其分明的不同.喜欢安的文字的气质,清澈、安静、唯美、从容,有时略显清冷孤傲.与我的内心,气息相投.

她的第一本书有个特别的名字:《告别薇安》.我在这本书里看到她与文字的初恋,青涩、懵懂,有凛冽的伤痕,但却不可复制地美丽.那些文字如同一个瘦弱的女孩子,穿白色棉布裙子,光脚穿球鞋,楚楚而立.她写道:“这个穿着粉色碎花裙子的女孩,疲惫而安静的,像一朵阴影中打开的清香花朵.”一朵阴影中打开的清香花朵.是的,透过文字,我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而透过这个女子,我看到的也就是这样的一些文字.在她的文字里,无论故事如何凄美,风却永远是带着清香的,有时,是盛开的蔷薇花香,有时,是甜美的植物清香,也有时,是枯萎的玫瑰的香.她说:“时光无止境地轮回.生命在里面飘零.”在安的园子里,连飘零,也是美丽着的.

艺术是相通的.于是有些文字变幻成戏剧、电影,以另一种方式流传.安的文字,有时会让我觉得可以转换成一幅油画.“那些夏天的黄昏,湿润的暮色渐行渐远,收割后的稻田升起苍茫薄雾,空气中有河流,烧焦的稻茬,路边盛开的雏菊的气味,辛辣清凉.天边有大片赤红的晚霞,一层一层重叠,蔓延,褪远,月亮的淡白影子却已在天边隐约浮现.”这样的文字,让人想到梵高画笔下的麦田,色彩充沛得仿佛可以从画布上流下来.还有:“某天深夜,出租车在已经空旷下来的马路上疾驶.初春的夜色,弥漫淡淡雾气.杨树粗壮光秃的枝桠,在深蓝天空中纵横交错,仿佛构建一幕线条疏离的镜头.陈旧的砖墙公寓,俄式的带着小阳台的房间,发锈铁栅栏上有青翠的藤蔓.路边的小窗口透出暗淡灯火,是可以买到和可乐的店铺.”文字中展现着一幅美得有些粗糙的画面,似乎你可以挥一挥画笔,将它描摹下来.

有时,她的文字又是空灵的,无声无形,仿佛是从空中传递过来的禅音,你只能感知,却无法捕捉:“那一首古曲,月山梅枝,离开他后,她再未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听到,完全忘记它全貌.仿佛它本身就是在虚无中发生,虚无中消逝.此刻,她与他,他与它,它与她,相会于世.因缘聚汇,共存于时间孤立而单纯的顶端.如同从‘空’中捎来的一封信.她在注定要遗失的梦境中阅读了这封书信.”“虚无”“因缘”“梦境”,这样的词语被她以一种空灵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让人在阅读中有幻梦般的感应.

她写小说、散文.她说:“我写的小说像散文,散文又像小说.”但我更觉得,她的小说像散文,散文,则像诗歌,跳跃的,美感的,危险的,妖娆的……而她的诗歌与小说、散文一样,都有着美好的灵魂.她的文集里从未收录过诗歌,但我很多年前就在网络上读过,那种清澈的忧伤流过心底的感觉,到现在依然清晰记得:“我仅仅是想,像一朵花一样地开在你的手心上/纯白的.清香的/也是寂静和忧伤的/为你绽放一瞬间也好”;“我想在水中写一封信给你/一边写一边消失/可以让我这样就度过一生∥什么时候可以写完/什么时候可以告别∥你以绝望的姿势阅读/这样我才会快乐”.这样的一朵花、一封书信,即使消失了,又怎么可能真正地消失.

有时,她的文字又是那样突兀而直接.有一篇短文《老去》,只有一百多个字.却让人看了又看,看得心生感伤:

地铁呼啸而过.他在背后拥抱住她.下巴靠在她头顶的头发上,轻轻移动.仿佛初恋的十七岁少年.清澈,闪烁出光泽.坐在少年的单车后面,跟他去看一场廉价电影.她靠在他的肩膀上,轻轻闭上眼睛.来.来.让我们去看一场深夜无疾而终的烟花.不要独自挨过漫漫长夜就好.还能要怎么样.如果这一刻,我依旧留在你的身边.

