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晚期尼采与狄奥尼索斯谜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晚期尼采和狄奥尼索斯谜团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晚期尼采与狄奥尼索斯谜团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7

晚期尼采和狄奥尼索斯谜团,该文是关于晚期尼采与狄奥尼索斯谜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狄奥和尼采和尼索斯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晚期尼采与狄奥尼索斯谜团论文参考文献:

晚期尼采与狄奥尼索斯谜团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索引号俄狄浦斯王论文小福尔摩斯杂志论文索引号是什么

摘 要:尼采晚年多次尝试对《悲剧的诞生》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自我解读,这为我们理解《悲剧的诞生》与作为整体的尼采哲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在这部早期作品的整体构思中,音乐作为形而上学的假定与尼采晚年的反形而上学的思考构成了一种内在的冲突.晚年尼采对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之间关系的阐释,重新回答了导致悲剧诞生与死亡的因素.

关键词:狄奥尼索斯;阿波罗;苏格拉底;悲剧

中图分类号:B51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110(2017)06-0120-07

尼采晚年曾在《权力意志》中指出,《悲剧的诞生》有三个独创的观点:“第一个观点我们上面已经提到过了:艺术乃是生命的伟大兴奋剂,是刺激生命的兴奋剂.第二个观点在于:本书提出了一个新的悲观主义类型,即古典的悲观主义.第三个观点在于:本书重新提出了一个心理学问题,即希腊问题.”[1](P946-947)在尼采所指出的三个观点中,第一个涉及到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所代表的艺术力量,第二、三个涉及到西勒尼的智慧以及古希腊人的克服.这三个观点围绕的一个核心就是——狄奥尼索斯谜团.晚期尼采指出,《悲剧的诞生》是从一个音乐的艺术假定开始的.因此,本文对于狄奥尼索斯的考察从虚构的悲剧艺术本质——音乐因素开始.

一、虚构的诞生——音乐的形而上学假定

尼采将悲剧诞生归结为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之二元性.希腊人的这两位神祗之间永恒的冲突和结合构成了悲剧作品的基本原理.而与此同时,在这部早期作品里,尼采曾认为,悲剧诞生于萨提尔的合唱歌队,而悲剧的本质就是使其诞生出来的合唱歌队音乐.

音乐与狄奥尼索斯-阿波罗的二元性是什么关系呢?萨提尔歌队的音乐所道出的正是狄奥尼索斯谜团:“作为狄奥尼索斯的合唱歌者,萨提尔生活在一种在宗教上得到承认的现实之中,那是一种受神话和祭礼认可的现实性.悲剧始发于萨提尔,狄奥尼索斯的悲剧智慧由萨提尔之口道出……”[2](P55)①因此,《悲剧的诞生》又名《悲剧从音乐的精神中的诞生》,整部作品的最初构思就是从晚期尼采所称的一个形而上学设定开始的:“我是从一个关于音乐之意义的形而上学假设开始……”[1](P139)

为什么要把这部作品的思路称为“形而上学的假设”呢?尼采强调起源的重要性:悲剧诞生和起源的合唱队不仅是悲剧诞生也是悲剧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就是说,悲剧的起源力量完全等同于其发展阶段中的本质力量.在《悲剧的诞生》中预设了这样一个形而上学假设:起源决定本质.尼采对音乐的这个形而上学假设否定了悲剧的本质随时间变化的可能性,因此是一种对形而上学本质的假设.但与此同时,却又肯定了艺术作为刺激生命力上升的重大意义,然而却远未深入到晚期思考中所得出的艺术多样性和艺术的“说谎”(也就是制象的能力)特征之中.在晚期尼采看来,艺术家甚至所有人都必须具有说谎的“艺术能力”.①

晚期尼采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早期的思想:由于假设悲剧的合唱歌队本质不随时间变化,这种思想带有一种瓦格纳信徒特有的形而上学的惰性,逃避力量多重化样态,在肯定狄奥尼索斯的永恒冲突性的同时,却染上了一种追求音乐一元性的女人气.“统一性(一元论)是[惰性]之需要;解释之多样乃是力量的标志.不要把世界令人不安的和谜一般的特征一笔勾销啊.”[1](P141-142)类似于萨提尔合唱队的音乐具有这种令人不安和谜一般的特征,正因此,尼采称《悲剧的诞生》是他的第一个价值重估.这种重估肯定了音乐精神中的假相和冲突,然而这部作品让人不满之处在于:尼采在本书的一些地方将假相和冲突的本质归结为音乐,而不是将音乐的本质归结为假相和冲突.这样就对音乐的总体特征过高评价了:“把音乐转变为形而上学,这乃是一种敬仰和谢恩的行为……现在出现了反面:正是这种受敬仰的音乐对我产生了不可否认的伤害和摧毁作用.”[1](P139)

