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它本来就是一个飞船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和它本来就是一个飞船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它本来就是一个飞船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5

它本来就是一个飞船,该文是它本来就是一个飞船方面论文范文集和飞船和本来就是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它本来就是一个飞船论文参考文献:

它本来就是一个飞船论文参考文献

周洁茹 王小王

王小王: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不是一部长篇小说,更像是短篇的合辑,我倒愿意把它看作是一个连贯的小说.它有着跳跃的章节,有着散落在各个章节里的人物,也有着贯穿一致的气息,它的跳跃也跟主题契合——那里到这里.一口气从头到尾看下来,似乎它不跳跃都不对了.它的跳跃正是它应有的样子,正应是周洁茹的样子.即使它在很多年之后,在你自己说自己已经是“年纪大了”之后,它被重新出版,依旧没被你刻意按照别人认为“应该”的样子改变,依旧是个很多人会觉得“不像长篇”的长篇.你曾经在当年《作家》首发时的访谈中说过希望自己年长了以后会有一些怎样的突破.仅就这部小说来讲,我觉得你其实并不想改变自己的写作方式.你那样说,大概说明你有着一种叛逆之外的温和.其实除了整体上的跳跃感之外,在每一个故事,或者说每一个小章节的书写中,你的文字也是跳跃的.有的人的“跳跃”会暴露出突兀和思维混乱的缺陷,但你的“跳跃”却非常灵动,使整个叙述呈现出一种洒脱随意、聪明轻盈的美感.你的“跳跃”是有诗性的,这一句和下一句,看似没有关联的两件事,其实有着别样细微的关系.在每一章中,对那些人物的书写也是跳跃的,从这个人到那个人,你的叙述跳来跳去,但可以看出,情感是串连着的.我觉得读文字如读人,这种写法肯定与你的内心相关.你愿意就这种“跳跃”的书写和思维,以及它所关联到的你写作时的思考和你的生活多谈一些吗?

周洁茹:对,我不改变我的写作方式,我希望的突破是更内省更多思考,慢一点再慢一点.我总是太快了.我在写作的时候手比脑子快,很多句子就没有经过大脑.我从开始写作就是使用五笔字型,一种快要失传的输入法,但它肯定是最快的输入法.所以我可以在二十一岁到二十三岁的两年之间写了一百多万字,而我那个时候还在一个离家一个小时车程的机关上班,我用周末和晚饭后的时间写作,没有时间,就精确地使用时间.快这个习惯的养成也是迫不得已.我不仅仅是写字快,我挂横幅也很快.我那个年代和我上班的那个机关,要开一个会的话,就要自己做横幅,先用铅笔把字写在白色的卡纸上——我的领导有一个本事,不用任何工具就可以手写出规范的大黑体,或者宋体,任何字体,每一个字比我的头还大——然后我把那些字剪下来,用浆糊贴在红色的横幅上,用熨斗烫平,一边粘一边烫,动作要快,慢了字就会变黄,全部烫好以后抱到会堂,踩着梯子,挂上去.都是独力一人.除了会拽个同事帮扶梯子,很多时候梯子也不要人扶,不用欠人情.第二天上午的会,我从下午两点半开始做,五点半下班前就可以做完.会议结束,再趁着中午吃饭的时间把横幅取下来,因为下午还有别的部门的会,要留空位给别人.用过的横幅泡在水里,等字烂了洗掉,洗过的横幅再一点一点烫平,叠好收好,下次还要用.我那个时代的公务员,真的就是这么公务的,而且真的很穷.这样的工作,我做了很多年.所以我在上班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写作的,我的时间用来写公文,整理档案,开会,会议记录,会议总结,会议报告.我顾不上我自己的写作,跳跃不跳跃的问题,我没有时间.我都没有时间再看一遍我写的.我年轻时候写的字,自己很少再回头看.有一位老师说我太挥霍了,叫我控制叙述.但是青春和才华都是用来挥霍的,不是吗?

