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创意产业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和路径探析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主题:创意产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3

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和路径探析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本文是关于创意产业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跟创意产业和民族文化和黔东南州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创意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创意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摘 要: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向民族文化资源的拓展与延伸,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子范畴和延展形态.黔东南州苗侗民族文化资源特色鲜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创意符号和创意元素.新时期,推动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需要深入剖析当前所面临的发展现状及其困境,应以黔东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契机,“活态保护”和传承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挖掘苗侗民族文化资源的深层内涵与创意符号,营造开放包客的创意环境,科学建构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走互嵌融合之路,协同推进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关键词:苗侗民族;民族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C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621X(2018)04 -0143 -10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向民族文化资源的拓展和延伸,其内涵指以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为基础元素,通过智力、科技、创意和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为民族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潜力的新型产业.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面对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探寻科学路径,如何推动其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值得学术界深思.贵州黔东南是我国苗侗民族文化资源的富集地,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在挖掘苗侗民族文化元素与创意符号,大力发展特色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成绩显著.2016年6月和2017年5月,笔者先后两次调查了黔东南州的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本文基于田野调查与相关文献资料,尝试就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厦其困境进行研究,并建构了相应的学理性路径和对策.

一、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成绩与经验

当前,黔东南州充分挖掘苗侗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协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意、旅游、“互联网+”等创新元素,在推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探索出了诸多实践经验.

(一)制定助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政策

根据党、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黔东南州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也先后颁布了许多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尤其是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政策.例如,黔东南州委于2012年出台了《黔东南州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相应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厦办公室.根据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黔东南州政府制定了《黔东南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2012),强调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和会展经济,把黔东南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平台.

为做强“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等特色产业,黔东南州还先后出台了《黔东南州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2014)、《关于加强黔东南州产业集聚人才的实施意见》( 2014)、《黔东南州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4 -2016)》(2014)、《黔东南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 - 2018年)》(2016)、《黔东南州传统手工艺助推脱贫培训计划( 2016 - 2020)》( 2016)、《黔东南州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6 - 2020)》(2017),以及有关黔东南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育和民族医药发展、文化产业“十二五”和“十三五”等方面的政策规划.

在《黔东南州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中,黔东南明确提出了“耍推进‘智慧黔东南’和新兴文化产业工程建设,重点发展少数民族动漫软件、动漫旅游产品策划及其他动漫衍生产品,打造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在《黔东南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中,强调耍“建设黔东南大数据产业园、黔东南特色云,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这些重要的政策与规划,对推动黔东南以苗侗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普及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知识,提高各族干部群众专业素养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是关键.黔东南州为了提高各族干部群众在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素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一方面,选派一大批文化工作者和基层干部到国内知名高校培训学习;另一方面,积极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到黔东南来开展讲座普及专业知识.

在“走出去”方面,黔东南州、县(市)两级政府部门,先后选派了数批上千名文化工作者和基层领导干部,分别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就“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互联网+乡村旅游、休闲旅游、休闲经济、大健康医药产业”等知识进行培训学习.

在“请进来”方面,通过开办“黔东南大讲堂”、雷山“苗岭斗牛”高峰论坛、民族文化及其创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中国民族文化旅游·黔东南峰会、大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先后邀请了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旧城改造专家菲利普·施派泽、意大利拉奎拉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斯多提·费朗西斯科、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周俭、湖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等数百名中外著名学者,就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创意开发、遗产地景区规划与创意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趋势、智慧旅游、大健康产业等内容做了专题讲座,为地方各级干部群众普及文化创意知识,对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参与举办各种创意论坛与节庆活动,推介民族文化创意品牌

为了推介和传播苗侗民族文化创意品牌,黔东南州的各级政府部门因地制宜,积极参与和举办各种文化创意论坛及节庆赛事,从整体上提升了黔东南州的综合形象与知名度,推动了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

其一,以参与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创意论坛及节庆赛事为契机,积极推介黔东南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扩大苗侗民族特色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例如,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黔东南州苗侗民族的风雨桥、鼓楼、银饰、蜡染、刺绣、苗族踩鼓舞、侗族大歌等特色文化元素,就被运用到独具匠心的贵州馆设计与展示之中.同样,在意大利2015年米兰世界博览会的中国馆内,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中的《祖公落寨》和江上大歌《巨洞琵琶歌》、出嫁歌《天心明月》等侗族文化创意作品,也向世界人民彰显了其独特的魅力.同时,积极参加电视台财经频道2017年主办的《魅力中国城》大型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竞演节目,并成功通过三轮比赛,以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问鼎“最具人气魅力城市”,成功展示了“中国聚宝盐·大美黔东南”的靓丽名片.

