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志愿服务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高校在校学生文化志愿服务认知和参和情况以S大学为例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志愿服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3

高校在校学生文化志愿服务认知和参和情况以S大学为例,该文是关于志愿服务相关开题报告范文与在校学生和志愿和认知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志愿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志愿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志愿服务的论文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李育红/西安体育学院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开展,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以S大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了解其在文化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与参与程度状况,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加强文化志愿服务参与度.

关键词:文化志愿服务 认知 参与

文化志愿服务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国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紧密相连.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大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文化志愿服务事业是改善文化民生的现实需求,也是促进社会参与的有效途径.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够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弘扬志愿精神,而且也能够改善我国文化民生需求样态.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文化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一种建立在自愿基础之上增进他人福祉的利他性活动,也是体现人类善良意志与道德精神的社会行动.文化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中的一种,是专指在文化领域的开展的行动,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文化建设在志愿服务领域逐渐突出.文化志愿服务与志愿服务的性质基本相同.谭建光(2014)以及马克等(2012)分别对其定义,尽管表述略有差异,但所涉及的核心内容都是“志愿”、“无偿”、“非物质性服务”.根据李培志的定位,任务“文化志愿是指有关机构、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而开展的非营利性利他服务和公益活动.”

(二)文化志愿服务者

文化志愿者与志愿者不同,前者更侧重于文化服务,但也是作为整个志愿者队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研究设计与研究假设

(一)研究设计

以S大学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认知程度与参与程度上进行描述性分析,旨在本校的范围内分析文化志愿服务现状.

(二)研究假设

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本文做如下假设:

假设1:不同专业门类学生在对文化志愿活动的认知上没有显著差别,认知程度普遍较高.

假设2:学生在文化志愿活动参与情况理工类学生参与的文化活动类型主要与所学专业相关,文科类学生的文化志愿活动参与度较高.

假设3:专业门类对于文化志愿活动的认知和参与有影响.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检验发现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达到0.82,说明该问卷在整体上具有很好的可信度和稳定性;在整体效度的检验中,KMO等于0.78,说明调查问卷在整体上效度良好.

(一)文化志愿服务的了解认知情况

就关于“是否了解文化志愿服务”一题中,较为了解及以上的仅占总数的17%,而对此概念非常不了解的就达到了15%.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并未听说过文化志愿服务且对其相当不了解.但对待文化志愿者这件事上,有半数以上(54.5%)的同学还是比较认可文化志愿服务,且有15.3%的人是非常认可,只有极少数人(3.9%)不认可文化志愿服务.这也说明,尽管很多人没听说过或者不了解,但对于志愿服务的认可还是非常高.这也说明,对于文化志愿服务仍有可发挥和普及空间.

从统计上看,各专业在认可度的均值方面存在差异,但具体是否有显著性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综合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文化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并不高,且专业差异不明显,假设一并没有得到有效证明.

(二)文化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

通过统计数据来看,参与过文化志愿服务的人数为113人,占总人数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9.7%.有267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与过志愿服务,占受调查的总人数的70.3%.有七成的同学没有参与过文化志愿服务,大学生参与频率较低.对于未能参与文化志愿服务的原因,1/3以上的人是因为“不了解”(36.7%),其次是“没有时间”(35.6%),认为“觉得没有意义”的仅占10.9%.从总体上来看,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比较不好.

对参与过文化志愿服务的113名同学,通过多重相应,在二分变量内排除1个缺失值后,共计有效值112个.通过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参与的是文化讲座形式的志愿服务.其次是文艺演出和艺术鉴赏的文化志愿服务,分别占17%和11.6%.从参与的内容上看,文化讲座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较为重要地位,学校在各类讲座上提供了较多的选择.但这其中也不排除因本身是学生会人员或工作人员而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在参与过文化志愿服务的同学中,绝大部分人都收获到很多,主要有新的知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增加人生阅历和社会认识以及实践能力等.可谓“收获颇丰”.说明参与文化志愿服务能综合提升个人的能力,体现在人家交往以及个人知识增加等方面.因而鼓励更多人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专业门类的影响程度分析

(1)专业与认知程度的关系.通过对专业以及看待文化志愿服务,以了解程度为层,列交叉表,只有文科类和工科类中有“非常不了解的同学,人数较少;大部分人都是比较了解以及比较认同文化志愿服务.

