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名称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唐山曹妃甸名称由来考与其辨伪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主题:名称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1

唐山曹妃甸名称由来考与其辨伪,该文是名称类论文范文检索跟曹妃甸和由来和辨伪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名称论文参考文献:

名称论文参考文献 杂志名称软考论文范文刊物名称论文名称

摘 要:唐山地区历史悠久,风景美丽,而曹妃甸地区处于唐山南部沿海,是新发展的一颗明珠.而作为同样有着古老历史的曹妃甸,对它名称的由来也充满着好奇.本文从有关于曹妃甸名称传说论证,对和唐太宗有关传说进行辨伪,也可以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当时的唐山,还原真实的历史.

关键词:曹妃甸;唐山;唐太宗

一、曹妃甸名称由来的传说

在距离市区不足百余公里的东南沿海中,有一座美丽的小岛---曹妃甸.相传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随军出征的还有一位李世民最为宠爱的妃子,名唤曹娴,她容貌绝美,天资聪慧,能歌善舞,甚得太宗喜爱,但不幸的事,柔弱的曹妃不堪行军征战之苦,在途中身染重病,不幸离世.太宗悲痛不已,途径这座小岛,无奈之下,只得将曹妃葬于此,同时下旨在岛上建造大殿,并赐名为曹妃殿,用以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从此以后,曹妃也被当地人供成海神,祈求保佑出海平安,最终这座小岛也因此得名为曹妃甸.

还有一个版本也是关于曹妃.相传,李世民在追赶叛军之时,病倒于船上,在一位善良的曹姓渔家女的精心照料下,病情很快得到了好转,同时,太宗皇帝也对这位女子产生了好感,并向她许诺,待他平定叛军,便封她为妃.但后来,太宗已然忘了当年的承诺.但这位曹姓女子却一直在岛上等待,最终遗憾地死在岛上.为了纪念这个善良美丽的女子,这个小岛也就被人称为曹妃甸.

二、曹妃甸传说考证辨伪

曹妃甸的传说在唐山地区流传许久,但无论名字的由来都多少个版本,也都只是当地的人相传整理而来,但是并无真实的历史考证,至于这些传说是否是真实的,本人认为应该是虚构的,只是人们为这个名字赋予的美好故事.本人会从以下几点说明此传说并不可信.

(一)关于唐太宗李世民后妃——曹妃的考证

在《旧唐书?后妃传》开头:“三代宫禁之职,《周官》最详.自周已降,彤史沿革,各载本书,此不备述.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其余六尚诸司,分典乘舆服御.1”唐朝沿袭隋朝后宫制度,后宫嫔妃众多,据史料记载,尤其是太宗一朝,妃子亦不在少数.

在曹妃甸的传说中,我们可以得知,太宗是非常宠爱这位曹姓妃子的,但在正史中却无记载.据考证《旧唐书》和《新唐书》的后妃传中,其中都没有记载过太宗的后妃中有过曹姓妃子.如果确有其人,无论是在行军途中照顾皇帝,还是在皇帝生病时照顾,这样大的功劳,其朝臣,史官都不可能视而不见,曹妃的事迹在众多的史料中不见记载,这本身就是一个疑点.

在《滦县志(卷二地理河流)》记载:“曹妃甸在海中,距北岸四十里,上有曹妃殿,故名.”2《滦县志》中记载了曹妃甸的得名是由于岛上有一座曹妃殿,因此而得名,但也并没有记载曹妃殿就是为了纪念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曹妃而建,曹妃殿修建的由来,也只是当地的人民将曹妃的传说演绎而来.

相传,唐末宋初一个叫魏明鹤的秀才曾留下这样一首绝句《曹妃吟》,诗曰:“唐王何日再回眸,苍海横流几度秋.缟素千帆随浪逝,空余云影恨悠悠.”明末滦州一位姓张的庠生专门有诗记录这个美丽的传说.诗的全文是:“唐王荒岛憩羁身,惊见渔舟有丽人.玉女清歌旋百鸟 ,伟男子夜赠千金 .皇娃苇荡迷幽径,盐坊老夫立至亲.可叹长安一片月,深宫空自怅游魂!”

