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装置艺术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陶瓷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分析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装置艺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2

陶瓷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分析,本文是关于装置艺术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与陶瓷材料和装置艺术和应用分析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装置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装置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高分子材料论文土木工程材料论文3000艺术教育杂志艺术期刊

摘 要:陶瓷可以将自身的材质语言、肌理变化、丰富的釉色带入到装置艺术之中,装置艺术则赋予了陶瓷材料更多表现手法与组织形式,赋予了陶瓷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文化价值.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当代艺术交流结合的产物,是立于时代前端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对于陶瓷装置艺术的研究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陶瓷;装置艺术;环境艺术;公共空间

陶瓷材料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达媒介,在当今工业化发展的背景下不可避免会与公众的生活产生脱节的地方.例如原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陶瓷器皿被廉价、大批量生产的金属和塑料制品所取代,造成了陶瓷产业的衰败和失落,当然这也是诸多传统手工艺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而如何让其在新的时代中焕发出第二次生命力,则是当代陶艺家和艺术爱好者们共同面临的问题.现今社会的包容性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融通,单一的材料或手工艺已无法满足公众的审美和文化需求.因此,“装置艺术”的概念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提出并实践,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所以,陶瓷与装置艺术的结合是必然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关于陶瓷装置艺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陶瓷作为人类造物所采用的物质媒介,始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当时其形式一般为生活器皿以及用于宗教崇拜的物件等.随着社会进步,陶瓷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另外,陶瓷在建筑、陈设等方面的应用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陶瓷制品从最初的实用性慢慢向实用性兼具审美性过渡.

我国古代很早就将陶瓷作为一种装饰材料运用到室内外公共空间中,从陵墓中的画像砖到屋顶上的瓦当、神兽等都有陶瓷装饰的痕迹.秦始皇地宫里的秦兵马俑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将陶瓷与装置艺术相结合的范例.在西方,陶瓷则作为教堂等宗教建筑的墙壁上的装饰,被大量运用.

及至上世纪六十年代,“装置艺术”作为当代艺术门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开始被提出并实践.装置艺术的先驱马塞尔?杜尚的装置艺术作品《泉》便作为其开端被公众广泛熟知.八十年代之后,装置艺术的概念不断渗透到陶艺领域,在美国、日本等国出现了大量以现成陶瓷品、工业废瓷等制作的装置作品.如外国批评家所言,正是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才构成了现代艺术的核心.

从日本艺术家中村锦平最初使用现成陶瓷品组成的装置作品,到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在巴塞罗那吉尔公园的陶瓷马赛克拼贴,再到荷兰著名陶艺家芭芭拉?南尼的花卉雕塑装饰环境……陶瓷装置艺术作品正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建筑等的附属品转向独立表达的,包含公众参与的公共艺术作品.

二、前人的研究对当前的影响及作出的批判性观点

什么是装置艺术?我想每个装置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但是通过遍观各位研究者的著作来看,装置艺术与其他种类的艺术形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装置艺术的公共性.

“空间的平民化和开放性使得大众能更好的融入整个空间中...空间的开放和民众积极参与打破了空间的隔阂和壁垒,使我们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中必须重新认识到使用对象的宽泛性和大众化.”陶瓷装置艺术作品在此基础之上更加探讨作品所要表达的文化涵义和社会本质,并通过作品本身与观众之间构建出一道桥梁,使得观众在参与其中的同时能够更进一步地体会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1.装置艺术的公共性

强调作品的“公共性”是装置艺术必不可少的本质内涵,但是陶瓷装置艺术作品如何去表达公共性似乎并没有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陶土是陶瓷艺术的基本创作材料,土本身具有纯净质朴、自然亲切等天然的优势属性.而将陶瓷和装置艺术相结合时,就必然要打破之前的陶瓷制品的形式,在构成方式和规格上要体现出其公共性的特征.艺术家们也要尽力去打破人们之前关于陶瓷材质的惯性思维,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解读陶瓷才能体现出陶瓷装置艺术作品的公共性和文化性.

2.装置艺术的互动性

此外,装置艺术要讲求和观众的互动性.装置和雕塑不同,虽然两者都是以立体的形式存在于三维空间中,但雕塑更加注重的是创作者本身的情感表达,这使得公众在其中参与的部分少之又少.而装置在上文中已提到过,更加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如果少了这一层概念的话,则是不能成为一件合格的装置艺术作品了,当然,陶瓷装置艺术作品也不能例外.

