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陶渊明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与从《月下独酌(其)》和《饮酒(其五)》看李白和陶渊明对酒与人生的态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主题:陶渊明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3

从《月下独酌(其)》和《饮酒(其五)》看李白和陶渊明对酒与人生的态度,本文是陶渊明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跟《月下独酌(其)》和《饮酒(其五)》和陶渊明对酒类论文范本.

陶渊明论文参考文献:

陶渊明论文参考文献 人生价值论文人生的意义论文文学和人生杂志人生十六七杂志

石李锋 榆林学院文学院

摘 要:李白和陶渊明的诗歌里多有饮酒之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他们对酒的态度很不相同.本文试图通过对《月下独酌(其一)》与《饮酒(其五)》,探析李白与陶渊明在这两首诗中反映出来的对酒与人生的不同态度.

关键词:李白;陶渊明;酒;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石李锋(1981-),任职于陕西省榆林学院文学院,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55-02

酒与诗歌的关系由来已久,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早在《诗经?豳风?七月》中有这样的诗句:“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叙述了酿酒的原料、时间以及酿酒的用途等情况,并且记录了当时饮酒的盛况:“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时,酒在文学作品中的抒情功能虽然相对单一,但是足可以见到酒与诗歌的关系,在文学发展最初的阶段,就已经极为密切了.

《诗经》以下,诗歌当中酒这一意象应用越来越频繁,承载的审美意味也更加复杂、厚重.到魏晋时期,从阮籍,嵇康到陶渊明,酒不仅是文学作品中借以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甚至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了唐代,酒与诗歌,酒与诗人的关系更为密切.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诗人与酒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李白与陶渊明相关诗歌的分析,从而揭示出两位诗人对酒及人生的态度呈现出的哪些异同之处.

一、孤独中躁动的灵魂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传奇的人生经历和盛唐宏的气势使李白自信并且高傲.大唐王朝君临天下、万方来贺的太平盛世也激发了诗人的万丈雄心.因此,诗人一生积极追求建功立业.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在翰林院担任供奉.但受到权贵排挤,第二年就被赐金放还.《月下独酌(其一)》就是在这一时期所作:

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统观全诗,让人感受到最强烈的情感就是弥漫在诗歌里的难言的孤独.因为知音难觅,所以借酒浇愁以驱逐内心的孤独;因为知音难觅,所以唯有月下独酌来慰藉灵魂的孤独.因此,诗人举杯邀月,酒入愁肠,而恨现心头.在醉与醒的迷离中,诗人最终选择了“相期邈云汉,永结无情游.”高蹈于红尘之外的看似超脱,却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由于现实社会中抱负不能实现,又不为人理解的旷世孤独.并且,也可以据此体会到诗人以酒入诗时,对酒的态度.

全诗以独饮开始,以独醉结束.诗人试图用醉酒来麻痹自己,暂时忘却烦恼.所以会有“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的念头.也会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行动.但诗人从来就不曾丝毫释怀的孤独感在及时行乐,在凌乱舞步的交错中放大如一地花影,在月光流泻的寂寞夜晚,更加触目惊心.而酒之于李白,不过是失意时的消解物,用酒麻痹自己,消解内心深处的愁苦,烦躁和孤独.

醉酒状态下,诗人试图追寻内在精神的某种平衡,同时用酒发泄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可以说,酒不仅是借以浇愁的情绪疏导的媒介,酒之于李白,更是内心受到伤害的疗伤药剂,是用来暂时忘却烦恼的麻醉剂.

同时,我们还能感受到李白的人生态度.诗人从来就不甘寂寞,他渴求以一颗济世之心报效祖国,一展自己的才华,然后功成身退.但现实社会的局势一次次粉碎着他的理想,诗人只能徘徊在失意之中,自吟自伤.可是他的心是不安定的,甚至时常是躁动不已的.哪怕酒醉之后,也没有真正做到忘却现实.所谓“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只不过是诗人对现实失望之余的哀叹,也仅仅是哀叹而已.事实上,诗人根本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人生追求.

诗人在盛唐极盛而衰的历史巨变中,始终高举理想旗帜,奋斗不止.甚至直到诗人离世前一年,仍然想有一番作为.透过这首诗歌,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诗人在严峻现实中躁动不安和孤傲不羁的灵魂.对仕途、对人生,诗人即使历经艰辛仍一路坚定前行.虽然诗歌最后,诗人呼喊出了“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高音,然而透过铿锵的声音,我们分明能感觉到诗人离群索居的愤怒.这也进一步证明,在现实生活中诗人不可能真正做到洒脱如斯.因此说,李白虽然高傲不羁,又总有遗世独立的情怀,但对人生,却始终没有做到像陶渊明那样的静心处世,坦然面对.