在我们老去的时候,还能够有相爱的能力吗.

单车、廉价电影,瞬间升腾又瞬间破碎的烟花,自言自语般的问答.仿佛一张黑白色的菲林,慢慢放映着时光里的一幕场景,或许还有委婉忧伤的音乐梦幻般萦绕,让人在幻觉般的意境里感受情感的无奈、光阴的流逝.

就这样行走在浸润于夜色之中的安的园里,感觉她的文字是那园中诡异的幽蓝花朵,在暗夜里闪着奇异的光彩,逐渐明亮.“黄昏街道逐渐沉寂空落.转经以及摆摊的当地人,连同熙攘游客一起,逐渐退去.大昭寺是一艘卸落完所有乘客的华丽船舶.”她的作品里,时时出现这种充满诗性的语言,让小说也好,散文也罢,平添了别样魅力.她的文字,如同清香淡茶流过心底,令阅读过程丝毫没有枯燥和乏味.每每在这样的阅读中,感觉自己变得更加恬淡与安静.

安的书一直畅销.也因此蒙受了诸多非议.但细读之后便会明白,她的书没有可能不畅销.因为她的书里,呈现和探讨的,是人性同的东西:黑暗,和光芒;爱,与生命.她的书是一面镜子,每个读者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破碎的梦,看到自己无法言说的爱和困惑.她是那样安静而从容地,把生活的一个个细节丝线一样缠绕成千回百转的文字,并从中呈现出生活、生命的本来面目,让你不由得在文字中,反观自己.

“生命是一座恢宏华丽的城堡.轻轻一触,如灰尘般溃散.”这是她关于生命的一段文字,读到时,内心有清晰震颤.真的不曾见过关于生命如此悲观到极致的语言,却又悲观得如此优美,如此细腻,以及如此准确.她写死亡:“死亡带来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是,面对身心的断裂且无可弥补,生活依旧将以稳定持续的节奏向前进行.世间的悲伤,欢喜,妄想,落空,终究都是会被碾压而过的损伤的尸体.生活的客观性,就是那一往无前的重复运动着的巨大钢轮.它的客观性和秩序,无情并且果断,不会被个人意志更改.它是比情感和幻想的起灭辗转更为重大的事情.必须要被尊重.”这是她在失去父亲后写下的一篇文字.若没有真情实感,又如何能有如此痛彻心扉的体悟?自己也经历过与亲人的生离死别后再读这样的文字,心底有轰然共鸣,不能自已.

我们都走在时光的河流里,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一次又一次泅渡.每一次泅渡后,都不复是原来的自己.所有过往,不过是刻在心灵上的浅淡痕迹,成为当下自己的底色.在泅渡的过程中,我们历经坎坷,越来越坚强,却也越来越孤独.许多时候需要自己独立面对,特别是关于心灵的问询,无人可助,无人能助.关于孤独,许多人都曾书写过,从著名的《百年孤独》,到许多无名作者的随笔短文.安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优美而清楚地阐释着人生的孤独:“夜晚看到月亮熠熠生辉.很想与一人飞速驱车开到夜色中的深山,在树木葱茏的某处山腰停下,站在崖边,一起凝望山冈映衬中的明月.听着万籁俱寂,偶尔昆虫啼鸣,于北方萧瑟寒意中,彼此分享一支烟.再驱车离开回到人世.事实上,大部分美好的时刻,我们无人分享,无人对照.”清冷月色里,无人分享,无人对照的空寂,于清淡文字中凛然袭来,令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时光是空旷的海洋.我们像鱼一样,虽然有相同的方向,却无法靠近.我是能够明白的.”是的,无法分享,无法对照,无法靠近.安就这样,用安静的文字告知着我们,人在红尘中,孤独本是最真实的现状与归宿,无人可以回避与逃离.