其二,积极举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和节庆活动,扩大黔东南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2014年9月25日,在凯里举办了中国(凯里)民族文化及其创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与会学者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民族文化产业化及国际化、民族文化元素与创意产业等问题进行了深八探讨,并就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是黔东南州打造的品牌性节庆活动,该节庆自2007年在凯里举办以来,迄今为止(截至2017年)已经连续举办10届,品牌效应日益扩大,成为展示苗侗文化创意品牌的重要窗口.

此外,为宣传推介以民族银饰、刺绣等为代表的特色手工艺品,从2012年起,黔东南州连续举办了6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同时,还策划举办了“贵州(凯里)大健康产品博览会”“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2017年中国(黔东南)国际民歌合唱节”“百名自行车爱好者环骑黔东南”“千名游客体验侗族大歌”“中国贵州黔东南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黔东南原生态摄影大赛”“国内著名作家、摄影家走进黔东南活动”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整体提升了黔东南州“原生态世界旅游目的地”形象与苗侗民族文化创意品牌的知名度.

(四)利用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研发一系列具有苗侗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

黔东南州富有苗侗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主要体现在大型民族文艺演出、影视文化创意、传统手工艺品创意等方面.

其一,苗侗民族文化大型演艺作品.近年来,黔东南州先后打造了实景演出项目《侗族大歌》、山水实景演出《映画黔东南》、大型苗侗传奇音画剧《银·秀》、大型苗族歌舞剧《仰欧桑》、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剧《美丽西江》、古村落实景歌舞节目《天下西江》、侗族音乐剧《嘎老》、侗族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大型非遗歌舞音画节目《养心圣地·神秘从江》、大型歌舞史诗《古韵镇远》等.

其二,苗侗民族影视文化创意作品.(1)在电视剧方面,主要以马苏、柳云龙等主演的《大西南剿匪记》(2010)和谭松韵、罗云熙领衔主演的《最美的时候遇见你》( 2015)最具代表性;(2)在电影作品方面,主要有《阿娜依》( 2006)、《开水要烫,姑娘要壮》(2007)、《滚拉拉的》(2008)、《云上太阳》(2012)、《行歌坐月》(2012)、《剑河》( 2014).《侗族大歌》(2016)、《天下第一镖局》( 2017)以及微电影《缘分西江》(2012)、《绣花里的歌谣》( 2014)等作品;(3)在纪录片方面,比较著名的有电视台拍摄的六集系列节目《美丽黔东南》( 2015)、黔东南生态人文四集纪录片《地球绿腰带》( 2016),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之《从江岜沙村——敬天畏地》( 2015)和《肇兴侗寨——讲规则、守规矩》( 2016),《探索·发现》之《手艺:卡拉鸟笼》(2011),《远方的家》之《百川百山行:贵州黔东南篇》( 2013).法国国家电视台拍摄的《相约未知地带》之《走进贵州苗寨》( 2016).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拍摄的从江县占里侗寨题材大型纪录片《与自然共生》( 2017).此外,著名导演陈晓卿执导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分别对从江县的加榜梯田、雷山县的苗族糯米稻花鱼和鱼酱进行了拍摄.