王小王:关于它“不像长篇”,或者“不像小说”,很多人大概提到了小说的故事性的问题.你的这个小说的确没有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完整故事,即使在每个章节,或者说单篇内,也没有.可是它也让我重新思考了小说的“故事”.即使我带着先入为主的“没有故事”的观念读它,看完之后,我仍然觉得它是有故事的,只不过它写故事的方式很特别,与故有的故事性不同,容易被按照惯常的认知排除在“故事性”之外.这样说,是因为我的的确确从中看到了故事.你把笔墨分配给更有代表性、更有力最的那些细节,省去了通常讲故事时的串场,也省去了对讲述一个连贯的人生故事的执着.你抽取了人物命运中的片段,用你小说里的话来讲,“三言两语就说完了”,可你说得与众不同,更精准,能一下予就切入人心,然后这些片段用很诗化的跳跃式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命运.整部小说又用这些人物的故事完成了对“那里到这里”这个大故事的讲述.从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得清从“那里到这里”发生了什么,什么改变了,什么依旧在.你对小说故事性的理解是怎样的呢?

周洁茹:故事性这个问题,我之前是回避的,就好像我总要回答一些生活里的朋友给我出的一些难题:你小说里那个丢了钱包的谁,后来她找到她的钱包了吗?我说钱包不是真的,那个人物都不是真的,我的朋友就说,那你为什么要写呢?我只好说好吧,她找到她的钱包了.我的朋友就说,在哪儿找到的?我停了一下,说,沙发上?我的朋友就说,那你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地写下来呢?她终于找到了她的钱包,原来就在她自己的沙发上,你的小说什么都没有说,你什么都不说我们怎么知道她找没找到钱包.以及在哪里找到的呢?我的朋友都是好人,但是人们往往真的需要一个真的故事,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故事,而且事件必须由起因、经过、和结尾四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我们从小接受的记叙文教育就是这样的,填空题,五要素,五个都要填,少一个就扣全题分.但是我也得承认,很多时候非虚构真的是比虚构好看太多了,我们的生活已经是一字一句的故事,微渺的故事宏大的故事,小故事大故事,故意戏剧化的文学作品都超越不了那些故事.对于我来说,生活给予我们的故事太足够了,我们为什么总想要超越我们的生活呢?

王小王:除了第二章《他》,其余部分的主角都是女性,即使是第二章给予了“他”,也仅是寥寥几语,所以这部小说当然可以解读为“女性主义”.所有的女性人物,包括没有被用在章节命名中的那些,都有已经实现或者永远无法触摸的理想,爱情中的无奈与痛,生活中的欲求和不堪.从童年的朋友到异乡那些匆匆来了又走的伙伴,中国的,印度尼西亚的,美国的,待在美国的来自中国各地的,从各个地方来到香港的,那么多的女人在被分到不多的书写中却都各有性格也各有命运,首先我对你这种对人物的把握力很佩服,我觉得这是缘于你有一颗极为敏感的心,能看到最细微的人性.然后我想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在人们感觉你应该写爱情的时候,你却有一部书写给真正的友谊或者不是友谊的友谊,写给女人和女人之间的情感?

周洁茹:爱情——除了亲人之间的那种情感,我想象不出来还有什么情感叫.男女的情,首先是一种错觉,而且是一种存活时间极短的错觉.我在写作《我们》的时候,心是痛的,真的痛,生理的痛,止痛药都止不了的痛,失恋的痛不是那样的,失恋的痛是钝的,一刀,一刀,也许血流如注,伤口总会结疤.失去友谊的痛是断针人心,会死.我在《我们》里说的,“她们是我的亲人”.我从来没有给过任何一个男朋友“亲人”这两个字.而我的一个朋友是这么解读唯一的那一章《他》的,她被判诊绝症,他夜半醒来,捧住月光下她苍白的脸,眼泪一颗一颗滴上她的脸颊.他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生活你这是在欺骗我吗?生活你是在玩我吗?绝症啊拖累啊大拖累啊!不堪重负啊!风雨人生路啊!哭!眼泪一颗一颗滴上她的脸颊.我这个朋友拥有世人眼里最完美的丈夫和家庭,她这么理解我的小说,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王小王:写现实生活的小说总会被认为缺乏现实,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庞大的现实中,信息化也使我们见得太多.有很多长篇都有大企图,想尽可能多地囊括现实,展现现实,绝大多数都费力不讨好,而在它们故作沉痛地思考现实的时候,你的小说却轻轻地讲述了生活状态的现实,内心的现实,从微小出发,从心底波澜出发,反而传递了更多现实的信息.我从中看到了“70后”一代人的生活图谱,从而看到了属于这一代人的特殊的茫然、飘泊感、空虚和痛楚.对于这一代人的生活和命运,你有除了小说语言之外的话想说吗?也许,也可以再谈一谈“现实主义”的问题——我反而觉得,你的这部小说是一种别样的却很有力量的“现实主义”.