尼采曾经对德国的音乐有着很高的评价,将德国音乐的本质等同于萨提尔歌队的音乐诞生悲剧的能力②.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后面谈到悲剧从德国音乐中重生的部分,音乐不仅被看作古希腊悲剧因素的本质,而且被看作是全部真正悲剧艺术的本质;因此在现代德国的文化中,音乐也成了保证悲剧再生的本质因素.也就是说,对于早期的尼采来说,悲剧的本质从古希腊到德国现代,一直没有变化而保持着同一性.这是整部《悲剧的诞生》中自我冲突的地方:突出强调狄奥尼索斯的冲突和谜一般的特征,而同时却为悲剧预设了或者说编造了一种统一性的本质.我们不可避免地在尼采这里发现了某种因对瓦格纳音乐的崇拜而导致的对悲剧精神统一性的寻求.相信希腊精神与德国现代音乐之间的统一性是尼采构思中的关键因素.在这一点上,尼采是一个古典主义者:德国的悲剧精神的重生必须保持希腊悲剧精神中的狄奥尼索斯因素.尼采因此也是一个本质主义者:相信有一种统一性的本质导致悲剧的诞生,同时也保证悲剧的再生.然而狄奥尼索斯因素如果被归结为萨提尔合唱歌队的音乐,狄奥尼索斯因素便会“真的由于一种难以解决的冲突而自杀”[2](P75).一方面必须带有谜一般的冲突和多元化倾向,另一方面却又如同苏格拉底一样相信保证艺术可理解性的“统一性”.

这种苏格拉底式的寻求不可避免地与尼采作品中所强调的狄奥尼索斯冲突、谜一般的特征相背的.在晚期尼采看来,狄奥尼索斯的音乐性问题应该归结为狄奥尼索斯在音乐方面的存在特性.也即是说:音乐的本质是狄奥尼索斯,而不是反过来:狄奥尼索斯的本质是音乐.德国音乐并不具有狄奥尼索斯的起源,而是有着浪漫主义的起源:“伟大的狄奥尼索斯问号,一如它在书中所提出的那样,即便在音乐方面也还继续存在着:一种不再像德国音乐那样那个具有浪漫主义起源、而是具有狄奥尼索斯起源的音乐,必须具有怎样的特征?”[2](P20)

《悲剧的诞生》当中有明显的“形而上学”印记——音乐作为悲剧的“统一本质”本身,就是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形而上学解答方式.因此在晚期尼采看来,相信悲剧从音乐精神中再生,是一种不可能成为事实的形而上学编造.

二、狄奥尼索斯的解体与悲剧的诞生

晚期尼采的立足点在于肯定“多元冲突,谜和分裂”.这一立足点决定了他对于这部早期作品当中“音乐形而上学假设”的不满.“多元冲突,谜和分裂”正是狄奥尼索斯问号的特征.因此,对于悲剧诞生因素的思考最重要的,是狄奥尼索斯现象而不是被假设为悲剧之“本质”的音乐.要理解希腊的狄奥尼索斯精神,就得重新关注希腊悲剧精神的原生地:希腊人的心理学问题以及新的悲观主义类型——解体了的狄奥尼索斯.

(一)希腊人的心理学问题与狄奥尼索斯的双重形象

尼采在晚期文本中强调,《悲剧的诞生》创作的原发动机是在处理一个心理学难题:希腊人与痛苦的关系.正是由于面对生存的痛苦,尼采对狄奥尼索斯和阿波罗这两种艺术神祗的心理学分析,是以其在人性中的性格倾向和本能冲动中的反映——梦和醉的方式开始的.这两种生理状态是面对痛苦的两种缓解方式.①

