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书院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盛京书院改制述论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书院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6

盛京书院改制述论,该文是关于书院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盛京和书院和改制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书院论文参考文献:

书院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书院的改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大变革,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档案政书、方志、地方志等史料的梳理,对盛京书院发展的状况、改制的背景、历程、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揭示盛京地区书院改制的情况.

关键词:清代;盛京;书院;改制

书院作为独立于官学之外的中国传统教育机构,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到了清后期,由于书院教学内容的单一与形式的僵化,使得书院改制成为必然趋势.盛京书院在清末新政和戊戌维新的冲击之下,完成了书院的改制,为盛京地区近代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一、清代盛京书院发展状况

(一)清代书院发展状况

书院始于唐,兴于宋,全盛于清.盛京书院始于明朝,共六所,清代共33 所.清代盛京地区是龙兴之地,满族的发祥地,为了防止一些文人在聚众讲学的过程中宣扬反清的思想,清朝统治者对盛京地区书院的管理十分严格.顺治九年(1652 年),诏令“各提学官督率教官、生儒,务将平日所习经书义理,着实讲求,躬行实践.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地方游食无行之徒,空谈废业”[1].直到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为了进一步巩固封建统治,对创建书院态度才有所改观,下令各省创办书院.因此,到了康熙十四年,清代盛京地区才有了第一所书院———银冈书院.“康熙十四年,吴三桂叛,清廷知公忠,乃召还.去时留宅作书院.并城东南官房身地二十余日,城内鼓楼西南地一段,均拨归书院为生徒膏火之资时铁岭尚无学宫,学者遂崇祀至圣先师孔子于此书院”[2].从此,盛京地区书院才日益发展起来.盛京地处东北边陲,书院在盛京地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清王朝建立之初到乾隆末年.虽然这一时期书院政策处于封禁状态,但是盛京书院仍有较大的发展.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明代盛京地区所建书院全部荒废,康乾雍时期,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盛京地区的统治,提高教育水平,在建立官学的同时,还创办了六所书院.如,创建于康熙十四年的银冈书院,由御史郝浴在今铁岭县所建.创建于康熙五十八年的萃升书院,由府丞任奕在今沈阳市所建.创建于乾隆三年的海州书院,由知县代戴惟樗在今沈阳所建.创建于乾隆七年的沈阳书院,由工部侍郎李永绍在今沈阳所建.创建于乾隆三十八年的秀塔书院,由通判清格在今建昌县所建.创建于乾隆三十八年的南金书院,由知州雅尔善在今金县所建.虽然这一时期仅建书院六所,但是在当时来看,已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二阶段,从嘉庆初年到道光、咸丰年间.书院经过康乾雍三朝的恢复和发展,到了嘉道咸时期,由于内忧外患、国家财政危机、吏治腐败,书院的发展状况整体呈现了颓废趋势.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朝廷屡次颁布整顿书院的诏令.虽然清政府多次颁布整改书院的策令,但是无法改变书院发展的趋势.道光帝也承认“近来各省书院,日就废弛,均系有名无实,朕所深知”[3].这一时期共创办了五所书院,它们分别是创建于道光元年的辰州书院.创建于道光十五年的襄平书院.创建于道光二十三年的凌川书院.创建于道光年间的柳城书院.创建于咸丰初年的他山书院.这五所书院虽一直存在到光绪末年清末书院改制时期,但是由于盛京书院日渐废弛,并未在当地发挥太大的教化作用.第三阶段,光绪初年到书院改制前.这一时期,盛京地区共建书院六所.它们分别是:创建于光绪初年的莲治书院.创建于光绪三年的启凤书院.创建于光绪五年的龙冈书院.创办于光绪十一年的秀水书院.创办于光绪十三年的辽西书院.这一时期所建的书院,虽然数量较前朝有所增多,规模小,存在时间短,但是新式学堂和学校初办时期的教师和学生,多来自这一时期的书院.

