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自媒体时代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与自媒体时代儿童影像消费现象批判以抖音为例类论文范文素材

主题:自媒体时代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7

自媒体时代儿童影像消费现象批判以抖音为例,本文是自媒体时代相关论文如何写与影像和批判和消费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自媒体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自媒体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儿童时代杂志数字媒体论文美和时代杂志时代教育杂志

摘 要:在自媒体时代,儿童成为人们的消费对象,无论是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还是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社交应用,“晒娃”已经成为互联网空间绚丽的媒介奇观.本文选择抖音平台上儿童影像视频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在消费主义的文化背景下,儿童影像的消费呈现出儿童隐私、儿童成人化等消费特征,并根据消费现象探讨了自媒体时代下儿童影像消费的深层原因及相应的规制之道.

关键词:儿童影像 自媒体 消费主义 抖音

在新媒体时代,儿童成为媒体传播的符号之一,无论是微信朋友圈还是微博,“晒娃”现象比比皆是.随着音视频技术的发展,网民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图片文字表达方式,他们更渴望用短视频这类动态影像的形式来记录儿童日常瞬间,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而近年来,随着视频拍摄和剪辑技术的成熟,抖音、美拍、快手等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它们集短视频拍摄、配乐特效、美颜拍摄等功能于一体,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吸引了大量用户.而以儿童影像为主题的内容传播更是信息流中的主体.在消费文化背景下,儿童影像已成为网民集体消费儿童的媒介景观,但这种消费背后存在*问题,值得重视.

一、儿童影像的界定

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将儿童影像分为两大类:“儿童视角的影像”和“关于儿童的影像”.前者指的是影像所呈现的内容是通过儿童的视角所看到、所感知或体验到的现实世界;后者指的是儿童直接出现在影像中,以视觉动态影像的方式呈现儿童形象、生活、行为与其他内容的影像类型.本文侧重于分析“关于儿童的影像”.在传统媒体时代,儿童影像大多以电视真人秀的形式出现,电视观众成为儿童影像的观看者.而在自媒体时代,普通网民成为儿童影像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童真、童年、童语等成为短视频中的传播内容,广大网民成为观众,他们在自媒体平台上集体围观儿童影像,形成视觉奇观.

二、“童年的消逝”:消费文化下的“媒介奇观”

在21世纪里,物质商品转化为文化产品,大量自媒体平台如抖音等的产生,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要场所,人们通过对文化产品符号的消费,获得社会关注、情感快乐及对自身的满足.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人们沉浸在各式各样的网络影像中而忘记独立的思考,成为单向度的人.

霍克海默认为娱乐消遣被文化工业所操纵,文化消费背后是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通过消费明星来获得情感的快乐和审美满足.而在自媒体时代,明星神话下放,主流话语权消解,普通公众成为消费文化符号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被粉丝簇拥成“明星”,儿童作为粉丝经济下的稀缺资源经常被当作文化符号来进行消费.在抖音平台上公众将儿童形象、儿童行为、儿童生活进行全方位展现,加上戏剧化的配乐和搞笑文字,儿童影像得到病毒式传播.儿童影像的源源不断生产增强了受众的消费及再生产,形成了文化工业下另一道媒介奇观.

1.集体窥视儿童隐私的“另类展现”.当前的文化消费从以往的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公众成为文化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通过售卖隐私来获得和名望的满足.随着自媒体的产生,他们将镜头对准儿童,通过兜售儿童私人生活片段和儿童形象来获得关注.

一是生活隐私的.在传统媒体时代,大量真人秀上演了一次又一次对明星隐私的符号消费,明星的情感经历、家庭生活、兴趣爱好甚至明星的孩子等内容成为许多电视节目爆红的原因.而在新媒体时代,明星神话走下神坛,普通公众被簇拥成新的“明星”,他们将自己孩子的影像上传满足粉丝的好奇和自身的夸示心理,全方位展现孩子的生活片段和搞笑言语,成为全民集体窥视儿童隐私的“另类展现”.以抖音APP为例,短视频内容制作时长限时为15秒,短视频拍摄内容配上有趣音乐就能实现病毒式传播.在抖音平台上,有大量关于儿童生活片段的展现.如抖音用户“小范范”制作了标题为“初次见面,我是豆芽!”的儿童视频,讲述的是十个月大的婴儿和六个月大的婴儿见面的场景,视频内容完全是儿童的日常生活片段,但这段15秒的视频喜爱人数已达到94万人次,评论数达到1.3万人次,转发达到5.9万人次.抖音平台上还有许多关于儿童生活的场景,如吃饭、睡觉、游泳等日常生活,这些本该是私人场域的内容,在自媒体上不断得到放大,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和浏览点击.