二、沉潜在自足中的生命

陶渊明,东晋名臣陶侃的曾孙.生在乱世的陶渊明,也曾有炽热的仕途理想,一生几次入仕又几次归隐.公元405年八月,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最后辞官归隐,直到去世,再未出仕.《饮酒(其五)》,当作于辞去彭泽令归隐以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题目虽为饮酒,但是诗歌正文分却并没有出现与饮酒直接相关的信息.通读全诗,却能品味到诗中隐溢出的淡淡的酒香.相对于李白《月下独酌(其一)》中以酒买醉的现场感,这首诗更像小酌之后诗人内心情态的真实再现.面对夕阳,南山,归鸟,手捏一朵菊花的怡然之情,身处“人境”而对车马喧嚣的淡泊心境清晰可感.

由此,同样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酒的态度.不像李白在《月下独酌(其一)》中那样,一开始就对月独饮,诗人在诗中不着边际地任由心灵与大自然契合,而“饮酒”却作了淡化的处理,以至于酒这一意象潜藏在诗歌当中了无踪迹.正是这一点,恰好表明了诗人对酒的态度.酒之于陶渊明,不再仅是生活之中的消遣之物,也不仅仅是生命流转中慰藉心灵的良药,相反,已经内化为诗人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就像诗人之于自然一样,诗人之于酒同样在某种意义上达到了契合,所以那份人与酒通融为一的意境在诗歌中渲染得淋漓尽致.

显然,酒对于陶渊明并非疗伤的药剂,陶渊明饮酒也不是为了从中寻求解脱.酒似乎成了诗人同外在世界契合的媒介,在饮酒的那一刻起,酒与他、与自然已是和谐为一.所以说酒是陶渊明生命的净化剂.

在这首诗中,同样也可以体会到陶渊明对待人生的态度.《月下独酌(其一)》中的李白是高蹈于万丈红尘,在孤傲不羁中痛苦孤独的舞者形象;而《饮酒(其五)》中的陶渊明则是一位虽身处俗世却能抽身世外的从容的隐者形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需要有非凡的气度与心性才能真正做到“心远地自偏”.统观全诗,诗人的全部灵魂早已融入在自然当中,诗人的心灵是自在的,目之所及,心之所往,正如山气一般大象无形地与天地契合如一;也正如飞鸟一般在天地间自由翱翔而不受任何羁绊.《五柳先生传》中,似乎可以得到诗人之所以如此淡然、从容的原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诗人正是有了一颗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心,所以才可以置身世外,做到心无挂碍的闲静.

而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也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这个真我是自然的,也是契合于诗人本心的.陶渊明面对世俗的黑暗,最终选择了自我疏离.他追求的正是一种纯朴、简单、明亮的人生方式.

李白和陶渊明分别是不同时代里两位伟大的诗人.他们都曾身怀济世之心,然而现实社会的复杂、黑暗并没有给他们“致君尧舜”的机会,因此直到生命的最后,谁都没有能够完成内心的夙愿.但是通过《月下独酌(其一)》和《饮酒(其五)》,可以看到他们应对人生截然不同的态度.然而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在最终指向上却又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二人同时选择了孤独.无论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傲世独立,还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从容淡定,选择了酒,就选择了孤独.不同的是,李白试图以酒疗伤,暂时忘却孤独;而陶渊明则是以酒自适,去追寻自然之中的本真和宁静,体味孤独.

同样的孤独,不同的心态,掩饰着相似的无奈.而品味《月下独酌(其一)》与《饮酒(其五)》,可以让人穿越时空隧道,与两位诗人在心灵交融的基础上,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晋]陶渊明著.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唐]李白著.王琦注.李白全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3]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安旗、薛天纬、阎琦.李诗咀华?李白诗名篇赏析[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

[5]陈道贵.东晋诗歌论稿(第一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小结,这是关于陶渊明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月下独酌(其)》和《饮酒(其五)》和陶渊明对酒相关陶渊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9年版)》将于3月正式实施
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将于3月正式实施本报讯为适应近年来电信新技术新业务蓬勃发展、电信体制改革、电信市场开放……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进一步促进电信市场繁荣健康发展,扩大信息消费,规范市.

月下独酌
诗 唐 李白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遵义地区出.

《讲故事》摘录(三)
没有“纸牌屋”随着败斗争持续深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舆论倾向和氛围 有几种论调还很有些市场,比如,同群众利益无关,让干部不作为,影响经济发展,是权力斗争,应当缓缓手,….

八千里路云和月冀鲁豫区干部南下西进贵州(上)
这是一个红色团队伟大奉献精神的一个缩影 69年前,1 5万名菏泽干部胸怀一腔热血,毅然放弃业已到来的和平生活,义无反顾地奔向百废待兴的异域他乡,完成挺进贵州、建设贵州的历史使命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菏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