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黄帝内经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跟翻译美学视角下的《》对偶句英译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黄帝内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0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对偶句英译,该文是黄帝内经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跟翻译美学视角和《黄帝内经》和对偶句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黄帝内经论文参考文献:

黄帝内经论文参考文献 外文文献与翻译毕业设计英文翻译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英语翻译专业论文选题

近年来,国内关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研究近年来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之势.以《》为代表的中医典籍英译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在国内外已有十多个《》英译本的基础上,2005年和2008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先后推出了刘希茹今译、我国著名中医翻译家李照国英译的三卷本《·素问》(汉英对照)和三卷本《·灵枢》.这六卷译著是我国大陆译者所翻译的第一部《》全译本,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不言而喻.李照国译本(以下简称李本)作为我国大陆学者的代表性译本,得到各界好评,在准确性、学术性、权威性方面都更有保证.李本翻译的基本原则是“译古如古,文不加饰”,译文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中医经典原文的实际内涵,所以本文选取李本作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研究其译本中对偶句的英译.

一.《内经》中的对偶辞格及其分类

所谓对偶,就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平仄相对的两组平行语句组合而成为有机整体的方式(王希杰,2000:357).对偶深深植根于汉民族文化当中,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修辞格,被广泛应用于对联、诗词、小说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中.在英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修辞格,英语只有类似的平行结构,近似汉语的排比或者宽式对偶.因此,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既要最大程度地诠释字面意思,又要使得译文富有美感.

根据笔者的研究,《内经》中的对偶句按形式可分为语对、单句对和复句对,按语义内容可以分为正对和反对.

1.按形式分类

1.1语对.所谓语对是指一个单句或分句内包含的对偶,语对的上下两联可为一个小句,也可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小句.例如:“道,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与俱成.(《灵枢·病传》)”

1.2单句对.所谓单句对即常规的对偶句,上下两联各由一个小句构成.例如:“阴味出上窍,阳气出下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3复句对.所谓复句对是指对偶的两项分别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例如:“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按语义内容分类

2.1正对.正对,指的是上句和下句的意思在性质上相类似的对偶,前后对偶的两句互相补充,互相衬托,相得益彰,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加深刻(班兆贤,2009:142).例如,“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

2.2反对.反对,指的是上句和下句的意思在性质上对立、相反的对偶句,使前后对偶的句子互相对照,相反相成,以突出事物的矛盾或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反映其对立统一的关系(班兆贤,2009:145).例如,“清阳出上窍,浊阴走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二.翻译美学

中国当代的翻译美学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刘宓庆(1990)最早展示了他对翻译美学成熟的思考,是中国最早的翻译美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是中国翻译美学理论的雏形.刘宓庆(1990:226)指出,翻译美学理论的任务就是运用现代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包括对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与接受者的关系的研究,对翻译中审美体验的一般规律的研究,对翻译中审美再现手段及翻译美的标准的探讨等等.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审美客体就是译者所要翻译加工的原文,而翻译审美主体就是翻译者.翻译审美主体受制于审美客体,但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对此,刘宓庆(2005)指出,为了可以最大程度的在译文中再现审美客体的审美信息,审美主体最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他认为,就翻译而言,审美再现是使一切审美活动落到实处的终端环节.审美再现一般遵循以下的规律: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的理解→对理解的转化→对转化结果的加工→对加工结果的再现.此外,审美主体在翻译审美客体时,若要将其审美信息最大程度的保留,就必须运用各种审美再现手段,主要是模仿和重新建构.模仿是审美再现的基本手段,包括以原语为模仿原型的翻译再现、以译语为模仿依据的翻译再现和动态模仿.重新建构(类似于“编译”)属于高级形式的审美再现手段,摆脱了原语的形式束缚,译者依据其翻译目的来安排译文层次结构,译者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结合译例分析对比两部译本中的对偶句英译

依据翻译美学理论分析《内经》中对偶句在原文语言形式结构上的审美信息,发现其审美信息极其丰富,具体可分为语音层审美信息、词语层审美信息和句段层审美信息,因此用翻译美学来指导其英译,有助于全面再现对偶句中的审美信息.下面将具体研究这些审美信息在李本中的英译再现程度.

1.语音层审美信息

语音是语言承载审美信息的一个基本形式.《内经》中的对偶句在语音层面的审美信息,主要体现在对偶句中的尾韵、双声词和叠韵词,使语句富有音乐美,满足了读者的审美体验.押韵是在诗句或文句的最后一个字(音节)里有规律地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韵母(王希杰,2000:555).当押韵出现在句子的末尾时,就形成了尾韵(也称脚韵).双声词就是指两个词的声母相同,而叠韵词指的是两个词的韵母相同(王希杰,2000:568).

