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意象研究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乔治爱略特小说中的铁路意象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意象研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2

乔治爱略特小说中的铁路意象,该文是有关意象研究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乔治和爱略特和铁路意象研究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意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意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爱思唯尔期刊爱你杂志铁路客运论文铁路论文

摘 要:早在19 世纪40 年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就受铁路的影响,而爱略特也将火车及铁路带入到30 年代以及更早时期的故事创作中.众所周知,铁路是19 世纪工业发展的典型代表,铁路与火车的产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它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更加是具有文化意义的重要符号.铁路的扩张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有所转变,飞速发展的政治改革使得爱略特产生了对于改革速度的质疑,生活节奏加快、火车旅行使人们之间的距离更加疏远,同时也使文化体现了无根性,这些发展形势都令爱略特对西方文化的出路感到深深的怀疑.铁路在小说中虽说只是若隐若现,但是爱略特对于它的解读却帮助我们对铁路文化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入,加深了对于西方社会及工业文明相关问题的思考.而本文则主要针对乔治爱略特小说中的铁路意象进行分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见解与思考,以下为详细叙述.

关键词:乔治. 爱略特;小说;铁路意象

作者简介:唐霞(1963.8-),女,汉族,重庆铜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儿童文学.

[ 中图分类号] :I1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36-118-02

爱略特的大多数小说都是对19 世纪30 年代以及更早时代的回望,读者在阅读其作品的过程中极易发现火车以及铁路是四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的事物,但是却被作家带入到了小说之中,比如,《激进派菲尼克斯. 霍尔特》,此小说的创作背景是1832 年的第一次改革法案,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铁路铺设也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埃利特却在故事的开头大范围的叙述的火车旅行,这就使得许多人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除此之外.在专题介绍的过程中火车在故事中却难寻踪影,小说中的人物很多时候并没有乘坐火车的经历.若小说创作得过程中其中的情节与火车并无直接联系,那么为何作家在小说创作的开头花费笔墨描述火车旅行的危险性、快捷性与枯燥性呢?将马车旅行与火车旅行两者并置讨论,而后可发现两者间的区别,如若让马车夫发言那么作家需要暗示的究竟是什么呢?火车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成为了文化变革的符号.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它是极其重要的标记,同时也吸引了读者的目光,作为新的装置它表达了某种时间概念,置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人们提及火车,那么将自然而然的回忆火车产生的时代及背景.而本文所要阐述的则是爱略特小说中火车的重要含义,作家创作主要集中在19 世纪60 级70 年代,纵观时代的发展形势,而后可知铁路与火车都是时代的重要标志,而爱略特在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形下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了自己对于社会发展的看法与见解.

一、以铁路为意象,反思政治与经济改革

爱略特的小说创作中许多情节都与铁路密切相关,特别是《米德尔马契》与《激进派菲尼克斯. 霍尔特》两部小说中,都共同反映了30 年代第一次改革法案使得英国经济与政治的变化.特别是在《米德尔马契》中的三十七章,当地的许多绅士对于政治的局势变化发出感叹,他们对新雇佣的外地人威尔拉迪斯拉夫与布鲁克衰败的田庄进行探讨,言谈中均体现了保守派的思想,而后又提及了赫斯基森.赫斯基森是19 世纪及其重要的、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英国铁路发展史中极其关键的人物.19 世纪30 年代英国最早的铁路建设利物浦曼彻斯特线路举行了通车典礼,当时聚集了许多的社会名流,其中就有赫斯基森与威灵顿公爵.火车的出发点为利物浦,中途再加水停靠,虽说威灵顿公爵与赫斯基森两者间的政治见解不一致,但他们依旧选择在此时下车交谈,过程中并未意识到另一列进站的火车,被撞重伤身亡,这是铁路建设中具有史料记载的首次事故[1].