二是幼童形象的.法国史学家菲利帕曾指出儿童被认为具有观赏性的、令人愉悦、放松的特征,儿童的形象、行为、思维都可以变成娱乐的对象,但过度展现儿童形象,容易让儿童成为消费文化的符号主宰.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儿童影像的生产者将消费对象对准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将他们作为消费文化的符号,通过展现婴幼儿天真可爱的形象和稚嫩行为,兜售婴幼儿的萌态和捧腹大笑的行为,来获取一定的关注度和网络名望.在抖音平台上不乏大量一岁以下婴幼儿的短视频片段,如用户“齐鲁守疆”拍摄了一段满月婴儿身穿齐天大圣服装的短视频,视频中婴儿正在睡觉,监护人将其满月拍照过程放在网络上,吸引了众多网民的观看,婴儿的萌态形象就这样被集体观赏.再如名为“小可乐CCCC”的用户,将一岁女儿走路的萌态发布在平台上,引发了2.2万人的点赞和关注.这类短视频还有许多大量幼童形象的视频,不乏大量不穿衣服的婴幼儿,婴幼童等稚嫩可爱的面容形象成为人们消费的符号,公众过度幼童形象吸引了大量网民围观,幼童的形象隐私也在这类自媒体平台上得到过度展现.

2.成人社会规则下儿童的“戏谑模仿”.儿童戏谑模仿在自媒体平台上已成为粉丝集体围观的主要内容,这类模仿是“儿童成人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所谓儿童成人化是指儿童的话语、价值观、行为等不符合自身生理发展的特征和需求,在外界社会的影响下表现出一种类似成人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儿童拥有成人成熟的思维方式,说出超出他们理解的成人话语甚至表现出和年龄不符的成人化行为.在自媒体平台上,有些影像真实再现了儿童的“萌化”形象和话语,吸引了大量粉丝的驻足和观看,但有些儿童影像却故意表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行为和话语,呈现出成人化的趋势.

一是儿童外在形象成人化.梅罗维茨和波兹曼都认为现代世界已经无法通过打扮来区分儿童和成人,所有具有实用价值的“童装”都慢慢消失了.所谓童装就是可以体现儿童特点的衣服,如衣服上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卡通图案设计等,而自媒体平台上有大量的“网红”童星穿着成人化的童装,这些服装在设计上大量运用成人时尚流行元素,如露脐装、低腰裤、抹胸、比基尼、高跟鞋、牛仔破洞等前卫元素,颜色以黑灰色为主.如抖音用户“宁宁小萌友”,粉丝19.8万人次,获赞总数达到133.8万,在所发视频中,有露肩牛仔裙、露脐装、黑色蕾丝、罗马鞋等成人化服装,将自己打扮成为神态优雅的“小淑女”或者是雷厉风行的“摇滚萝莉”,加上配乐,稚嫩儿童俨然成为大人模样.

二是儿童行为成人化.儿童效仿成人行为本身不是问题,但将成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放在儿童身上,剥夺他们的童真,这会扭曲儿童的价值观,对儿童造成精神伤害.如抖音账户“宁宁小萌友”发布了一段配有《狼的诱惑》音乐的短视频,短视频中的小女孩根据音乐内容模仿村里大娘的表情和话语,引得他人捧腹大笑.儿童行为成人化,在大人设计的场景下去模仿成人动作,忽视了儿童本该有的主观能动性,儿童成为成人期待下的娱乐玩偶.更有甚者大量发布儿童模仿成年人化妆等视频,将化妆短视频发布在网络上,引起人们的集体观看.儿童模仿成人稚拙的行为制造出一大批可供展示和消费的视觉影像,大人按照成人化的审美情趣拍摄儿童,并手把手教会儿童如何表演,将儿童世界成人化.这不仅破坏了儿童世界,也会导致儿童自我认同的异化,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是儿童话语成人化.语言是人类展开人际交往的工具,儿童有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和思维方式,天真无邪的“童语”正体现他们的纯真天性.自媒体对儿童的展示让儿童的话语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异化,为了吸引大量粉丝观看,儿童在成人规则下故意模仿成人口吻,说出与他们不匹配的话语,渐渐丧失了本该属于儿童特有的语言表达.如抖音平台有一段关于“我男朋友还很帅,还有很多钱”的火爆短视频,视频中两个七八岁的女童开展了一段关于各自男朋友评价的讨论,在平台上获得了大量成人粉丝的观看甚至模仿.七八岁的女童年龄尚小,还未对世界有清晰的认识,更谈不上健全的爱情观,但她们效仿成人话语,戏谑的谈论爱情观问题,虽引得他人捧腹大笑,但长期的模仿势必会造成儿童精神世界的异化,甚至会产生“金钱至上”“美貌至上”等错误价值观,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消费主义下儿童影像传播的*深思

自媒体时代集体消费儿童所暴露出来的集体沉沦和集体共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大众文化的异化和娱乐至死以及社会价值的错位.笔者认为儿童影像的消费背后有以下三个原因.