二、清代盛京书院改制背景

盛京书院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早已僵化,失去了它原有创办的目的与意义.“书院对此并没有做出适当的反应,甚至成为中国社会应变时局、奋发图强的障碍,书院的发展历史基本走上了尽头”[4].但是,也有人认为,“全国书院被强令在短期内改为大、中、小学堂,匆忙中,古老而又悠久的书院走向现代,在改制中获得了永生”[5].而书院改制的原因究竟又是什么,这便是本文所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甲午战后急需人才

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一些有识之士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开始分析国弱民穷的原因.正如梁启超所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6].康有为认为兴学育才是变法自强的关键“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7].1898年,康有为又在《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中说:“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同时,清政府的高级官员也认识到了学校教育人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顺天府府尹胡橘在《条陈变法自强疏》中谈道:“日本自维新以来,不过一二十年,而国富民强,为泰西所推服,是广兴学校,力行西法之明验.今中国关键,全系乎此”[8].到了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康有为进一步的提出要学习德日学制,并且根据乡县省行政级别建立小学中学大学的建议.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财政困难,在全国建立学校难免入不敷出,而全国大大小小的一千多所书院又占据了巨大的教育经费,所以,他们把目光集中在了书院上.“整顿书院,尤刻不容缓,此省先变,则较他省先占便利,此府先变,则较他府先占便利”[9].因此,对书院或是改革,或是整顿,这样,即不需要花费巨额经费,又可以达到育学兴才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二)书院积弊已久

清代处于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书院自身的腐败和弊病也日益出现.师资的选聘、授课的内容、经费的来源等诸等积弊,也已经积重难返.而这些则是促使书院改革的内在原因.

山长又称院长、主教,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山长的知识水平就直接影响到了书院整体的发展.为了提高书院的教学水平,培养有用人才,乾隆时期,清统治者就对关于山长的选聘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凡书院之长,必选经明行修,足为多士模范者,以礼聘请”[10].但是,经过数年的发展之后,不免又出现诸多问题.聘请山长的官员因徇私情,造成书院的山长多为庸陋之师,并无真才实学,以充其数.因此到了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上谕:“各省教官废弃职业,懒于月课,书院、义学夤缘推荐,滥膺讲席,并有索取束修,身不到馆者,殊失慎选师资之意.着该督抚学政等,务延经明行修之士讲习讨论,如有学品庸陋之人、滥竽充数者,立即斥退,以励师儒而端教术”[11].到了道光年间,清政府为解决书院山长人选的问题,于道光十四年(1834 年)下谕旨并规定“嗣后各省会书院院长,令学政会同督抚司道公同.其各府州县院长,由地方官会同教官、绅耆公同.务择经明行修之人,认真训课.概不得由上司挟荐,亦不得虚列院长名目,并不亲赴各书院训课,仍令学政于案临时,就便稽查,以昭核实”,次年,又重申“延请院长,必须精择品学兼优之士,不得徇情滥荐”[4].虽然清政府多次试图解决山长选聘的问题,但是早已积重难返.康有为在《请饬各省改书院淫祠为学堂折》中指出:书院“所延多庸陋之师,或拥席不讲,坐受修脯者”[12].康有为指出的问题,已经成为当时全国书院普遍存在的积弊.

生徒,是书院的教育教学对象.清代书院为了能够使生徒安心读书,减少生活压力都会给生徒一定的津贴,称为膏火.并且对于成绩优异者给予奖赏.一般书院的津贴可以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而个别书院可以满足一家人的开销.然而一些生徒进入书院名为学习实则为了得到膏火.“根据《碑传集》卷一百五十记载:王法夔年老而贫,70 余岁,尚肄业安定书院,虽目昏,但仍刻苦为文,半夜三更,犹为卷就灯下作字,然月仅得一金,勉强糊口”[13].张之洞也曾指出,书院已经成了救济寒生徒的养老院,生徒入书院的目的往往是因为些许的膏火奖赏.这已完全背离了书院创立的初衷.