周洁茹:我们不缺少描述现实生活的小说,但是那些字完全打动不了我.腔调都是做作的,我一行都读不下去,写作者给自己垫了不少木屑板,再高一点,再高一点.或者有意识地蹲在地上,连同情都是假的.严歌苓写芝加哥总会让我哭,不仅仅是我真正经历过,诚实地写作,很多人都不会.如果我写的什么也能够让你哭,肯定是因为我不在高处也不在故意的低处,任何一个站在旁边的位置,我在里面,我写我们,我不写你们.如果我要写你们,我会告诉你.尊重他人的生存方式才能够得到你自己的尊重.诚实是写作的基本条件,如今都很少见了.

王小王:《岛上蔷薇》写了众多的人物,你自己曾经说这些人物影响了主角,我不知道你心中的主角是谁,但我觉得这个主角是清晰的,无论你写谁,主角都在,主角不是丝丝、小可和蝴蝶,主角是“我”.“我”的故事被众多人物的故事包围着,却也烘托着,像河水载着的一条小船.你貌似不停地在写水流,可实际上你写出了水中漂荡的那条船.是这样吗?这是你写作的初衷吗?这个小说中的“我”跟现实中的“我”有多少关联呢?

周洁茹:我有时候看到一些标注为“自传体”的小说,我心里想的是,傻啊,自传体小说就能卖得更好一点?我往往怀疑这种作品的文学性.如果是我,既是要写一个自传小说,为什么不就写一个自传呢.写作者总是有羞耻的心,并且经常会意识到这种羞耻心.作家们都不去写自己的自传肯定是因为太羞耻了.写作的过程也是剥红洋葱的过程,一层一层,眼泪汪汪,直抵内心,没有谁的心是十全十美的,真诚的自传写作肯定要展示羞耻,至少我现在还没有勇气去做这个事情.我用虚构写作来检查自己,反思自己,而不是暴露自己.我不赞成写作的训练,但我也不赞成虚构和非虚构可以随意切换.虚构作品的魅力当然不仅仅是戏剧性,在我看来,对的虚构作品都是优美的,生活经验的精华.非虚构写作当然得有约束,强调证据,每一个字要负的责任,写作者要负的责任.小说中的“我”是虚构的,现实中的“我”是非虚构的,我对我的虚构写作负责,我认真地写了,我也对我的非虚构生活负责,我也很认真地生活了.

王小王:小说中有很多地方提到电影,很轻盈地使电影中的故事跟小说形成了很好的互文.你喜欢电影吗?在你心曰中的好的电影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影响吗?

周洁茹:我后来不能够阅读,什么都不读.我还能够看一点电影,我多少有点焦虑,一个写作者却不阅读,我已经不能够写作,如今连阅读也成为了障碍.我的一个朋友安慰我说,我看过你的星盘,你什么都不读也可以,因为读了也没有用.你生来就是挥发你自己的,你不吸收,读多读少的意义都不大.我说哦,我不吸收,原来我是一颗太阳啊?生来挥发自己,挥发殆尽,我就可以去死了?我的朋友说你为什么总是不好好说话呢?你以后都不要再叫我看你的星盘了.我的另一个朋友安慰我说,你不是还能看电影吗,看电影也是阅读.从此之后,看电影成为了我理所当然的阅读,我再也不会觉得内疚了.我不挑选电影,但是我挑选看电影时候的位置,如果我没有买到最后一排中间的那个座位,我会等,有时候等着等着电影就下片了,我把它放入我的缺憾列表,表单已经很长,我的阅读列表就是由许多许多没有看就不见了的电影组成.如果人生的缺憾也可以列一个表单,我相信它一定也很长.我去美国以后看的第一部电影是《穆赫兰道》,很多时候我们在某一个时期看的电影,也是我们自己人生的寓言.