1.炫耀式生产彰显成年人夸示的心理.对于儿童影像的“夸示”源于娱乐至死的消费社会中成人的一种夸示心理,即成人借助展示儿童形象、儿童话语、儿童行为等寻求实现的炫耀效果.儿童影像的生产者多为儿童的监护人,他们对儿童影像的拍摄和传播是一种关于孩子自身出类拔萃的明示或暗示,是满足监护人内心自我夸示的需要.在自媒体平台上,带有夸示性的儿童表演常常以掩盖儿童的真实个性为目的,他们为了让孩子以个性化出众,刻意策划导演另类的个性行为,如将成人庸俗的价值观架在儿童身上,通过他们稚嫩的口吻予以表达,营造出另类的个性,制造出一批特异的儿童形象以吸引网民的注意.

2.低门槛平台促使儿童影像民众化转向.所谓“民众化转向”指的是普通老百姓通过平台将自己变成媒介的内容,这正是当前消费文化对儿童影像消费的真实写照.在传统媒体时代,当代娱乐媒体过度挖掘儿童影像的消费性,这样的一种奇观在自媒体时代得到延伸.自媒体时代让人人都有话筒,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的兴起让民众有了发言和传播影像的权利,这种新型传播平台门槛较低,任何一位拥有手机、平板电脑的成年人都可以在这类视频传播平台上传播影像.同时,自媒体传播平台,观众以粉丝的形式显性化出现,并通过点赞、评论、转化与传播者产生即时互动,加入到内容的二次传播中,容易形成儿童影像的病毒式传播.粉丝的集体簇拥也容易让儿童影像的传播者产生明星幻象,在集体的观赏和点赞中又进一步推动儿童影像的生产.

3.粉丝经济和消费文化共谋促集体消费儿童.约翰·菲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提到“大众文化迷是过度的读者,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式的”.粉丝对于偶像的选择是主动和热烈的.在传统媒体时代,明星成为我们的膜拜者,但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让普通公众被簇拥成新的“网络明星”,粉丝在观看这类明星的自媒体内容时候能够获得弗洛伊德所谓的“愉悦”感.当大量儿童影像上传到自媒体平台并引起关注后,进一步刺激了影像制作者的虚荣心,他们不顾儿童的身心发展,在粉丝期待下完成对儿童的拍摄,儿童成为消费对象.

四、儿童影像传播失范的对策

自媒体时代,儿童影像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道媒介奇观,儿童成为被消费的符号之一.但集体无意识对儿童童真、童年、童语的过度消费不该成为常态,不能通过生产儿童影像来满足自身娱乐需求.为此,要通过各种措施规避儿童影像过度消费现象.

1.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公众媒介素养不仅指公众使用媒介产品的能力,而且还指能够用批判的视角独立看到传播媒介的内容,这是现代社会里公民的素质之一.在自媒体时代里,公众娴熟地穿梭在各类自媒体APP中,“点赞”“转发”“晒图”等行为体现了公众使用媒介产品的能力.但在信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低俗化现象值得深思.儿童成为成人世界里的消费符号,对儿童影像的消费成为一道奇观,成人不该为了满足自身的夸示心理而让儿童成为消费符号.因而需要学会正确生产儿童影像,对那些涉及儿童隐私,亵渎儿童纯真的影像做到不生产、不传播.同时,应该学会辨识和读解儿童影像消费中的垃圾信息,坚决抵制被消费文化扭曲的童年消费取向.

2.自媒体平台加强职业道德自律.自媒体时代各大社交平台要更加规范自己的职业道德,不能为了抢占用户资源而允许过度消费儿童的影像信息传播.以“抖音”为首的自媒体平台应该完善过滤机制,自动筛选过滤掉不适宜传播的儿童影像,对于儿童影像的消费进行屏蔽,发挥好媒体平台的把关作用,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

3.国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我国政府在保护儿童,争取儿童权益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相比发达国家来看还有许多提升空间.尽管我国一直在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但对于自媒体平台儿童影像的过度生产和消费现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为此,应该建立健全儿童保护法、媒体法律及互联网传播法律法规体系,监管自媒体平台上关于儿童影像的传播活动,引导公众正确生产和消费儿童影像.

作者单位 武昌理工学院

本文结束语:本文是关于影像和批判和消费方面的自媒体时代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自媒体时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中的标题党现象
摘 要 新媒体时代,随着网络市场环境的改变,各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很多媒体在编辑过程中不顾道德底线,一味追求点击量、关注度,导致“标题党”现象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无论是.

对自媒体时代网络道德绑架现象
【摘要】自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形式正在迅速发展,其影响一方面激发了人们对于新闻关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网络“道德绑架”事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频繁发生,对社会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 本文就.

新媒体时代下媒体失范现象
童天玄摘要本文旨在利用个案分析和文本研究法,通过总结归纳出一些在新媒体时代典型的媒体失范表现,对新媒体时代下媒体失范现象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带来的危害进行分析研究,深入调查分析并且结合国内外的行业.

新媒体时代跨文化传播以《今日俄罗斯》为例
“互联网”概念被很多业界人士和学者所认同,因为未来的传播方式必定打破国界、语言……一系列的束缚,同时传播路径也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多元传播,促使跨文化传播的无国界趋势更加.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