人活在尘世间,总要有这样那样的情感.于我而言,这些纠纠缠缠的情感,是生命要义之一,即使纠缠,即使痛苦,也是美的.安对于情感,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有时,是柔情的:“简单,但却能满足自己内心需求的生活,一定是需要爱的.即使只是一个从事闲散职业,住小房子,开普通车的人.他一定要与身边的人尝试建立深切的关系.它不是敷衍和应对.而是付出善意,彼此了解,发现和尊重.以及真实地相处.”有时,是冷静的:“所有的不舍都是因爱而生.若我们无爱,便会获得风清月朗.只是这无爱,总是要经历诸多磨难割舍,才会让情转薄转淡,直至寂静.”有时,是深刻的:“水一旦流深,就会发不出声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也就会显得淡薄.”有时,是冷峻的:“有节制的距离成全彼此的珍重.人与人之间若太过密切和甜腻,通常是恶化的开端.”而有时,则让人对美好的情感心生期待:“有些人即使在认识数年之后都是陌生的.彼此之间总似有一种隔膜存在,仿佛走在河的两岸,遥遥相对,不可触及.而有些人在出场的一瞬间就是靠近的.仿佛散失之后再次辨认,大脑皮层里存留的记忆依旧数据分明,没有差错.那种近,有着温暖真实的质感.可以刚刚见到,就与之拥抱.心里有熟悉的言语,待与他诉说,又并不焦灼急迫……即使彼此的路途交汇之后也是各有终点.”我在安关于情感的描述中更加清楚地确认到:我们,是遥遥而对的两个同类.

每个书写者都会在书写过程中经意或不经意阐述自己的哲学.安也不例外.在她的文字中,有太多关于人生深层次的探究,令人在阅读中不由得沉吟思忖.人在旅途,谁不曾苦苦探寻属于自己的道路?关于此,安说:“曾经一扇扇推门去试探,用尽力气.现在你知道,所要选择的,也许是采取何种姿势等待.有些门如果打不开,它不是你的道路.有些门即使敞开着,也不一定是你的道路.”对于如何面对生命里的黑暗,她说:“如果没有痴迷过黑暗,被它反复撞击到片片碎裂,不可能放下执着.遇见生命中刚硬而深沉的黑暗,也许是一种殊遇.它使你成为俯首探望过深渊的人.”关于如何找到真实的自我,她说:“物质和声名所建立起来的巨大宫殿庞大华丽但脆弱不可依傍.某日一旦倾斜,就无法再找到自己.因为在此中并没有坚实的自我.”关于如何在暗淡琐碎的生活里感受美好,她说:“应该关注生活里更多的细节.大雨天的潮湿气味,朗朗夏日的午后阳光,清凉月光流泻在地板上,风中蔷薇花的甜香,白杨树在夜色中的轮廓,麦田的轻声吟唱,环路上车子呼啸而过的气流,在小餐馆里喝酒聊天流连到凌晨才离去……我们置身的城市虽然大而粗糙,压力沉重,但可以找到些许时光瞬间的美好.”读她的书,如同与一个知己对话,关于生命、关于爱、关于困惑、关于痛苦,她娓娓表述她的认为,并不要求你的理解与接受.但你自然会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似乎没有哪个写作者不曾写过爱情,因为没有哪个人可以在短暂又脆弱的人生里,绕开那个危机四伏却又美丽如幻充满诱惑的生命沼泽.安的作品里,对爱情着墨颇多.她笔下的爱情,时而美丽,时而凄冷,时而深刻,时而梦幻,闪闪烁烁,焕发着明亮的光芒.