希腊人有着极为敏感的心灵,对痛苦具有深刻的感受.希腊人对于痛苦的敏感直接体现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到的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回答国王弥达斯的问题“什么是绝佳最妙的东西”时,狄奥尼索斯的伴侣西勒尼说:“可怜的短命鬼,无常忧苦之子啊,你为何要强迫我说些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绝妙的东西是你压根得不到的,那就是:不要生下来,不要存在,要成为虚无.而对你来说次等美妙的事体便是——快快死掉.”[2](P35)尼采曾经指出,狄奥尼索斯曾经因为彻悟西勒尼的智慧而厌世.那狄奥尼索斯是怎样获得拯救的呢?狄奥尼索斯是最终怎样以另一种方式面对西勒尼智慧呢?我们要注意西勒尼与狄奥尼索斯之间的亲缘关系:西勒尼是狄奥尼索斯的伴侣,是狄奥尼索斯的养育者和教师,也就是说狄奥尼索斯旁边永远陪伴着西勒尼的智慧.但狄奥尼索斯如何可能在西勒尼智慧的永久陪伴和养育下没有因厌世而走向毁灭呢?尼采明确地指出:正是希腊人的狄奥尼索斯和阿波罗永恒冲突,对西勒尼智慧起了抵抗作用(注意:不是否定,而是在肯定其存在的基础上形成抵抗和面对的方式).西勒尼的智慧是希腊和亚洲心灵都已经意识到的,但是这种智慧在亚洲的心灵成了一种“巨大、繁复、不确定和恐怖的意志”,而在希腊心灵中却成为一种“追求尺度、简单、规则和概念序列的意志”:

希腊心灵中狄奥尼索斯精神与阿波罗精神之间的这样一种对立,乃是尼采在讨论希腊本质时所着迷的大谜团之一.从根本上说,尼采所做的努力无非是要猜解:为什么希腊的阿波罗主义恰恰一定是在狄奥尼索斯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为什么狄奥尼索斯式的希腊人必须成为阿波罗式的,也就是说,为什么希腊人必须打破他们追求巨大、繁复、不确定和恐怖的意志,而代之以一种追求尺度、简单、规则和概念序列的意志.无度、杂乱和亚洲因素构成希腊人的根基:希腊人的勇敢就在于与自己的亚洲气作斗争.[1](P940)

从尼采晚期笔记中的这段话可以看出,作为希腊因素的狄奥尼索斯必须是阿波罗式的.只有融合了阿波罗因素的狄奥尼索斯,才是希腊因素的悲剧精神的真正基底力量.因此,尼采如是说道:

在希腊世界里存在着一种巨大的对立,按照起源和目标来讲,就是造型艺术(即阿波罗艺术)与非造型的音乐艺术(即狄奥尼索斯艺术)之间的巨大对立.两种十分不同的本能并行共存,多半处于公开的相互分裂中,相互刺激而达致常新的更为有力的生育,以便在其中保持那种对立的斗争,而“艺术”这个共同的名词只不过是在表面上消除了那种对立:直到最后,通过希腊“意志”的一种形而上学的神奇行为,两者又似乎结合起来了,在这种交合中,终于产生出既是狄奥尼索斯式的又是阿波罗式的阿提卡悲剧的艺术作品.[2](P25-26)

一般而言,《悲剧的诞生》一书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在二元性的艺术力量中,狄奥尼索斯比阿波罗更为原始和根本.但是在该书当中,“狄奥尼索斯”至少是在双重意义上使用的,这要着眼于尼采强调的关键点:“冲突”和“斗争”.一方面,冲突以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的二元对立的形式出现的,二元对立中的狄奥尼索斯的典型状态就是“太一”状态,我们不妨称其为作为外来神的亚洲因素的狄奥尼索斯.另一方面,冲突以狄奥尼索斯本身的方式出现,也就是说“狄奥尼索斯”这个名字以独立的方式代表了冲突和斗争.要理解这种狄奥尼索斯精神,我们不可能以二元中一元的狄奥尼索斯来理解狄奥尼索斯,因为这种作为二元中一元的狄奥尼索斯更多的特点,是对“太一状态”的强调,而不能充分突出其在冲突中的毁灭和再复归的特征,其冲突的特征反而是通过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之间的二元对立体现的.