此外,公众与艺术家的共同创作也包含于装置艺术的互动性中,在2017年中外共同合作的大型环保装置《大鱼》中,艺术家使用废弃、回收的塑料瓶、钢丝和旧木头等,塑造了一座大鱼形象的雕塑.而这作品是由艺术家,展览地周围的居民以及志愿者共同完成的.

3.装置艺术的趣味性

单一的陶瓷样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作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陶瓷装置艺术作品如何摆脱传统陶瓷制品的样式,如何进一步创新,如何让观众在欣赏陶瓷装置作品的同时既能感慨于陶瓷材料的可塑造性又能很好地体会艺术家所要传达的理念,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作品的创新有关,趣味性有关.

三、陶瓷材质介入公共环境的优势与局限性

陶瓷的发展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有学者曾经说过陶瓷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陶瓷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运用使得人们对它产生一种天生的亲切感,如何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去进一步传达陶瓷装置艺术的理念,亟待进一步的思考.

1.陶瓷材质介入公共环境的优势

陶瓷烧造工艺的改进使其在硬度、强度等方面的性能大大提升.其优越的性能在国外同样得到广泛推广.在中文文献中关于陶瓷材质介入公共环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陶瓷的坚固耐用、防水、防火、不易腐蚀以及利于环保等优势在当代环境艺术中独树一帜.第二,陶瓷材料丰富的釉色变化,独特的材质肌理,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在不同的公共空间环境都体现出它良好的适应性,并能够与环境作较好的融合.第三,陶瓷艺术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它介入公共艺术领域,便表现出一种对文化的承载性,使在这一区域环境下的人们产生共鸣.

2.陶瓷材质介入公共环境的局限性

事物都有两面性,陶瓷材质介入公共环境有优越性,自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首先就是陶瓷的易碎性,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也必然要考虑到安全的因素.陶瓷装置作品受到坚硬物体的碰撞易碎,这种易碎性也将成为一种安全的隐患.第二,陶瓷作品在烧造时不易把握.虽然神奇的窑变带来的不可预知的表面变化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窑内的温度变化,不同窑位的温度不尽相同等因素都可能引起陶瓷釉色的变色、偏色、甚至不发色等问题,这就需要陶艺家多次烧制,有时要进行不断的试验,无形中拉长了陶瓷装置艺术作品的制作周期.第三,放置于室外的大型、复杂的陶瓷作品的缺陷:有些复杂和大型的陶瓷装置艺术作品难以一次成型,需要将作品分割成一个个小的块面进行烧制,由于烧制过程的不确定性,各个独立的小块在组合成一件完整作品时很难能够与预先设想的那样完全契合.此外,一些大型的作品由于是在现场施工拼贴组合而成,如果要迁移的话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四、陶瓷釉料的色彩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粘土和釉料的结合产生了陶瓷多姿多彩的变化,各地各窑的陶瓷更是因为原料和釉料应用的不同,呈现姿百态的效果.随着陶瓷产业的日益壮大,釉料的品种更是达到了1300多种.俗语有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说的正是陶瓷釉料的丰富变化.

陶瓷装置艺术概念的产生,使得釉料的运用与空间环境的结合更加紧密.如陶瓷艺术大师朱振洪创作的一系列陶瓷版画,通过大量釉料颜色的碰撞,以及釉料的自然流淌,使得作品色彩变幻丰富,既保留了整体的造型、色彩法度之美,又不失率性、自然的况味.再如上海惠升集团总部的一幅陶瓷壁画,由一块块厚度不一的陶瓷方块组合而成,每个陶瓷方块颜色的深浅不一,形成了一种马赛克的效果,而这仅仅是陶瓷釉料与空间环境相结合的两个小小的案例,陶瓷釉料的类型丰富,表现手法也多样.温度的高低、施釉的方法等等因素都会让其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而这需要艺术家们一次次的实践才能将其最美的一面发挥出来.

五、陶瓷材料在空间环境中的构成方式

由装置艺术作品的公共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可以看出陶瓷装置艺术作品要想成为一件合格的装置艺术作品,必须在空间的构成方式上突破传统的、一般的陈列方式,并有所创新.

除了传统的壁挂、水平摆放等陈列方式,现代艺术家们的作品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譬如与声、光、电等材料相结合的互动性装置作品,将陶瓷材料与之相结合,形成了动态的效果;还有将陶瓷以悬挂的方式进行陈列,使其一改厚拙笨重之形象,拥有了一种别样的轻盈之美.随着科技的发展,陶瓷材料与空间关系的探索会更进一步,构成方式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化.