最打动我的是这样一句话:“少年的爱情,是走过樱花树时,突然在风中兜头飘洒下来的雨水和花瓣.”好美.美得如同理想,如同幻觉.这样美好的爱情,在她笔下渐次绽放:“他应更像是你独自在荒凉旅途中,偶然邂逅的旅伴.夜晚花好月圆,你们各自走过漫漫疲惫长路,觉得日子寂寞而又温情跌宕.所以,互相邀约在山谷的梨花树下,摆一壶酒,长夜倾谈.”在这里,爱情幻化成一个场景、一首诗、一幅画,让你不由得渴望置身其中.她写道:“阅人无数,历经沧桑也好.游戏人生,嬉笑怒骂也好.放荡不羁,轻描淡写也好.心灰意懒,坚不可摧也好.只要你在爱,你就依旧是十六岁的少女.白衣蓝裙,头发上粘着芳香的栀子花瓣,睁着无辜的眼睛,一颗惴惴不安的水晶般的心.”“只要你在爱,你就依然是十六岁的少女.”这样的文字将内心深处的女孩情怀轻轻唤起,仿佛自己正是那画面上白衣蓝裙的女子,在微风中轻轻浮动.情爱,在有些人的笔下,龌龊难堪.在她的笔下,则亦如诗句般优雅美好:“隔夜的胡子茬是硬的.皮肤轻轻掠过一阵阵震颤.仿佛长风掠过尚未收割的夏日麦田,朗朗碧空积累苍茫云堆.是即将有闪电掠过的沉闷午后.身体像两柄贴合在一起的汤匙.洁白釉面.无懈可击的弧度.”是的,如此美好,美好得“无懈可击”.

人在旅途,有一些分离是必然的,如同有些果实势必要溃烂.有一些相遇是必然的,如同花必然要开,风必然要吹起,世间必然有月光般清淡美好的情谊.安关于爱情的文字,也有痛楚、感伤,但依旧感伤得优美安静.“新年夜晚的窗外有鞭炮此起彼伏,升腾的烟花照亮了房间里的黑暗.身边的年轻男子有温暖的身体.聆听他起伏的呼吸,觉得自己是开满了繁花的树桠,临风照耀,却不胜其哀.我亦知花若开得过疾过盛,颓败也早.”“恋爱,也许不过是人人期待中超越生活表象的一种幻术,带来麻醉和愉悦,其他别无用处.热烈地喜欢彼此,交换身体、情感、历史和脆弱.要见到对方,要与之厮守.但也就是如此而已.人体内的化学元素和生理性,注定人对另一个人的爱恋,就是如此短暂,无常.会用尽.会完结.以后的局面如何支撑,要看对幻灭感的忍耐还能支撑多久.”如此忧伤,如此感怀,又如此美艳,如此优雅.在她的笔下,有许多无法完整的感情,激烈、华丽、妩媚,即使断裂、凋零,也有荼蘼的美好.

人们在向往爱情,经历爱情,也不得不思考爱情.安赤足在爱情的河流中涉水而过,也逐渐表达着自己的认为:“要过很久,才会明白,爱,并不是一个事件.一种追寻.也不针对任何一个确定的对方.不是拿来满足自己自私及自大内心的工具,也不是用来对抗虚无本质的武器.它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信仰.它是愿意在某段时间里,与一个人互相交换历史,记忆及时间的信任.交换各自生命中重要而隐匿的部分.却对各自无所求.当它已经存在的时候,就已经失去所谓的结果.”“如果涉及情爱,务必会衍生出痛苦、怨怼、失落、不足种种人性之负面.但若没有热爱和占有,没有纠缠和交战,情感也不过是形同虚设,无法抵达边界.这是矛盾的互相依存的关系.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是的,是的,这一切,真的要过很久,才会明白.“但我认为爱的喜悦,如同所有关系的源泉,应来自彼此思维的共振.来自它们的撞击、应和、交叠、推动.如果双方保持成长,思维能够开拓边界递进深度,那么不管关系是否终结,只要相见,依然可以彼此给予.这样便具备了永久的相爱的可能性.”多么好,原来我们可以如此,喜悦着,永久相爱.这是安的文字带给我们的希望与期待.

