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本色论文范文检索 跟本色张曼菱:站在高处看远方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本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1

本色张曼菱:站在高处看远方,本文是本色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本色和张曼菱和本色张曼菱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本色论文参考文献:

本色论文参考文献 b站怎么投稿b站投稿

她曾经在云南德宏傣家边寨做过知青,在昆明医学院做过工人,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在天津作协进行文学创作,在海南创办文化企业,制作出引起当时收视热潮的电视连续剧《天涯丽人》.

她是独立制片人、导演、职业作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她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交流,是改革开放之后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女性.

“狂妄”的代名词

1948 年,张曼菱生于云南昆明,父亲是书艺双绝的民间布衣,母亲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在父母的熏陶下,她自幼便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但这位文学少女并不文静,她不仅性格火爆,还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69年,张曼菱到云南德宏当知青,7年后,跑回昆明组织纪念周总理活动,结果被打成反革命分子.1977年,她走进考场,并取得优异成绩.遗憾的是,在政审环节,张曼菱与复旦大学失之交臂.1978年,她重新走进考场,拿到了全省第一个高考文科状元.

然而,反革命帽子如影随形,几乎所有的学校对她避而远之.就在张曼菱心灰意冷时,两位来自北大的招生老师,走进她家,毅然录取了她.

进了北大,她是出了名的才女:曾在著名刊物《当代》上,发表中篇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之后这部小说被拍成电影《青春祭》,被誉为中国大陆知青电影的巅峰之作.她更是校园里最醒目的“狂妄”者:各种标签贴到她的身上,“跳楼”、“寸头”、“小皮帽”、“唱歌”……每个举动都轰轰烈烈.

1980年,海淀区人大代表选举,北大有3个教工名额,2个学生名额,张曼菱主动报名参加了竞选,成为第一个“女竞选者”.她大讲人性解放、女性解放和女性自我意识.结果她在竞选中的言论行径,被人列为反面证据写进大字报.

这件事甚至惊动了党.就在上面要处理她时,北大老师们想方设法去保护她,大师季羡林更是担心她,让秘书每天“尾随”她,直到她被通知到人民大会堂领庄重文学奖,季羡林才松了一口气:“从此可以无碍了.”因此张曼菱也和季羡林成了忘年交.

后来她才知道,在当时的北大,被老师保护过的不止她一个学生.那时的北大老师们认为,学生在学校难免犯错,而老师要帮助他们成长、承担.这样学生们到社会上才不会再犯错.

毕业时,张曼菱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将自己的小说作为毕业论文.没想到老师竟同意了,还给了她论文第一名的成绩.

1982年,张曼菱顺利从北大毕业,进入天津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1986年,她以学者身份到好莱坞访问,竟然成为了改革开放后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张曼菱转战影视业,所拍电视剧《天涯丽人》热播全国.就在事业发展得一帆风顺之时,她却突然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云南.因为,那里曾有过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西南联大,她想做一些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情.

寻访西南联大老校友

西南联大在战火中成立,却在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不到十年时间,培养出了8位两弹一星元勋、17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诺贝尔奖得主.张曼菱的父母深受西南联大的影响,而她又受父母影响考上北大,北大又是西南联大的嫡校,所以“国立西南联大”的历史资源的抢救,整理与传播工作,她当仁不让,这是她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从1998年开始,张曼菱四处寻访西南联大的师生们,抢救关于联大的资料和历史.最终用长达10多年的时间,跨越海峡两岸及大洋彼岸,采访了西南联大校友近120位,终于将这段尘封几十年的历史,彻底挖掘了出来.在她看来,西南联大就是一部学校史、教育史、人文史,它必须浮出水面,进入大众的视野,让它所蕴藏的财富,成为社会的财富和大众的精神食粮.

2013年,张曼菱编著的《西南联大行思录》出版.2014年,张曼菱担纲制作的历史文献片《西南联大启示录》,获北大、清华、南开三校高度评价与认可,并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此片昭示与抢救了中国民族文化史上重要篇章,为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曼菱寻访西南联大老校友,目的在于寻访“西南联大精神”——在中西合璧下,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人文精神.在她创作的书籍和导演的专题片内,可以看到西南联大人活生生的精神面貌,和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与担当.

不做无趣的事

2007年,她去看望季羡林,季羡林鼓励她写一本《北大回忆》,他说:“应该写,值得回忆.这段岁月对于北大和整个社会都重要.”但她没有轻易承诺,翌年夏日,她又收到来自季老的邮件.启开是一页宣纸,墨迹、印章赫然,“北大回忆”四字,连写两遍:这是季老为她还没起笔的《北大回忆》题词呢.她被深深地打动,决定用笔,为国人再现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学校园丰富的精神生活.2014年1月,她撰写的《北大回忆》一书由三联书店出版.

一个民族最需要的是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的人.

而她愿意用毕生精力,做一个传播文化的人.时至今日,张曼菱不顾年迈,仍四处奔波,向中国学子传递当年联大、北大的精神,她将启发下一代作为自己的使命,而对现行的教育观念,她有诸多批判……她的侄孙女小米在学前班里,别的同学听话端坐,只有她左顾右盼,老师就威胁,不坐好不给小红花.张曼菱知道后不禁叹了一口气:“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独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严高于一切,连两岁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却不懂.”

2014年,张曼菱回到母校北大作演讲,一开始,她想讲的是西南联大,可看着底下学生迷茫的眼神,她突然改变了主意,她说:“我不想讲那些故事啦,因为西南联大的故事离你们实在是太远了!我说的远,不是时代和时间的远,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上的远……”

火爆性子不减当年的她毫不避讳:“你们没有真正自我的阅读,你们不知道天下与历史,你们知道的只是媒体和网络上的浮浅信息.你们没有个性,因为你们一生没有选择和经历过真正的历险……”在张曼菱心中,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是指人的品性上的培养,而不是什么守规矩之类.而现代学子们却“事业还没有开始,人生就如此无趣”.

她希望他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穿透力,穿透,就是把自己摘出来,从局限的位置里摘出来,站在一个高度上,看到远方,这样你的行为就会不一般,脱颖而出.”

摘编自《华西都市报》、云南网等

言而总之,该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本色和张曼菱和本色张曼菱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色本科毕业论文本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张计增:欧曼超级卡车运输路上的好选择
本报记者 田野野提起河北运输市场,一直占据着国内主要位置 作为从事了20 年运输工作的老司机,来自河北的用户张计增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跑车就图个踏实、舒适,所以这些年来他一直选择欧曼重卡 情定超级卡.

张国华:让我守西藏,我死也要死在这里
张国华是1955年新中国第一批授衔的175名中将之一 革命战争年代,在强手如林、战将如云的人民解放军队伍中,张国华虽然打仗不错,战绩也颇佳,但在刘邓领导的第二野战军中,还没有进入主力行列 但使张国华的.

张奚若:棱角分明是硬人
张奚若,他矗立教坛半个世纪,心寄黎民,眼观风云,敢讲真话、硬话,凭着知识分子炙热爱国忧民之心,将秦人刚直之风发扬到了极致,可谓近现代集志士与学者于一身的豪士   “中国的拉斯基&rdquo.

张小龙:微信之父的起承转合
程序员的转折点张小龙1969年出生在湖南邵阳,研究生毕业刚好赶上国内互联网行业刚起步,斗志昂扬的张小龙并没按部就班到国家电信机关工作,而是低调地选择前往广州,投身互联网大潮 张小龙在上班之余完成自己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