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跨文化传播方面有关论文范例 和徐州汉文化向一带一路的跨文化传播相关论文范例

主题:跨文化传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1

徐州汉文化向一带一路的跨文化传播,本文是关于跨文化传播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和跨文化传播和徐州和徐州汉文化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跨文化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跨文化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论文跨文化管理论文跨文化论文题目跨文化交流论文

【摘 要】 “一带一路” 新形势下, 徐州 “汉文化”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载着向世界传播中华历史文明的重要功能.在 “一带一路” 新形势下徐州 “汉文化” 跨文化传播具备着非常重要的区位优势、 经贸先行优势、人文历史优势和智库优势. 今天的徐州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在国家提出的 “一带一路” 战略规划中是连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的重要城市, 发挥着 “连接南北、 承东启西” 的辐射引领作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 徐州汉文化; 跨文化传播; 策略; 途径

国家倡导实施的 “一带一路” 战略要求加强文化的对外传播, 对 “一带一路” 地区实现跨文化的交流. 有历史专家认为, 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均起源于汉朝,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 徐州自古就处在丝绸之路上, 作为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的交汇处, 历来发挥着 “枢纽” 和 “中转站”的作用.徐州 “汉文化” 具有 2600 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扩大对外交流和向世界传播中华历史文明的重要功能, 无论对中国、 对世界都曾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 “一带一路” 的新形势下徐州 “汉文化” 要能够因势利导、 乘势而上, 升级自身文化系统,顺应当下的交流语境,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向“一带一路” 跨文化传播.

一、 徐州 “汉文化” 的内涵意义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创建了统一王朝—— — 汉朝, 汉朝开始实现了中华民族真正意义的疆土和制度的统一, 创造了辉煌的汉历、 汉碑、 汉印、 汉画等艺术, 也造就了地方史上璀璨的时代文化即两汉文化.汉文化是以两汉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汉民族文化.徐州是汉之祖刘邦的故乡, 是汉文化的发源地, 是汉文化艺术最为集中和典型的地方.两汉文化是徐州历史文化的代表,徐州汉文化的本质就是指徐州地区各部落、民族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1] .徐州地区遗留了丰富的汉代出土文物,其中汉墓、 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被称为 “汉代三绝” , 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它体现了汉朝时期的器物文化、 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是徐州历史文化的代表,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州汉文化的历史延承和发扬及对徐州汉文化的当代解读对当前徐州经济文化建设、 社会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二、 研究 “汉文化” 跨文化传播的必要性

在 “一带一路” 战略提出的新形势下, 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综合分析和研究 “汉文化” 对外交流, 进而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一个必然的话题.以 “跨文化传播” 理论为支撑点, 研究汉文化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应该采用的传播策略和方式,对于实现汉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进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乃至世界的认同,从历史文化层面扩大中国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具备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和群体以及组织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的活动[2] .不同的信息和文化在时空间交流互动的过程, 不仅与不同文化间的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有关,还与人类社会中诸多文化要素的发散、 迁移和渗透相关 [3] .从本质上来说,跨文化传播活动是不同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进行跨文化、 跨区域 “延伸” 的过程.

跨文化交流是一种伴随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现象,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更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4]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 文化的生命力和传播力越来越受关注.跨文化传播虽然为形色各异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也对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固有的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民族文化或者地区文化要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传播的水平, 从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也就是说, 只有通过跨文化传播, 地方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内涵才能彰显, 进而实现对外传播的良好效果.因此, “汉文化” 作为徐州的地方传统文化, 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即提升其跨文化传播的水平, 弘扬汉文化的精神内涵.加强徐州汉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是实现徐州两汉文化 “走出去” 的重要战略.

三、 徐州 “汉文化” 跨文化传播的优势

(一)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作为江苏省第二大城市, 徐州在 “一带一路” 建设过程中, 既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也是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还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从历史上看, 徐州位列华夏九州, 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和南国门户, 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民国时还是国家八大中心城市之一, 作为淮海省省会, 商贾云集.从交通上来看, 徐州地处苏、 鲁、 豫、 皖四省接壤地区, 长江三角洲北翼, 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 陇海、 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 素有 “五省通衢” 之称.徐州作为千年帝都,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和四千多年的建城史, 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 “彭祖故国” 、 “刘邦故里” 和 “项羽故都” 都是这座城市的别称.现在的徐州城市未来竞争力居全国首位,是最具发展潜力国家二线城市.作为 “中国经济 30 强城市” 之一, 徐州有着 “中国工程机械之都” 和 “世界硅都” 的美誉, 国际性光伏新能源基地也落户在这里.这些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都为徐州 “汉文化” 的跨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经贸合作的先行优势