晚期尼采之所以不再提阿波罗而是单一强调狄奥尼索斯,正是因为其第二重意义占据了尼采思考的主导,甚至二元的冲突变成了狄奥尼索斯内部的多元冲突(具有谎言的特征),并且加进了“永恒轮回”的思考:“‘狄奥尼索斯的’这个词表达的是……一种对生命总体特征的欣喜若狂的肯定,对千变万化中的相同者、相同权力、相同福乐的肯定……赞成和崇敬生命中最可怕的和最可疑的特性,其出发点是一种追求生育、丰产和永恒的永恒意志:作为创造与毁灭之必然性的统一感……”[1](P939-940)

(二)狄奥尼索斯的解体——隐身的阿波罗

在尼采的构思中,狄奥尼索斯与阿波罗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如果如同尼采一样严肃地对待这部早期的作品,那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的关系必须被看作一个谜团.这个谜团涉及到对于转变了的伟大的狄奥尼索斯问号的理解.《悲剧的诞生》中的陈述给人一种致命的错觉:阿波罗精神外在于狄奥尼索斯与其对立.但是要理解这种作为冲突象征的狄奥尼索斯精神,阿波罗精神是绝不可忽视的一种隐性因素,它隐藏在“狄奥尼索斯”这个名字背后.单单从《悲剧的诞生》来看,阿波罗精神的突出特征是个体化原理的守护神,而没有个体就只能是太一状态,不可能有冲突出现,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和毁灭的可能性,更不可能有冲突、生育和丰产.阿波罗的个体化因素必然是狄奥尼索斯内部多元冲突的重要的内在构成因素.也就是说,独立了的希腊狄奥尼索斯精神是在内部包含着野蛮的狄奥尼索斯与希腊的阿波罗精神的永恒冲突.

在我们所述的狄奥尼索斯的双重意形象之中,第二重形象狄奥尼索斯很大程度上是第一重的狄奥尼索斯与阿波罗冲突的合体化后的变形.它并不像西勒尼那样否定个体化的出生和存在,而是不执着于个体化原理,因为个体化原理是要崩溃的.但这种崩溃是个体幻象已经出现和存在的前提下,毁灭个体化原理,以此实现太一,而旧的幻象毁灭的瞬间已经在制造一个新的幻象,就是在这样一个瞬间,获得拯救的太一状态发生了.我们要注意,这里所说的毁灭个体化原理,只能建立在个体化原理已经存在的基础上,只是因为我们作为个体化生存才能体验到个体化原理的崩溃,而体验到获得解救的太一.“阿波罗又是作为个体化原理的神化出现在我们面前,唯在此个体化原理中才能实现永远达到了的太一之目标,太一通过假象而解救.”[2](P39)在建成和毁灭的过程中,太一是需要个体化生存的幻觉和外观的,因此尼采说:“真正的存在者和太一,作为永恒的受苦和充满矛盾的东西,为了自身得到永远的解脱,也需要迷醉的幻景、快乐的假象.”[2](P38)迷醉的幻景、快乐的假象,都是作为个体化原理守护神的阿波罗精神的内涵.作为狄奥尼索斯本质的太一,只有成为阿波罗式的,才可能在面对西勒尼智慧时不再厌世.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作为个体化的生存的现象和瞬间的幻象不但没有被否定,而且在不断的毁灭和生成中丰富了自身.尼采的悲剧思想是肯定幻觉、意志、痛苦,也就是肯定作为痛苦根源的个体.正是个体化的生存幻象的存在,才使得这种个体的幻象不断地毁灭和新生的快乐和狂喜得以可能.酒神是热爱现象变化的始母.因此,尼采在后面提到狄奥尼索斯音乐与现象的关系时说:“通过狄奥尼索斯音乐,个别现象得到丰富,扩展为世界图景了.”[2](P113)这里不能将狄奥尼索斯精神简单地理解为作为个体化原理守护神阿波罗对立面的太一状态.在“对立”的视角下,我们往往低估了艺术的这种二元性的力量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很容易误解狄奥尼索斯.作为太一状态的狄奥尼索斯是需要拯救的,就像西勒尼的智慧需要克服一样.晚期尼采真正关注的是“获得拯救”的狄奥尼索斯,也就是克服了亚洲因素的希腊式的狄奥尼索斯.

在欧里庇德斯之前的希腊悲剧中,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的永恒冲突状态导致了作为与阿波罗精神对立的狄奥尼索斯太一状态的解体,进而也通过解体挽救了亚洲狄奥尼索斯太一状态,肯定了个体化的尘世生活,克服了西勒尼智慧,使狄奥尼索斯免于厌世.正是在这种解体中诞生了以狄奥尼索斯受苦为题材的悲剧.狄奥尼索斯的解体是狄奥尼索斯在希腊的必然命运,因为他反对希腊的自然:“智慧,尤其是狄奥尼索斯的智慧,乃是一种反自然的可怖之事,谁若通过自己的知识把自然投入到毁灭的深渊之中,他自己也就必须经历自然的解体.”[2](P67)什么能使狄奥尼索斯解体?只能是个体化原理的守护者“阿波罗”.

