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文化类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和从参军戏看唐代文化宽容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4

从参军戏看唐代文化宽容,本文是关于文化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和唐代文化和参军和宽容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摘 要:唐朝是我国古代最强盛时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放包容的朝代.在当时流行的参军戏里有着大量诙谐幽默的内容,其中不乏对圣贤的调侃,千载之后仍然能感受到唐朝文化宽容的恢弘气度.繁荣的文化和发达的社会需要宽容的精神,这种宽容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李可及;儒释道;宽容

唐代不仅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高峰,同样也是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和传奇故事,也有在戏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参军戏.艺术源于生活,戏曲也不例外,在戏曲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的烙印,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在参军戏《李可及戏三教》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唐放包容的精神.

一、戏三教背后的宽容文化

高彦休所著《唐阙史》中记载了一则参军戏《李可及戏三教》,表演形式与今天的对口相声颇为类似.艺人李可及巧妙的利用的同音字抖出笑料令人捧腹.

故事的大意是:李可及打扮成儒生的样子出场,自称通晓三教.于是有人就问,你既然通晓三教,那你说说释迦牟尼是什么人?李可及答道:是个妇人.提问者很惊诧.李道:《金刚经》上说了“趺(音同夫)坐而(音同儿)坐”,如果他不是妇人,怎么会说丈夫坐儿子坐呢?那人又问,太上老君是什么人?李答道:也是个妇人.提问者更惊诧了.李又解释:《道德经》里说‘吾有大患,是吾有身(音同娠).及吾无身,吾复何患!’倘若他不是妇人,怎么会害怕有娠呢?那人接着再问,文宣王(孔子)又是什么人呢?李答:还是个妇人.那人反问:你怎么知道的?李说:“《论语》里面讲‘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音同嫁)者也.’如果他不是女人,为什么想要嫁人呢?”这个段子到今天依然有强烈的喜剧效果.因此这个桥段被当成唐参军戏的样本被经常提到.

但故事里的几句话却被忽略了.当说到释迦牟尼的时候,后面跟了一句“上为之启齿”,说到太上老君的时候“上大悦”,说到孔夫子的时候“上意极欢,宠锡甚厚.翌日,授环卫之员外职.”——这是一个表演在宫廷里的滑稽戏,台下坐着皇帝李漼.李可及拿儒释道三教的偶像当成调笑的对象,这是不是因为有其他的排他性信仰的存在而刻意对儒释道三教进行贬损呢?如《神曲.地狱篇》的28首中对异教先知在地狱中的惨状描写的十分1,显然是但丁基于自身信仰而对异端进行的攻讦.但是《戏三教》并非如此,因为唐代并没有哪种信仰的影响力凌驾于儒释道三教之上,而李可及把三教都调笑了一番,并未厚此薄彼.

这种宽容也非由懿宗的偏好决定,并非每个皇帝都喜欢《戏三教》这样的作品.在更早的文宗朝,表演类似节目的艺人就没李可及幸运,《旧唐书》载文帝时“上宴群臣于麟德殿,是日,杂戏人弄孔子,帝曰:孔子,古今之师,安得侮渎.亟命驱出.”2文宗将拿孔子开涮的艺人驱逐出宫.相比懿宗对李可及的赏赐,文宗的反应更能体现这种宽容,面对自己崇敬的孔子遭到“侮渎”,他仅是驱出但并未惩罚,说明在皇帝的意识里,这种戏虐不值得上纲上线.后来李可及的故事刚好证明这个文宗朝的小插曲没有对民间的弄孔子戏产生多大的影响,因为数十年后李可及依然能够凭借其来取悦皇帝.

二、儒释道在唐代的地位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释道三家的学说影响最深远,儒道两家产生于中国本土,释(佛)则源自印度并在东汉传入我国,自汉以来就开始了本土化的过程,到了唐代三家思想在冲突和摩擦中相互影响并日益趋向融合.

唐皇室姓李,老子据说姓也李,道教在唐朝的地位就非常显赫.唐高宗时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3,玄宗又尊其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并亲自为《老子》作注,将《老子》、《庄子》、《列子》等道家经典列入每年准明经例考试4,道学成为当时皇家钦定的思想.由于唐朝皇室的祖先是没有纯粹汉族血缘的贵族,在中国北方汉族社会中地位相对低下.通过对道教的支持,高调声称自己是远古汉族圣人的后代,这对于提高皇室家族的声望是一条非常必要之路5.在皇室的大力支持下,道家在唐代的地位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儒学在汉武帝后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唐立国伊始高祖武德二年即“令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6,太宗尊孔子为“先圣”,高宗追赠孔子“太师”并将孔颖达《五经正义》作为明经考试内容7,玄宗升孔子为王爵,称“文宣王”8.尽管唐代为维护政权神圣性而大力宣传道教,但在实践当中仍把儒学作为核心思想来对待.

相比儒道,佛(释)家在唐代的境遇要曲折的多.既有尊佛“令释教在道法之上”的武则天9和迎佛骨入宫供奉的高宗、德宗、宪宗等,也有被佛家称为“会昌法难”武宗毁佛运动10.武宗毁佛被特别提出是因为像是一场基于文化冲突的迫害.