当前, 徐州市与 “一路一带” 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已非常紧密. 从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4 年徐州市与 “一路一带” 沿线 65 个国家进出口总额高达 18.33亿美元, 占当年徐州市进出口总额的 3.6%.截止 2014年底,在徐州市投资的“一路一带”沿线国家共计 29个, 投资项目共计 230 个.在吸引外商在徐州投资的同时, 徐州本地企业也积极走出去寻找投资机会, 目前,有 24 个企业在 13 个 “一路一带” 沿线国家投资境外项目.

徐州市对外经济合作数据中也显示, 2015 年一季度徐州鸿丰高分子材料公司投资 127.95 万美元收购了德国海姆皮革化工公司 51%的股权;江苏德力金属投资 5354 万美元在印尼合资成立了永铸矿产有限公司;海伦哲投资 1222.8 万美元收购法国吉迈克斯国际集团16.67%的股份; 以上 3 个项目全部在 “一路一带” 沿线国家, 投资总额高达 6704.75 万美元, 占到当年一季度徐州市境外投资总额的 72%.此前, 徐工集团、 维维集团等企业在 “一路一带” 沿线国家的投资项目早已落到实处.徐工集团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于 2013年 9 月签署协议,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生产和维修液压挖掘机的合资企业, 该企业已于 2014 年 5 月正式投产.

(三) 文化相通的人文历史优势

刘邦创立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 “大汉王朝” , 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徐州汉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汉王朝的建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徐州是古代九州之一, 秦末战争和楚汉相争, 涌现了两位影响汉文化的最重要人物:项羽和刘邦, 也造就了广为流传的 《大风歌》 和许多现代成语典故如 “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 “楚河汉界”等历史典故都直接源自楚汉时期的徐州及其附近的战争故事.

中华民族对外交流历史上曾被称为汉族,汉语是其语言的统称, 汉字是其文字的代表.徐州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是汉高祖的祖居地和汉文化发祥地, 汉风遗韵醇厚, 文物古迹众多, 齐鲁文化、 中原文化、 吴楚文化在徐州交汇.历史上徐州曾是西汉、 东汉、 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且出自徐州籍的皇帝多达 11 位.徐州文化底蕴深厚, 刘邦 “大风歌碑” 、 项羽“戏马台” , 苏轼 “放鹤亭” 等历史景观遍全城.此外徐州名人辈出, 远有名医华佗、 诗人刘禹锡、 近有现代音乐家马克和国画大师李可染等.丰富的汉文化遗产, 是徐州的骄傲.源远流长的 “两汉文化” 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交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徐州也因此具有了得天独厚的跨文化传播优势.

(四) 支撑有力的智库体系优势.

徐州市教育资源丰富, 专业技术人员众多, 科研实力较为雄厚.拥有高等院校 12 所, 中等职业技术院校40 余所,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 342 个, 科研院所 31 家, 科技开发机构 335 个.近年来徐州市人才层次显著提高,高层次人才总量稳步增长并不断壮大,形成了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目前, 徐州正在着手打造党政军智库、 高校智库、民间智库等智库体系, 增强科研服务能力, 先后制定实施了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国内外智力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徐创新创业、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人才框架基本形成.此外还积极实施多项人才引进和激励工程, 树立区域性人才市场品牌, 建立了 “人才特区” 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进一步丰富人才体系.近年来, 徐州市人才总量有较大增长,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就突出. 全市拥有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4家, 拥有省级认定的科技孵化器 7 家.全市高层次人才3.70 万人, 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的 5.51%, 其中具有正高职称 0.20 万人、副高职称 1.73 万人;博士0.22 万人、 硕士 1.87 万人; 企业高层次人才 1.66 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为 22.3%.