其实,每个人无论有过多少经历,受过多少伤害,感受多少伤心甚至绝望,却都会始终在心底留有一个对爱情的理想.我在安写给自己小小女儿的文字里,读到了她关于爱情的理想:“她可以很早就结婚生子.一生只和一个男人在一起.她的第一个男人就是她的最后一个男人.从父母身边直接过渡到她的丈夫身边.一直被爱娇呵护,不会在孤立无援中,成为一个坚韧的女子.一直生活在爱着她陪伴着她的人之中.我知道,这是我所有没有实现和得到过的幻想.”是的,这才是真正的安,一个温柔的、天真的、易感的、真诚的,对爱情执着信任与热爱的女子,正如她自己所说:“要做一个好看的女子,并且相信海誓山盟.”

“要真正去爱和尊重我们的父母,一样需要时间.需要长大,获有能力,因为爱和尊重并不是天性.它来自人性深处的宽悯理解,是一种力量.要逐渐才能得到它.”同样是一个女儿,同样失去了父亲,同样从小与母亲有着冲突和隔阂,同样在时光中懂得一切,和解一切,也同样知晓,有一些懂得,来得太晚了些,有一些事情,已经来不及.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安关于父母的文字,把我内心深处的泪水与柔情一一唤醒,与她一起,沦陷于浩荡的怀念与亲情之中.

我知道,你已经把我遗失在河的对岸.黄昏的暮色渐渐深浓.田野苍翠,山冈上的桃花绽放,稻子即将成熟.我们的村庄,温暖芬芳,就这样带着良辰美景,逐渐消失在黑暗中.你的衣角带着涉水而过的潮湿,你终于抵达.我看到你在彼岸,和我一样,抬起头倾听鸟群飞远的声音,笑容纯真.再无痛楚.

我的船还没有过来.时间蒙住我的眼睛,让我猜.我的眼睛已经盲了.只能在回忆里凝望你.

世间这样荒芜.寂静深不可测量.如果你不在我的身边.

这是她怀念父亲的文字,每读一次,都要落泪.却仍忍不住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再一次翻读.原来怀念如此深重,原来生命如此无常与无奈,原来文字可以如此令人,痛彻心扉.

我看到她写:“我还尚未让自己接受这种失踪.因为我还依旧是他小小的被宠坏的女儿.他不能被替代.他一走,我的身体就有一半被掏出一个大洞.被怎么样地挖走,就保留怎么样的破碎轮廓.将会始终空缺在那里,被时间与黑暗覆盖,不得填补.直到我死去,那里都是残疾.”在静静的夜里读这段文字,想起自己也已逝去的父亲,仿佛感受到身体被挖走的那个大洞,空荡荡,无遮无拦,在夜风里被穿透,再一次流出殷红的血来.

是否许多女儿都有过与母亲争执冲突的过程.读她的《他她》,其中写道:“青春期的我,已经是一个顽劣的女儿,自闭并且无力自拔.再未和她同床共枕,也从未拉着她的手,与她一起逛街.相反,有很多记忆,都是之间的争执冲突.”在写下这段文字时,她的父亲已经去世,那个曾经叛逆倔强的女儿,在舔舐着心底伤口的同时,反思着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没有痛哭流涕,没有百转干回,没有深刻道理,只那样平静地叙述着她和母亲在一起的场景以及年少时的回忆.但那水波般清澈宛转的情感,透过文字一丝丝渗透到你的心底,让你不由得沉吟与忧伤.或者是因为我与她一样,也有过与母亲争执冲突的经历,而这些文字,如同一泓清澈的泉水,亦照见了我冷淡外壳下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或者因此,我亦再不是那个曾经自命桀骜不驯的女儿.这是她文字的力量.