但马克思韦伯认为,“儒教反对佛教寺院的根本理由在于:寺院将民众引离了有用的劳作.”皇帝的目标是集聚在寺院的财富、田产和人口,而并非是释家本身.《旧唐书武宗纪》中“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人,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的记载可为佐证.在藩镇割据财政窘迫的情况下,积蓄了大量财富和劳力的寺院成为官府垂涎的目标.匹夫无罪怀壁其罪,毁佛只是借口,敛财才是目的,因此武宗毁佛更像是经济改革.武宗去世后,继位的宣宗取消了对佛教的打压政策,此后佛家得以迅速恢复,咸通十四年再次迎佛骨入宫供养11,而迎佛骨的正是对戏三教赞赏有加的懿宗.

戏曲的背后反映的是唐代的文化宽容,正是这种宽容才可能允许艺术家创作出有趣的作品.在中世纪的欧洲和西亚则很难产生类似的作品.相比中国艺人拿神明圣贤当作戏谑调笑的谈资所反映的宽容,另一个欧洲故事里则表现了对异端迫害的冷酷.

三、中世纪西方严酷的文化氛围

意大利文学巨匠薄伽丘的《十日谈》第一天的第三个故事是“犹太人麦启士德讲三个戒指的故事”.大意是穆斯林英雄萨拉丁因国库匮乏,设计一个圈套迫使犹太人麦启士德贡献钱财.萨拉丁把麦启士德请来并问他:在犹太教、伊斯兰教、天主教这三者之中,到底哪个是正宗?”这是个近乎无解的圈套,因为犹太人麦启士德毫无疑问的认为犹太教是正统,而如实回答必然会给萨拉丁以口实;同样,假如麦启士德回答伊斯兰是正统,那他本人是犹太人而非穆斯林,他也必然会落入圈套.但是他用了巧妙的方法,把三者放在同等尊贵的位置.麦启士德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慈父造了三个一模一样的戒指,并把它们分别传给三个被自己同等喜爱的儿子.”来象征三个者同是天父的继承人,所以没有高下之分,最终躲避了圈套.这故事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尾,犹太人贡献了钱财,萨拉丁给了他丰厚的回报.要强调的是,《十日谈》里的萨拉丁不是一个负面形象.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莱辛以这个故事为蓝本创作了《智者纳旦》,萨拉丁形象塑造上凸显理性、高尚和仁爱的骑士精神12.这个故事不是对他的诋毁,而是反映了中世纪欧洲普遍的社会意识——对异端迫害的司空见惯.

这故事里隐藏着中世纪欧洲、近东等地区纷繁复杂的文化冲突的背景,遍布欧洲的裁判所和火刑柱,在宗教改革前的近千年里,使得多少异端惨遭屠戮,更不要说打着神圣旗号的萨拉森海盗和十字军所犯的滔天罪行.

在中世纪的欧洲和西亚,异文化之间的冲突和随之而来的迫害是常态,任何人都可能沦为牺牲品,一言不慎就会招来灾祸.同样是多元文化的唐朝,把三大主流信仰当成笑料来调侃,不但不会引来麻烦,还能获得皇帝的奖赏,不能不令人感叹.

中世纪正是西欧文化氛围最为严酷的时代,渎神、异端之类成为杀戮的借口.这种氛围使得中世纪沦为文化沙漠,璀璨绚烂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日益式微.唐代之所以能够成为当时世界的文明之巅,正是有赖宽容的文化氛围,使中华文明在保持自己传统的同时不断吸取异文化的养分.宽容源于自信,宽容带来繁荣.在新时代倡导这种宽容的精神对于塑造繁荣文化乃至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都是非常必要的.

注释:

1.意大利 但丁著,黄文捷译.《神曲》.译林出版社,2011.

2.引自《旧唐书》刘昫著 卷十七 本纪第十七 敬宗 文宗上.

3.引自《旧唐书》刘昫著 本纪第五 高宗下.

4.引自《旧唐书》刘昫著 本纪第九 玄宗下.

5.引自著,曾维加译.《盛唐时期的道教与政治》.《宗教学研究》, 2011 (3).

6.引自《旧唐书》刘昫著卷一本纪第一 高祖.

7.引自《旧唐书》刘昫著卷四本纪第四 高宗上.

8.引自《旧唐书》刘昫著卷二十四 礼仪志四.

9.引自《旧唐书》刘昫著卷六本纪第六则天皇后.

10.引自《圆仁闻见的会昌法难》俞钢.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1月.

11.引自《新唐书》宋祁、欧阳修等著卷九 本纪第九 懿宗.

12.莱辛《智者纳坦》[研究版][M].朱雁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田超,湘潭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供职于乌鲁木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事相关理论研究工作.

总而言之,这是一篇关于对写作唐代文化和参军和宽容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文化本科毕业论文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语文教育和文化宽容
应锁平(甘肃省临潭县第四中学 甘肃 临潭 747500)摘 要语文教育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语文教育应该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生掌握基本性和阶段性的字、词、句以及文章的基础上,通过考试……形.

唐代宝相花纹样的文化意蕴
杜湖湘1,刘颖鑫1,2(1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9;2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宝鸡 721013)【摘 要】宝相花纹样是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寄寓吉祥如意的植物纹.

记录和呈现唐代儿童题材诗歌的文化内涵
摘要对儿童的描写和刻画是唐诗的重要题材之一 唐代儿童题材的诗歌记录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和形态各异的儿童形象,却又在不自觉中以一派天真的书写让儿童于诗中自我呈现 诗人关注并观察儿童,以诗歌记录儿童的同时.

戏剧中的包公戏与其文化心理
摘要在元代这个中国戏曲的鼎盛时代,元杂剧的兴起无论是从文学上还是从戏曲表演上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而“包公戏”作为元杂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更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就戏剧.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