2015 年 11 月 2 日,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 作为中国首部 “一带一路” 语言服务工具书在江苏徐州正式发布[5].全书共有 60 万字, 由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编著,以国家分立的形式呈现了 “一带一路” 沿线 64 个国家的语言状况, 既囊括沿线国家的语言、 通用语言、 民族语言、 方言等状况的细致描写, 又详细介绍了 “一带一路” 沿线不同国家和地区语言与民族、 宗教的关系、 语言状况的历史沿革等方面的内容.在描写每个国家语言国情的部分还专设了 “语言服务” 一节, 介绍中国培养各个国家语言的人才情况和各个国家培养汉语人才及开设汉语专业的情况, 其中也包括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开设情况,为国家和企事业单位清楚地把握人才分布状况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四、 徐州 “汉文化” 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一) 内容融合, 建立对等的文化认知体系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 多元化的价值观致使其文化输出能力有限.这些国家与我国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和相近的意识形态,为徐州汉文化的有效输出提供了契机和保障.徐州要乘势而为, 牢牢抓住机遇, 在 “一带一路” 的国家战略逐步实施和推进的背景下主动 “对接” 与 “连通” , 实现文化输出从 “走出去” 到 “走进去” 的提升.实施环节应注意 “入乡随俗” , 对 “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文化进行细致研判, 建立复杂化、 精细化、 战略化的传播策略; 深入了解不同受众国家的喜恶偏向、 时尚风向和文化习俗, 找准文化的共同点和传播的切入点,摸清不同文化产品的具体市场需求, 结合 “主动推介” 和 “按需供应” , 将徐州的各项文化产品以及高文化附加工业产品分批次、有重点地对外输出.

传播学研究证明, “共同经验”是有效传播的重要基础.每种文化都有其显著的特点, 这也是吸引其他文化的重要因素.文化传播应重视民族性也应兼顾其世界性, 即 “文化共性”[6] . 徐州的汉文化奠定了儒家正统、道佛两翼三足鼎立的意识形态基础.它博大精深, 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 比如两汉文化的 “和” 文化, “仁义” 观念等文化理念,以及两汉时期中的约法三章、运筹帷幄、 背水一战、 十面埋伏等成语典故应是传播的重点,会被受众者接受并效仿.对此, 在加强徐州汉文化的对外传播时必须依照兴趣相投的原则,精心选择与受众者有着相同经验的汉文化内容, 达到 “共同经验” 和 “文化共有”[7] , 构建起汉文化对等的认知体系, 促进扩大汉文化的对外传播.

(二) 理念融合, 建立对等的文化心理结构体系

不同的文化在语言、 价值取向、 文化传统和世界观等方面是相异的,这些要素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会引起误解和冲突,这种误解或冲突主要表现为受众者对异己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等不解、 困惑而产生了反感, 甚至排斥.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 “文化休克” 现象[8], 是个体遇到不同文化时的一种体验反应.这也是人们无力应对一种新的文化环境时产生的结果.因此如何在文化心理情感方面建构双方对话的空间,是徐州汉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所在.

美国“新文化地理”的代表詹姆斯·邓肯(JamesDuncan)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徐州有很多汉文化景区,这些可以成为打造对等文化心理结构的有利工具.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 利用知名文化景区, 使旅游者亲身体验徐州品牌文化, 借助历史重现、 再现故事情节等方式传达汉文化的精神和理念, 缩短古代和现代之间的距离.例如, 汉文化旅游景区上演的楚舞汉乐、 汉家祭礼、 汉服部落和天子巡游等精彩活动、 可以给受众者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 更好地拉近双方的文化心理距离, 达成心理结构的对等.此外, 旅游者在欣赏汉代风格的建筑群、 文物古迹、 民族风情和神话传说时, 也可以充分领略徐州当地的历史文化知识,满足了他们的文化心理需求.

(三) 形式融合, 打造对等的语言符号编码

传播是通过语言符号实现信息交流.语言是文化的思维符号, 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要充分利用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 促进城市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全球化的语境中, 要塑造文化强市的国际形象, 必须用好国际通用语言作为传播媒介,在跨文化交流时恰当地呈现出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

英语作为国际社会经贸活动中最广泛使用的语言, 能很好地将源语言中的文化信息进行编码, 最大限度地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 在与 “一带一路” 地区的跨文化交流中, 徐州汉文化可以通过翻译转换成受众者易于理解的符号,有效地传播它所包含内容的内涵与精神,注重对等的语言符号编码的转化.在对汉文化知识的英文翻译中, 不仅把汉文化的标志性语言符号直接翻译出来,而且也要把汉文化的精髓内涵通过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表现出来,做到归化与异化的统一, 使之成为文化的 “传真” .

