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发展现状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与广西桂南八音班现状探究----以钦州灵山县八音班为例相关论文范文集

主题:发展现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6

广西桂南八音班现状探究----以钦州灵山县八音班为例,本文是发展现状有关硕士论文范文与八音和桂南和现状类论文范文集.

发展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发展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青马班结业论文论文现状怎么写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

  【摘 要】八音班这一锣鼓吹打艺术表现形式在广西各地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钦州灵山县的八音班表现形式是桂东南地区八音班的分支代表,它将地域文化与民俗艺术相融合,与广西其他地域的八音班演奏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钦州灵山县八音班的发展现状、演出形式、传承特点等方面的探究和挖掘,加强对广西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关键词】八音班;灵山县;吹打乐

  中图分类号:J608.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6-0058-02

  一、概述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属于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典型省份,有十二个民族世居于此,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他们在当地瑰丽的艺术氛围下,吸收各个民族的艺术表现形式,多元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因此也产生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八音班是广西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鼓吹乐演奏形式之一,广西八音班分布于全省各个地域,由于各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以及文化差异的不同,八音班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北路八音与南路八音.北路八音大致分布于桂西北地区,以百色市隆林、田林等地区为代表,偏重于运用丝竹乐演奏;南路八音分布于桂中南地区,以南宁市周边以及钦北防地区为代表,偏重于运用吹打乐演奏.

  二、桂东南八音班起源

  广西八音班的发展源流脱胎于我国道教斋蘸仪式中的伴奏音乐,斋蘸是道教用于祭祀祈祷时的仪式,用于赞颂各路神仙起到娱神的效果.八音班本是在道教祭祀仪式中用于伴奏作用的,后来渐渐传入民间,作用也由单一的娱神功能,发展成为在戏曲演出担任伴奏或红白喜事中担任不可或缺的地位.据考证,桂东南地区八音班信奉道教“华光大帝”,每次演出之前都要点燃一盏煤油灯,中途灯光不能熄灭,这样以象征整场仪式顺利圆满.“华光大帝”又称灵官马元帅,是道教护法四圣之一,因生有三只眼,所以又被称为“马王爷有三只眼”,三只眼代表的是“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阳”是火神的象征.故忌火的粤剧伶人奉“华光大帝”为祖师爷,而处于粤剧伴奏地位的八音班也一同拜“华光大帝”为祖师爷,保佑演出顺利.

  三、钦州灵山县八音班发展

  灵山县位于钦州市东北部,原属广东省管辖,1965年划入广西,归钦州市管辖,汉族人口占全县的98%,是广西第三人口大县.以灵山县为代表的广西南路八音班,以吹打乐器组成,主要有大、小唢呐各一只,板鼓、锣、镲、苏锣等乐器为主,具有鲜明的汉族客家音乐风格特色.

  由于八音班传入灵山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证,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得知,在现存的老艺人的记忆中,大致传入时间应该在民国之前.八音班先是在粤剧演出中担任伴奏一职,由于粤剧曲目的变化,八音班不足以满足伴奏的需求,后逐渐发展成为在民间红白喜事、进宅纳福等活动中担任重要作用.八音班在灵山县的作用主要体现于传统的红白喜事中,当地有“没有八音不成婚”、“没有八音没档次”之说,据说当地有过因为八音班乐手不够用,不得已用伴奏带放八音班吹奏的音乐以完成整场仪式的经历,可见八音班在当地人们心目当中的重要地位.

  四、钦州灵山县演出形式及特点

  在钦州市灵山县最原始的八音班演出是由六个人组成的,当地还有“八音六席”这一说法.如果是八音班演奏时人数凑不够六个,五个人、四个人也能勉强的组成一个乐队,但是低于四个人的就不能正常演奏了.完整的灵山八音班演奏都是六人,每人各持一种乐器,但是其他乐器每个人都会演奏,以方便在人手不够的时候可以互相替换,保持正常的演出秩序.比如某人吹唢呐吹累了去打大锣也是可以的,没有具体规定某人必须使用那个乐器.有的八音班还会加入其他乐器,比如扬琴,二胡之类的,近几年还有电子琴的加入,进而丰富了表现形式.但是最原始的形式还是前面所说的大、小唢呐各一只、板鼓、锣、镲、苏锣六种乐器.但是不管是加入哪种乐器,只要是有音高变化的乐器都是演奏曲目的主旋律.八音班的演奏曲目是通过主题去演奏的,主要分为红喜事和白喜事:红喜事一般分为结婚酒,乔迁酒,贺寿酒,升学酒,参军酒之类的喜事;白喜事一般分为老人仙逝,下葬之类的喜事.凡是有各大场合的喜事,必会聘请八音班前去吹奏热闹一番.如果没有请到八音班去吹奏,人们心里会觉得这场喜事办得不够档次.