根据李国均的《中国书院史》所分析,从讲学内容来看清代书院主要有四大类型:一是讲授理学为主的书院.二是以学习经世致用为主的书院.三是以学习经史词章为主的书院.四是以学习制艺为主的书院.其中,设置最多的当属第四类以学习制艺为主的书院.“但至清末,书院以考课为主要教学活动,制艺为课试内容,已失去了原来的积极作用,使书院与官学一样,完全成为科举的附庸,难以为社会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14]”.所以,当时有人评论这一现象称:“书院专究制艺,不务实学,乃一无足称矣”[14].综上可见,山长不问品学,多充其数;生徒专顾膏火,志向平庸.课程内容单一,已成科举考试的附庸.书院已经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书院的改革,势在必行.历经多次曲折之后,光绪二十七年八月,清朝政府颁布谕旨:“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行切实整顿外,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为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5].诏令颁布后,书院的改制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和推行,为中国近代学制和新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盛京书院近代改制举要

根据辽宁省地方志及其相关资料,以下对盛京地区书院的改制进行梳理和介绍.

银冈书院,创建于康熙十四年,创建者为御史郝浴.院址在铁岭县南,学舍三楹,先后有郝浴、李百川、李宗瑞来此讲学.光绪二十八年,铁岭县知事陈璋,将银冈书院改为小学堂.

萃升书院,创建于康熙五十八年,由府丞任奕所建.院址在沈阳城天门内,府丞公署东.初建时仅三楹,后经捐建,讲堂五楹,斋舍二十一楹.光绪二十四年,由于被俄人占领,萃升书院由此荒废.

海州书院,创建于乾隆三年,由知县戴惟创建.书院仅三楹,光绪三十一年由书院改设学堂.

襄平书院,创建于道光十五年,由知州章朝所建.但是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停办几近50 年.后在光绪初年复建.到了光绪二十八年,知州马俊显,呈请将襄平书院改为襄平学堂.后又改为辽阳师范学校.

凌川书院,创建于道光二十一年,由知县周良卿倡建.书院有讲堂五间,东西耳房各两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凌川书院被改为劝学所,后又被改为师范学校,现今为第四高等小学校.

启凤书院,创建于光绪三年,由东边道陈本植所建.院址在凤城县文庙东侧.书院有讲堂三楹,东西厢房各五楹……共五十三楹.甲午战后,书院开始凋敝,随后又有俄人损毁,到了民国初年改为公学.

柳城书院,创建于道光年间,由知州强上林所建.院址在兴城县东南.由于经费原因,咸同时期,仅有虚名,到了光绪十一年,经过知县朱克扬的整改,才使书院复办.到了光绪三十年,兴城县邑绅李云遵照新政将书院改为学堂.“民国”十三年,又改为县立初级中学校附县立第一小学校.

以上七所书院的改制情况没有囊括盛京地区全部的书院,但是却能反映出晚清盛京地区书院改制的情况.根据地方志的整理,盛京书院改制的高峰期在光绪二十九年,形成了中小学校或者师范学校.这与当时全国书院改制的情况相一致.为东北近代教育、近代学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顾述说,这篇文章为一篇大学硕士与书院本科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盛京和书院和改制方面论文范文.

沈马星光熠熠耀盛京
作为国内首场昼夜结合马拉松,沈马敢为人先,开创了马拉松的新玩法 教师节当天下午5时,2016沈阳马拉松在气势恢宏的沈阳奥体中心南广场前起跑 15000名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瑞士、澳大.

沈音北方民族乐团2019年新春音乐会在盛京大剧院隆重上演
1月3日,沈音·北方民族乐团2017年新春音乐会在盛京大剧院隆重上演 音乐会由沈音,北方民族乐团演出,青年指挥家孙鹏亲自执棒,为沈城观众献上了精彩的音乐盛宴 沈阳音乐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

盛京梨花又落雪
“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很多次数的云,喝过很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爱上一个人的心情,大抵都是如此,万千美好都不及你,只有你是心里唯一 我也想说,走遍万水.

书院:从官署到学堂
书院,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清华、复旦……高校的招生简章中,这一我国古老的高……教育专有名词也由此重新进入公众视线 书院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校教育制度,萌芽于唐,经五代,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