五、 徐州 “汉文化” 跨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一) 用活旅游文化, 打造 “汉文化” 名片

旅游是文化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汉文化景观——徐州品牌文化的形象大使,可以使旅游者在欣赏汉代风格的建筑群、 文物古迹、 民族风情时, 充分领略徐州汉文化知识, 推动徐州汉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徐州的汉文化景观处处皆是, 诸如楚王陵、 戏马台、 汉画像石馆、 泗水亭、 子房祠等, 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 都是徐州两汉文化的典型体现.实现汉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徐州市应继续扩大 “汉文化” 特色旅游、“汉文化” 旅游节的对外宣传, 把代表汉文化的文物珍品送出国展览等介绍、 宣传徐州的汉文化景区, 解说徐州的汉文化思想.

目前, 徐州 “汉文化” 的跨文化传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政府多次举办汉文化节或旅游节. 先后邀请了来自西安、 洛阳、 连云港等 24 个汉文化旅游城市旅游局的负责人以及汉文化研究专家共同商讨汉文化旅游合作与市场拓展问题.并且通过央视部分频道和湖南卫视等媒体对汉文化景区进行大力宣传并启动境外市场宣传.央视九套 《旅游指南》 栏目就曾向海内外用英语播出 30 分钟的介绍徐州两汉文化的专题片 《徐州——两汉文化的代表》 .徐州市旅游形象广告也在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 《新闻 30 分》 栏目中陆续播出.香港凤凰卫视海外与欧美部摄制组也曾走进汉文化景区进行汉文化专题访谈.以上的汉文化宣传活动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两汉文化的对外交流.

(二) 用活传播媒介, 打造 “汉文化” 立体形象

在现代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现代传媒技术在对外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出版传媒集团、 广电总台等海外平台,加强对海外受众的接受心理、消费习惯和思维特性的研究, 以增强对外文化交流的针对性.网络、 数字影视等电子媒介应为徐州汉文化跨文化传播提供平台.

首先, 运用文字、 图片、 音频、 视频、 动漫等传播元素, 结合汉文化中的历史、 民俗和饮食等研发、 制作动漫、 影视、 音舞诗剧等作品如 《汉帝刘邦》 、 《解忧公主》等来彰显徐州城市的汉韵文化特质,也可以通过数字影视的方式进行呈现.通过数字影视中特效功能的运用,可以使一些在现实中不能还原的实体物体在数字影视作品中得以 “再生” , 使人们能够直观准确地领略相关物质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例如, 将 “汉代三绝” 之一的汉兵马俑,通过数字影视的方式,将其进行重新呈现, 并以特效的方式将颜色和形态进行还原, 借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效果技术, 通过声音与光线的渲染, 让观众有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这样既不会损坏文化遗产实物,又能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进而提高汉文化的传播效果.

其次,可以以数字技术为手段设计开发各种汉文化网络游戏, 包括电子游戏、 计算机游戏、 手机游戏、 网络游戏、 视频游戏、 交互游戏等, 以这种广受欢迎的形式进行跨文化宣传和传播.如果能够将汉文化中的一些历史事件融入到网络游戏的场景之中,玩家在玩游戏的同时, 既能对汉文化中的一些历史事件有所了解,同时通过游戏场景的设置,在玩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在玩游戏减压的过程之中也能有效地接受汉文化的相关内容, 感受汉文化的魅力.

此外, 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 还可以借助央视频道等媒体的平台优势, 如 《百家讲坛》 栏目介绍和解读徐州汉文化的精髓.书籍也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要提倡和支持出版、发行多语种的汉文化相关图书和宣传手册,并利用贸易和产业输出等途径将徐州的汉文化传播出去.还可以通过版权贸易由国外的出版社直接出版发行徐州汉文化的外文图书.这有助于打通世界上的人们认识了解汉文化的通道,扩大和促进徐州汉文化的跨文化交流和传播.

(三) 用活文艺精品, 打造 “汉文化” 地标

在徐州汉文化的传播中,访谈纪录片 《解密帝王陵—— — 狮子山楚王陵》 、 动画片 《少年彭祖》 和乐舞诗剧《汉风华章》 等无不对汉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验.2012 年 9 月中国徐州第十五届投资洽谈会暨第六届汉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的大型原创音舞诗剧 《汉风华章》 , 该剧由五部分组成: 序幕 《彭城怀古》 、第一篇章 《楚汉风云》 、 第二篇章 《文华盛世》 、 第三篇章《天地祥和》 和尾声 《歌风飞扬》 . 在演出结束后, 西班牙瓦伦西亚自治区对外贸易局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瑞卡多称赞道,这个节目让他了解了徐州的汉文化历史故事, 他一定去目睹徐州汉文化三绝的真实风采.2013年, 《汉风华章》 又走进古城南京展现华彩.众多观众和媒体被剧中所展现的雄浑 “汉风” 所震撼, 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到了徐州汉文化的魅力.

