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音乐传播方面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跟梁山伯和祝英台故事是如何通过音乐传播的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音乐传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0

梁山伯和祝英台故事是如何通过音乐传播的,本文是音乐传播方面有关论文怎么撰写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故事和传播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音乐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英美文学论文题目编辑部的故事故事大王杂志故事杂志投稿

随着央视大型文化类栏目《经典咏流传》的第一期的播出,巫漪丽老人用钢琴演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经典得到网友的热议,“听哭了”“太感动了”的评价纷纷出现,而且《经典咏流传》2018年的年度经典上这一曲又列为被第一个被推出的年度经典,由八十八岁的巫漪丽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共同演绎,伴随着流行曲《化蝶》以及《孔雀东南飞》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和声演唱,将节目推向了.完全用西方乐器演绎的中国民间传说的经典爱情故事显示出中国文化沟通古今中外的独特魅力.其实,《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通过音乐的方式得以传播有着很漫长的过程.

一、南朝民歌中的“梁祝”

现在最早的关于梁祝故事的音乐演绎应该是起自东晋.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收录了一首名叫《华山畿》的歌曲,这首曲子属于《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关于这首曲子的来源,郭茂倩引《古今乐录》说:

《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恼》一曲,亦变曲也.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悦之无因,遂感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拍打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遂入棺.家人叩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

据记载来看,这个故事虽然没有男女主人公的姓名,结局却已经出现了后世梁祝故事中“同冢”的情节.至于“化蝶”的浪漫想象还得留待后人加以演绎.这个故事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局,应该是由于当时的门阀制度造成的.从《古今乐录》里透露出的信息,比如时间是南朝刘宋少帝(422-424)年间,地点在南徐州(属于侨州),这是南北朝分裂时期发生的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士子(士族出身)在从华山到云阳(在今重庆)的旅程中,经过华山脚下的一个旅店,爱上了旅店里老板的女儿,但是苦于身份的限制,不便于表达.最终在母亲的帮助之下虽然身体上的病得到了一时的痊愈,但却在发现了爱人的蔽膝(相当于围裙)时候吞咽而死.这样的爱情故事和后来流行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中的发生地点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却都是阶层身份引起的爱情悲剧.从歌曲上来看,这首歌属于《懊恼》歌的变曲,《懊恼歌》就是《懊憹歌》,同属于南朝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懊憹”的含义就是“忧痛”.和故事的结局一样,这首歌唱起来让人心情沉痛.更因为背后有这样一个凄惨结局的故事,这首歌在当时非常流行.

二、宋词里的“梁祝”

事件发展到了晚唐,在张读的《宣室志》出现了“义妇冢”的故事.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上虞的祝英台女扮男装读书遇到了会稽的梁山伯,两人相友.故事的结局也同前面一样,但是这样的故事在唐代属于笔记小说,还未成传唱的素材.

宋代出现了名为《祝英台近》的词牌,又名《祝英台令》.据毛先舒《填词名解》卷二引《宁波府志》云:“东晋,越有梁山伯祝英台尝同学,祝先归,梁后访之.乃知其为女,欲娶之.然祝已先许马氏之子,梁忽忽成疾.后为鄞令.其死,遗言葬清道山下.明年,祝适马氏,过其地而风涛大作,舟不能进,祝乃造冢,苦之哀恸.其地忽裂,祝投坟而死之.今吴地有花蝴蝶,盖橘蠹所化,童儿亦呼梁山伯祝英台云”.这说明到明末清初时已经完整的出现了后世梁祝故事中的共读、哭坟、同冢、化蝶等故事因素.《祝英台近》这个词牌共七十七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以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为例: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这个词牌的声情因为音律的缺失我们已经不能加以确认,但我们依然可以从格律上来大致总结出其情感.以辛弃疾词为例,上片的“浦、雨、住”和下片的“觑、数、语、去”七字为韵脚字,都是仄声韵(上去音),一般说来,一词中平声多则舒缓绵长,仄声多则急促拗怒.这首词韵脚字都是仄韵,情感凄凉深沉.据唐圭璋《宋词纪事》引《贵耳集》卷下:吕正己之妻人称吕婆,其“严毅不可当”,性格刚毅,“有女事辛弃疾,因以事触其怒,竟逐之,今稼轩《桃叶渡》词因此而作.”也就是说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因怒逐走爱妻之后的思恋之作.词的开头就用了《长恨歌》中唐玄宗与杨贵妃“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东晋王献之送别爱妾桃叶以及江淹《别赋》情人在南浦送别的典故来表达这种凄凉的情感.虽然这首词常常被认为是辛弃疾借爱人的分别寄托的是自己不被朝廷信任的悲愤,但是我们未尝不可以将此理解为辛弃疾正是借助这个词牌背后的故事,传唱演绎了自己的悲伤爱情故事.除此之外,南宋的吴文英也有用《祝英台近》写作的词作,都具有凄清悲怆的特点.这充分说明梁祝的故事应该在宋人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回应和传唱.