其三,苗侗民族创意手工艺品.黔东南积极与著名时装SKAP品牌合作,将“苗绣”融八到SKAP品牌设计之中,生产出了极具民族文化内涵的鞋履、服饰、皮具、配饰等特色创意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例如,由贵州今彩民族文化公司研发的“太阳鼓”系列手工银饰,将苗族银饰与苗绣进行创意结合,使一些银饰产品卖出了黄金价,逐渐形成了“太阳鼓”苗族银饰知名品牌.榕江县口寨村侗族妇女杨春懿,将“文化创意”融八到侗族服饰、手工艺品的设计中,注册了“侗家巧姑”服饰品牌和“侗绣”品牌,生产出来的116件侗族创意服饰及手工艺品,有43件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

(五)创建一批富有苗侗特色的创意手工艺品生产、保护和传习基地

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文化需求,生产出更优质的文化创意产品,黔东南州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扶持和创建了一批富有创意的苗侗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保护和传习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黔东南从事苗侗民族刺绣、银饰、印染、织锦、编织等手工艺品生产加工的企业有3 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10余万人,创造产值近100亿元,生产出来的银饰、服饰、刺绣等民族创意手工产品,远销东南亚、美国、意大利、法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的20多个省市区.

目前,黔东南比较知名的苗侗民族创意手工艺品生产、保护和传习基地主要有:太阳鼓苗侗刺绣有限责任公司、九黎苗妹工艺品有限公司、仰啊欧民族服饰有限公司、仰阿莎民族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丹寨石桥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宁航蜡染有限公司、卡拉鸟笼制作技艺传习所、台江芳佤银饰刺绣有限公司、榜香郁苗绣服饰开发有限公司、启光千年古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娘美布彩印染坊、水电村奠氏芦笙制作合作社等.在2015年2月11日召开的贵州省妇联十届六次执委(扩大)会议上,黔东南州的太阳鼓苗侗刺绣有限责任公司、九黎苗妹工艺品有限公司、榜香郁苗绣服饰开发有限公司、仰啊欧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四家民族手工企业,被贵州省妇联命名为妇女手工创意设计示范基地.同时,台江芳佤银饰刺绣有限公司、丹寨县的石桥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和宁航蜡染有限公司,被列八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此外,黔东南州一些苗侗民族手工艺企业逐渐由分散走向集聚,如斥资12亿元打造的凯里苗侗风情园,是当地最大的苗侗民族银饰、刺绣、服饰等民族民间创意工艺品的研发、加工.展示和销售基地,已经八驻相关企业近100家.与此同时,为了加强以黔东南苗族银饰、刺绣为代表的创意手工艺品的标准化建设,贵州省于2012年制定并发布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黔东南苗族银饰》《地理标志产品-黔东南苗族刺绣》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苗族银绣知识产权保护的空白,具有深远意义.

(六)规划建设一批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项目

为了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黔东南州积极规划和建设了一批独具苗侗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项目.

其一,已经建成运营的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工贞目.主要有凯里市的苗侗风情园、“大三线”文化主题公园、主题公园游乐场、华恺尚城斗牛城(东方斗牛城)、下司皮划艇激流回旋国家训练基地,以及剑河县的仰阿莎文化主题公园和丹寨县的万达小镇等.

其二,规划在建的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项目.主要有位于凯里市的中国(凯里)民族文化产业园、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产业园、贵州(凯里)民族民间工艺品交易基地、黔东南民间传统体育竞技中心、凯里大健康医药产业园、苗侗百草医药产业园、万潮苗侗医药产业园、梦幻巴拉河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带、香炉山“中华蚩尤文化园”、凯里大数据产业园、凯里民族商品线下体验店示范园,雷山县的西江文化旅游产业园、蚩尤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天柱县的三星岩文化产业园,台江县的施洞苗族文化产业园,丹寨县的蚩尤民族文化产业园、民族手工产业园,黎平县的侗族文化产业基地、茅贡乡地扪侗族文化创意产业园,从江县的侗族大歌民族文化产业园,岑巩县的思州文化产业园,麻江县的药谷江村大健康康体医药文化园等.

其三,规划待建的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项目.《2016年黔东南州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到“十三五”期末,黔东南拟引进全国文化创意产业500强企业落户黔东南5到10家,文化旅游投资每年确保80亿元,力争寞破100亿元.规划“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争取创建“国家大健康产业集群示范区”.要求每个县市规划建设1个以上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目前,黔东南州规划待建的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项目,主要有凯里市的互联网众创产业园、镇远县云龙洞文化产业园、榕江县的萨玛文化旅游产业园、施秉县的喀斯特文化旅游产业园、黎平县的“茅贡文化创意小镇”、雷山县的“西江文化艺术创作基地”、从江县的侗文化产业园等.