写父母的这篇文章,文字是平实和缓的,仿佛只是一个记录,记下她和父亲、母亲之间微小琐碎的细节,从一朵花、一个举动、一件衣裳到一个梦、一次拍照、一个表情、一次对话……但静静读来,不由得被她经意或不经意的用心深深触动.她是用这样一种看似琐碎的记录,表达着一种无法言表或不想直接言表的深情.关于这两个人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重要的,须得一笔一划记录下来,才能做到足够的郑重和深刻.那些文字,与其说是写给读者的,不如说是对自己的一场倾诉.而聆听到这样一场倾诉的读者,如何能够不为这种看似轻描淡写却字字用心的倾诉所深深打动.真正的感情,如同静水深流,是这样的,就是这样.女子是如此这样美好的天使.安告诉我们说.

“我似乎从未去想他们是会老会死的.偶尔想起,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也就从来没有想过,在某一天,会失去这一束视线.仿佛他与她是我手里自始到终的底牌.仿佛他们会一直在.”这样淡淡的语言,却深深唤起心底的凄楚.是这样的,是这样的,我们为人子女者,许多都是这样,惘然无知中,错失了多少可以向父母表达深情的机会,仿佛他们会一直在,直到有一天,不可挽回地失去.没有说教,没有什么大道理,但是安真的让我们透过她的文字,更深地懂得了亲情,懂得了珍惜.

每一个写作者都有自己对写作的理解.为什么写作,在写作中又秉持着怎样的原则和理念.这一切,虽然无法决定写作者的水平,但却完全可以决定其写作是否真诚,是否只是狭隘地写作“小我”.

安在很早的作品里就写道:“我想写作.写很多书.让他们知道我的痛苦.知道我们的痛苦.知道所有人的痛苦.”是的,是我的痛苦,是我们的痛苦,也是所有人的痛苦.这个在电脑上随手打下一个女童式名字的写作者,从写作伊始,就有着藉由写作所要达成的理想.而这一理想,随着她写作的日益成熟,也在日益清晰起来:“一个写作者,必须保留那种放眼于人性而非个人的痛苦的敏感,才能从事这份艰苦的工作.”关于写作,她有坚持,也有拒绝与摒弃.她说:“貌似辉煌宏大的作品很多.它们面具相似,以晦涩复杂,修饰内容的虚浮投机,以主题博大,覆盖思想的贫瘠平庸.它们唯独无法掩藏真诚的匮乏,这种真诚包括对心灵和自然的感情,对善与恶的感情.没有宽悯,也没有愤怒.因为缺乏对自我的体察,或者说,并不存在自我的标识,所以在大众的普遍人性沟通中,也找不到任何可参照的立足之处.”“人若对自己的写作没有付出感情,它就不具备血肉.有着野心的架构,披着表演的外衣,即使能够获得再热烈的起哄吹捧,依旧是一堆骨架.这堆骨架无法支撑真实的内省,也没有自足的优雅.它们又往往俯视具备感情的作品.”我们从文字中,读到了一个真诚的写作者泾渭分明的坚持与拒绝.

如何评价一个作者与一本书的价值?安自有她的答案.她说:“保存着一些无名或失踪的作者的小说和诗集.纸张发黄.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对一个作者来说,若他的读者老去,这本书还*在他的书橱里,有一席之地,或他依旧会拿出来,再翻一遍.那么这就是一本书最本质的价值,甚过一切盖棺定论.”“付出感情的书,就会被感情*.这就是一个写作者生命的延续所在,是他最终的朴素无华的财富.”说得多么好.这些话,真的值得所有写作者思考与借鉴.

安对小说和散文这两种文体都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关于小说,她说:“我一直认为小说应该代表着一种内向自省,代表对表象的超越,它能够扩大心灵的范畴,增加对人性和事物诸多可能性和复杂性的理解.它带有个人气质.即使面临误解和贬讥,仍可端然.因对创作者来说,其根本是一种寂静的个人经验.是他的道路.对读者来说,亦是如此.”