通过专业与认可程度交叉制表,卡方检验得,p等于0.009,大于0.05,因而不能推翻二者之间无关系的假设,不同专业和看待文化志愿者服务无显著影响.

(2)专业与参与程度.由于参与的人数占总体比例非常小,因而在这里主要分析在参与的人员中,各专业占与参与的总体中的比例.从数值上看,在所有参与的113名同学中,社科类、人文类、理工类和艺体类所占比例分别为32.4%、35.3%、8.8%和23.5%.人文类和社科类学生在参与成员上要活跃于人文类和理工类学生.

通过卡方检验,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卡方值都大于0.05,不能否定原假设,即不同专业对是否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没有显著性影响.这也不同于在本文之初的假设,在研究可能的结果分析中,认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参与文化志愿服务上存在差异,社科类会高于理工类.但在样本数据分析中发现,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当然,本次调查也存在抽样过程中的偏差等因素,还需进一步调查和检验.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调查分析看出,无论是在认知程度还是在参与程度上,二者的水平都很低,研究假设基本被否定.首先在认知程度上来看,文化志愿服务这一概念在调查样本中并不普及.较为了解的人及以上占21.8%,更有17.1%的人是非常不了解.对于未能参与文化志愿服务的原因,半数以上的人是因为“不了解”(36.7%),其次是“没有时间”(35.6%),认为“觉得没有意义”的仅占10.9%.由此可见,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最终的参与程度,因为不了解而不参与.此外,“没有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仅次于“不了解”所占比重.其次体现在参与程度上.参与过志愿服务的人数为113人,仅占样本量的29.7%.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最后,在影响因素上,本文简要分析了不同专业在认知以及参与程度上的差异.尽管在数值上存在差异,但从统计学意义上看,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在之前假设的因所学专业不同,参与的文化志愿活动类型也并不完全相同相矛盾;不同门类的学生在文化志愿活动参与度上面没有显著差别;各门类学生在对文化志愿活动的认知上没有显著差别,但在认知程度上都普遍较低.

(二)建议

(1)注重宣传.由于舆论宣传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大学生对文化志愿服务的认识存在盲区,大学生对于文化志愿服务本身的内容不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化志愿服务的参与度,未能激发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认识的正确性才能够引导正确的行为,因此,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舆论宣传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2)学校应充分利用课堂,在大学必修的课程中,加入志愿服务的相关内容,可以通过开设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选修课的方式,拓展大学生了解志愿服务的途径.如果可以将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学业成绩挂钩,和大学生实践活动一样.例如规定只有在大学生在校学校期间,从事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大学生参与文化志愿服务.

(3)完善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尽管志愿服务应该是无私奉献的,不应该有物质的补偿,但是从国际的许多国家的经验来看,适当的物质奖励是十分有必要的.大学生在经济上不能完全独立,自身生活仍需要家庭资源供给,只有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才能给他们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热心,才能激励大学生志愿者继续参与志愿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和荣.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完善——基于厦门的研究[J].湖湘论坛,2012(06):81~86.

[2]李培志.文化志愿服务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6(05):77~80.

[3]唐靖.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4.

[4]谭建光.志愿服务:理念与行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6.

[5]曾雅丽.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2(03):71~79.

[6]郑迪.天津市大学生志愿服务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5.

作者简介:李育红(1978-),女,汉族,陕西周至人,体育硕士,西安体育学院学生工作部(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服务相关工作.

此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在校学生和志愿和认知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志愿服务本科毕业论文志愿服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等7部门印发《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意见》
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阵地作用编者按……7 部门印发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意见,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在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中的阵地作用,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本刊.

高校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现状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青年志愿者服务如雨后春笋般陆续走入各大高校,“志愿者”这一角色在社会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 志愿服务组织成为高校引领青年思.

试析培育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摘要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他们文化价值观、文化行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文化自信的整体水平 高校作为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主阵地,必须肩负起这一重要的历史使.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文化自信的培养途径以英语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跨文化交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英语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就更加重要 本文对英语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