二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笔者调研发现,黔东南州近年来在挖掘苗侗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术、创意、互联网等创新元素,在推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在协同相关元素进行创意开发与产业化利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民族文化内涵挖掘还不够,“伪创意”开发问题突出

黔东南州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为了所谓的“品牌效应”与“轰动效应”,不惜刻意更改、滥用和误读民族文化遗产,曲解文化的本真内涵,并堂而皇之贴上“文化创意”的标签,以求博得全国乃至世界民众的关注,藉此提升知名度.无独有偶,一些民族文化企业和旅游景区,同样是为了迎合游客口味、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苗侗民族文化旅游、传统手工产品、演艺产品等文创产品开发方面,缺少创意和特色,对深层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明显不足,各种浅层次、低水平、炒作化、庸俗化、一哄而上缺乏原创力的“伪创意”产品和乱象层出不穷.2016年5月28日,施秉县为了能上央视推介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为了所谓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不惜扭曲国家级“非遗”苗族独木龙舟的本真内涵,刻意打造了长达77.8米(世界第一长),号称“中华苗族第一龙”的苗族木质龙舟,用1 560余人抬龙舟在县城巡游,并组织了160余名身穿苗族服装的女子上龙舟划船表演,通过“伪创意”和炒作的方式打造了“轰动效应”.

事实上,只要懂一点清水江流域苗族传统文化知识就知道,苗族独木龙舟无论是在其历史的由来、打制要求,还是在举行的时间、祭祀仪式和竞渡规则等方而,绝对不同于施秉县所宣传的“中华苗族第一龙”那样,有着如此浓烈的随意性、表演性和炒作性.当然,地方政府的这种“猎奇式”的作法确实也产生了“轰动效应”.但是,这种刻意炒作式的“伪创意“,除了给观众带来激烈性的狂欢和满足广大民众的猎奇心之外,恐怕更多的还是对文化的象征性颠覆和僭越.以及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挥霍与透支,甚是值得我们警醒和反思.

(二)民族文化创意开发的高端产品不多,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虽然黔东南在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但具有知名度的高端文化创意产品还不多,许多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以民族手工创意产品为例,当下许多苗侗民族手工企业生产的大多还是低端旅游产品,诸如钱包、玩具、围巾、围兜、鞋帽、服装等,不仅产品的相似度、雷同率极高,同质化特征明显,而且质量堪忧.例如,在西江苗寨利凯里苗侗风情园能买到的苗族手工艺品,在镇远古城和肇兴侗寨也能随处买到,而且差异十分明显,质量上也没有根本保障.调研期间,笔者刻意在西江苗寨买了一个苗绣钱包和手机袋,做工还算精美,但让人遗憾的是,买回来后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坏了.因此,如何在苗侗民族手工艺创意开发过程中,打造差异化和精致化产品?如何做到“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统一?如何塑造苗侗特色艺术创意品牌?这需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创意智慧.

在影视文化创意产品方面,无论是电视剧、电影还是纪录片,目前有关黔东南苗侗民族文化的高端影视作品仍然稀缺,既有的作品其影响力也不大,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墙内开花、独芳自赏”的状态.一部经典的影视作品拍摄,其经济风险与效益是成正比的,一旦作品成功,立马能以“飓风式”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就是范例.因此,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应在汲取国内外成功创意经验的基础上,打造一批高端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与竞争力.

(三)民族文化创意人才匿乏,包容性的创意环境尚未形成

发展黔东南州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优秀的民族文化创意人才、新兴的现代科学技术、开放包容的创意环境、良好的创意政策、高度的地方认同等关键要素的协同支持.著名创意经济学家佛罗里达在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创意城市的建设时,就特意强调了创意人才和创意环境的重要性.为了引进和培养创新、创意和科技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黔东南州先后出台了《黔东南州委关于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2012)、《黔东南州“+百千”人才引进计划》( 2013)、《关于加强黔东南州产业集聚人才的实施意见》( 2014)等政策.但遗憾的是,在高素质人才队伍引进方面,却依旧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优秀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调查得知,当下黔东南优秀民族文化创意人才还处于匮乏状态.究其原因,这恐怕和当地政治文化生念有很大关系.个别地方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打心眼里并不尊重人才,傲慢和官僚的气息浓重.各种人才引进和待遇不落实等扯皮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当地每年引进的高层次创意、设计、科研、教育和创业人才,因得不到政策优惠承诺的兑现而引起的各种矛盾纠纷,就是显著的例子.解决这些问题,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除了光有的红头文件外,还需要有切实的执行力度与效果,应努力营造开放性、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人才集聚空间和创意环境.