我带着这样的理解去读她的小说,体会这些理念在文字中的体现.渐渐觉得,她的小说中,都有一种从容不迫的随性舒展.她明显地并不着力于讲一个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故事.相对于发生的故事而言,她更关注故事里每个人的内心变化,甚至每个人所处环境的细微枝节,一瓣花、一叶草、一次感动……而在这样平淡而优雅的叙述中,故事自然而然显露出山水,引导着读者,渐入佳境.

她有时也有一点偏执和片面,比如《莲花》里的庆昭说:“你很难奢望一个写作者会同时是一个喜欢运动及高谈阔论的人.因为它们的身体平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会日益退化.如果相反,那么就要怀疑他工作的专业性.”这段话很容易让人觉得她是藉庆昭之口来阐述自己的一个认为.但我所知道的是,其实有许多专业作家,都有着很好的运动习惯以及相当水准的表达能力.但这一点点小小的自我认为,丝毫不影响她的作品的整体魅力,反而让人因此对她更多了几分亲切:这世间所有看似完美的人、看似完美的作品,都会让人觉得有几分虚伪.反之亦成立.

特别喜欢她关于散文的一段话:“散文是小花园,有茶席,有一炉香,花好月圆,有一个聆听的人.”短短几句话,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画面,让人真想一步跨过去,走入那个小小花园,在茶席上静下,心底为有幸成为那个聆听的人,而暗自欢喜.

其实,文字和妆容一样,许多时候,淡到极致,从容到极致,平静到极致,不去在意别人的目光,清冷自处,才有最动人的美.读安的散文,可以时时领略这种动人之美.“这一年,我所写的,就是一本这样的书.是一个人在走廊日影下,竹绷撑起月白薄绢,悠悠用丝线穿过细针,绣上鸳鸯、牡丹、秋月、浮云……自知没什么用处,只是着劳作,心里愉悦.那个人绣完了花,另一个人拿起来闲来无事地看.院子里的落花此时被风吹远了,喜鹊清脆地啼叫起来.黄昏时下起了一场雨,停息之后,有月光淡淡地爬上树梢.”这哪里是在写一本书,这又哪里是在绣一幅画,这分明是哪个空灵仙子,挥一挥水袖,把文字点化成一幅美轮美奂的幻景,令你沉溺与流连,无法自持.

我阅读着安的文字,也同时在阅读她.

十几本书,带着我穿越她的文字,感受时间带给她的周折起伏.依次读来,我能感受到她文字的变化,从最初的略带僵硬、激烈、探索,到渐渐地温润,趋向圆满.亦透过文字看到她的成长,从一个分明执着的女孩,成长为坚强独立的母亲.虽然这两个身份,依然互相过渡,互相交错,互相融合.

她曾在评价张艺谋时说道:“也许,张表现的一直是他自己.他是个自恋的男人,像所有的艺术家,把自己的个性和理想,赋予自己所创造的作品.”其实,她的作品里,何尝不是到处都有她自己的影子.有时觉得她的小说像散文,主人公就是她自己.她写道:“她是一棵诡异的植物,会开出迷离的花朵,散发辛辣的气息.”我很坚定地相信那就是2000年的她,藏在文字的背后,浅浅微笑.

喜欢她文字中的优雅与精致.在我的想象中,她便是文字中那个优雅精致的人儿.“还要把餐桌移到靠近阳光的窗边,铺上一块白色细麻桌布,倒一杯红酒,慢慢品尝.若能看到前方屋顶的白雪隐约闪耀,深蓝的天空干净明亮,空气中有细若游丝的意大利歌剧……人生几何,能够享受如此微妙的精致.”是呀,人生几何,能够享受如此微妙的精致.在她的笔下,生活变得如诗般美好,如画般多彩.“一个优雅的朋友的存在,是用以在即将落雪的黄昏召之即来,共饮一杯.”“腊梅可以栽,月亮时时圆.只是寒夜踏雪而来的客人缺席.在更多人热衷于饭桌上应酬的当日,吃茶,太寡淡也太隆重,让人消受不起.一切具备,唯缺知己.”在读过这样的文字之后,真想沐浴梳妆,静静等待雪后黄昏的一声召唤,雀跃着去做那个优雅的朋友.