六、生态环境问题在陶瓷装置艺术中的体现

生态环境问题在陶瓷装置艺术中的体现主要依靠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装置作品中运用环保、可再生材料以及废旧材料.陶瓷本身就是一种可以被多次利用的材料,自然能体现出其环保性;第二,以装置作品为媒介,向观众传达生态环境问题的理念,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

环保是新时代背景下的热门议题,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所以在陶瓷装置艺术作品中引入对于生态环境的思考是对时代课题的呼应.如在2014年蔡国强创作的《九级浪》装置作品中,由一艘破旧渔船搭载着99只仿生动物,每只动物都耷拉着脑袋仿佛是饱受风浪的摧残.这艘渔船沿着黄浦江抵达上海现代艺术博物馆,深刻反映了环境问题对动物的伤害.

七、陶瓷装置艺术研究领域的空白以及发展趋势

陶瓷装置艺术设计从八十年展至今,已经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了.经过一代代陶艺家和装置艺术家的实践和创新,陶瓷装置作品的形式已经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从直观到隐含、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

但是作为一件存在于公共空间的作品来说,陶瓷装置艺术作品的展示方式也是需要更多思考和创新的.就目前国内外各种陶瓷装置艺术作品而言,作品本身的张力与美感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陈列方式依然跳脱不了传统艺术品陈列的单一、呆板的形式.这是陶瓷装置艺术设计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

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了年轻一辈的艺术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陶瓷装置与影像装置、3D打印等数字媒体的跨界合作、陶瓷与各种综合材料的结合正使得装置艺术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这种历史与当代元素的融合无可挑剔,如韩国利川陶瓷博物馆运用了映像和投影,使陶瓷这种传统材料得以在新的时代下焕发出第二次生命力.由此可以看出,陶瓷装置艺术的未来发展更应该将眼光放长远,将视野变开阔,融合更多当下的主流观念与技术,这样才不会落后于时展,才能处于引领艺术发展的首要地位.

八、总结

总而言之,装置理念及其实践与传统材料的结合,是新思想在传统物质中的创举,这既是对历史文脉的传承,又彰显了时代特征和人文特质.不仅仅是对于陶瓷装置艺术而言,对于整个现代陶艺领域来说,为了自身的艺术发展,都需要更广泛地开拓新兴领域,不断地发现、创造新材料、采纳新工艺,来避免陶瓷材料本身的不足,为陶艺的表现创立新的空间.并结合人类对生活环境美化的需求,不断使陶瓷行业焕发出多姿多彩的形态,在公共环境中展示其迷人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张飞,吴东翰,浅析公共艺术应用研究——以陶瓷装置为例[C]//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7:511,501.

[2]高攀,王梓萌,公共环境陶艺中构成语言的探索与表现[J].美术观察,2017(07).

[3]李慧文,现代陶艺介入公共艺术的优势与局限性[J].中国陶瓷,2006,42(6):63-64.

[4]汪世晓,论陶瓷装置艺术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J].美术大观,2015(1).

[5]诸宁,奥登伯格公共艺术的文化语义[J].艺术百家,2013,29(05):257-258.

作者简介:

盛金成(1996- ),男,汉族,江苏宿迁人,中国党员.本科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通讯作者:孙献华,男,现为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作品入选《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览》以及多种全国美展,多次获奖.

该文结论,上文是适合陶瓷材料和装置艺术和应用分析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装置艺术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装置艺术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深挖含硅陶瓷材料在家电上的应用潜力
近年来,在消费者对家电的功能、外观、防护……要求越来越高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具有“特异功能”的新材料进入家电应用领域 2017年11月2日,在2017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上,中.

我国当代雕塑装置艺术和电影的关系
【摘要】在CGI特效技术诞生之前,所有的电影布景都是手工搭建的,电影场景布景师最早是由室内或景观设计师兼任 随着导演对电影场景及道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划分趋于精细化 介于原来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室内外.

当代艺术在中国和西方的差异和矛盾以装置艺术为例
摘要“当代艺术”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中国艺术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参加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始,频繁参加各类国际当代艺术展览,“装置艺术”作品在.

陶瓷绘画艺术与其传承和
陶瓷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陶瓷有着特殊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在中国的人类文明史上,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 经过广大陶艺家的不断摸索和创新,陶瓷绘画的艺术炉火纯青,为我们的时代留下了一个.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