(四)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参差不齐,部分项目开发不尽合理

由于黔东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产业门类还未得到很好发展,参差不齐的现象突出.从产业门类上划分,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视觉艺术产业、表演艺术产业、工艺产业、音乐与广播产业、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新闻出版产业、广告产业、动漫产业、网络游戏产业、数字内容产业、艺术设计产业、建筑设计产业、时尚设计产业、视觉传达设计产业、节庆会展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17个种类.调查发现,目前当地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许多门类发展差异明显,如苗侗民族音乐与广播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影视文化创意产业、表演艺术产业、工艺产业、艺术设计产业、节庆会展产业等门类的发展较好,而其他10类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较差,各产业门类之间发展参差不齐、极不平衡.

此外,部分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开发不尽合理,这不仅体现在项目的地理区位选择上,还表现在项目内容的设计与创意上.以黎平县的大型实景演出《侗族大歌》为例,由于地理区域的限制和侗族大歌内容的单一性,即使是由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导演的作品,也未能产生如《印象·刘山姐》《印象·丽江》等作品推出时的轰动效应.另外,黔东南目前虽然成功创作了大型苗侗传奇音画剧《银·秀》、大型苗族歌舞剧《仰欧桑》,但由于对苗侗民族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现代创意不足、故事情节设计与演员选择不当等因素,上演之后,亦未能取得出如《云南印象》《丽水金沙》《九寨千古情》等演出的震撼效果.

(五)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不强,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尚未彰显

协同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是驱动我国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根本性转变的重要策略.笔者调查发现,黔东南州协同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除了与旅游产业进行了较好的互动融合之外,在与其他诸如农业、体育产业、金融业、消费品工业、食品加工产业、教育产业等相关产业的互动融合方面还明显不够,亟待进一步拓展和加强.同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一二线城市相比,黔东南州尚未形成浓郁的民族文化创意氛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还未凸显,“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严重缺位.

笔者调研发现,黔东南目前虽已建成了凯里苗侗风情园,但因缺乏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创意阶层、文化创客、文化创意产品营销平台、文化创意咨询与服务机构等企业和部门的八驻,致使风情园自2013年7月开园以来,人气并不是很旺,“空城计”现象频频上演,2014年5月27日,《贵州都市报》记者还撰写了《景区上演“空城计”?》一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披露.当然,针对风情园这种境况,当地政府部门与经营公司也在积极出台帮扶措施.无独有偶,位于凯里经济开发区的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产业园,在创意手工艺企业和创意人才八驻方面,也面临唱“空城计”的问题.科学这些瓶颈,除了有的特色推介活动外,恐怕还要从创意环境营造与产业集聚策略优化等方面做足文章.

三、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契机,推动民族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与传承发展

黔东南州丰富的苗侗民族文化遗产,是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源.截至2017年11月,全州共有人类/国家/省/州/县五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 723项;有309个村落八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21个民族文化村寨被列八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3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这些数量众多的文化遗产资源大多以苗侗民族为主,位居全国同级地州市前列.为了“活态保护”这些优秀文化遗产,使之得以科学传承与永续发展,2012年12月31日,国家批准设立了黔东南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7年2月,《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同意,标志其规划建设工作进八实施阶段.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其目的是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然而,如何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成为“活文化”?如何使之永葆“活态”生机?笔者认为,可以运用现代创意的方法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实现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因为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之间存在着一种在传承中创造、在创造中传承的互动关系.就黔东南而言,应以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契机,一方面加大对苗侗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的“DNA”,守护住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性文化”与“传统基因”;另一方面,应在保护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可进行创意开发的苗侗民族特色文化遗产资源,通过“活化”利用激发内在创新活动,使其在当代社会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实现民族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传承发展.