赫斯基森见证了19 世纪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艰难程度,他支持建设铁路事业,但他的死亡却令人惋惜,这次事故因其重要的政治地位而被广为报道、传播,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这无疑是赫斯基森为铁路建设与推广所做出的贡献.从侧面进行分析,铁路的支持者却在支持铁路事业的过程中最先倒在了火车轮子下,这也间接的暗示了铁路建设过程中的重重阻碍,铁路支持者成为了当时社会铁路建设的牺牲者.铁路作为时展的标志,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也促进了科技进步,更加推进了政治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引发难以预测的结果,但是赫斯基森的与死亡以及乘坐火车时所遭遇的事故,均在同步小说中提及,并被一同阐述,这也间接的表明了艾利特的政治思想与经济发展思想,以铁路作为象征引人深思[2].

二、铁路的出现,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爱略特对于速度的忧虑体现在政治层面,同时她也对机械的发展速度十分关注,在《亚当贝德》中,作家得出的最终结论:“蒸汽机的制造只会使得人们更加繁忙,加重了人们的工作任务,就连娱乐也更加匆忙.蒸汽机为人们创造了新的空间,也令思想更加急迫,闲散中夹杂着急迫,例如,人们所喜欢的火车旅游……”在机械大工业时代下,人们必须急匆匆的忙碌,马不停蹄的工作,很难像闲暇老人一样保持宁静的心态.但是,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同样阐述了与火车紧密相连的蒸汽机的运行速度,用其快速的发展步伐所产生的结果,分析了服饰潮流的快速变化,同时也造成了物价的快速上涨,过程中人们成功的步伐也有所加快,汤姆以自身的努力发展商船贸易偿还了父亲终生无法偿还的债务,但是,作者也用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使人们深入的探讨与思考,虽说这样的成功使汤姆摆脱了债务危机,同时也无法像以往一样表达对于妹妹的关怀,个性中多了一些无情与冷酷,这无疑是一种悲哀[4].

随着火车事业的迅猛发展,更多美好的记忆只能停留在老人的思想中,比如,乔治爱略特在《激进派菲尼克斯. 霍尔特》中就明确写道:人们不必再乘坐马车旅行,路边酒店的大杯啤酒与女招待的笑盈盈目光消失不见,人们听不到老是油车的号角声,也不会以树影判断时间,这样的变化仅仅在十几年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由此可知,爱略特对技术对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变化产生了质疑,她认为日后人们的生活以及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强调速度,很多时候他们会选择快人一步,以的弹射速度到达目的地,达到心理预期目标,其中的指的是爱略特对于速度的不想联想,同时也间接的暗示了速度给人生活乃至生命所带来的威胁以及负面影响.

比如,快速的赶路姿态会使得生活兴致遭到破坏,老式的旅行方式在沿途中必然会伴随着精彩的故事,人们也可在此过程中欣赏美好的风景,而火车旅行却只剩下空洞的感叹词,“哦,旅行的速度真快呀!”虽说旅行的速度有所加快,但是思想上却越发贫瘠,导致旅行失去的已有的含义,人们大多数都是仅仅到达目的地,并未欣赏沿途的风景以及美好的事物,亦或是了解不同地域的山川风貌.这无疑是迅捷火车旅行的缺点.

爱略特认为快速的火车事业的发展不仅让人们的生活失去了趣味,她更加担忧的是火车所带来的全新时空以及趋向于异化的现代化生活.铁路发展的初期阶段就有人曾提出“铁路以时间消灭了空间”,虽说火车车轮的运转速度加快,以往乘坐马车一天即可走完的路程火车只需要仅仅几个小时就可达到最终的地点.乘坐火车旅行也成为了人们愿意接触的新鲜事物,人们愿意以这样新的生活方式,产生新奇的情感体验.在爱略特小说《丹尼尔德隆达》中即可知,其中的大多数人物都会选择乘坐火车旅行,特别是葛文德琳在婚事受挫后乘坐快车去度假胜利,而后又再次遇到了德隆达,后又因经济条件的限制乘车提前回家,在火车站中度过了不悦的时光,在丈夫死后她同样是选择乘坐火车回到了英国.由此可知人们的生活过程中也离不开火车,同时也增加了对于火车这一交通运输工具的依赖[5-6].