王小王:你在香港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让你的创作状态有所改变吗?当年在创作上你风头正劲,又为什么选择去美国呢?针对当年你的创作态势来讲,那似乎是一个沉寂期,你的内心有焦灼吗?

周洁茹:我可以从工作模式直接切换到休假模式,也可以随时再切换回来.我的工作模式往往是在冬季,醒了写,写到睡着,不吃饭,早饭和晚饭都不吃,吃饭太浪费时间了.休假模式就是一个字都不写,做饭,洗衣服,拖地板,做所有的家务.我的每一年中有十一个月是休假模式.环境的改变不改变我的写作状态.我的一个朋友觉得我总是不好好说话,于是她替我说了这么一句:“对于一颗只想要一点时间,安静写作的心灵,无论身在何处都没有太大的区别.”我几乎忘了我去美国以后的状态,沉寂期以及焦灼,到底是十多年以前了.科学家说的,如果一种状态可以维持六个月,那么这种状态就成为了一个习惯.我维持了六个月不写作,于是不写作成为了我的习惯.这个期间我肯定焦灼,但是不是为了写作,而是生活.实际上我离开的时候,有人是这么嘱咐我的,你要好好地生活.我也努力地去做到了,好好地生活,在美国,在香港,在以后的人生.生活永远比写作重要,这一句,我记到现在.

王小王:你写过一个《十年不创作谈》,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没有创作了.对于自己的文学理想,你有过新的思考吗?经历了从这里到那里,又从那里到这里,你觉得自己对文学的理解有什么变化吗?如果重新投入从前那种创作状态,你的写作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周洁茹:我有一个朋友说他挺喜欢我的,我说喜欢我什么,他说你的坚持.我说我坚持什么了?他说坚持十年不写作.我喜欢有人喜欢我,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回应这种喜欢.我还听到一个人对我说,你走了为什么还要回来?此处是不是再加配一声叹息更好.我都不敢轻易地回答这些问题.我想的是,如果小龙女生了孩子,会不会有人真的痛哭流涕,女神真的是用来供的,不是用来用的.小龙女生孩子也许只是她想要的生活,可是会不会破坏他人对传说的幻想,小龙女你真的太自私了.我也许不记得我是怎么不写作的了,但是我清晰地记得2014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有个朋友邀请我去她的有酒的派对,我涂了口红,我已经有十年没有涂口红了,下楼的电梯里,我觉得我还挺不错的,我给自己拍了一张照.然后我就回来写作了.我热爱的电影《普罗米修斯》里有一只终于飞起来的工程师飞船,它已经被埋了十万年,或者二十万年?它肯定是会飞的,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飞船.

责任编校 谭广超

评论,上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它本来就是一个飞船本科它本来就是一个飞船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飞船和本来就是方面论文范文.

不忘新闻本来谋求媒体未来
◎代志武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窗口时,所有的媒体人对行业未来充满期盼 然而,结果却是窗口春光灿烂,传统媒体前景暗淡 媒体如何改,如何融习总书记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

神舟飞船总舵手戚发轫:亲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
少年立志强国梦“我这一辈子工作的几次大的变动,都是根据国家需要 每次转行我都是坚决服从,其中的原因还得从历史说起 ”戚发轫说 1933 年,戚发轫出生在辽宁一个农民家庭,5 岁.

活着本来单纯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 我随口问“你最喜欢什么事”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

人生本来没有什么意义,何必焦虑
这不是宣扬悲观失望,也不是认为人生虚无,是说人生的意义没有统一答案和标准,有些人抛弃妻子、远离父母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奔走.有些人就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终老故土 对于本人来说,他们都感.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