(二)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的深层内涵与创意符号,打造文化创意高端产品

任何一项优秀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都有其深度的文化内涵与符号象征意义.黔东南州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产品,凝炼特色民族文化创意品牌,需在挖掘苗侗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与创意符号上下功夫.一项外表再华丽光鲜的创意作品,如果没有深度的文化内涵与象征含义,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化花瓶,断不会有太长的生命力.以影视文化创意产品为例,著名的好莱坞大片《星球大战》《哈利·波特》《指环王》《阿凡达》等,在剧本创作与拍摄过程中,深八挖掘了西方神话学中的文化符号与价值元素,将神话符号用影视创意手段进行破译和演绎,打造了国际影片中的传世经典.

无独有偶,在文化创意旅游商品方面,台北故宫于2013年以康熙帝御笔朱批真迹“朕知道了”四个字为创意元素,巧妙地将其运用到胶带纸的设计上,印刷成黄、白、红三款颜色的“‘联知道了’纸胶带”,以王者的霸气、历史的蕴意与时尚的趣味等独特气质风靡海峡两岸.如今,此胶带几乎成了大陆旅客必买的旅游佳品.由此而论,黔东南州的苗侗民族文化创意高端产品和特色品牌的打造,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创意成功的实践经验,深八挖掘苗侗民族民间文学、传统艺术、传统手工技艺、特色建筑、民俗节庆等文化资源中的创意符号元素,拒绝炒作和“伪创意”,真正让文化创意产品有意涵、有灵魂.

(三)营造包客性的创意环境,助推创意人才集聚与“创意阶层”崛起

推动黔东南州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除了需要深八挖掘苗侗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元素、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智慧功能外,还需要营造开放、包容和宽松的创意环境,集聚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创意经济学家兰德利的“七要素理论”和佛罗里达的“3T理论”都曾阐释过创意人才的核心地位.在研究创意城市与创意环境时,兰德利提出了由“人员品质、意志与领导素质、人力的多样性与各种人才的发展机会、组织文化、地方认同、都市空间与设施、网络关系”等七大要素构成的创意理论体系.佛罗里达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建构了由“宽容( Toler-ance)、人才(Talent)和技术(Technology)”三个核心要素组成的“3T理论”,认为每项要素对于吸引创意人才、激励创新和促进经济增长都是必要的,即所谓宽容吸引人才,人才创造科技,科技助推创意产业发展.

良好的创意环境,能展示出一个地区独特的城市魅力与品质,发挥出强大的吸引力与集聚功能,能使“创意阶层”崛起.因为一个尊重人才并适宜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培育创意阶层的重要前提,必须要让创意人才活着愉快、生活宽松、过得有尊严.由此而言,“开放、包容和多样性”的创意环境,高素质、差异化的创意人才集聚,对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营造开放、包容和多样性的创意环境,使不同类型、不同背景的创意人才与普通民众都能和谐相处、共同工作和生活,才能够增强黔东南州的社会凝聚力和经济活力,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的创意人才.

(四)基于协同融合发展机理,构建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兴模式

黔东南独特的苗侗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有着内在的互动逻辑.从协同学的角度看,无论是苗侗民族文化资源,还是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特殊的“系统”,协同处理好“系统”与“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有利于实现苗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互动与跨界融合.

具体而言,应充分利用“科技+创意”两个核心元素,协同苗侗民族传统聚落(古村落/城镇)、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传统技艺和民俗节庆等特色资源的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互动融合,构建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兴模式‘9 3(见图1所示):(1)民族智慧乡村(城镇)旅游模式;(2)民族大型山水实景演艺模式;(3)民族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模式;(4)民族文化创意商品开发模式;(5)民族传统技艺创意生产、保护与传习基地;(6)创意生活与民族休闲乡村模式;(7)创意民俗与民族节庆会展模式;(s)民族文化创意乡村/古镇模式;(9)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模式;(10)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模式.

