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题名类论文范文文献 与议《谏太宗十思疏》的题名问题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题名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5

议《谏太宗十思疏》的题名问题,本文是关于题名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和《谏太宗十思疏》和题名问题和题名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题名论文参考文献:

题名论文参考文献 我的理想思修论文大学思修论文大一思修论文2000字人生十六七杂志

摘 要:《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人魏徵的一篇谏诤名文.文章以劝谏唐太宗“十思”为线,贯穿全篇.梳理文献可知,此篇名并非魏徵进谏时所用篇名.至清人编选幼学蒙书《古文观止》时,以“谏太宗十思疏”为题收入,普及了此篇的传诵,但同时也造成了误解.事实上,此简短的6字题名却存在着如文体错误、不符合史实、拟题不明等问题.遵循忠于历史和消除误解的原则,建议重拟题为:《十思疏》或魏徵《十思疏》.

关键词:文体;礼制;十思疏;题名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7-0099-03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人魏徵上书唐太宗李世民的篇章.该文对王朝如何才能长治久安的思考,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1945年黄炎培和在延安论述历史周期律问题,即源于此.其提出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等总结,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下依然不失其重要价值.

作者魏徵,祖籍馆陶(今河北邯郸市一带),?譹?訛以敢于谏诤而闻名古今.该文言辞恳切、语言流畅、切中时弊,是古代少有的谏文名篇.清人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古文观止》启蒙读物时,选录了此篇并拟题名为《谏太宗十思疏》,?譺?訛盛赞此文“可与三代谟、诰并传”“通篇只重一思字,却要从德义上看出.世主何尝不劳神苦思,但所思不在德义,则反不如不用思者之为得也”.这就是“谏太宗十思疏”题名由来.但若细思“谏太宗十思疏”的题名,是有待商榷的,可以说实在是白璧之瑕.

围绕此题,陈霞村先生《关于“谏太宗十思疏”的标题》一文认为,古代各种谏文,从文体特点来看,谏“所针对的都是错误、过恶之类”,历代奏议的标题也证明“谏后面所带宾语,如果是事,一定是某种错误言行,决不会指积极提倡的行为、正当可行的道理”.?譻?訛进谏在古代,常指对君主、尊长或朋友进言规劝.《说文·言部》云:“谏,证也”.《广韵·谏韵》曰:“谏,直言以悟人也.”又《吕氏春秋·恃君》曰:“故忠臣廉士,内之则谏其君之过也,外之则死人臣之义也.”高诱注:“谏,止也.”可见,“谏”的本意是训证,训正,训止.据此可知,谏文内容均是谏止不应该做的、不好的事情,著名谏文《召公谏厉王弭谤》同是如此.再看魏徵上唐太宗的“十思疏”,此文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积极建议.显然,“十思疏”以“谏”为名,确有不妥.因此陈先生提议“仍用《论时政疏》或《陈得失疏》,抑或改题《劝太宗十思疏》或《上太宗论十思疏》.”

从文体来说,《谏太宗十思疏》拟题存在问题.然而若以原文“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恢复为《论时政疏》或《陈得失疏》,虽比较忠于历史,但在中国古代,这样的标题实在太多,反而指代不明.若仅仅改拟为陈先生主张的“《劝太宗十思疏》或《上太宗论十思疏》”依然有功亏于溃之嫌,兹陈述理由如下:

其一,魏徵向太宗陈疏进谏,并未保留有明确的篇名,流传比较多的是“十思疏”.据《旧唐书》卷71《魏徵传》记载:“贞观七年,魏徵拜特进,仍知门下事.其后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譼?訛正史记载了魏徵上奏的4篇疏文的全文,其第二篇即是著名的“十思疏”.古代臣子进谏,喜以十条为数.以魏徵为代表的谏臣与太宗皇帝,共同缔造了贞观之治,“十思疏”作为太宗朝诤臣进谏、皇帝虚心纳谏的写照被反复提及,作为君臣关系的理想模式,被后世所广为传唱.如:《全唐诗》卷八三五贯休《送刘相公朝觐二首》:“九苞仙瑞曜垂衣,一品高标百辟师.魏相十思常自切,曹溪一句几生知.”宋代编撰的《文苑英华》以《论时政疏》(四首之二)为题收录此文.明代杨士奇编《历代名臣奏议》题之为《陈得失疏》.总的来说,唐宋时期,魏徵进谏唐太宗的十思奏疏,并未有明确的固定篇名.

至清代时期,魏徵进谏唐太宗的十思疏文逐渐形成了“魏徵《十思疏》”的代称.如清人英廉等奉敕编《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四《嬴隐集桂洲集明世宗实录》记载:“西室设新榻,为斋宿所.命工绘汉文止辇受谏图,悬之左;唐太宗纳魏征十思疏图,悬之右.”清人蔡世远编《古文雅正》卷六称之为“魏徵《上十思疏》”.又如东邻朝鲜,其春秋馆史官编《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二十六年(1648)五月二十七日右议政南以雄上箚曰:“臣窃思,唐臣魏徵上太宗十思疏,诚合殿下今日之药石.玆不避窃吹云英之嫌,谨录以呈.伏愿殿下,垂察焉.”据以上可知,“魏徵上太宗《十思疏》”名称在清代已大体固定的情况.

“谏太宗十思疏”题名的固定与《古文观止》的传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清人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历代散文名篇作为启蒙读物《古文观止》,将魏徵上疏定题为“谏太宗十思疏”.虽然使这篇谏文有了通俗的固定称呼,但因为忽略了特定用法与历史语境,很容易引起误解.前文已有学者指出,我们教科书中此篇题名“谏”字入题不当,属于同样性质的问题.以下围绕“太宗”称呼与标点符号的问题,再作辨析廓清.