1.1尾韵.对偶句音韵和谐,用词讲究押韵,尤其是尾韵,尾韵在达到听觉美感上极为重要,是语言音乐美的重要要素之一,可以提高整个句子的审美价值.英语和汉语中的“韵”类似,均表示“音节中的元音(韵母)相同,元音(韵母)前的辅音(声母)不相同,元音(韵母)后的辅音(声母)相同”(刘宓庆,2005:99),例如“home”和“come”以及“形(xíng)”和“影(yǐng)”.尾韵常常能反映作者对某些词的语音精妙的选择.

例1: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译文:So the heens has Jing (Essence-Qi) and the earth has forms. The heens demonstrates the eight solar terms and the earth displays the rules of Wuxing (Five-Elements).

分析:该例句中有两个语对,“天有精,地有形”和“天有八纪,地有五里”,这两个语对不仅结构相同,还做到了尾韵,“精”与“形”,“纪”与“里”的使用准确表达了语义信息,也赋予了这两个语对语音层的审美信息.由于语义信息的重要性,英译无法模拟汉语原文中“aabb”的韵式,但是李本把四个字分别译为了“Jing”、“forms”、“solar terms”和“Wuxing”,近似于英语“abba”的尾韵韵式.因此,李本虽然没有模拟原文的押韵,但是采用了重建的审美再现手段,成功地再现了原文的审美信息特征和结构.此外,“五里”是指东西南北五方(郭霭春,2013:40),所以译为“Wuxing”不太准确.这里顺带说明一下,李本中还存在两处语法错误,heens是复数,可是动词却用了单数“has”和“demonstrates”,显然这里应该改为复数形式.

例2:岐伯曰:此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也.《素问·气穴论》

译文:Qibo said, “This is just what sages are easy to talk with and good horses are easy to ride on means.”

分析:例句中“圣人易语,良马易御”是一个语对,“语”和“御”押尾韵.李照国作为审美主体,翻译时会受制于原语形式美的可译性限度,在很多情况下,形式美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由于这种制约,李本没有传达出汉语尾韵的音韵美感,仅追求了语义信息的完整及准确,舍弃了形式美感,但实现了原文语义审美信息的再现.译文简洁明了,保留了原文的句法结构,上下两句重复使用“be easy to”的结构,工整对称,具有节奏美感效果.

1.2双声词和叠韵词.《内经》对偶句中还常使用双声词(词的声母相同的联绵词),如“虚邪”、“标本”和“万物”.还有叠韵词(词的韵母相同的联绵词),如“志意”,均具有强烈的语音层审美信息.

例3:上古之人,有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译文:The sages in ancient times who knew the Dao (the tenets for cultivating health) followed the rules of Yin and Yang and adjusted Shushu (the ways to cultivate health).

分析:此例语对中的“阴阳”、“术数”均为双声词,具有一定的音形美,在汉语中使用极其普遍.李本直接复制原文审美信息的结构,音译为“Yin and Yang”及“Shushu”,基本保留了语音层的审美信息,为帮助读者理解,还在括号中提供了释译.总体上,李本的译文实现了审美再现的动态模仿,既不拘泥于原语,也没有完全忠于译语,而是采用了变通优化手段,既保证了译文的可读性,也没有丢失语音层的审美信息.李本把这上下两联作为句中并列的动宾成分,虽然没有达到字数相等和结构对应,但是语义信息表达完善.

例4: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素问·汤液醪醴论》

译文:Declination of Jingshen (Essence and Spirit) and distraction of Yizhi (mind) make it difficult to treat diseases.

分析:该例句中的语对为正对句,“志意”为叠韵连绵词.李本模拟原语审美信息,音译该叠韵词,保留其语言音乐美.此外,作为审美主体,李照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译文重建了另一语音层的审美信息,恰当使用头韵“declination”和“distraction”,既符合原文,又使译文语音优美动听,符合英语读者的审美习惯.针对整个语对,译者将其译为并列的名词词组,简短精炼,形式整齐.

2.词语层审美信息

词也是语言中承载审美信息的一个重要单位,它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体.词语层审美信息主要体现在用词上,有审美价值的用词均体现着作者的精挑细选.《内经》中的对偶句在词汇层面的审美信息,主要体现在用词准美精,还有频繁出现的四字格、文化专有项均承载着大量的审美要素.