三、铁路的飞速发展,使作者产生了对于时展的担忧

蒸汽机车是历史前进的重要象征,它的出现使人们进入到了新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甚至濒临失控.而爱略特在小说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无意否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她却提出了忧虑,改革究竟应当运用哪一种方式、以何种速度来推进是急需探讨的问题,从这一层面进行分析,《激进派菲利克斯. 霍尔特》中明确阐述了铁路与火车的相关信息,更加是爱略特对于政治改革的隐喻.与其他的作品相对比,这部作品更加清晰的阐述了她对文明建设的速度与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关怀.小说创作的开篇就以马车夫的形象阐述了她对改革前景及未来发展形势的忧虑,马车夫对自己原本的生活格外满足,但是他的目光却茫然的停留在前方,火车的发展将马车夫这一形象塑造成了宇宙的边缘人,这是可怕的图景,似乎是飞机而驰的火车也不会将人类带入到光明的时代,她认为如若未能对其发展速度及过程进行把控,必然会将人类带入到万劫不复的深渊.例如,人们在乘坐火车时驶入幽暗的隧道,就给人以坠入地狱的感受,更像是一次浮士德式的旅行.但是,爱略特直到小说的结尾也仍未能提出控制社会改革速度的真正方案与思路,这也是她在当时社会思想上所存在的局限[7-8].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虽说不是爱略特小说的主角,但是爱略特小说却借用铁路这一基本载体阐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及经济的变革,并对社会发展的趋势表示了深深的担忧,她认为铁路发展过程中极易引发各类不良后果,虽说火车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快速,也为物资流通提供了有效的商业机会,但同时也会引发各类的政治及社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爱略特对铁路与火车持否定态度,她的看法加深了我们对于当时社会背景下铁路所产生的文化意义的理解,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西方社会的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夏文静,吕美嘉.社会责任与女性道德完善——乔治?爱略特后期创作中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4(2):98-103.

[2]马立.隐含作者视角下《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败笔”结局[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37(3):71-74.

[3]张谡.正义与义务:《米德尔马契》的政治学读解[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3,29(4):14-18.

[4]吴敏,郝涂根.从《米德尔马契》看乔治?爱略特的宗教道德观[J].池州学院学报,2016,30(5):95-98.

[5]季文君.乔治?爱略特小说中的帝国意识——自我的建构[J].世纪桥,2013,14(5):121-122.

[6]季文君.乔治?爱略特小说中的帝国意识——种族“她者”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21(3):80-81.

[7]谢莉.深深的焦虑,澎湃的——探寻乔治?爱略特《米德尔马契》创作的心路历程[J].卷宗,2016,16(10):759.

[8]李福莉.译者主体性在《秘密花园》的两个中译中的体现——以乔治?斯坦纳翻译理论为视角[D].复旦大学,2013.

该文结束语: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乔治和爱略特和铁路意象研究方面的意象研究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意象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老外也爱中国网络小说
网络革命在全世界发生,但网络文学在中国风景独好 中国的网络文学成长为世界奇观,与中国独特的文化国情有关,但是否只有中国人才爱看网络小说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老外也爱看中国网络小说 不是十个八个爱看,而是十.

那抹红,是心口上的朱砂痣从小说《金锁记》看作家张爱玲
摘要本文将结合张爱玲的作家身份和人生的经历从金锁记这部小说的主题、人物和艺术特色……角度出发阐述作家与作品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以期从更加宽阔的领域了解作家和作品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主题她从海上来,.

那些被张爱玲写进小说中的往事
张爱玲写过很多精彩的故事,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取材自她听到看到的一些真人真事,比如她的第一本小说集传奇,张爱玲便举其中红玫瑰和白玫瑰为证,说明其中每篇人物故事,大多“各有其本”,.

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综述
内容摘要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的研究一直不断进行,主要侧重如下四个方向一侧重语言修辞手法的研究,二侧重语言特色的研究,三侧重语言风格的研究,四侧重语言陌生化效果的研究 这些研究极大地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