其二,魏徵向唐太宗李世民陈疏进谏,当时不可能使用“太宗”称呼.“谏太宗十思疏”及重新拟题中的“劝(上)太宗十思疏”均脱离了历史语境,犯了不明典章制度造成的常识错误.按中国古代礼制,不可以直呼帝王姓名,避讳制度即是关于这方面的规定.违反了避讳制度即属大逆不道,后果非常严重.在不同的朝代,对帝王的名号称呼也各有不同.历史上对帝王的称呼主要有:庙号、谥号、尊号、年号等.简单地说,庙号与谥号是皇帝死后才有的,而尊号与年号是皇帝在位时的称呼.庙号是指在帝王太庙中,奉祀先皇时追尊的名号.谥号是寓有褒贬的评论称呼,配以专门的“谥法”,如商纣王(残义损善曰纣)、唐太宗谥号为文皇帝(经纬天地曰文)等.从先秦到唐代,谥号一般是一个字或二三个字.从女皇帝武则天开始,打破了谥号用字数的旧例,并开创了皇帝生前尊号、叠加谀词以谥美的先例,如武则天自称“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尊号的字数增多造成称呼不便,唐宋时一般以帝王的庙号来指代某一帝王.如唐太宗(庙号)李世民.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以后,改年号为贞观,但当时并不称贞观皇帝.其他像唐高宗、武则天在位期间,频繁更换年号,用在位年号称呼皇帝也不方便.到明、清时期,基本上一帝一年号,人们习惯于用帝王年号来指称帝王,如称明太祖(庙号)朱元璋为洪武帝(年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为康熙帝.而在李世民生前,还没有唐太宗的庙号,当然《V太宗XXX》这类题目,只能是太宗之后的后人所加.从称名来看,“谏太宗十思疏”夹杂了当事人去世后的称呼用语,成为了写给已驾崩皇帝的疏文,如此题目,当然与史实相悖.

其三,拟题《V太宗十思疏》中断句符号有问题.古文章使用的标点符号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古人读书时先要会断句,使用“句读”符号.在一句完整的话语之后断句,若语意未完则在停顿的地方“读”一下.有时之、乎、者、也这些叹词也有类似标点符号的作用.宋代前后,才开始普遍使用“、”和“.”来表示句读.通过出土文献,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中国古代标点符号使用的情况.?譽?訛

近代以后,中国进入翻天覆地的大变革时期.曾出现了空前的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量的书籍被引介到中国.以标点符号为例,传统的标点符号,已经不能满足时人的写作之用.突出的事例是,当时开始出现了双竖线、六角括号〔〕,用作专门的书名号.?譾?訛清朝同治年间,同文馆学生张德彝第一次引进介绍了国外的标点符号.他每到一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景色、人物、风俗习惯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1868年至1869年期间,张德彝完成了《再述奇》(今改名为《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为中国语言符号的发展带来了新风.1919年,胡适和周作人等6位教授提出《方案》,经过北洋政府教育部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逐渐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

回到康熙帝时刊刻的《古文观止》“谏太宗十思疏”的拟题上.因为当时还没有新中国成立后通用的符号书名号《》,原来的书名号是在文字下方(横排)或左方(竖排)画波浪线﹏﹏、双竖线、用六角括号〔〕.按照理解,题名之意应为: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按现行标点符号即:《谏太宗〈十思疏〉》.这样来理解,在其他的材料中也可得到以佐证,如《清史稿》卷三五六列传一百四十三论曰:“仁宗诏求直言,下至末吏平民,皆得封章上达,言路大开……游光绎论大臣未尽和衷,武备未尽整饬,愿效魏元成《十思疏》以裨治化.诸人所言,虽有用有不用,当时皆推谠直.”?譿?訛此处“魏元成”即魏玄成.魏徵字玄成,为避康熙帝玄烨讳改.

简言之,后人不明清代所处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时代背景,照搬《古文观止》中的拟题“谏太宗十思疏”,将其按现行标点定为《谏太宗十思疏》,是造成篇名错误的直接原因.

以上对《谏太宗十思疏》题名不当的问题进行了溯源辨析.本文或不能引发学术争鸣,但这样一篇公认的谏文名篇,题名中存在如此常识性错误,是令人遗憾的.为了更新知识、避免以讹传讹,遵循忠于历史和消除误解的原则,建议将魏徵上太宗十思疏,重命名为:《十思疏》或魏徵《十思疏》,避免像《古文观止》“谏太宗十思疏”那样,“谏”字不符合谏文文体,以及以“太宗”入题而造成误解.

此文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谏太宗十思疏》和题名问题和题名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题名本科毕业论文题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居廉《花卉奇石册十二开》之一
清中期以后,广东画坛名家崛起,影响渐大 “二居” (居巢、居廉)为晚清广东画家中的佼佼者 居廉(18281904),字士刚,号古泉、隔山樵子、罗湖散人 在画史上, &l.

《傅申书画鉴定和艺术史十二讲》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2015年春天,国际著名中国艺术史学者、书画鉴定家、书画家、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先生应浙江大学艺术学系邀请,受聘担任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并在浙江大学开启了为期45.

电视剧《思美人》对屈原形象的青春化建构
摘要屈原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一直以沉郁悲愤的老年形象被广为传颂 电视剧思美人用青春偶像剧的创作手法完整地表现了屈原的一生,运用了青春的人物造型、精巧的人物关系和优美的楚辞音乐对屈原形象进行了青春.

试用精神分析学说解读茨威格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中图分类号I521 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12 071摘要精神分析批评是20 世纪重要的西方文艺批评派别之一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一个女.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