2.1用词准美精.《内经》中对偶句用词准确精炼、鲜明生动,符合承载审美信息的用词标准.《内经》中的用词喜用平常词、简单词,但平字见奇,语义表达极为准确.《内经》对偶句中还十分注重动词的炼字,且多处用词十分形象生动.

例5: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译文:Thus the Lucid-Yang moves upwards into upper orifices of the body while the Turbid-Yin moves downwards into the lower orifices of the body. The Lucid-Yang permeates through Couli (muscular interstices) while the Turbid-Yin enters the Five Zang-Organs. The Lucid-Yang fortifies the four limbs while the Turbid-Yin enters the Six Fu-Organs.

分析:该例句中有3个对偶句,使用了五个动词“出”、“发”、“走”、“实”、“归”,这每个动词各表示一个走向,把清阳和浊阴的不同走向,准确表达清楚(班兆贤,2009:2)这些词语虽然普通,但用词精准,其承载的审美信息不容小觑.李本忠于原文,也相应译成动词,准确传达了语义内容.译文没有做到一个单词对应一个动词,不可避免地磨蚀了原语的美感.但是,李本尽量使上下两联相对,两个“出”分别译成“moves upwards into”和“moves downwards into”,结构相对应,而且将语义内容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整个句子按照原文顺序直译,虽然字数不等,但句子的主语都是“Lucid-Yang”和“Turbid-Yin”,且均用连接词“while”连接对偶句的上下两联,也使译文富有层次感和气势.

例6: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素问·阴阳别论》

译文:The struggle of Yin inside and the disturbance of Yang outside...

分析:这是一个语对,上联的“阴”、“内”分别与下联的“阳”、“外”构成反对,上下联相得益彰,相反相成.此外,“争”、“扰”二字用得极为生动活泼,形象得描绘出阴气、阳气不和谐时,对人体内外的侵扰.汉语注重动词的炼字,而英语非常重视名词的炼字.译者具有丰富的审美经验,将原文中的两个动词译为了名词“struggle”和“disturbance”,选词至为妥帖,运用得生动形象,充分体现了它们承载的审美信息.译文还保证了两联字数相等,词形相对,结构整齐对称.

2.2四字格.四字格的结构类似成语,其行文简练,言简意赅,形式简洁匀称,习惯省略主语及人称代词,字数虽少,但是语义内容丰富.四字格在对偶句中的使用,承载着大量的审美信息,具有音韵上的节奏美、形式上的整齐美和行文上的简洁美.

例7:法于往古,验于来今;观于窈冥,通于无穷.《灵枢·官能》

译文:To [learn the theory established by great doctors in] ancient times and to apply it to clinical practice, to absorb the experience [accumulated by doctors] at the present and to carefully observe subtle changes [will enable one] to master the profound [theory of medical and the changeable pathogenesis of diseases].

分析:这一例句有2个语对组成,例句不长,但全部由四字格组成.四字结构简短精炼,在汉译英时,译文很难复制其审美信息.李本为充分传递语义内容,舍弃了短小精炼的格式,运用增译法,适时补充了很多原文省略掉的成分,使句子完整,难免造成美感的损失.李本还增补了“to absorb the experience [accumulated by doctors] at the present”,为了和第一个语对的上联“To [learn the theory established by great doctors in] ancient times”相对应,笔者认为这句话的增添不符合原文,可以省略.为追求美感,李本模仿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文化,运用散文文体,重复使用了“to do”结构,创造性地为译文增添了结构上的审美信息.

2.3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审美主体必然会受制于双语文化差异,其中包括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内经》由于其成书时间较早,受古代哲学思想、古代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的渗透,形成了特殊的中医文化.因此,文中也存在大量反映中华思想文化的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具有民族性、历史继承性的审美价值,且通常是无法取代的(刘宓庆,2005:170-171),这就决定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必须采取特殊的翻译策略的,李本在这方面的处理也是恰到好处的.

例8: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译文:[If] Qingqi (Lucid-Qi) descends, it will cause Sunxie (diarrhea with undigested food in it). [If] Zhuoqi (Turbid-Qi) ascends, it will cause abdominal flatulence [or distension].