于闹市中修行,也许是许多人的理想.但对其中大多数人而言,也只不过止于理想,因为这个理想真的很难实现.但我在文字中读到的安,确乎是做到了.她说:“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置身滚滚红尘浪滔天,每天面对无数颠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她略显尖刻地评说世俗之人:“而见到最多的平常男子,面容相似,衣着单调,有鲜活雷同的世间性情,用途广大并且作用实际:共事,恋爱,畅谈,或者结婚.他们像所能购买到的结实而便宜的牙刷,每天都要相见并且使用.每过几个月都想换,但换与不换也并无明显不同.”这样的文字让人不由得微笑.并微笑着想,写下这段尖刻文字的女子,和写下那般唯美文字的女子,真的是同一个人吗?

《得未曾有》是她最近出版的一本书.书中写到的几个人,都有几分遗世独立的性格.这与安文字里一贯的表达是相吻合的.比如,她在《莲花》里有一段关于到拉萨旅行的人的描写,文字间有着明显的贬讥意味:“拉萨有太多这样的人经过.通常全副精良装备,穿着名牌冲锋衣登山鞋戴着太阳眼镜,开着大越野吉普,咋咋呼呼热热闹闹,拿着高级相机对着司空见惯的美景拍摄,追逐热门的名胜旅行点,只为洗出那些和风景明信片一样构图平庸的照片,用以回到城市对朝九晚五没有假期的工作者们炫耀.”这是红尘中人们已司空见惯的场景,正由于早已司空见惯,所以人们也早巳麻木了,视而不见了.习惯成了自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事情或许就该如此,不然怎样呢?可是,安不肯,她就像一个始终穿着白棉布衣衫倔强寡言的女子,始终站在红尘之外、红尘之上,冷眼旁观,并用文字阐述着她的认为.而那些安静的文字,出现在本已麻木的人们面前时,却产生了她自己也未曾想到的轰隆隆的震撼.这是心灵的力量.亦是文字的力量.所以,读竟她的许多本书,再读她的《得未曾有》,会有一种感觉:《得未曾有》的几个人,她迟早会遇到.即使不是这几个人,也会是同样类型的另几个人.《得未曾有》这本书,她迟早会写出来,即使不是这个书名,也会是不同书名的同一类的书.在时光的河流里走得久了,知道了人与人之间、人与文字之间,有着神奇的缘分.有些文字,不是你要写它,而是它自己在你的心底涌流起来,你所能做的,不过是遵循心灵的指示如实记录.它因此是属于你的,独特的体会,也因此会与一些同样的心灵,彼此感动.

责任编校谭广超

上文总结,此文为关于夜游方面的夜游安的同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夜游安的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地缘政治往安倍欧洲外交完败
日本日刊现代1月16日就﹃安倍外交﹄进行了抨击 报道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月12日展开了对波罗的海三国以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欧洲六国的访问,这是安倍作为日本首相首次访问上述国家,其目的之.

安龙四举措狠抓离退休干部工作
安龙县结合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关工委、老年教育和老年人体育工作要求,对2018 年工作进行认真谋划,突出“四举措”全力抓实抓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安龙县为认.

普安县成立惠民小区易地扶贫安置点关爱服务站
2月1日,由中国、普安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援建,县关工委、团县委、县民政局、县、县义工联合会……单位共建的普安县惠民小区易地扶贫安置点“关工委工作服务站”和“壹乐园&m.

开阳县五化措施同频助推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建设
今年以来,开阳县围绕“十讲十干”和“六有标准”的要求,以“强化阵地建设力求讲习所规范化、建强师资队伍保障讲习质量良性化、精选授课内容做到讲习.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