这些诗文均见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曾家湾村西麻坨岗子出土的一本《古滦州诗钞》中.上个世纪一位从台湾归来的叫孙梦之的游子,还做过一首藏头诗,全文是:“唐王高丽去远征,海浪涛天舟难行.就地荒岛起炉灶,是时巧遇女芙蓉.曹女打渔貌无比,妃子起舞有册封.故国千载留遗韵,里程遥遥抚古筝.”第一个字连起来是“唐海就是曹妃故里”.3这些诗文也在当地人中流传,但其出处并没有得到具体准确的考证.所以,即便相传再为真实,终究也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二)唐山地名由来考证

唐山地区的传说,大部分都和唐太宗东征高丽有关,最初的传说,便和唐山这座城市的名字有关.唐山这个名字的“唐”,也有两个版本的,一是唐朝太宗李世民之唐;一为后唐李嗣源之唐.其一是有关于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途径一座石城,屯兵于此,赐山之唐姓,因此得名于唐山,而唐山的“山”,应该为现今大城山.虽然此说法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遗憾的是,并未从正史中得到确切的证实,所以此说法的真实性,还是有待考证.另一个是有关于后唐李嗣源的记载.据《滦县志》记载:“唐山周回数里,复岭重岗,其东麓则徒河萦带.相传后唐李嗣原曾屯兵于此,立石城二百余丈.又后唐姜将军斩蛟有功,葬于此,后人建庙祠之.山以唐名,实由于此.”此说不仅民间有后唐清泰年间姜将军斩蛟、消除水患的传说,并有大城山上所修的姜将军墓为证.4墓碑碑文为元代滦州人张勖所撰5.这就说明,后唐清泰年间姜将军斩蛟、消除水患的传说,元代时已经开始传播.但在元代之前,并没有太多记载.这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唐山地区的相关传说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的并不是特别可信,所以曹妃甸的传说与唐太宗有关系的可信度也大为降低.

(三)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有无经过唐山考证

隋朝统一中国后,把地方的州、郡、县行政机构改为州、县两级(隋炀帝时又改为郡、县两级).唐山的滦河以东地区属北平郡,郡治在卢龙,598年正式设卢龙县;滦河以西地区属渔阳郡,郡治在无终. 唐朝时,地方机构实行州、县两级制,唐山一带归属平州(今卢龙县)、蓟州(今蓟县)管辖.

贞观十六年,高丽发生政变,“是岁,高丽大臣盖苏文弑其君高武而立武兄子藏为王”6时朝鲜半岛上并存三个独立国家,北部为高丽,南部偏东为新罗,南部偏西为百济,其中新罗一直与唐保持朝贡关系.十七年九月,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占其40余城,并与高丽联合图谋断绝新罗与唐的通道.唐太宗命司农丞相里玄奖持玺书至高丽,“相里玄奖至平壤,莫离支已将兵击新罗,破其两城,髙丽王使召之,乃还.玄奖谕使,勿攻新罗.”7但莫离支不听劝告.“二月乙巳朔玄奖还,具言其状.”8相里玄奖自平壤归来,向太宗禀告莫离支攻下新罗两城.太宗怒,决心东伐高丽.

贞观十八年,据《旧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十一月壬寅,车驾至洛阳宫.庚子,命太子詹事、英国公李勣,为辽东道行管,出柳城,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副之;刑部尚书、郧国公张亮,为平壤道行管,以舟师出莱州,左领军常何、泸州都督左难当副之.发天下甲士,召募十万,并趣平壤,以伐高丽.9”唐太宗兵分三路,于十九年春二月庚戌,“上亲统六军发洛阳.10”

从洛阳出发后,据《资治通鉴》记载,“(二月)癸亥,上至鄴,自为文,祭魏太祖,曰:“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馀,万乘之才不足.11”邺城,即今河南安阳附近.“三月,丁丑,车驾至定州.12” 而后,“三月壬辰,上发定州.13”定州,即今河北省定州市.“夏四月癸卯,誓师于幽州城南,因大飨六军,以遣之.14”在幽州誓师,即今北京市.而后,“五月丁丑,车驾渡辽.”《资治通鉴》又载,“夏四月,戊戌朔,世勣自通定济辽水,至玄菟.高丽大骇,城邑皆闭门自守.”其中通定地区,即今沈阳省新民市附近.

根据《旧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夏四月)癸亥,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英国公李勣攻盖牟城,破之.”英国公李勣所攻下的盖牟城,即今辽宁省境内.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领将军常何等率江、淮、岭、峡劲卒四万,战船五百艘,自莱州泛海趣平壤......太宗亲御六军以会之.15”莱州,即今山东省莱州.

据《资治通鉴》记载,“张亮军过建安城下,......高丽兵奄至,军中骇扰.16” 建安城,今辽宁省营口盖州市附近.五月,两路大军会师辽东城.在攻克辽东城后,又转战他处,“六月,丁酉,李世勣攻白岩城西南,上临其西北.17”白岩城,即今辽宁辽阳境内.