  由于社会的发展,许多人为了改善生活水平,都自发前往外乡寻求发展,离开了农村,现在已经少有年轻人愿意去学习八音班的技艺了,所以八音班的技艺传承面临着严重流失的问题.经过调查得知,灵山各地的八音班艺人年经都超过五十岁以上.由于之前都是使用工尺谱记谱的,大多数的学徒都没有受到过什么教育,更别说专业的音乐教育了,所以最初的技艺学习方法都是口传心授的.如这次采风跟随的八音班是灵山县莲塘村的八音班,由五人组成,都是,平时都有其他工作,由于兴趣爱好互相传习(图1).

  随着简谱记谱方法的传入和普及,八音班的记谱方法得到简化,才使得现在的传授方法更加的通俗易懂,更有利于八音班的技艺以及文化的传承.有时个别有心的八音班艺人也会留意学习其他八音班团体的演出活动,看是否有新的作品和创意出现,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以丰富自身团体的曲目内容和表现形式.但是目前为止大部分还是使用以前流传下来的曲谱,很少加入和声与多声部之类的现代音乐创作方法进行新的作品的创作.

  五、钦州灵山县传承发展

  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百业复兴,许多年轻人都背井离乡,离开了农村,现在已经少有年轻人愿意去学习八音班的技艺了,所以八音班的技艺传承面临着无人传承的问题.经过我们团队的采访得知,灵山各地的八音班艺人年经都超过五十岁以上.由于之前都是使用工尺谱记谱的,大多数的学徒都没有受到过什么教育,更别说专业的音乐教育了,所以最初的技艺学习方法都是口口相传的.随着西方先进易懂的简谱的记谱方法的传入,八音班的记谱方法得到简化,才使得现在的传授方法更加的通俗易懂,更有利于八音班的技艺以及文化的传承.

  六、结语

  本人对广西灵山八音班文化的知识进行文化探究,然后进行文化的推广是一个很有效的解决文化传承的方法.通过文化的推广以及普及八音班的文化知识,让广大民间音乐爱好者认识并了解广西灵山八音班的文化知识,让更多有兴趣的年轻人进行自主的了解以及学习,推动广大年轻民间音乐爱好者到灵山观摩学习.进行文化创编,把八音班文化向舞台表演方向发展.然后将广西灵山八音班这一民俗文化进行频繁的使用,这样这对广西灵山八音班就有了抢救性的保护.将广西灵山八音班这一民俗文化进行推广应用,通过现有的文献资料,为以后的民间音乐爱好者的发掘使用奠定了文献基础.使广西灵山八音班文化不断发展,让它长久地留存在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流之中.

  参考文献:

  [1]李雁.“广西客家八音”与“台湾客家八音”比较研究[J].音乐创作,2016(08).

  [2]梁琼妮.玉林八音研究——以玉林市玉州区莲塘村八音班为中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S1).

  [3]郭小刚,蒲亨建.民间音乐发展现状与大众社会心理初探[J].音乐创作,2003(03).

归纳上述,这是关于发展现状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八音和桂南和现状相关发展现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广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
【摘要】本文综合文献资料,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数据统计……科研方法,全面调查分析当前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制、经费、课程、活动、条件……发展问题,探寻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及行为问题发生的规律,建议.

民间艺术的生命力和传承以广西钦州八音班为例
【摘 要】钦州八音班作为广西民俗吹打乐的一种演奏形式,在民间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本文同过对钦州八音班的起源、演奏形态、实录及传承研究……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分析,希望可以为保护好本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

南康卖鸡调传承现状探究
南康卖鸡调起源于20世纪初的北海市南康镇,现主要流传于南康镇、合浦县常乐镇、石康镇、山口镇……北海市的白话方言区,是经过长期历史演变的南康当地居民的汉族民歌之一 目前,南康卖鸡调主要借助于南康当地的曲.

湖北省六所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师资现状探究
陈 琼1,杨 容2作者简介陈琼(1969),男,湖北浠水人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国民族音乐学;杨容(1977),女,湖北宜昌人,湖北省宜昌市外国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