狄奥尼索斯解体为多重化的幻影和酒神面具,才造就了希腊悲剧的诞生.所以《悲剧的诞生》这样描述道:“我们就必须把希腊悲剧理解为总是一再地在一个阿波罗形象世界里爆发出来的狄奥尼索斯合唱歌队.……狄奥尼索斯,这个真正的舞台主角和幻景中心,起初在悲剧的最古时期并不是真正现存的,而只是被设想为现存的.”[2](P62-63)这使得太一的命运必然是多重化的.这种多重化的个体在个体化原理的崩溃之时,达到了太一状态的拯救,获得了一个得到挽救的狄奥尼索斯.

三、悲剧之死与真假世界对立的形成

狄奥尼索斯和阿波罗的合体不仅是悲剧诞生的关键因素,而且也主宰着悲剧的死亡.狄奥尼索斯通过融入阿波罗的“幻象”因素,解体为多重化的酒神面具,而促成了悲剧的诞生.那么悲剧之死又是如何发生的呢?这与一个调解者——苏格拉底的出现有关.他取代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相对而立,并最终导致了悲剧精神的堕落——真理与假象的区分开始形成并成为整个形而上学的基本预设.

(一)悲剧之死——苏格拉底与阿波罗

《悲剧的诞生》是这样描述悲剧之死的:“希腊悲剧的毁灭不同于全部更古老的姊妹艺术种类:它是由于一种难以解决的冲突而死于自杀,所以是悲剧性的……”[2](P75)

多么让人费解的一段话!尼采曾经在多处文本当中指出,苏格拉底因素是导致希腊悲剧死亡的原因.如:“狄奥尼索斯已经从悲剧舞台上被赶了下来,而且是被一种恶魔般的力量赶下来——一种借欧里庇德斯之口说话的恶魔般的力量.连欧里庇德斯在某种意义上也只是面具:借他之口说话的神祗不是狄奥尼索斯,也不是阿波罗,而是一个完全新生的恶魔,名叫苏格拉底.这是一种全新的对立:狄奥尼索斯与苏格拉底,而希腊悲剧艺术作品便因此对立而走向毁灭了.”[2](P83)然而在此,尼采却说“它是由于一种难以解决的冲突而死于自杀”,难道苏格拉底因素是生自悲剧内部吗?因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之间冲突和斗争导致的狄奥尼索斯太一状态的解体,在欧里庇德斯的新喜剧之后变成了因狄奥尼索斯和苏格拉底之间的冲突而导致的狄奥尼索斯精神的死亡,这也直接导致了悲剧的死亡.然而,狄奥尼索斯和苏格拉底的冲突难道不也是冲突和斗争吗?为什么狄奥尼索斯与阿波罗的斗争造成了悲剧的诞生,而与苏格拉底的斗争却造成了悲剧的死亡呢?这样一种转变到底导致了悲剧的什么本质因素灭亡了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狄奥尼索斯、阿波罗以及苏格拉底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并没有在《悲剧的诞生》得明朗.晚期尼采将其归结为谜一般的“伟大的狄奥尼索斯问号”.要解答这个问号,不能如同《悲剧的诞生》那样将狄奥尼索斯问号简单地归结为与阿波罗斗争和对立的一极.如果阿波罗精神在晚期尼采的文本中被抛弃了,那也不能将其看作一个简单的加减法,去掉阿波罗而剩下狄奥尼索斯.如果阿波罗精神真的被抛弃了,那与其对立的狄奥尼索斯精神也必定会被抛弃.因为表观上的类似特征,阿波罗的形象很容易和苏格拉底的形象相混淆.尼采在晚期文本中一直反对真实世界与虚假世界的划分.似乎可以认为,狄奥尼索斯代表的是真实世界,阿波罗代表的是虚假世界,就如同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尼采的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毫不夸张地说,乃是直接穿着希腊外衣的表象和意志.”[3](P469)与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的对立相应,狄奥尼索斯代表意志的真实世界,而阿波罗代表真实意志的表象.①但这样去理解,就落入了苏格拉底的“圈套”——陷入真实世界与假象世界的区分之中.