据《旧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六月丙辰,师至安市城......延寿等以其众降,因名所幸山为驻跸山,刻石纪功焉.赐天下大酺二日.18” 驻跸山,即今辽宁省辽阳市首山.“秋七月辛未,上徙营安市城东岭.己卯,诏标识战死者尸,俟军还,与之俱归.19”战争在经过仅两年多的艰苦奋战,已经逐渐接近了尾声.“八月丙午,徙营于安市城南.上在辽外,凡置营,但明斥候,不为堑垒.虽逼其城,高丽终不敢出为寇抄,军士单行、野宿如中国焉.”战争结束,“秋七月,李勣进军攻安市城.至九月,不克,乃班师.冬十月丙辰,入临渝关.皇太子自定州迎谒.戊午,次汉武台刻石以纪功德.十一月辛未,幸幽州癸酉大飨还师.20”唐军因气候粮草等种种外力因素,在围困安市城许久之后,终于撤军回朝.战争结束后,太宗率军班师,“丙戌,车驾至定州.21”定州,即今河北省定州市. 后“十二月戊申,幸并州.22”并州,即今山西省太原市.“壬辰,车驾发定州.十二月辛丑,上病痈,御步辇而行.戊申,至并州,太子为上吮痈,扶辇步从者数日.辛亥,上疾瘳,百官皆贺.23”

在此史料记载中,虽然有太宗病的记录,但也只是写了太子为其侍疾,并且是在定州病发,也并无和曹妃有关的记载.贞观二十年,“三月己巳,车驾至京师.24”至此,太宗已经返回长安.

三、余论

通过考证唐太宗东征高丽的行军路线,可以得出,太宗出征之时,其行军路线大概为,从洛阳宫出发,经由幽州,到辽东城,一路东行.攻打高丽.班师之时,其行军路线大概是为经由幽州,定州,并州西行,返回长安.唐太宗东征高丽却有其事,但太宗究竟在行军途中有没有驻扎在曹妃甸境内,都有待考证.在史料记载中,虽有太宗经过幽州,但并没有明确肯定的证据证明太宗在唐山境内驻扎过.所以这个传说无法得到证实,应该是当地人相传杜撰而来.但无论历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样,这样的美丽传说终究给这座城市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好的色彩,为唐山人民的善良传唱一曲生动的歌谣.

注释:

1.(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卷五十,北京:中华书局,第2163页.

2.滦县志纂委员会撰.《滦县志》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3.《魅力唐山》之《唐山概览》2005年4月8日.

4.任庆海,李权兴,王兴业.唐山城市名称由来考[J].唐山学院学报, 2011(3): 8.

5.张勖,字勉之,昌黎人.(元朝)翰林院编修,累官至大学士.

6.(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卷三,北京:中华书局,第54页.

7.(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北京:中华书局.

8.(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卷三,北京:中华书局,第54页.

9.(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卷三,北京:中华书局,第56-57页.

10.(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卷三,北京:中华书局,第57页.

11.(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北京:中华书局.

12.(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北京:中华书局.

13.(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卷三,北京:中华书局,第57页.

14.(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卷三,北京:中华书局,第57页.

15.(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卷三,北京:中华书局,第57页.

16.(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北京:中华书局.

17.(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北京:中华书局.

18.(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卷三,北京:中华书局,第58页.

19.(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北京:中华书局.

20.(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卷三,北京:中华书局,第58页.

21.(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北京:中华书局.

22.(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卷三,北京:中华书局,第58页.

23.(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北京:中华书局.

24.(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卷三,北京:中华书局,第58页.

参考文献:

[1]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任庆海,李权兴,王兴业.唐山城市名称由来考[J].唐山学院学报, 2011(3): 8.

本文点评,该文是一篇关于经典名称专业范文可作为曹妃甸和由来和辨伪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名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河北曹妃甸区蔬菜生产管理工作经验总结
摘要该文介绍了河北曹妃甸区蔬菜生产管理工作经验,包括努力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加强蔬菜质量管理,切实搞好产销衔接,积极做好防灾减灾……方面 关键词蔬菜;生产规模;质量监管;产销;防灾减灾郑艳荣 河北曹妃.

天赐湿地大美曹妃甸
文摄付秀宏曹妃甸,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港口,一个生态而美丽的城市,一个众鸟源源不断飞往湿地的环保乐园 虽然曹妃甸不是北方唯一的芦苇荡,却自古以来就是天然鱼米水乡 舟行在曹妃湖的碧波之上,不由让人想起唐朝曹.

曹妃甸自贸区法律人才需求分析与
贾维,刘淑华(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摘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唐山曹妃甸作为河北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的地位日益突出,如何在三地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突出自己的区位优势,是曹妃甸.

唐山市曹妃甸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
摘 要 学校体育教学在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中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体育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反馈以及教学环境……重要因素组成,但对于.

论文大全