分析:这一例句是双句对.李本对中医特有名词“清气”、“浊气”和“飧泻”的处理,运用音译加注的手法来翻译.“清气”和“浊气”在英语中无对应语,所以李本运用以原语为模仿依据的翻译再现手段,按照构词顺序译为“Qingqi (Lucid-Qi)”和“Zhuoqi (Turbid-Qi)”.而关于“飧泻”,译者注意到这一词语蕴含的医学信息,正与现代医学中的“泄泻”相对应,于是遵循动态模仿的审美再现手段,译为:Sunxie (diarrhea with undigested food in it).审美客体的语义内容相反相成,形成对比,是反对句.李本也特意选用上下相对的词,尤其是“descends”、“ascends”的使用,保留了词语层美感信息.译文还从目的语读者审美理解的角度,使用了两个if引导的条件句,表达更加流畅,可谓原文译文兼顾.

3.句段层审美信息

《内经》中的对偶句符合“频度”审美信息,即常规句式的频繁出现,利用重复的力度产生美感.对偶句利用句法结构的整体性和相对性,增强语句的感染力,承载着丰富的审美信息.此外,《内经》中相当一部分的对偶句出现数句用同字的现象,这种句式处理显得很有气势,读起来很有节拍感和对称感.

例9: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译文:Predominance of Yin results in the disease of Yang while predominance of Yang leads to the disease of Yin. Predominance of Yang generates heat while predominance of Yin produces cold. Extreme cold brings about heat while extreme heat results in cold. Cold damages the body, heat impairs Qi. The impairment of Qi causes pain and the damage of the body causes swelling.

分析:这一例句中有5个单句对.前三个对偶句且均为反对句,句中重复使用了“胜”、“则”和“伤”,其余对偶项正好上下相对,意思相反,典型的正反对比的说理方式.汉语喜欢重复用词,而由于汉英表达习惯的不同,英语往往避免使用重复词语,李本针对原文中重复出现的词,英译时特意选用不同动词,达到英文美感要求,四个“则”分别被译为了“results in”、“leads to”、“generates”和“produces”,而四个“伤”分别被译为动词“damages”和“impairs”,以及名词“impairment”和“damage”.由于译者受制于时间和空间限度,对原义的定夺不准确、不全面,对“胜”的英译不太恰当,“predominance”是“优势”的意思,在原文中寒热的转化是阴阳变化发展到极限时发生的状况,所以阴阳只是相对占优势是不会转化成寒热的(周冬梅,2013:19).在句式结构上,李本上下两联字数相等,词形相对,形式对称,可谓音形义俱美,堪称绝妙的对偶句译句.

例10: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素问·五脏别论》

译文:Do not discuss medical theory with those who are superstitious; do not talk about the therapeutic skills with those who dislike acupuncture.

分析:本例是一则典型的语对,上下两联多字重复,句型有重复的美感,很有气势,读起来琅琅上口.这一对偶的主要美感信息主要展现在重复出现的“于……者”和“不可与言”句型上.这里的“拘”和“恶”也很重要,若不了解两字之寓意,翻译时往往使译文文理浑漫不清.为避免语义单调和简单重复的乏味,李本把“言”分别译为“discuss”和“talk about”,但是总的句子结构仍对称,并未磨蚀原文的对称美感.李本模仿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习惯和审美方式,翻译时使用祈使句的句式,并将上下两联语义合并.众所周知,祈使句有要求、命令、劝诱的语气,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笔者认为,祈使语气不适合用于科技文本的英译.

四.李本选用的《内经》对偶句英译的审美再现手段

从上述译例可知,译者李照国作为审美主体,不仅文化素养很高,而且极具对原文美学信息的审视判断力,全面感知和理解了《内经》中对偶句各个层面的审美信息.此外,他具有丰富的审美经验,有效发挥了译者主体性,创造性地诠释了审美要素,达到了“源自原文又高于原文的”审美再现效果.

关于语音层审美信息,李本主要以原语为模仿模型进行翻译再现.对于尾韵的英译,李本尽量在符合语义的基础上,选用也可以构成尾韵的英文词.对于双声词和叠韵词,李本选择直接复制原语审美信息,采用音译.当然,在保留对称结构的同时,他还创造性重建审美信息,增添译文的美感,达到了译者预期的最佳优化.