三、现当代梁祝的音乐传播

现当代梁祝的音乐传播主要是有两条线,一条线是越剧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另外一条线则是1959年由陈刚、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前一条是梁祝故事借助戏曲这一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加以传播的经典.在越剧《梁祝》中,祝英台哭坟的唱词深情直白,“不见梁兄啊见坟碑啊,呼天抢地哭号啕.楼台一别成千古,人世无缘同到老.梁兄啊,实指望,天从人愿成佳偶,谁知晓喜鹊未叫乌鸦叫;实指望,你笙箫管笛来迎娶啊,谁知晓未到银河就断鹊桥;实指望,大红花轿到你的家,谁知晓白衣素服来祭祷.梁兄啊,不能同生求同死!”于是跳入坟中.人们将对这对爱人的同情加以浪漫的想象,化为幕后的合唱:“彩虹万里鲜花开,蝴蝶成双对.千年万代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特别关照之下,由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的戏曲被搬上银幕,成为越剧电影《梁祝》.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越剧电影《梁祝》被当作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介绍给西方世界.在国际舞台上成为著名的外交成功的案例.

后一条则是借用了越剧的旋律,用西方的乐器演绎的东方的经典,将器乐作品不善于用人声演唱的一面加以改造,完美的诠释了“结拜、共读、相恋、送别、抗婚、楼台会、哭坟、化蝶”等情节.

由于小提琴协奏曲的旋律优美、简单、通俗,且音域和人声音域相符,“梁祝”在当代仍旧被改编、填词变成了流行歌曲《化蝶》,曲词“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诵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既富有诗意又质朴动人,而且延续了这个故事的悲剧浪漫的结局,《化蝶》被很多歌唱家演绎,凄美动人.

2018年“梁祝”更是随着央视大型文化栏目《经典咏流传》的播放重现光彩.在钢琴、小提琴的演绎中既融入了流行歌曲《化蝶》,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把同样是汉末时期讲述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悲剧的《孔雀东南飞》中的诗句融合进来,焦刘故事虽然出自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但同样也是来自与经过文人改造的民歌.借助这一综合形式,使得这一千古爱情故事更厚重,也更能打动人心.

作为文学与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梁祝》故事在今天依然受到热捧.这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如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案例正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文化自信的典范.

作者简介:

祁云蛟,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文学编辑.

柏秀叶,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点评:此文是关于音乐传播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故事和传播相关音乐传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从艺术史到音乐教学《人类的故事》读书感
摘 要 房龙的人类的故事是一部“最好的通史入门书”,书籍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诞生,虽然较少涉及东亚,主要围绕着整个欧洲文明来描述,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它突破了历.

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英译现状与实践路径
摘 要全球化背景下,由各种传统文化交流、融合、影响而成的中国传统武术要想成功的走进异国他乡,语言作为交流沟通的媒介必不可少,翻译的重要作用因此而凸显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方法对中.

讲述小而美的中国故事SixthTone的融合对外传播
邓建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我国在设置全球议程和讲好中国故事两个方面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存在改善空间 比如,其一,目前的成绩主要体现在“硬领域”.

治国理政经验的国际传播兼谈中国故事内容多元化构建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就推动外部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发生显著变化,中国国际传播建设工作近十年的推进也显著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对外叙事的意识和方法都有新的突破 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