(四) 用活政企平台, 推动 “汉文化” 对外交流

目前,国家全力在全球范围内兴办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成了跨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在加强徐州汉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徐州政府应依托海外孔子学院和徐州各高校培养徐州汉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人才,推动汉文化走向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中外合资企业如卡特彼勒、布兰肯、 圣戈班、 罗特艾德太阳能等在徐州数量日渐增多, 也为徐州 “汉文化” 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通道.外企中的外籍人员可以实地参观汉文化景地、亲身经历汉文化的精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汉文化的宣传和介绍, 扩大跨文化的传播范围和效果.另外, 有不少徐州企业已经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产业投资.企业作为文化的载体, 可以进行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功能; 企业中的员工也是徐州汉文化的有效传播者, 能够向其它国家直接传送徐州的语言和行为等文化价值观, 传送汉文化的产品和图书资料等.

(五) 用活民间力量, 打造 “汉文化” 的亲和力

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难免会被一些国家认为是文化侵略和宣传; 而以民间身份出现的传播活动,容易获得国际受众的信任.政府可以借助民间团体和组织, 举办各式各样的民间交流活动, 比如 “洋眼看徐州” 活动以及徐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艺美术体验行、美食体验等活动, 邀请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文化企业人士赴徐考察;还可以邀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在徐州工作、 生活、 学习的外国友人参加活动, 深度展现徐州城乡方展风貌和汉文化内涵.

很多民间开办的外语网站也可视为推介徐州汉文化对外输出的窗口.通过加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和智库的交流与互动, 徐州 “汉文化” 外语网站建设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徐州现正在面向全国招募人才, 借助徐州与国外友好城市间缔结的纽带关系, 在目标国建立 “汉文化” 网站, 以进一步增强徐州 “汉文化” 与当地的跨文化交流.

在国家 “一带一路” 战略实施背景下, 加强徐州汉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带一路” 战略的实施为徐州 “汉文化” 向 “一带一路”地区的跨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向 “一带一路”地区实施 “汉文化” 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 既要继承和弘扬徐州 “汉文化” , 也要围绕汉文化的内涵, 借助有效的传播策略, 综合利用现代化的各种传播方式和途径,构建起世界人民对汉文化的认知体系和对话空间, 促进汉文化的对外传播.另外, 我们还需注意文化交流中所产生的碰撞与摩擦, 正视文化冲突的事实, 分析冲突背后的文化根源,在传播过程中重视与对方的文化价值观和心理结构对接, 让更多的人了解、 认识汉文化,使汉文化走出徐州, 走向世界, 并使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最终促进徐州城市的整体发展.

(课题组成员: 彭娟, 苑庆春, 韩海燕)

参考文献:

[1]徐州历史文化丛书[M].中华书局, 2004,11:78-82

[2]吴瑛.文化对外传播:理论与战略[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91-93

[3]单波、 石义彬.跨文化传播新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33-34

[4]王岳川文化输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12:73-75

[5]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在徐发布” [N].中国新闻网, 2015.11.02

[6]王健.跨文化比较—旅游研究的共性思维[J].旅游学刊,2010, 5:46-49

[7]蒋晓华.异化翻译和文化传播[J].深圳大学学报, 2003, 5:46-49

[8]Y.Reisinger and L. W. Turner, Cross Cultural Behiour inTouri: Concept and Analysis [M] .Butterworth Heinemann,Britain, 2003: 136-137

此文点评: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经典跨文化传播专业范文可作为跨文化传播和徐州和徐州汉文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跨文化传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一带一路经济区跨境电子商务模式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计划的不断推进,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传统行业与电子商务相互融合,这种融合有效推进了电子商务业务范围与市场份额以及投资活动的蓬勃.

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非洲支点的传播状况以肯尼亚为例
摘要非洲在“一带一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成为拉动“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力量 肯尼亚是目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的重要.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文化自信的培养途径以英语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跨文化交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英语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就更加重要 本文对英语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

地方戏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现状
【摘 要】地方戏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成为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一带一路”是一种发展战略,更是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