在词语层审美信息方面,李本优先考虑模仿原语的语义结构进行翻译,选择直译,力求还原原语的审美结构和特征.但是,由于语言的复杂性,很多时候需要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审美习惯,需模仿译语翻译再现,或者动态模仿的审美再现手段.针对原文用词精美准,李本力求用词也精炼准确、鲜明生动,基本直译.因为英语叙述呈静态,倾向于多用名词(连淑能,2010:133),李本也相应地注重名词的炼字和避免用词重复.此外,还结合语境,选用最贴切的词语翻译,充分保留了词语层的审美信息.对于四字格的英译,李本多按原语的语义结构进行翻译,保留原语的简洁美,力求达到意义对等.但由于大部分的四字格采用了紧缩式,英译时,要舍弃原文短小精炼的格式,使用增译法增补成分,运用散文文体完整表达出句意,这一译法难免损失审美客体的原有美感,但模仿了目的语读者的审美习惯和语言习惯,在意义和风格上都能让目的语读者理解、接受并能有深刻感受.从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可以看出,李照国的审美经验丰富,全面审视出原语中带有美感信息的文化特有词.若在国际上已经有约定俗成的译法,直接采用.而没有通用标准的,他均采用音译加释译,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审美信息和文化美感.针对释译,在英语中无对应语的,则模仿原语翻译,一一对应,再现其审美结构.而如果一些文化专有项与目的语中的术语在语义上正好吻合,那么可以遵循动态模仿的审美再现手段,借用目的语中的术语翻译这些文化专有项.

句段层审美信息的翻译再现比较复杂,李本中的很多译句刻意模拟对偶句式,使上下两联字数相等,词形相对,结构对称,可谓音形义俱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堪称绝妙的对偶句译句.但是,双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多种多样,很多情况下,李照国作为翻译审美主体,受制于双语之间的差异,为了不使美感损失,必须模仿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习惯和审美方式,采用模仿译语的审美再现手段.如汉语喜欢重复用词,而英语总是倾向于避免重复,所以李本特意选用不同动词,达到英文美感要求.此外,为语义的准确表达,上下两联无法每次都译成字数相等,但是李本均保证了上下对词性相对,总体结构对称,并未磨蚀原文的对称美感.李本再现审美信息时,多次使用了动态模拟的审美再现手段,这一手段最考验译者的审美经验和应变能力,忠于原语和目的语,最大程度保留了语义美感和节奏的美感效果,也完好再现了整齐淳美的对偶结构,使句式具有层次感和气势.

然而,作为审美主体,李照国翻译时必然受制于艺术鉴赏的时空差,对原文的理解难免存在偏差(刘宓庆,2005:172),对原义的定夺有时难以做到准确、全面.因为翻译者的文化素养越高,对审美客体的审美信息判断力以及再现力则越强,反之亦然.这就要求翻译者需不断提高其文化素养,以增强自己的审美判断力和再现力(刘宓庆,2005:225).还有,李本在对偶句的英译上,出现了音译过度的情况,即对一些非文化词采取了音译译法,笔者认为这样会影响语义的顺畅表达,阻碍审美信息的传递.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译者李照国作为翻译过程中的审美主体,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凭借其渊博的文化素养、敏锐的审美洞察力和丰富的审美经验,充分再现了《内经》对偶句中丰富的审美信息.李本的译文基本采用模拟手法,很好地再现了审美信息,既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文,又确保译文中保留了中医理论知识和中医文化.在少数情况下,李本创造性地重新建构审美信息,使得译文“源于原文又高于原文”,给语义简单的原文增添了美感.本文认为,基于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视角,对《内经》对偶句翻译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为以后对偶句的英译以及《内经》英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新视角,从而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

参考文献

[1]班兆贤.《》修辞研究[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9.

[2]郭霭春.素问语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李照国.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2008.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刘宓庆.现代翻译理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

[6]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修订本)[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5.

[7]王希杰.修辞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8]周冬梅.顺应论视阈下《》英译策略研究--以三个英译本比照为例[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作者介绍:戚兰兰,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英译;王银泉,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翻译与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研究)

本文结束语:该文是关于翻译美学视角和《黄帝内经》和对偶句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黄帝内经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黄帝内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目的论视角下楚辞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橘颂》中剡棘和伯夷为例
摘要橘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首咏物四言诗 屈原不仅是在两千多年前彪炳史册,而且他为21世纪中国跻身于世界之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屈原借歌颂楚地特有的柑橘树忠于故土,来表达自己的爱国忠君之情和怀德自守的人.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论语》翻译
胡 赟(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摘 要论语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翻译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 论语的英译本较多,本文试.

目的论下视角下的《权利的游戏》字幕翻译
【摘 要】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与西方社会的交流日益密切,其中电影文化的交流占了很大的比重 由于中外语言的不同特点,对于中国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增加,形成了固定.

作为美学范本的说唱剧《解放》
在国家意志和民众自觉的双重召唤下,传统文化正在各种文化样本中,以多种形貌和色彩,被镶嵌、糅合、融汇、激活 历史文化的必然逻辑,展现为一个个现实事件,总是这样万象纷呈 在舞台艺术领域,这种状况尤其如此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