尼采显然并不满足于将阿波罗的形象对应于叔本华的“表象”,对应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存在论中的“假象”.他在晚期的文本中很少提及阿波罗这个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悲剧的诞生》中阿波罗是作为个体化原理①的守护神出现的,这个形象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叔本华哲学的阴影.晚期尼采更多的是用狄奥尼索斯的名字把阿波罗的光辉掩盖起来,使得他不再单纯从“个体化原理”的方面去理解.相应的,狄奥尼索斯也不能单纯地从太一去理解.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一样,其意义都已经获得了转变.阿波罗更多的应从“显像”“幻觉”“假象”“谎言”“存在”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着眼于个体化原理.②阿波罗本身的“造型”“形象”因素,恰恰是晚期尼采得以肯定“冲突、矛盾、幻觉、分裂、多元性,谜团”的核心构成因素.

由此看来,狄奥尼索斯与阿波罗的对立与其说是真实世界与虚假世界的对立,不如说是作为唯一的一个“虚假的”或“真实的”世界内部的冲突和矛盾.这种冲突和矛盾拒绝任何欧里庇德斯式观众的“审美苏格拉底”式的贬低.

(二)真实世界与虚假世界区分的形成

那么真实世界与虚假世界如何通过悲剧之死形成的呢?我们要注意到,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的争斗导致作为太一状态的狄奥尼索斯精神的解体,这种解体虽然破坏了与阿波罗“个体化原理”二元对立的狄奥尼索斯太一状态,却促成了晚期尼采强调的狄奥尼索斯精神的诞生,也就是第二层意义上的狄奥尼索斯:冲突、对立、具有谜一般的性质.这第二层意义的狄奥尼索斯才是希腊悲剧的真正精神,其中在内部包含着狄奥尼索斯与阿波罗精神的永恒冲突.

而作为一个调解和劝告者(如同欧里庇德斯戏剧中的解围之神),苏格拉底为了解除阿波罗守护的个体化原理与狄奥尼索斯太一状态的冲突和斗争,从悲剧内部扣除了导致这种斗争性因素的阿波罗精神背后谜一般的性质.也就去除了导致斗争性的狄奥尼索斯问号,使阿波罗的显像的根基从狄奥尼索斯转换成“理性”“可理解性”的苏格拉底因素.阿波罗精神被彻底转变成了一种苏格拉底式的“Heiterkeit(明悦)”,从而使得悲剧因为内部不可调解的冲突而自杀.于是阿波罗的显像,从“对自然之内核和恐怖的洞察的必然产物,仿佛是用来治疗被恐怖黑夜损害的视力的闪亮斑点”[2](P65),变成了模仿理念的假象的假象.

如果如上文所述,以狄奥尼索斯为根基的阿波罗是一种永恒生成的现象的话,那苏格拉底的知识原则就是对这种现象树立了一个新的本质,即关于“真实的存在”的信仰:“假定一切都是生成,那么认识就只有在对存在的信仰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1](P126)

正是在这样一种替换之后,真实世界与虚假世界的区分形成了;立基于其上,形而上学的核心区域“Ontologie”形成了.在这种区分的标准上,阿波罗是置身于真实存在之外的假象世界,而阿波罗假象背后的狄奥尼索斯的谜一般的不确定性被掩盖了.只有这样,阿波罗精神的显像才能成为对苏格拉底编造的真实世界“存在”的模仿的模仿.在与狄奥尼索斯的冲突中,阿波罗并不是与真实世界相对立的假象,而是一种对狄奥尼索斯的恐怖治疗的直接显像.在这里,并没有区分真实世界与虚假世界.悲剧艺术也就在欧里庇德斯之后试图将悲剧建立在非狄奥尼索斯的因素之上,然而它在剔除狄奥尼索斯因素后,阿波罗因素的显像因素由于根基的置换而不再是原初的阿波罗精神,而是实际建立在苏格拉底的知识原则之上.因此,艺术变成对“假象”的模仿,并由于这种转变而屈从于建立在苏格拉底原则之上的哲学.悲剧和艺术因为这种转变而被贬低.