(五)积极开展调查工作,重点扶持发展较弱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门类

针对黔东南州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参差不齐的现状,当地政府部门应该组织专家、学者、创意人才及文化工作者成立若干个调查小组,分别到黔东南所辖的16个县市,就各类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弄清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各个业态发展的基本情况.根据摸底调查所掌握的数据和资料,就发展较弱的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门类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

具体措施有:一是要在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和培养上给予重点支持,完善引导扶持机制,畅通国有和民营、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人才流动渠道,千方百计补足民族文化创意人才缺乏的短板;二是要对民族文化创意企业的税收进行适当减免,在投融资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扶持,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纳八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持范围,吸引民间力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三是成立黔东南民族文化创意专项基金,对创意企业在创意设计、产品研发、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基金支持,为文化创意优秀产品的打造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建立相应的巡检考核机制,政府部门定期对全州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门类进行巡检,并根据巡检情况对各级相关主管单位及个人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者给予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者给予通报和处罚.

(六)走互嵌融合之路,协同推进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

黔东南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应协同“互联网+”、现代科技、其他相关产业与之互嵌融合,拓展和延伸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链.

其一,协同“互联网+”与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与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融合,有利于实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在投融资、市场营销、产业创新、产业链延伸、新业态培育等方面的智慧化发展.具体可通过“互联网+”的“平台为王、内容为王、专业垂直、020模式、股权众筹以及在线参与”等商业模式,助推“互联网+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互联互通与融合发展.

其二,协同现代科技与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当前,科技已交融渗透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关键环节,已然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引擎.将现代科技与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互动融合,能实现科技创新与民族文化创意并举的“双创”发展观.“如果把文化创意比喻为指挥产业发展的‘头脑’,那么科技创新就是维护产业发展的‘能量’和‘营养’,由此可见,现代科技的创新发展,为驱动黔东南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化升级与价值实现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其三,协同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应根据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推动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之进行跨界、互动、渗透与融合,催生民族文化创意的新业态、新工艺和新产品,实现产业之间的互嵌共融与创新发展.可以采取实施创意和创新“双驱动”工程、发挥创意人才引领力作用、培育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主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积极培养新的市场需求、加大产业融合资金与税收的支持、重视文化创意融合产业的集聚发展、加强金融服务与监管、优化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等措施,助推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七)深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需要突破黔东南州和贵州省的区域限制瓶颈,应采取“积极主动”和“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其一,选择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门类,有针对性地与国内外相关创意企业进行洽谈合作.可以从影视创意产业、动漫产业、文艺演出业、创意旅游产业、咨询与会展策划业、建筑设计业、艺术品生产与交易产业、创意生活体验产业、创意农业等方面,主动与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合作,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抓大扶小”,建设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型苗侗民族文化创意企业,并积极引导各企业之间建立合作联盟、集聚发展.

其二,推动创新发展,打造苗侗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圈层.一是支持现有的苗侗民族文化企业开拓创新;二是积极主办和参与国内外大型文化产业博览会,宣传推介产业发展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知名的文化创意企业八驻黔东南;三是创建文化创客园和创客基地,培育和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的创意设计类、演艺产业类和新兴媒体类的文化创客和艺术创意企业八驻;四是在充分汲取国内外知名主题公园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杜绝千篇一律、千园一貌,策划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苗侗民族文化主题公园.

其三,加强黔东南民族文化创意企业与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创意企业与产业园区.目前,在国家公布6批332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中,黔东南州八选的仅有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也只有4家入选;在所公布的5批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3批1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名单中,贵州省和黔东南州均无文化产业园区八选.因此,必须调动一切力量,狠抓苗侗民族文化特色,发挥黔东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优势,争取在特色文化主题公园打造与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建设上有新突破.

括而言之,本文是关于创意产业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创意产业和民族文化和黔东南州相关创意产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文化创意产业园集聚的驱动因素与提升机制分析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

突出苗侗文化、体现民族特色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如何在保护和中谋
摘要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具有丰厚苗侗民族底蕴的,门类繁多,工艺精美,是在世代传承与不断创新中发展下来的 对苗侗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保护性利用,进行适度的开发,是传统工艺文化得到持续传承的最好方式 传统文.

慈溪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和现造业融合路径以越窑青瓷为例
摘要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现造业深度融合,是一个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互惠共赢的重要举措 本文结合慈溪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越窑青瓷以及传统制造产业发展后.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品牌构建
摘要新经济时代的品牌构建不能恪守传统的思维模式,当今的品牌“内涵”正在尝试做出一种全新的表述方式,这种品牌特征的变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大潮交汇融合,形成未来品牌构建的主旋律 因此.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