通过苏格拉底,悲剧中的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的关系已经从个体化原理与太一的冲突,转变为导致悲剧之死的“真理与假象”的对立.如果回到晚期尼采哲学的基本立场,真实世界和假象世界的区分乃是狄奥尼索斯精神的堕落.不存在两个世界,而只有唯一的一个“尘世世界”:“人们在本书的背景中碰到的世界构想,是特别阴郁而令人不快的:在迄今为止的悲观主义类型当中,似乎还没有达到此等凶险恶毒的程度的,在这里没有真实的世界与虚假的世界的对立:只有一个世界,而且这个世界是虚假的,残暴的、矛盾的、诱惑的、毫无意义的……一个具有如此这般性质的世界乃是真实的世界……”[1](P903-904)

晚期尼采所肯定的只是这唯一的真实的世界.它不再是处于“真理与假象”的二元分立模式中的“真实”,而是人们在尘世生活所“处身”的“真实”.它就如同之后出现的现象学中对于“现象”的理解,不再作为“假象”,构成与真实本质的对立,而是这一世界本身即是“真实”所显现出的残暴、矛盾、诱惑、毫无意义.在根本意义上,它既不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二元论意义上的真实世界,也不是假象的世界:“我们取消了真实的世界:那剩下哪个世界呢?也许是虚假的世界吗?……绝对不是的!随着真实世界的取消,我们同样也取消了虚假的世界!”[4](P657)

在晚期的若干作品中,尼采表述了自己晚年对于《悲剧的诞生》的看法,这集中反映在“一种自我批判的尝试”和《权力意志》《偶像的黄昏》等作品的部分条目中.这些文本对于重新思考《悲剧的诞生》中提出的问题、理解“狄奥尼索斯问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尼采对于这部早期作品的不满主要有二:一是作为音乐的形而上学假设”,二是对“德国精神”的过高评价.而这部作品一直让尼采着迷之处,在于体现了希腊问题的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之间关系的谜团.正是阿波罗精神与狄奥尼索斯精神的永恒冲突,才促成了太一状态的狄奥尼索斯的解体,促成了悲剧的诞生;正是因为苏格拉底误解了希腊的阿波罗精神的“存在”幻象,狄奥尼索斯与阿波罗精神的对立转变为狄奥尼索斯与苏格拉底的对立,才使得悲剧死亡,才导致了真实世界与虚假世界的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结构在希腊这片土地上独一无二的升起.从晚期尼采的自我批判来看,真实世界和虚假世界的区分一直是尼采哲学主要的攻击对象.而尼采哲学的要义在于不是靠制造形而上学的假定肯定一个摆脱生命的观念或知识虚构的真实世界、上帝天国,而是教会人们尘世的慰藉的艺术——“狄奥尼索斯反对‘被钉在十字架的耶稣’”![1](P990)

——————

参考文献:

[1]尼采.权力意志[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FriedrichNietzsche.SamtlicheWerke.KritischeStudienauagabein15B鋘den,(KSA)1:DieGeburtdertrag鰀ie[M].Hrsg.vonGiorgioColliundMazzinoMontinari.München:DeutscherTaschenbuchVerlag,1988.

[3]刘小枫选编.尼采与古典传统续编[C].田立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海德格尔.尼采[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责任编辑:潘文竹

此文结论,本文是一篇关于狄奥和尼采和尼索斯方面的晚期尼采与狄奥尼索斯谜团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晚期尼采与狄奥尼索斯谜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优雅的神兽:珀加索斯
说起珀加索斯这个名字,也许大家会觉得有几分陌生,但如果说起耳熟能详的“飞马”形象,人们便会恍然大悟 其实你知道吗那头圣洁高贵、长着雪白翅膀的飞马也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在古希腊神.

索斯科任命陆剑军为亚太区执行董事
2017 年1 月25 日,工程进入解决方案供应商索斯科宣布,任命陆剑军为亚太区执行董事 陆先生将带领亚太区团队拓展本地区业务,推动可持续的利润增长,并将之推上新的水平 陆先生驻职于索斯科设于香港的亚.

生错了年代的超现实主义鼻祖希罗尼穆斯博斯
博斯其人让我们将博斯其人代入在文章开头提出的那些问题.首先是健康问题,根据斯海尔托亨博斯(这个小镇以博斯的名字命名)档案馆的资料记载.博斯一直健康地活到了六十六岁.在博斯所生活的年代,六十六岁已经算是.

论《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的过度自我言说
作者简介周荣(1992),女,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近现代欧洲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1在史诗奥德赛中,奥德修斯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足.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